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买股票=买公司

莫书房 莫书房
2024-09-21

文 | 浩然斯坦

公众号 | 莫书房

1酒厂

看到一个故事,主角称为老A吧。

老A聪明勤奋,吃苦耐劳,又有贵人相助,很早就积累了1亿元的财富。

后来老A原来的生意渠道断了,他不甘心自己正在干事创业的年纪却早早退休,于是四处寻找合适的项目。

他发现白酒行业很挣钱,商务宴请、朋友聚会、红白喜事,哪里都少不了白酒,于是打算自己开个酒厂,大干一把。

2013年,他拿出全部家当1亿元,从购买土地、规划、建设,到引进设备、招聘员工,他都亲力亲为。可是难度比预计的大,困难比想象的多,酒厂还没投产就发现钱不够用了。他不顾家人反对,心一横,抵押全部家当向银行贷款。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排除千难万难,酒终于生产出来了。

老A足够勤奋,足够专注,可是他却发现再怎么做广告,再怎么推广,他的“地产酒”也卖不出好价钱,销售量也上不去,回报水平也与当初计划相差甚远。他发现,虽然酒的单品生产成本不高,但是在扣除工人工资和社保、广告费、消费税、运输费、折旧等等以后,净利润竟然是负的。而此时悔之已晚。

酒厂巨大的投入不但没有产生净利润,每年还有巨额的费用要付,照此下去,他多年积累的财富很快就会消耗殆尽。

从不认输的老A继续硬着头皮做下去。为了开拓市场,必须投入巨额的广告推广费用,可自己的钱花光了,银行的钱借不到了,信托也有难度,于是老A只能向民间借高利贷投入酒厂……

老A每天以厂为家,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数年来,没有给自己放过一天假,全身心扎在酒厂里,可是依然无法扭转酒厂的经营局面。

2016年老A被银行和债权人告上法庭,酒厂被封,老A坐牢,妻离子散,悲无比凄惨。

仅仅几年间,老A从一个人生自由的亿万富翁,经过不断的折腾,变成了一个家破人亡的阶下囚。

2茅台股票

再来看一下上市公司、白酒行业的龙头——贵州茅台公司。2013年,茅台公司在自身经营状况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受到“反腐”和“塑化剂”的波及,股价剧烈下跌,被市场严重低估,当年茅台的市值在2000亿元左右。

如果在2013老A不是自己开酒厂,而是用1亿元买入了贵州茅台的股票,成为贵州茅台的股东,那么这10年间他不需要买地盖厂房,不需要买设备、引进人才,不需要担心酒卖不出去,不需要应付各种部门,不需要贷款、借高利贷,不需要全年无休地以厂为家,更不会锒铛入狱了。老A只需要阅读茅台公司发布的年报季报、关注下茅台公司发布的企业公告就可以了,剩下的时间去享受生活。

在如何轻松惬意的活法下,到2022年7月,时间的玫瑰会让老A持有的贵州茅台的股票市值,从1亿元变成12亿元,更难能可贵的是,在2022年他还会拿到1300万以上的现金分红,并可以在需要大额资金时,随时卖出股份轻易变现。

同样是1亿元,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命运。

3创业维艰

这里并不是说大家不要去做实业了,都去买股票吧。我甚至认为,如果真有创业成功的自信,那就应该去做实业的创业。

社会对创业者的潜在奖励是无比丰厚的,创业者有人力杠杆、资金杠杆,选对适合自己的风口就能好风凭借力,扶摇而上。一旦成功,社会对他金钱之外的奖励,也会有助于他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

我读书的大学创业氛围浓厚,诞生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创业企业。饿了么的几位创始人有段时间与我同处一个校园,其中有一位还给我送过外卖,我一个朋友就住在张旭豪隔壁宿舍。

饿了么的几位创始人于2009年创业,2018年95亿美元套现,这几位创业者是绝对的人生赢家。

几位创始人很优秀,但在我看来,他们能最终胜出,其他因素的重要性远大于个人的优秀。

张旭豪来自上海的中产家庭,他的成功,离不开张旭豪父亲在早期对他创业想法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他的成功也离不开他进了创业氛围浓厚的学校,并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早期学校允许他休学创业,让他少了后顾之忧,甚至他的导师也给了他不少助力;同为校友的朱啸虎的早期500万投资,对当时饿了么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当时几个巨头忽视了外卖这个细分市场,给了他宝贵的窗口期……

