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莫书房周记2023-10-15(继续加仓洋河股份)

浩然斯坦 莫书房
2024-09-21

 持仓

 交易记录

均价约304港币买入约1%仓位腾讯控股,均价约124买入约2%仓位洋河股份。

 收益率

2023年内收益率0.35%(时间加权)。

 思考记录

1.宏观

10月11日,汇金公司入场增持四大行,以当日收盘价估算,合计增持约4.77亿元。中央汇金公司是由国务院授权,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机构。本次出手增持后,汇金公司分别持有工农中建四大行已发行总股本的34.7%、40.0%、64.0%和 57.1%。

2008年至今,汇金公司共七次出手增持四大行,分别是2008年9月、2009年10月、2011年10月、2012年10月、2013年6月、2015年8月、2023年10月。

回顾前六次,每一次都堪称A股低估的时刻,都买在了底部,这次也会同样成功抄底吗?估计很多喜欢猜底的朋友很希望是,但我觉得这对个人投资者来说不重要,作为长期的买入者,股价还是一直在底部比较好。

7月24日中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的要求以来,各部门可谓政策频出,推出了降准、降印花税、稳地产、稳汇率、优化IPO、规范减持、降低融资保证金、提高融券保证金等一系列举措,但力度一般,效果有限,短期刺激一下,很快就又回落了。

各大媒体认为,当前导致A股跌跌不休的原因,是在于经济和信心预期。

其实没必要对中国经济太过悲观,原因在于,中国促进经济发展的工具库里还有很多手段。

《走出戈壁》的作者单伟建,最近在他的文章《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中讲到, 中国的政策空间,比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都要大得多,而很多观察中国经济的专家对此都缺少认识。

文中讲到:

1、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在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具有相对较大的空间,中国的货币政策有很大的宽松空间,既可降息,也可降准。

2、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国政府负债并不多。中国全部的国土资源都属于国有,其中包括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等地,由国家行使所有权,政府拥有海量的资产。

3、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可以发行海外人民币主权债用于国内发展。

4、可以通过取消居民购房限制、迁徙上的限制,释放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在单伟建看来,中国还有很大政策空间。如果中国经济真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顶层想挽狂澜于既倒的手段还是十分充足的,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发展的底气还是有的。

不说大的政策调整,就说资金面,这次只是汇金稍微出手了下,其实除了汇金,还有社保资金、保险资金、证金公司、产业基金等天量资金可以利用,还有潜在的平准基金,政府掌握的弹药很多。

2.本周加仓洋河

随着洋河股价的下跌,本周我不断加仓洋河。

2023年洋河每股实际分红3.74元。预计2023年的净利润约为108亿,则明年分红应该在4.3元左右,按现在约120元的股价计算,明年分红率就有3.58%了,超过了银行存款利息。

买入现在的洋河比买银行的定期存款还要划算了。

分众下跌时我不断买,当时被人喷的不轻,这很正常,因为下跌时总是各种鬼故事层出不穷,各种看衰理由的严重性在下跌过程中被严重夸大。这也是在投资上,为什么我们要提前定好买点,提前定好仓位的意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近因效应影响,确保动作不变形。

洋河如果跌到理想买点的80%(2100亿×0.8=1680亿,股价约111元),如果到时有钱,我会按照原计划买到25%仓位。

111元对应的股息率约3.9%了,到时把洋河当作股息股也是可以了。

不说洋河先款后货的销售模式,15%+的ROE,50%的毛利率,33%的净利率,赚的100%真钱,苏酒龙头,50%以上的全国化率,三万多员工,宿迁市政府占比约三分之一的股份,等等这些,说说万一买错了会如何。

假定我的所有持股中就洋河买错了,其他股票都买对了,则:

①洋河三年不涨

假设现在111元买到了25%仓位上限,同时假设这三年中洋河的业绩和股价没有任何增长,三年之后洋河股价还是111元。

其他股票占比总仓位75%,按照三年一倍的预期目标,如果实现,则0.75×2+0.25=1.75,三年复合年化收益率为21%。

当然,洋河之外的75%股票很可能没达到三年一倍的预期,取乎上者得其中,取乎中者得其下,假设只达到了最初预期的三分之二,则三年复合年化收益率也有14%。

②洋河三年不断下跌

假设未来三年洋河的股价不断下跌,狠一点,干脆假设三年之后洋河这25%都没有了。其他股票占比总仓位75%,按照三年一倍的预期目标,如果实现,则0.75×2-0.25=1.25,三年复合年化收益率为7.7%,是存款利率的2倍以上。

