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有脑子被洗坏掉的人,才会觉得苦难是财富

浩然斯坦 莫书房
2024-09-21

1


直到今天,我还是常常想起初中时的上学日常。

天还没亮,我就骑上了那辆28寸的凤凰自行车,骑上20里路赶往学校,路上大概需要40分钟到1小时,这20分钟的时间差取决于风向,我每天都祈祷自己能“一路顺风”。

夏天还好,下雨时可以穿上雨衣,比较讨厌的是走在半路时突然来临的冰雹,躲无可躲,但好在冰雹不常出没。

冬天就很难受了,零下二三十度刺骨的寒风,无处闪躲,只能催促自己快点骑、快点骑,到了学校里就有火炉了,到了家就有热乎乎的火炕了。虽然妈妈给我准备了厚厚的棉袄、棉裤、棉鞋,但每年都少不了手脚得冻疮。

我一路从东北的小乡村走到上海,走了很长的路,越往前走,身边如我这样的人就越少,自己越像是个异类;越往前走,也就吃越多的苦。

但好在过了30岁之后,开始收获越来越多的果实,以前那种苦逐渐消失不见了。

回头看看过往,我觉得吃苦不是什么好事。

我不希望在脚还不能把踏板蹬到底的年纪,就每天骑着硕大的自行车来回40里路,也不想被风吹雨淋,不想被冰雹砸,不想被寒风刺骨地吹,我也不想脚上生冻疮。

只有脑子被洗坏掉的人,才会觉得这种苦是财富。

2


人类的幸福并不相通,痛苦的感受却总是一样的。

电影《甲方乙方》有个我记忆犹新的桥段,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大款要圆“吃苦梦”,结果在山沟里经历了两个月的“吃苦梦”后,外形憔悴不堪的尤老板,居然已经偷了全村的鸡,甚至连老鼠都要去吃。面对来接他的奔驰车,他激动地流下泪水,一头钻进大奔,狼吞虎咽地吃起了烧鸡。

虽然是电影虚拟的桥段,但揭露的人性却很准确。
人,还是少吃点苦为好。
一个社会,如果拿“二舅”来“励志”,舆论导向是有问题的。
就如同王朔所说:“世界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就是用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做励志故事愚弄底层。”
3

在那些最底层挣扎的人中,不乏有比你我智力更高的人,但是他们生来不幸,苦难的环境摧毁了他们。他们付诸了全部的智慧,也只是用来与环境做抗争。
即使小镇做题家这种命运的抗争者,在这个时代也越来越难翻身了。
抛开阶级固化的时代趋势,在《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一书中,稻盛和夫解释了穷人为什么难翻身的三个深层原因:
一是成熟晚。他们中大多要到30多岁,才能明白社会的运行逻辑和人性,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哪里是早当家,只是在极端环境下掌握了一些基本生存技巧而己。
二是没有建设性的指导。一个几代人穷且老实的家庭,30岁前最大阻力来自于家人:他们没有足够的认知层次和人脉去给出指引和帮助,甚至还会帮倒忙,很多穷人家叛逆的孩子反而容易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早早摆脱了原生家庭的束缚。
三是没有试错资本。有钱家孩子可以试错,不断试,不断成长,一般家庭的孩子大部分错一次, 就跌入谷底,从此起起伏伏,背负着家庭跌入轮回的循环。
一个穷人,想摆脱“苦”太难了。
4

如果说吃苦的目的,是让人少走些弯路,那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是多读书、多经历,多获得经验,多增进见识。
有人说,应该让年轻人“吃点苦锻炼一下”。但是,如果是锻炼,风险应当是可控的,可控的苦,才能称得上是有益的锻炼。
但穷人的苦,哪里可控?说是能强身健体的“锻炼”,对他们常常是伤筋断骨的“磨炼”,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
还有人说,要“挫折教育”,如果是让孩子每天运动或偶尔节食,或许不是坏事,但是刻意的强调“挫折”,那他的逻辑和心态都有问题。
人类发展到现在,靠的是知识的累积与经验的传授。我们的终极希望,也是以后的人可以少吃点苦就能获得经验。
无论如何美化,吃苦都不是好事。理性的人,都不应去歌颂苦难。
5

如果你很苦,你应该努力摆脱苦。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揭示的,“穷人的美德是摆脱苦难”。
如果你过的幸福,你应该永远不在那些境遇不如你的人面前表现出优越感,心怀怜悯,平等待人。
绝大部分人的“苦”都是来自物质的贫乏,我一直以为,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花时间让自己富裕起来,。
有些东西确实比金钱更有价值,尤其是那些受过某种折磨、生过某些病的人,他们更能体会到,有些东西比金钱更甜蜜、更有价值。然而,那些东西没有一样不是用金钱可以大幅提升的。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在我们的世界里,很多事情是离不开金钱的。
金钱的作用不是让人虚荣,不是让人炫耀,不是让人觉得高人一等,而是给人选择的自由,给自己和家人以保障。我们可以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高,但是我们仍然要努力获得财富,就是为了让自己有选择如何生活的自由,让家人有安心生活的保障。
如果一个人原本应该很富有,但因为不去追求财富变得贫穷又懦弱,甚至不得不违背良心做下错事,那才是人间悲剧。
6

但有些苦还是要吃的,这里不是指“忍受贫穷”的能力,而是精神上的吃苦。
精神上的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焦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放弃娱乐生活,放弃无效社交,放弃无意义的消费以及在过程中不被理解的孤独。它本质是一种自控力,自制力,逼自己变得更好的能力。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靠自己成功的人,往往更能在精神上吃苦,否则他不可能白手起家。你会看到他富有之后还是比普通人勤奋,比普通人能忍受孤独,还更有理想。
这才是值得的“吃苦”,却在如今的世界很稀缺。
你要做的是找到合适的方向,之后主动选择这种“吃苦”。
但如何选择从来都是最难的。人生苦短,要是一个人的智慧必须靠自己的摔打来获得,其结果要么是还没凝结产出智慧前就被摔死了,要么就是等明白过来了已经太晚。
在我看来,获得智慧最大的捷径是多读书。
唐朝老师有一段话:“阅读的价值,就在于让人类的进步成为一场接力赛,后来者总是从前辈的终点起跑。所以我们才得以战胜了很多方面都优于我们的动物世界。如果我们不去阅读,就仿佛在每个领域的接力赛中,我们总是懵懂无知地站在第一棒起点去和别人第八棒、第十棒的跑者竞赛,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你已经做好了摆脱物质的苦、承受精神上的苦的准备,那么就努力多读书吧。这当然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但一定是靠谱的方法。日拱一卒的坚持下,不断精进,培养出自己的长处,你一定能滚出属于自己的硕大雪球。
读书也很“苦”,但这种“苦”值得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莫书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