同时期,校园里这个方向的创业团队是不少的,但真正走出来的只有这一个。

自己创办一个成功的实业公司是很难的一件事,用九死一生都显得乐观。

人们通常不假思索地将个体的优秀与成功的必然联系起来,认为能力强的就要去创业,创业了就能成功,其实人的能力都有各自的局限,创业成功绝不是个体优秀就够了的,还需要一系列有利的环境和机遇。

再拿比尔·盖茨举个例子。

盖茨的父亲是西雅图知名律师,母亲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的千金。比尔·盖茨七年级时,从公立学校转入西雅图湖滨学校,这是一家专为富家子弟开办的私立中学。盖茨转学的第二年,学校创建了一个电脑俱乐部。这是盖茨的重大机遇之一,1968年世界上没有哪所高中像湖滨学校那样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机遇之二,运行计算机的费用很高,富裕的学校的家长会基金同意支付计算机的运行费用;机遇之三,学校经费用完以后,一位同学家长开的公司正巧允许盖茨利用周末测试程序代码;机遇之四,一家公司需要人员编写工资管理软件,恰巧让高中生盖茨得到了这个实践的机会;机遇之五,盖茨的家正好在华盛顿大学步行范围内;机遇之六,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恰好每天凌晨3点到6点无人使用,盖茨可以每天这个时间去上机;机遇之七,TRW公司正巧与盖茨的一个朋友有业务关系;机遇之八,盖茨的这位朋友在需要解决特定问题的时候想到了比尔·盖茨,给了盖茨开发商业软件的机会;机遇之九,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董事长的朋友,帮他拿下了开发出BASIC的大单。

比尔·盖茨自己说,“在当时,全世界不可能有超过50个人像我这样,我为C-Cubed公司工作过,编写过工资单程序,然后为TRW公司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一起到来的。我认为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对软件开发有着比同龄人深刻得多的认识。我获得的这一切都是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运气的累积。”

如果说1975年1月是个人电脑时代的黎明,那么谁能占据最有利的位置?

最理想的年龄应该是20岁到21岁,换个说法就是,年龄足够大,大到可以赶上电脑革命,但又不至于太老,老到错过时机,换到出生年份就是1954年至1955年。

比尔·盖茨何时出生?1955年10月28日,个人电脑时代的最佳年龄。

那些获得特殊机遇眷顾的人们的成功,并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成果。

再举个例子,如今大家越来越觉得“寒门再难出贵子”,事实也确实如此。

之前在公众号《何加盐》里看到一段描述,中国那些商业大咖,真正是寒门出贵子的很少。像柳传志、王石、马化腾、王兴、任正非、马云这样的,我们都知道他们或他们爱人的家庭在当地都有一定的背景。就算是那些我们印象中他们似乎家境贫寒的企业家,如曹德旺、黄光裕、刘强东等,其实出身也不简单。曹德旺的祖父是当地首富,父亲是在海外赚了大钱的归侨,在上海滩参与筹建过永安百货的人;黄光裕的祖父是大地主,外祖是泰国巨富,母亲经常给他们兄弟讲祖辈经商的故事;哪怕是从宿迁农村揣着几十个鸡蛋去北京上学的刘强东,其祖父在解放前也是当地颇有实力的商人。即便他们的家族财富由于时代变迁而没有传承下来,但经商的意识、胆量、方法,都远远超越了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周鸿祎、雷军、张一鸣、程维等的家庭相对没那么显赫,但父辈也都是在村里、镇上出类拔萃的,是第一个考上大学(师专),走出村子,在城里当上公务员、老师的,这已经超越了全国90%以上的家庭,给子女打下了很好的成长基础。看似出身赤贫的王传福,他的成功也离不开1995年他表哥雪中送炭的250万启动资金。