理性来看,我不相信三年后洋河会跌没了,这是不可能事件;逻辑上来说,我也不认为三年后洋河的业绩会比现在低。

茅台和洋河是两种商业模式,飞天茅台是产多少卖多少,洋河是卖多少酒包装多少酒。

虽然经济不好,但云锦东方依然是一房难求。经济下行时,高端人群的收入基本稳定,因为茅台的稀缺性、奢侈品属性,即使经济不好,茅台的销量也会基本稳定,而且仍会继续增长。

洋河的消费者主要是中产,买东西考虑性价比,这个群体购买中高端白酒的意愿受收入预期影响较大。中产在预期不好的时候,消费会出现降级,导致中高端白酒销售受到较大影响。相反,在经济上行周期,中高端白酒会不断升级,量价齐升。

我不清楚未来三五年的经济环境如何,但我相信长期来看依然是向上的,眼下的起起伏伏,将来起点和终点拉成一根直线,依然会是朝着象限的东北方向。

记得唐朝老师在2020年4月左右,说当时80多块的洋河属于捡钱。

2020年4月份的洋河,面临的是产品升级不顺、营销体系失效,营收、利润负增长,净利润连续跌了两年,士气低落,内外部满是质疑,再叠加新冠来势汹汹,洋河处于被广泛看衰、岌岌可危的状态。即使如此,相对于洋河的品牌价值、商业模式、自身实力来说,80多块的洋河依然属于捡钱时刻。事后看也是如此,这之后最高涨到了268.6元,涨了两倍多。

2020年洋河的扣非净利润是56.5亿,2023年洋河的扣非净利润预计在100亿左右。

相比2020年,2023年的洋河已稳步升级产品,全面变革了营销体系,各方面基本理顺,在2022年,洋河时隔4年再一次实现“双20%+”的经营业绩增长,2023年的扣非净利润预计会比2020年增加77%。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处于经济周期底部,洋河自身的问题并不大。

这样的洋河,如果股价能跌到111元,对我而言也将是捡钱的时刻。

在我的投资理念中,买的更便宜本身也是非常有效的投资手段,好的投资不止是“买好的”,也是“买得好”。

我随着股价下跌不断加仓洋河,这不是给你的投资建议,而是我喜欢按自己认为合乎逻辑的方法进行分析,并且会严格执行。投资这几年,我一直都是闲钱投资,从来不上杠杆,且对股价波动基本无感,很多人不具备我这个特点。

很多人追求“持股体验”,喜欢平稳的12%收益,而不喜欢剧烈波动的15%的收益,这其实依然是无法理性面对股价波动的表现。

如果你不喜欢不断下跌的股票,不买就是了。

有些朋友认为我违反了之前制定的仓位纪律,突破了给洋河的仓位上限,是“ 估值定仓位”。

我在《合格,但不满意 | 下调洋河的仓位上限》文章中说,因为竞争力的相对下滑,下调洋河的仓位上限至15%,但也说明,如果足够便宜,我不介意买到25%。

除非洋河的股价是理想买点的9折甚至8折,那时我不介意买到25%。
浩然斯坦,公众号:莫书房合格,但不满意 | 下调洋河的仓位上限

唐朝老师给古井的仓位上限是15%,给洋河的仓位上限是25%。结合唐朝老师的结论和我自己的分析,我给洋河和古井的仓位上限处于15-25%之间的“灰空间”,保守起见,在理想买点我只会买到这个灰空间的下限,15%。

而当价格足够便宜,安全边际充足的时候,我愿意取这个“灰空间”的上限。

我的能力圈还比较“窄”,真正了解,敢于重仓的,也就目前这几家企业。我也看过一些其他投资机会,有90%到95%可以判定为不在我的能力圈范围之内,看不懂或不值得。我是在用机会成本的思维方式,看待洋河古井的仓位上限的浮动,投资就是比较,有时候真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机会了。

如唐朝老师昨天在文章里讲的,目前这几只股的价位,基本上可以保证未来三年不用动了。当然,我还是会尽量扩大能力圈,提高自己的机会成本门槛。

有很多读者朋友建议我尽快拓展些唐股之外的标的,但我并不急,我研究企业、写公众号的目的主要在于做好投资,未来几年只持有这几只唐股,已经足够保证我把投资这事做对了。

3.理性看待下跌

我不喜欢预测股价,没啥意义。但我发现只要连续几波大跌,总是有人会用阴谋论吓自己:机构这么疯狂砸盘,是不是有啥我不知道的东西?还是谨慎点,不要继续买了。

这么想很正常,原始人就是因为这种对风吹草动的谨慎直觉而存活下来的,而这种基因遗传给了我们。

但是在投资上,大部分这样担忧都是自己吓自己,尤其是在熊市的时候。

有一个华尔街的老笑话:

