查看原文
其他

张贤金:听课教师也要充分“备课”

张贤金 中国教育报思想者 2023-08-29

参加听评课活动现已成为中小学教师“走出去”向同行学习,进行专业交流的重要途径。听评课活动为授课教师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供了舞台,也为参加听评课活动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和共同发展提供了研究的内容和载体。然而,当前的听评课活动,重“听”不重“评”的现象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影响了听评课活动的效果。笔者认为,听课教师在听评课活动前准备不足,导致在评课环节交流研讨不充分、不深入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听评课活动中,授课教师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而听课教师多以旁观者的心态参加活动,没有把自己放到参与者的位置上。为了提升听评课活动的效果,听课教师也应针对要听和评的课进行充分“备课”,只有这样才能在研讨中实现观点的碰撞,闪现思维的火花,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

听课教师在听评课活动前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课”。首先,要了解听评课活动的基本信息。比如,活动的主办单位、活动时间、参与对象、活动的主题、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预期目标等等。其次,需要了解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授课学校校情、生情等。再其次,要围绕授课教师即将授课的主题和内容,从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评价教和学的效果、怎么才能教得更好(怎么学得更好)等基本维度,思考这节课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学科教学问题。最后,可以利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资源,在数据库中检索授课教师即将授课的主题和内容的相关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了解国内其他同行在该主题和内容的教学中有什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做法,并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比较、反思,形成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和认识。

听课教师有了活动前的“备课”,对于授课教师所授主题和内容有了初步认识、理解,甚至可能产生一些教学的疑问和困惑。在听课环节中,带着这些认识、理解、疑问和困惑,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授课教师所授课程,也能更好地学习授课教师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发现授课教师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或提升的地方。在评课环节,由于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有了充分的“备课”,两者之间的对话研讨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就有可能产生共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评课环节自然会更加深入、专业、聚焦。

传统的听评课活动重点在“听”,听课教师忙于记录授课教师的授课过程,而有了充分“备课”的听评课活动,“听”只是“评”的基础,“听”是为了更深入地“评”。在传统的听评课活动中,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两个主体在时空上是分离的、割裂的,他们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对话。而在新型的听评课活动中,在听课和评课的环节中,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将自己置身参与者的位置,从割裂旁观转向深度参与,最终实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和共同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听评课活动的作用,听课教师有必要将参加听评课活动的所思所想所悟撰写成听课反思、听课日记或者听课随笔。更进一步说,听课教师可以对整场听评课活动进行系统复盘,认真梳理本次听评课活动中的思想碰撞,多维度开展深入的课例研究,尽可能形成课例研究论文。听课教师还应该思考如何将课例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我们期待通过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推动听评课活动走深走实,实现听评课活动的教研转型。

(作者张贤金,系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副主任、副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05月05日第07版课程周刊·课程教学
教育图片版权请联系中国教育报视听中心

投稿邮箱:syms@edumail.com.cn

本期编辑:周子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