成功不是随机事件。创业的成功是由一系列可预知的、强而有力的优势环境和机遇构成。

打个比方,如果把成功的企业比作森林里最高的树,它之所以长得最高,不仅因为有一颗最优质的种子,还因为它在成长过程没有被其他大树挡住阳光,它生长的土壤深厚肥沃,它在还是幼苗的时候没碰上兔子啃树皮,它长成以后也没被砍伐。人们通常只想到杰出人士是最优质的种子,但很少想到成材还必须有充足的日照,有深厚肥沃的土壤,有足够的运气躲过兔子和伐木工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绝大部分人是没机会创造出成功的大企业的。

当然,事情并不是绝对,只要足够努力,掌握一门出类拔萃的才能,加上一点好运气,普通人也有希望成为大企业家。

退一步讲,人生有无数条路可以走,谁说一定要成为超级富豪?就算成为不了大富翁,只要在一个小范围内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也一定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富兰克林说:“我从未见过一个勤奋、自省、谨慎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秀的习惯,坚强的意志,自律的精神,是不会被所谓的命运击败的。”

4财富路上,股权才是关键

我们不用很有钱,但不能很缺钱,因为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日常生活,谁也逃不过。

什么重要?因为人生的许多难题,许多时候都来自物质的困境。

就如张爱玲所说,我从来只知道钱的好处,不知道钱的坏处。

也如古龙所说,一个人若是没有钱,就好像一口空麻袋,永远都没法子站得直。

经济独立,意味着体面、有尊严,让你在泥泞中也依旧能够挺直脊梁。任何时候,你的赚钱能力,都是应对生活刁难时,最大的底气。

人活着还是要努力赚钱的。

大多数人选择的路径,通常是努力习得一技之长,出卖体力劳动或是脑力劳动,虽有所得,但这样得到温饱容易,更进一步却很难。工资收入的增长,本来就连线形增长都不见得有;如果运气不好,遇到行业崩塌、公司倒闭的战略大势,可能任谁再怎么战术拼搏,也扭转不了什么,最后连工资都没地方拿了。

商业社会的残酷真相之一,便是付出与回报不一定成正比,出卖劳动的人,比通过资本获利的人,获得更少,而付出的艰辛更多。

长期来看,优秀企业股权的投资回报是最高的,远高于黄金、债券等投资手段,甚至超过一线城市的房产。企业股权投资者,通过股票占有的是优质企业的一部分所有权,是整个经济体系中有生产力最高的一类资产,拥有企业股权才是致富的关键。

我们需要了解获得权益回报和赚取工资收入的区别。如果你是通过出租时间来换取报酬的,即使从事某些高薪职业,你能够获得的报酬也是不足以实现财务自由。而如果拥有企业股权,你就可以获得被动收入——即使你退休、生病、各种躺平,企业也在帮你赚钱。

拥有股权才是财务自由最核心的一点。

企业是经济社会中创造效益最高的单元,拥有企业股权意味着可以获得企业发展的收益。所以,要持有股权,如果没有企业股权,财务自由、赚足够钱的机会就会非常渺茫。所以,我们要努力工作,直到有能力拥有企业股权。你可以买入企业的股票,成为小股东,也可以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企业。总而言之,要想方设法拥有企业的所有权,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财务自由之路上选择大于努力,决不是靠单纯地投入大量时间就能实现好结果的。

5买股票=买企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1750年以来的近270年里,人类社会经历了几次工业革命,全球经济总量上升了近两百倍。但如果仔细审视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深思的细节。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的绝大多数技术创新其实早就出现了,第一台蒸汽机工作模型在工业革命前200年就发明了,珍妮纺纱机也早在1765年就被发明出来。那为什么这些新技术出现伊始,既没有引发经济增长,也没有马上诱发工业革命呢?