客户:感谢您让我以5美元的价格买了X股票,我听说现在已经涨到18美元了。

经纪人:是的,不过这只是刚刚开始。事实上该公司现在表现很好,现在才是更好的购买机会。

客户:见鬼,我就知道我应该再等等的。”

大多数情况,在一个上涨周期,股市的第N+1次上涨的原因,是且只是前面的N次上涨。

反之同理,在一个下跌周期,股市的第N+1次下跌的原因,是且只是前面的N次下跌。

截至2022年底,A股机构投资者占比22%,交易量占比约为30%;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约为40%,交易量占比约为70%。

散兵游勇打不过有组织的团伙,从交易层面上来说,机构事实上是A股市场趋势的引领者。

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有一个与个人投资者不同的特点:基金有强制止损线。

基金行业的止损线也被称为“清盘线”,是一种“帮助”基金公司避免在证券市场中出现大额亏损的被动措施。

比如说如果是0.85预警、0.8止损的话,当产品发生亏损,净值跌到0.85时,会提出预警,需采取减仓策略。当跌至0.8时,执行止损指令,防止亏损进一步扩大,有的基金会在净值0.7强制清盘。

万得上有一个“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是一个等权重计算3900个公募主动基金的指数,反映了主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

这个指数去年下跌了21.03%,今年跌了9.47%,两年合计跌了29%,也就是说这两年新成立的基金,大部分都有跌到0.7强制清盘线的风险。

除了净值清盘,还有规模清盘。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对于普通的开放式基金,当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连续60日出现基金的总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

两个条件中的一个成立时,公募基金就要进入清盘程序。

截至今年10月9日,今年以来国内已有203只基金进行了清盘。

同时,截至10月9日,国内还有1884只基金(非货币)总规模低于5000万元,面临清盘危机。

除此之外,融资盘的强制平仓也是严重低估之后继续下跌的原因之一。

熊市时,整个市场基本是血流成河,基金被强制清盘,杠杆客的账户被券商强制平仓,场外的融资被债主夺命连环call,不得不被动斩仓。

大量清盘、斩仓行为进一步推动股市下跌,下跌导致更大下跌,「反身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 春天的狂想:中国股市的非理性繁荣与大众癫狂》一书中写到,2015年5月28日,两市成交金额达到2.3万亿,创了A股历史新高。两市下跌股票超过2000家,其中650家跌停,上证指数下跌6.5%。

下午2点过后,市场开始加速下跌,不少次新股已由涨停变为跌停。一家私募机构有些坐不住了,提前终止了路演返回交易室:“看形势有点不对,先剁了40个点再说”。

作者跟踪的两家公募机构在收盘后都表示:

今天基本没有动仓位,今天是普跌,因此对相对排名影响不大,但是明天的市场表现会很关键,如果明天市场仍然放量大跌,就会触发融资盘的强制平仓,这会对市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那么届时会选择“夺路而逃”。

黑格尔有这样一段名言: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8年过去了,基金业现在没有任何改进。私募魔女李蓓在她最近的文章里提到,她目前的股票仓位只有6成。我还听一些私募的朋友讲,有些私募的股票仓位只有2成。

机构投资者这样操作是为了躲避下跌,这种“躲避下跌”的减仓又进一步促进股价的下跌。但当他们为了避免清盘躲过下跌的时候,他们也一定会错过以后的大涨。

马克斯在他的投资备忘录中写过这样的统计结果:1926年和1987年之间的股市年化回报率是9.44%,但如果你在这744个月当中错过了最好的50个月,就等于错过了所有获利时机。

另一项美国拉莫斯投资公司的报告指出:1998年至2017年之间,标普500指数的年化回报率是7.2%。如果在这20年里错过了市场表现最佳的20天,你的年化回报率会掉到只有1.1%。

闪电劈下来的时候,我们最好在场。

股票市场大概三到五年走出一个完整周期,回首每个周期,市场都会经历乐观、悲观、乐观、悲观的多轮跌宕起伏的变化。回顾过去,在每个时间点市场演绎得都很有逻辑,然而站在当时看未来,却仿佛雾里看花、无法看透。宏观经济、市场走势、市场风格、行业轮动……这些因素显然是重要的,但坦率地说,甚至连巴菲特都承认自己没有能力把握住这些。回顾过去的周期起落,并不能更好地判断未来的市场走势或者风格,这再次提醒,我们并不具备这个能力。

一家稳健的企业值得关注的信息其实不多,大多数情况是年报中报时调整下估值和仓位上限就够了,其他时候的消息大多是噪音。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对企业经营的要害和未来发展的关键点有清晰的判断。正如巴菲特曾经说的,“我情愿大致地正确,也不要精确地错误。”

怎么可能一到熊市,所有的消息都是坏消息?怎么可能一到熊市,之前早已存在的负面消息严重性就增强了N倍?

