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目次及摘要

学报编辑部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09-26



2023年第3期


01哲学研究


语境视域下的自然种类分析

                                           ——郭贵春,余   朋

奥登趵生态系统实在论的内涵及其评析

 ——肖显静,赵绪涛


02文学新话语研究     


编者按


在数字空间建构中国话语:从赛博朋克到赛博英雄

                                           ——姜振宇

论中国科幻赛博格叙事与话语建构

 ——江玉琴

超文本语境下的“赛博格”建构

   ——有机体与超链接技术互嵌的《拼缀女孩》

 ——李  洁


03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论唐人元日早朝诗中的多重角色及情感抒写

                                           ——傅绍良

论宋代亭园诗文中的主体意识

 ——郝美娟,魏晓虹


04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


新闻帝国主义:缘起、话术和本质

                                           ——赵雪波

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理念与实践的对外传播

  ——以政治营销的视角 

 ——郭   毅

全球本土化与本土全球化:国家形象转文化传播的新趋势

 ——冯   薇


05历史学研究


中医药中的巫术遗存及其影响

                                           ——周   奇


06教育学研究


言说的逻辑:庄子关于语言与教育关系的界说

                                           ——张学强

教育是一门科学吗?

  ——美国教育学的早期探索

 ——陈   瑶


07政治学研究


激发活力:社会组织党建的新议程

                                           ——张紧跟

共同富裕视角下国内“新型区域合作”问题探析

 ——柳建文


08经济学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提高企业的精益存货管理水平吗?

  ——基于中国微观企业的研究 

                                           ——李   磊,刘泽寰

续贷限制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刘凯豪,朱红



语境视域下的自然种类分析
郭贵春  余朋


摘要:化学哲学中关于自然种类的论述,一般分为微观结构本质主义和反微观结构本质主义两个阵营。前者认为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了化学种类的外延,化学种类是由微观结构决定的,分类是基于微观结构的本质进行的,并且独立于人们的兴趣和智力活动;后者则主张化学种类没有本质,分类是依赖于科学家的智力活动或不同目的。最近,微观结构本质主义的新发展似乎有望解决两者的分歧,但仍然有其局限性。文章详细考察这些分歧,尝试在语境视域中消除这些分歧,认为化学种类的命名和分类依赖于特定的语境,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得以确立和实现的,撇开语境来讨论化学中自然种类的问题是不现实的。


关键词:化学哲学;自然种类;化学种类;语境;指称


作者简介:郭贵春,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奥登趵生态系统实在论的内涵
及其评析
肖显静  赵绪涛


摘要:在生态系统实在论问题的争论中,奥登趵坚持实在论立场,认为生态系统在整体层面的因果闭合使之成为具有确定要素和客观边界的实在之物。然而,奥登趵阐述的以因果概念为核心的“第(n+1)个问题”论证并不能确切表明生态系统是实在的;通过因果关系强度来划定生态系统范围是不精确的方法;生态系统的边界类型繁杂,不能简单归结为实在的或建构的。生态系统实在论问题的研究应更重视前沿的生态系统理论。


关键词:生态系统;实在论;反实在论;开放性;边界问题


作者简介:肖显静,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绪涛,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后。



文学新话语研究

编者按:科技在引发人类的一次次狂欢之后,也渐渐加剧着人类的不安,尤其近期ChatGPT的横空出世,再次将人类推向心理与伦理危机的边缘,引发人类对自身未来展开各种想象与表达。而“从中国科幻中了解中国人如何想象未来,如何看待科技与人类与万物的关系,这成为中国科幻吸引世界目光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民日报评中国科幻”,《人民日报》2023年2月28日副刊)。对科幻文学的研究则彰显着我们在世界科技与人文领域进行中国话语建构、参与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和力量。本期“文学新话语”栏目聚焦科幻赛博格研究,编发三篇文章:姜振宇的《在数字空间建构中国话语:从赛博朋克到赛博英雄》,追踪了赛博格概念在跨文化演变当中的不同形态,特别是将其在中国的独特发展和颠覆式更新纳入观察视野,从而为网络时代进行中国话语建构提供话语资源。江玉琴的《论中国科幻赛博格叙事与话语建构》,全面梳理赛博格概念从科技话语、文化话语到文学话语的发展,创新科幻赛博格叙事概念,系统观照中国科幻赛博格叙事特性,以此认识中国当代科幻发展的新趋势。李洁的《超文本语境下的“赛博格”建构》,以世界新媒体文学巅峰之作《拼缀女孩》为范本,通过分析和展现数字技术与文学结合创造出的更加多样和复杂的阅读体验,探讨赛博格作为实体与隐喻、生命存在与叙事建构的独特存在,为文学和科技的融合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案例。三位青年学者的思考和见解不仅有着深刻的文学、文化学意义,更有着广博的人类学意义,值得关注和讨论。

