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1棵树——紫薇(45)

春韭秋菘 草木又葱茏
2024-09-04

冬天来了,叶落草枯,附近公园暂时不能游览,只能思念沐薇园紫薇的模样,也遥想远方的“小雪人儿”。“雪人儿”装扮是园林人在秋末给紫薇仙子爱的变装,剪枝涂白,助她们越冬抗虫。一群齐齐整整的小可爱,花季美、秋季艳。盼望yq快快结束、彻彻底底结束,然后可以无拘无束,去往那些心之所向的地方,看望那些美丽可爱的紫薇仙子们,欣赏她们花的美丽、枝的优雅、干的遒劲、虫的丰富,还有那周边风景的宜人。

(图片来自花友海边小屋老师)


紫薇原产我国,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据史书记载,在我国已有1500年的栽培历史,对于北方城市而言,紫薇树无疑是成功引种的观赏树种。

紫薇更适合南方亚热带气候,生长状况更好。但她天生具有“抗寒基因”,可以耐受-20℃冬季低温,有些种类(品种)如火箭红紫薇可以耐受-30℃低温,在我国东北地区也可种植。紫薇栽植形式多样,园林景观立体多变,在园林建设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冬天到了,我们盼望降雪,下几场大雪才不辜负北方冬天的盛名,期盼大雪纷飞时踏雪赏梅。梅花也是北京近几十年成功引种的树种。

​(图片来自《北京梅花》主编许联瑛先生在北京花友群分享的如何赏梅)

“梅花属中国特有原产物种,是先花后叶的珍贵树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名花和著名的观赏植物,栽培历史悠久。”
梅花原产我国西南、东南、华中及台湾等地,北京尝试引种梅花始于明代,至20世纪50年代末未见成功。自1957年始,陈俊愉先生开展以“北上、抗寒”为目标的引种驯化系统研究,通过迁移播种、远缘杂交等手段共获22个抗寒良种。2004年~2009年,许先生带领课题组深入分析了引种地的小气候环境,结合梅花引种驯化的基础研究与实践成果,严格论证并精心筛选了可以“南梅北种”的真梅系品种。共引种梅花50多个品种,1100余株,建立了16个示范区,实现了系统引进以真梅系为主的中国梅花完整体系的规模应用。

(明城墙遗址公园梅花)

我与许先生缘结梅花,她谦逊低调,助人拒言谢,教人拒称师,这就是我们亦师亦友的“许工”。前几日又复看了一遍许工在《首都科学讲堂》以“京华聊赠一枝春”为题的四期讲座。印象最深刻的是许工的一些观点:梅花的实用和文化隐喻,在中华文化的萌芽阶段就已出现,距今3000多年的引种栽培史,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原生文明、一种优秀文化基因,承载了一种民族信念和文化理想。她将现代梅花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谦虚自信,为而不争,乐群共生。

引种植物不仅美化了我们城市的物理环境,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形成多样化的景观类型,建立较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引种植物更让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弘扬与传承,意义深远。

所谓植物引种通常是指把植物栽培品种或野生植物资源从分布地区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或作为育种原始材料。


许工追随陈俊愉先生,几十年痴迷于耐寒梅花的“南梅北种”、北京常绿阔叶植物的园林绿化和优良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

据许联瑛先生所著《北京常绿阔叶植物》记录:北京市现在成功引种的常绿被子植物至少有22科36属83种及种下分类单位,其中乔木13种(含小乔木)、灌木45种(含灌木状乔木)、藤本7种、竹类12种、草本6种。


北京常绿阔叶植物的引种及良好的冬态,与气候条件变化的大背景有关。历史观测数据表明:近50年,北京平均气温上升明显,城市中心热岛效应严重。这些气候变化有利于“南树北移”的植物越冬。

无法回避的是北京冬季偶有极端低温出现,对“南树北移”植物是极大的生存挑战,如1951年1月13日,-22.8℃;1966年2月22日,-27.4℃。


2021年1月6日,北京气温骤降至-19.6℃,北京常绿阔叶植物又经历一次极端低温考验,其生存适应性面临极大挑战。许工及各区志愿者对常绿阔叶植物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广泛持续的调查。许工将主要观察结果于2021年11月4日至2022年1月22日,连续分享了十一期,这些常绿阔叶植物被许工称之为“树坚强”。(以下图片及文字,均来自许工朋友圈分享。)


