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飞腾:从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看美国战略的局限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京智库 Author 钟飞腾
近日,举世瞩目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已经结束。
此次对话是拜登新政府上台之后,其负责外交和安全事务的高官首次与中方高层进行对话,中方也派出两位重量级的官员参加,因而受到世界舆论关注。
此次战略对话的另一个特点是,诸多媒体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了现场直播,让世人“目击”中美两个大国面对面的交锋。
来源于巨大收入差距的对美仰视感在消失
改革开放早期,由于中美之间几十倍的收入差距,中国走出国门到美国“取经”的一代人,容易在心理上对美国形成仰视感。
1979年10月初,邓小平在中共省、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座谈会上讲话时曾指出,“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为8700多美元,占世界第五位......现在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大概不到300美元,要提高两三倍不容易。”按照这一认识估算,当时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大约为美国的3%。
尽管当时中国的统计方法不同于美国,也没有明确的可比较数据,但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当年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可能与现在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差距一样大。
不难理解,20世纪80年代初到美国求学经商的一代人,不管是出于改善生活的朴素追求,还是致力于学习美国的科学技术,都不得不承认美国的先进。在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心理上的震荡可想而知。
这种心理之所以流行,某种程度上也是双向的。美国政客喜欢居高临下,要求别国改变政策,按照美国的一套行为规则去做事。不过,把美国当作“老师”的心态很快受到打击。
以20世纪90年代初总结的“华盛顿共识”为例,这个“共识”事实上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基于美国在拉美的一套做法得出的,并不是“国际共识”。在拉美经济低迷十多年后,美国人转而到刚从苏联阵营脱离不久的东欧进行试验,甚至到俄罗斯推行“休克疗法”。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全世界都看到这套做法基本失灵。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人不可能想到,中国能做到持续约40年10%的经济增速。要知道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美国的年均增速不过2%,即便是在西方经济增长最好的20世纪50-60年代,年均增速也没有超过5%。
按照通常的“大拇指法则”,如果增速是2%,那么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其生活水平最多只能翻一倍。如果经济增速达到10%,这意味着我们的人均收入每隔7年翻一番。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人在比较内外差距时,实际上是7年一个代际。那么,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经历了5个代际的变化。
一个人的经历,特别是生活改善的幅度,将极大地影响其认知和对事物的看法。
因而,中国不同代际的群体,在看自己国家和美国的差距时,观感是非常不同的。
作为对比,由于美国人的收入增幅没有这么快。年龄大的西方人,在看中国时,就容易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甚至更早的一个景象。美国中产阶级占总人口的数量,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60%萎缩到现在的40%,这部分“下沉的中下层”在面对蓬勃发展、日子越过越好的中国人时,不得不失去优越感。
与拉美、东欧的经济发展走走停停不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堪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成就。
曾担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布兰科·米兰诺维奇在去年12月的一次采访中提出,中国崛起是他这一生中碰到的最大经济事件。而且,这可能是人类经济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在西方有识之士看来,中国崛起只有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可与之相比。
不要想当然把美国价值观当作普世价值观
在中美此次高层对话中,中国多次告诫美国人,不要想当然把美国的价值观当作是世界普遍接受的价值观。
事实上,早在2015年9月,中国领导人就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主张“和平、发展、公平、公正、民主、自由”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2020年9月,中国领导人在同一场合再度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从排序来看,中国将和平、发展、公平放在前三位,这不仅主要是基于中国改革开放所得的经验,而且也是看到目前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而要获得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维护和平就至关重要。
这次对话暴露出美国战略视野的局限性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起始年份。
因而,美方如果能把握这次对话的这种背景,为中美关系定下比较积极的基调,那么中美共同开创历史可期。
但是,中美双方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的交锋,却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原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最近的一番预测。
往期精彩-热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