在数字空间建构中国话语:从赛博朋克到赛博英雄
姜振宇


摘要:陈旧的赛博格想象和“赛博朋克”思潮正在成为老去的经典,对其带来的影响的辨析仍有助于理解当下和未来。这些作品的源起和发展尚处在欧美科幻传统的发展逻辑之内,其中蕴含的多层意涵和社会批判姿态却逐渐走向了衰颓。赛博朋克文本中所隐含的科技审美和未来主义倾向,收获了不同文化语境中科幻作者的普遍呼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作家的科幻想象与现实科技经验齐头并进,他们尝试以启蒙年代以降的现代姿态来面对后现代语境。在中式科技语言方面,他们广泛吸纳了古典经典和当下通俗文类中的话语资源,但不断遭遇瓶颈;在本土科技文化方面,他们面对更逼仄的话语空间,进行了极具深度的反思、探索和建构。


关键词:赛博格;赛博朋克;中国科幻;中式科技话语;中式科技文化


作者简介:姜振宇,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专职博士后,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委员。


论中国科幻赛博格叙事与话语建构
江玉琴


摘要:以“后人类”视角观照中国科幻话语,在梳理技术赛博格、文化赛博格的观念发展后进入科幻赛博格叙事。科幻赛博格叙事聚焦赛博格身体感官体验的故事讲述,是基于身体的异质性经验而产生的身体-情感非常规认知,并由此发生思想与精神层面的世界观念变革。中国科幻赛博格叙事兼具身体间性、世界间性与文化间性三个维度,最典型如双翅目作品《精神采样》的赛博格叙事,展示出中国新锐科幻作家正在以赛博格话语重建身心二元观念,以整体性思维重构人与世界、人与宇宙的关系。科幻赛博格话语让我们认识到新世界正在生成,人类正在成为多元与多维的自我。


关键词:后人类;科幻赛博格叙事;科幻赛博格话语


作者简介:江玉琴,博士,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超文本语境下的“赛博格”建构
——有机体与超链接技术互嵌的《拼缀女孩》
李洁


摘要:赛博格不仅是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与仿生、医疗假体和军事等技术相联系的实体,它还是一种话语形式,是吸取了技术力量的表达方式。美国新媒体文学的经典作品《拼缀女孩》是利用超文本写作软件对18世纪科幻小说《弗兰根斯坦》的续写,它以独特的创意,从内容、叙事和技术层面多角度地构建了赛博格这一后人类形象。女怪物的身体和她对自身的理解映射出边界混淆、有机体与技术融合、颠覆二元对立的赛博格特征,同时也例证了超链接技术创设的多文本交互指涉、分散式认知环境、复杂的信息网络等运行逻辑。由于新型的文本、生物技术等的出现,18世纪的科学幻想被赋予了更加深刻和具象的内容与内涵。


关键词:《拼缀女孩》;赛博格;超文本


作者简介:李洁,博士,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论唐人元日早朝诗中的多重角色
及情感抒写
傅绍良


摘要:唐代的元日早朝是依照唐《贞观礼》和《开元礼》的礼制要求举行的,在礼制规定的礼仪中,汉、魏传统的“尊君抑臣”观念得到了延续和强化。但在唐代诗人的元日早朝诗中,因作者的角色不同,这种观念却有所淡化,有些作品几乎没有这种情感。唐太宗贞观时期和唐肃宗乾元年间的两次元日早朝唱和,体现了唐代不同时期君王和士大夫对盛世的赞美和期待。但中唐以后的元日早朝诗,却因为作者身份的多样化,诗中的内容和情感也显现出多种多样的特征。尤其是以“观早朝”为题的诗中,再现了诗人在元日早朝中的底层身份感及政治心态。


关键词:唐代礼仪;元日早朝;唐诗;早朝诗


作者简介:傅绍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论宋代亭园诗文中的主体意识
郝美娟  魏晓虹