别被股价的下跌吓丢了魂,熊市的下跌的原因,大部分情况只是因为前面跌了而已。

股市这种因为下跌而不断下跌的反身性,事实上给秉持正确投资理念、不上杠杆、长期投资的个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带来了更便宜的价格,让我们可以在获利颇丰的“理想买点”舒服买入。试想,如果不是这种因为下跌而带来的不理性下跌,全然不顾基本面,怎能有这样的好机会?

现在不少好公司处于严重低估的状态,直白点说,从长期来看跟捡钱没什么区别。对于我这样的闲钱投资、不上杠杆的个人投资者,有钱我会继续买入,毕竟买的便宜才是硬道理。我可不想等熊市结束之后再买,“等到知更鸟到来时,你将错过整个春天。”

 读书

《芒格之道》,评分:5分(5分制)

这周终于把这本大部头读完了。

读这本书的感觉很奇妙。这本书很厚,阅读时我一方面想快点读完,尽快将内容吸收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又怕读的太快,阅读这本书让我有很强的获得感,大脑不断得到内啡肽,这么好的内容如果读完了,我去哪再找到这样的好书?

强烈建议大家重视这本投资圣经,多看几遍,没事就拿出来翻翻,翻到包浆。

这里略做下展开。

从值得学和便于学(资料完整度)来说,我对投资学习的资料做个推荐:

最重要的是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其次是巴菲特股东大会问答实录和巴菲特平时的演讲、采访和言论。《滚雪球》《巴菲特传》《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沃伦·巴菲特的CEO们》《巴菲特的护城河》《巴菲特之道》《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内部讲话》《跳着踢踏舞去上班》,这些关于巴菲特的书籍可以看做阅读以上内容的辅导资料,但重要性远不如“写给股东的信、股东大会问答实录、演讲、采访和言论”。这里的问题是,这些投资圣经还没有正式的出版物,资料的完整性,获得的便利程度和翻译质量并不理想。研究巴菲特已经是显学,我很奇怪为啥还没个系统的出版物?期待老唐新书能一定程度上填补这个空白,老唐这本书是对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的解读,看昨天唐书房周记里的意思,应该是快上市了,期待一下。

其次是芒格股东大会问答,演讲、采访和言论。今年出版的《芒格之道》真是个大大的惊喜。系统,完整,同时翻译质量非常好。如今意图学习芒格的投资者能得蒙这本书问世,真是太幸福了。辅助学习资料是《查理芒格的智慧》《查理芒格的原则》《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穷查理宝典》。

之后是老唐三件套,《巴芒演义》,《价值投资实战手册》,《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巴芒思想中翻中,手把手教学,可复制性、可学习性在中文投资世界中无出其二。

最后是段永平的文章、问答。段总不怎么看书,也不怎么看财报,但他对商业模式、对投资本质的通俗、透彻的理解、解读和释义,在其他书中是找不到的。微信读书上有两本段永平雪球问答录,这两本书不错,我还推荐下互联网上流传的《段永平语录》。

该讲的这些人都讲了,别人谁讲的什么都不重要,能不能理解完全看自己的用功、用心程度和悟性。如果谁觉得这些人的话已经过时,谁在投资时就该小心了,因为过时的很快就会是自己。

分享两份互联网流传的PDF资料——芒格书院汇编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东大会问答实录、演讲、采访的合集,感谢芒格书院,还有一份资料是《段永平语录》。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跳转到百度网盘链接,提取码:1015。


应联系我的券商美女的要求,文末打个广告。

我有两家接触下来还不错的券商,这两家都是我目前正在使用的主力证券账户。两家券商都是业内头部企业,相比于小券商的那些小“福利”,我更看重大券商的稳定、可靠,毕竟一旦成为主账户,可能未来几十年都会一直使用。

第一家是华泰证券,活跃用户全国第一,尤其在开通B股方面是所有券商中做的最好的,建议有开通B股需求的朋友一定要开个华泰证券的账户。华泰证券服务莫书房读者的这位帅哥,是B股证券业务方面的专家,开通B股上有任何问题他都能给出最好的答案。

第二家是HX证券, 国内综合排名前三的券商,这家合规性要求是全国所有券商中最严格的,不能在本文中直接说名字。这家头部券商全国网点多,股基、可转债、逆回购均有非常优惠的费率,软件智能并享有在线客服一对一的服务,在线沟通零障碍,答疑解惑效率高。

这两家都是可以放心使用几十年的大券商,其他券商能给的优惠条件,这次也都基本给到莫书房的读者朋友了,如有需要,请加券商客服的微信沟通。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莫书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