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自然-观察一座山(处暑)-“小猫”夜归时
2023年8月23日,处暑,晴转阴,傍晚有雨。下午有幸参加了一次救助的野生夜行鸟类科学放归活动。
这次活动由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联合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举办,旨在倡导科学放归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科普宣传教育。
本次放归的是10只鸮形目夜行鸟类。鸮形目(学名:Strigiformes)的鸟类,俗称猫头鹰。为夜行性猛禽。它们眼大而前视,眼周由放射状排列的硬羽形成面盘,上嘴先端尖锐而钩曲,具有锐利而弯曲的爪,基于这些特征我们形象地俗称这一类群为“猫头鹰”。我国鸮形目的所有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根据《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北京有记录的鸮形目鸟类有10种。
▼本次活动共放归鸟类10只,包括红角鸮和纵纹腹小鸮。
鸮形目鸟类绝大多是夜行性动物,多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但也有部分种类如斑头鸺鹠、纵纹腹小鸮和雕鸮等白天也常外出活动。这也是本次选择傍晚科学放归鸟类的直接原因。
活动现场共有50余名市民朋友亲身参与,近距离感受野生动物回归大自然的动人瞬间。现场开展的互动科普问答环节,让市民朋友更深入地了解了科学放归的意义和原则。科学放归活动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推动生态平衡的持续承诺。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张亚琼老师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互动,参与者有机会赢得亲自放归一只猫头鹰的机会。
▼参与者把待放飞的猫头鹰转移到适宜的放飞处
▼荣获亲自放飞鸟类机会的小朋友守护等待放飞的猫头鹰。
▼荣获亲自放飞鸟类机会的小朋友守护等待放飞的猫头鹰。
据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公布数据:今年共救护102只鸮形目野生鸟类,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0只。其中幼鸟42只,体弱50只,外伤10只。救护时间主要集中在繁殖季节,仅6-8月就救护了82只。此次放归的10只野生动物均为救护的幼鸟,经过专业的饲养和野化训练,帮助它们重新适应自然环境,兽医对它们的健康状况及野外生存能力进行了评估,认为可以放归野外。
▼参与者保持安静,保持距离,为猫头鹰让出飞行通道。
▼刚刚展翅起飞的猫头鹰
▼又一只猫头鹰展翅高飞
▼一只猫头鹰飞了几米远,落在我的脚边。
我怕惊扰它,不敢移动,静静等待它的再次起飞。但它迟迟没有动静,在张老师提醒后,我慢慢后退,渐渐离开它。最终还是救护中心的老师再次救了它,重回救护中心,等待兽医老师的全面检查与救治。
我们为每一只成功放飞的小猫头鹰回归野外而欣慰,更为这只未能成功放飞的“小猫”担忧,希望它快快好起来,早日回归广阔的山林野外。每一种鸟儿都是大自然的歌者,飞翔的天使。特别是猛禽,作为食物链的顶级生物,它们看似强悍,因其对整个生存环境的高度依赖,它也是脆弱的生命,是生境质量重要的指示物种。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保护自然,保护生物种类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小猫”恋旧林,再回顾一遍小猫的放归过程。
▼刚刚打开盒子时,小猫头鹰的状态。
▼小猫头鹰起飞后,自信地落在旁边的树上。
▼随后,小猫头鹰们迅速飞向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远处,隐藏于夜幕中,回到了属于它们的自然家园。
今年,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鸮形目猛禽的救护数量增多,表明全市范围内的鸮形目猛禽总体种群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作为食物链顶端的存在,猛禽种群数量的增加充分印证了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北京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祈愿自然中和回顾自然的鸟儿都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