有经济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一场金融革命”。

工业革命依赖于技术创新的落地,而技术创新的落地必须依靠大规模的生产应用,这对大量资金支持提出了更高要求。纺纱机和蒸汽机技术出现后,由于缺乏有效的大规模资金聚集,无法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也就无法改进迭代、实现新的突破。在股份制公司出现之前,很难筹集到稳定的、大规模的、可供长期使用的资金,实现规模化生产。

直到18实际末,股份制公司在英国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资金的问题才得以解决。由于股份制公司飞速增长,英国创新公司的融资额在几十年里增长了60多倍,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在股份制公司井喷的同时,这些领域的规模化生产和技术革新也同时呈现出井喷的局面,刺激着更多资金的进入。技术进步、规模生产和资金配置由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帮助英国首先完成工业化大业,领先全球达百年之久。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力等新技术带来新一轮革命时,美国也拥有了一个具备相当完善的股票市场。大量资金被迅速筹措并投入到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正向循环下,美国的技术突破加速,在电力、钢铁、交通等多个技术创新行业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占得先机。

举例来说,爱迪生于1890年创立了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GE),在摩根等投资家的支持下,两年后在纽交所上市。有了资本市场的助力,GE在无线电、电力、电器等创新技术领域加大投入,并将其迅速转化成生产力:第一盏白烟灯、第一次音频广播、第一台电烤箱、第一个民用雷达,都是GE的产品。

倘若没有股份制构建的资金投入方和使用方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没有股票二级市场创造的流动性,人类很难实现这样频繁和大规模的“资金筹集”,技术创新也很难落地产业化。

投资股票在客观上造就了商业社会的繁荣,正如唐朝老师所说:投资者是资源配置的指挥棒,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到能够给他人创造价值的产业上去;是冒险家的啦啦队,通过给他们提供高额利润退路而鼓励对新产业的探索和试错;是垃圾产业的剥皮机,将投资于垃圾产业本来注定走向毁灭的财富,挽救到我们兜里,再去间接降低有贡献的产业和企业使用资金的代价。

6从股模式思考投资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让不适合实业创业的普通人,也能通过买入股票的方式分享企业发展的红利。

投资者应将买入、持有某公司的股票,看作拥有该公司经营实体的一部分,能因此分享到企业的发展。公司创造的价值最终会沉淀为“可供分配的自由现金流”,回报股东,无论是通过何种形式——分红、回购,或者是利润增长推高市值。

巴菲特说:“ 你只要做好一件事,做理性的投资者,买股票的时候,按买公司的心态来。就算5年没报价,也不在乎。好比你是农场主,你的农场有人给你每天、每周、每月出价吗?你是房主,你的房子也没人天天给你报价。你是麦当劳加盟店的老板,也没人天天给你报价。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研究这个公司怎么样,多少钱买合适,就像买公司一样。”

买股票就是买生意、买股权。自己如果把所投公司在心中真当成自己的生意、自家的股权,自己还会来来回回地折腾吗?

一旦进入投资市场,我们一定要建立起深刻的股权思维。在法币时代,除了生火之外,纸币并没有其他有形价值,它的无形价值每年都在贬值,甚至越来越演变成财富瓜分工具,它的价值不可信任。股票投资最终是为了持有优质企业更多的股权,而不是为了赚“钱”。在股权思维下,所有短期的市值波动和市值回撤都是幻象,都是伪命题。我们持有一家公司的股权份额,在我们买入的那一刻已经决定了。无论短期内股价如何波动,我们的股票一股都不会少。

投资和企业经营,里面都有大学问。让一个投资高手去管理一家企业,他可能无所适从;反过来说,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也不一定投资有成,如360的周鸿祎的屡战屡败。经营实业和投资,两者需要的能力是不同的。

大部分时候,投资者无法展望一家公司5年或10年后的生意模式和管理进化,即便当前看似被低估的价格,也无法弥补未来展望上的不确定性,于是只能放弃。这是投资过程的常态,不必在意,继续下一个公司就好,研究工作会附带知识复利和未来不期而遇的惊喜。能否享受研究本身的乐趣,也是投资者和投机者的主要区别之一。

如果能够确认公司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而只是因为目前估值高企,不适合买入,那么投资者应该持续跟踪这家公司的发展态势,并定期检查估值动态。因为好公司是稀少的,我们需要多一点耐心,才能在市场未来波动中把握住机会。

股票是公司资产的一部分,是公司未来赚取利润的分配权利凭证,如果持有10年,好生意和好公司意味着令人印象深刻的财富复利。

买股票=买公司,是投资旅程的起点。起点正确,路虽远,行则将至;起点错误,越努力,越远离正途。


推荐几个朋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莫书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