摘要:宋代吏隐文化蔚然成风,士大夫文人精心地叠山理水、种花植草、建屋营室,并以大量诗文创作阐释其人生意义和价值。相关诗文作品不再拘囿于对亭园山水外在形态的重现描摹,也放弃了纯粹的感官享乐,而是从中抽绎出作者的价值观念和处世态度,使作品呈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士人通过相关诗文作品体现自我、阐释自我并最终成为自我,建构理想的文化人格,而在文学表达上哲思胜过情感、阐释重于重现。


关键词:吏隐;亭园诗文;主体意识


作者简介:郝美娟,博士,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新闻艺术学院副教授; 

魏晓虹,博士,山西大学学术期刊社编审。


新闻帝国主义:缘起、话术和本质
赵雪波


摘要:西方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并未遵循客观公正的新闻理念,存在大量抹黑、污蔑、攻击报道对象的现象,这种行为其实就是新闻帝国主义。西方国际新闻有一整套话术,如制造冲突报道、新闻专业主义和价值先导等,这些话术表象背后的本质则是新闻帝国主义。新闻帝国主义符合列宁对帝国主义五个特征的描述,是帝国主义的延续,在国际新闻领域总是能看到这五种特征相对应的现象。新闻帝国主义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背后有西方中心主义、霸权主义等的思想在作祟。对新闻帝国主义必须进行阻击,以此才能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维护广大的国际社会利益。


关键词:新闻帝国主义;缘起;话术;本质


作者简介:赵雪波,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社会创新与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理念与实践的对外传播——以政治营销的视角
郭毅


摘要: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和全球认同问题,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政党话语的国际传播和全球认同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与实践,这既是党的百年奋斗史中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是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和政党话语对外传播与全球认同的理想叙事抓手。政党政治营销的理念和原则为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理念与实践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一套新的思维体系,具体而言,包括价值交换与文明对话、精准传播、战略传播和政治品牌创建四种思维方式。这一思维体系亦为讲好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与实践的故事,为做好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的对外传播工作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向。


关键词:战略传播;政治传播;政治营销;政治品牌;对外传播


作者简介:郭毅,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全球本土化与本土全球化:国家形象转文化传播的新趋势
冯薇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建构提出了新要求。鉴于转文化传播已超越跨文化传播成为新的国际主流传播研究视角,文章分析2023年国家形象宣传片PRC的传播策略,从而探究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传播新趋势。研究发现,在语言使用维度上国家形象宣传片PRC使用了初级转文化传播策略全球本土化,而在价值观维度上该片使用了高级转文化传播策略本土全球化。据此推衍,全球本土化与本土全球化策略同时使用是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制作的新趋势。全球本土化与本土全球化均为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杂糅现象,本土全球化概念的提出就是对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的强调,是在兼顾两种文化的同时“增稠”本土文化比例的过程,最终可达到文明互鉴、文化融合的转文化传播效果。


关键词:全球本土化;本土全球化;国家形象;转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


作者简介:冯薇,博士,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中医药中的巫术遗存及其影响
周奇


摘要:巫术与古代医学同源,巫医分离之后,一直还对古代中医药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在医理、治法和方药方面。古代中医的取象比类思维,就是象思维,这是典型的巫术思维,是通过获取事物的“象”,然后把这种“象”进行“比类”——类比、推理,得出一定结论的思维方法。中医药在治法和方药方面是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古代中医的理法方药无不受到古代巫术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思维方式受到了象思维为主的巫术思维的影响。


关键词:巫术;中医;象思维


作者简介:周奇,上海市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言说的逻辑:庄子关于语言与教育关系的界说
张学强


摘要:在先秦思想家的语言哲学系统中,庄子对于语言问题的探讨富有深意。庄子以“道”能否言说为起点,对于教育世界中能否言说以及如何言说等问题有着独特阐述。在分析先秦时期关于“道”能否言说的两种思路基础上,指出庄子思想中存在着关于言说的相反相成的奇特逻辑,庄子既反对言教,又对言说持开放的态度。庄子一方面对言说可能造成局限性进行了深入剖析,使得言说在教育中趋于消隐;另一方面通过重新厘定道言关系使言说在教育场域中回归,回归之后的言说指向了真实而自由的生命存在。