经过冬季-19.6℃考验的常绿阔叶植物之一。

女贞、络石、皱叶荚蒾、女贞、柊树、棕榈、南天竹和常春藤。


经历2021年1月6日-19.6℃低温考验的植物们之二。

荷花玉兰(不同区域)、皱叶荚蒾、洋常春藤和红叶石楠。

“北京今冬初雪来了,且较常年同期偏早23天。对于他们今年冬天的命运,有待人们的观察。”


经历2021年1月6日-19.6℃低温考验的北京常绿阔叶植物之三,洋常春藤和鸟足常春藤特辑。

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种植的植株。

中国地锦和洋常春藤混栽,一到冬季更加泾渭分明。


经历2021年1月6日-19.6℃低温考验的北京常绿阔叶植物之四。

石楠1-4、女贞、皱叶荚蒾、桂花、南天竹、珊瑚树。


经历2021年1月6日-19.6℃低温考验的北京常绿阔叶植物之五。

八角金盘和南天竹、石楠、蚊母树、桂花、刺桂、南天竹、荷花玉兰、红叶石楠、十大功劳。

经历2021年1月6日-19.6℃低温考验的北京常绿阔叶植物之六。      

皱叶荚蒾、洋常春藤、豪猪刺、顶花板凳果、照山白、无刺枸骨、顶花板凳果、披针叶胡颓子、柊树。

​“在10个月的时间过去后,我们观察到这些在北京不同地点生长的植物仍然表现了良好的景观状态。”

经历2021年1月6日-19.6℃低温考验的北京常绿阔叶植物之七。

许工特别解释了为什么不在极端低温后的几个月里发观察图片?

“是因为一些树木,尤其是乔木,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死亡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而不是立刻,有时几个月甚至半年都看不出来,所以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对它们的适应性进行评判。”


经历2021年1月6日-19.6℃低温考验的北京常绿阔叶植物之八。

“这些在北京露地生长多年的常绿阔叶植物,为我们科学理性为北京冬季增添更多绿色提供了可贵的种质资源。2003年,我结识陈俊愉先生时,他对我说:‘在北京栽梅花不是技术问题,是观念问题’。多年的试验证实了陈先生的高瞻远瞩。现在面对常绿阔叶植物的发展,是不是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呢?希望能引起争论。当然,必须强调科学理性和避免一哄而上,希望在四季分明主流植物景观基础上,北京的冬天能有更多绿色。”


经历2021年1月6日-19.6℃低温考验的北京常绿阔叶植物之九。

“这一次的图片,有20世纪60年代引种的荷花玉兰,有20世纪90年代引种的阔瓣含笑,有2020年春季栽植的红叶石楠、女贞等(长安街建国门段)......关注气候变化引起的城市园林植物变迁,希望科学利用北京的地多样性,使北京的冬季拥有更多的绿色。感谢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提供的信息和图片。”


经历2021年1月6日-19.6℃低温考验的北京常绿阔叶植物之十。

“经过整整一年的观察,发现高大乔木荷花玉兰、高大灌木石楠的综合抗性最佳。图1是1990年栽植。图2、图3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栽植。图4是采用带冠高位多点嫁接工艺,培育出的冠型开张丰满的高接乔木状胶州卫矛。”


经历2021年1月6日-19.6℃低温考验的北京常绿阔叶植物之十一。

“基于-19.6℃北京地区低温后对北京常绿阔叶植物生存状态的观察,已经走过了一个完整周期。在越来越多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们获得了相对完整、非常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这无论是对今后的系统分析,还是对更多使用者的感性认知,无疑都具有重要价值。”


在分享观察结果的同时,针对他人的一些疑问:我们对北京常绿阔叶观察了20多年,现在书也出了,为什么还要这样持续地观察呢?许工明确回答:“我认为目前我们对于这样一类(想应用或利用)植物的认知还远远不够,而对边缘植物应用观察记录的持续性又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书中观察的记载只表示过去时,尤其遇到多年未见的环境变化(极端低温或高温),如2021年1月份的极端低温(-19.6℃)和2月份的极端高温(25℃),实时观察记录就显得得尤为重要。”

    

  许工说:“ 我认为敏锐地发现,持续地观察、足够的积累和辩证地分析,这可能是对一个事物能够稍微解惑的不二法门。”

我们观察紫薇已经45周了,一直以为52周是我们与紫薇的圆满。思量再三,这52周应该是我们与紫薇的初识,就算是“见面礼”吧,我们与紫薇还会有更长久的陪伴。感谢此书与此树给予的启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草木又葱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