关键词:庄子;道;言说;不言之教;消隐;回归


作者简介:张学强,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是一门科学吗?——美国教育学的早期探索
陈瑶


摘要:从19世纪后期美国教育学科初建之始,“教育是一门科学吗?”的追问就如影随形。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半个世纪的时段内,这样的争议经历了四个阶段。师范时代对“教育科学”的可能性饱含热望,但“热情多于理智”;初入大学,教育科学在教育学教授努力论证的同时,遭遇着大学其他学术领域的普遍质疑,以及面临着来自观念、地域、性别和现实中的种种问题;在大学站稳脚跟后,争议的高潮来自教育研究者内部的争锋,历经多样化的“科学”探索和竞争;20年代后,随着美国大学中的教育专业学院的普遍建立,适应教育市场的实证量化研究成为教育科学的显性表征。这是美国的哲学传统、时代潮流、文化价值和知识政治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没有永远的“完胜者”,关于教育学科学性的质疑和争论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其实未见消停。这是教育研究及教育知识的特性使然,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继续走向成熟的必然。


关键词:教育科学;教育研究;定量实证研究;杜威;桑代克


作者简介:陈瑶,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激发活力:社会组织党建的新议程
张紧跟


摘要:为应对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政治统合式社会组织党建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经过持续的努力,社会组织党建已经实现“全覆盖”。但是,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活力依然没有被激发出来。因此,新时代的社会组织党建议程应该在继续完善社会组织党建“全覆盖”的基础上,适时从政治统合式社会组织党建转换为以激发活力为核心使命的社会组织党建。这既包括以党建引领夯实社会组织的公共性,又包括以党建引领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化能力并拓展其行动空间。


关键词:社会组织党建;激发活力;党建引领


作者简介:张紧跟,博士,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共同富裕视角下国内“新型区域
合作”问题探析
柳建文


摘要:新型区域合作是指不同地方以互利共容为动力,以“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区、经济带”等各类功能性区域为载体,以区域产业链构建为基础,以党建引领为政治保障,以区域共同发展为价值导向的一种合作模式。从效果上看,新型区域合作弱化了行政区经济现象,缩小了区域发展差距,促进了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与传统的区域合作方式相比,新型区域合作具有多维治理的特点,府际关系更为复杂,需要更加灵活多样的制度安排。未来需要更加重视新型区域合作的政策和制度创新,继续调整和完善新型区域合作的治理结构和治理规则。


关键词:共同富裕;新型区域合作;区域共容利益;党建引领;制度保障


作者简介:柳建文,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提高企业的精益存货管理水平吗?
——基于中国微观企业的研究
李磊  刘泽寰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不断上升,保障企业非产成品尤其是高附加值中间投入品供应稳定成为热点问题。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2005—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据,运用PSM-DID方法研究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非产成品存货精益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显著降低了企业非产成品存货的精益水平约0.06个单位,且不同的投资类型对非产成品存货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企业所投资国家的市场规模越大,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越为紧密对企业非产成品存货精益水平的降低程度则越高。同时国内市场的份额越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后存货精益水平的降低程度也就越大,这反映出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后将对未来的市场份额和需求规模产生积极预期,从而主动提升现有生产水平下非产成品存货的持有量以便为后续的扩大生产做准备。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投资后中间投入品进口的上升和出口的扩张是导致企业非产成品存货精益水平下降的重要因素。最后,研究并未发现投资后非产成品存货的增加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并且企业可以通过增强自身管理水平来抵消非产成品存货的增长。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非产成品存货精益;工业企业


作者简介:李磊,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续贷限制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刘铠豪  朱红


摘要:鉴于鲜有文献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系统地探讨续贷限制如何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以2007年的银行续贷政策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并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了续贷限制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续贷限制显著抑制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包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发现,相比于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续贷限制主要抑制了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且,该结论在预期效应检验、倾向得分匹配分析、更换企业生命周期划分方法、安慰剂等条件下依旧稳健。(2)潜在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续贷限制主要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抑制企业创新水平和减少企业商业信用供给三条路径抑制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3)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续贷限制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为“续贷限制政策的微观经济后果”提供了有效证据,并依据文章结论提出了避免“一刀切”式的政策模式、适当降低行业集中度和推进重污染行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续贷限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企业生命周期


作者简介:刘铠豪,博士,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刘   洋

校对:张立荣

审核:赵   斌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