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上热搜!不少娃已中招!国家卫健委最新答疑 →
一直以来
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
而近期,全国各地医院
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增多
不少网友和家长表示
家里孩子“中招”
发烧、咳嗽等症状明显
11月22日下午
“发烧”一词在微博力压一众词条
冲上热搜榜首,引起热议
↓↓↓
据相关报道
国内多家医院门诊和急诊量
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部分地方发热门诊号已挂满
患者中儿童居多
↓↓↓
也有不少成年人“中招”
除了常见的
支原体肺炎感染、流感、新冠病毒感染外
部分患者甚至
同时感染多种呼吸道病原体
01
孩子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
针对近期一些地方出现的医院门急诊量增长,儿童呼吸道疾病感染人数增多的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同志23日在接受采访时,就一些民众特别是患儿家庭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01
地方儿童专科医院人满为患,国家卫健委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纾解?
近期,我们持续关注儿童易感人群在传染病高发期的诊疗就医,指导各地加强统筹调度,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02
部分社区医院近期开设了面向儿童的检验检查服务,但有家长担心社区医院诊疗能力不足,贻误孩子病情,怎么办?
国家卫健委已经要求各地发挥医联体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提高一般性感染的诊疗能力和重症识别转诊效率。
03
哪些医院有资格接收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患?
国家卫健委已指导各地对外公布了本地区可以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方便就近就医。
04
孩子出现发烧、咳嗽之后应该怎么办?
大医院人员密集、等候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建议症状较轻的患儿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儿科等就诊,在儿童专科医院就诊明确诊疗方案以后,也可以通过医联体转诊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或居家治疗。
05
孩子出现哪些情况一定要去医院就医?
根据专家建议,孩子出现超高热或持续发热超过三天、频繁咳嗽影响正常生活、精神状态不好甚至出现嗜睡、呼吸频率增快或呼吸困难、频繁呕吐、皮疹、头痛或抽搐等,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02
家长如何识别重症支原体肺炎
近期,支原体肺炎广受关注,主要症状有哪些?如何做好居家护理?家长怎么尽早识别重症?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徐保平进行解答。
01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有哪些症状?
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是其中一种。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儿童支原体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咳嗽有一定特点,初期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嗽咳痰,部分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表现,应高度警惕,尽快就医。
02
感染肺炎支原体一定会得肺炎吗?会出现“白肺”吗?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不一定会引起肺炎,只有肺炎支原体侵入我们人类的下呼吸道,才可能出现支原体肺炎。通常来说,“白肺”是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发生在重症感染时,双肺弥漫性病变,进展迅速,其症状和严重程度都与支原体肺炎不同。
有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影像上显示有一片白色,大多是一个肺叶或一个肺段感染所致,主要是由于气道阻塞物或肺内炎性渗出引起的,但其他的肺叶大多数都是正常的,这和医学上所说的“白肺”是两个概念。通过拍背排痰、药物祛痰、支气管镜治疗等手段,患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治愈。
03
家长如何识别重症支原体肺炎?
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避免后遗症等严重后果非常关键。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项,都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 持续高热(39℃以上)≥5天或发热≥7天,体温高峰无下降趋势。
▲ 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之一。
▲ 精神差、头痛、抽搐、频繁呕吐、不能进食等。
04
孩子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如何做好居家护理?
轻症无需住院,在家庭护理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❶ 保证充分的休息和能量摄入,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不主张感染后或出现发热、咽喉疼痛、流鼻涕、咳嗽等症状的孩子带病上学。
❷ 正确服用退热药,六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二者任选其一即可,一天不超过4次,但不能同时服用两种退热药,也不建议交替使用。如果是两个月以上且六个月以下的孩子,只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❸ 不常规推荐使用镇咳药,如果干咳明显影响孩子休息,可酌情应用。可以使用祛痰药物,包括口服和雾化药物,也可以采用叩击排痰,帮助孩子排出痰液。
❹ 注意通风、保持清洁,有过敏体质或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儿童避免接触烟草、宠物、花草等。
❺ 有条件的多子女家庭做好隔离,以免相互传染。
05
如何预防支原体肺炎?
目前还没有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疫苗,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避免感染很重要。
▲ 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
▲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
▲ 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 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空气新鲜。
▲ 做好卫生,床单被褥等经常清洗,在太阳底下晾晒。
▲ 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 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做好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03
支原体肺炎14天病程用药图
针对轻症、重症患儿该如何用药?
这里有一份儿童支原体肺炎病程&用药图,速自查↓↓↓
督督熊最后再次提醒大家
市民朋友如果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
应及时就诊
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
切忌自行盲目用药
2023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
是“全国安全用药月”
本次活动主题为“安全用药 健康为民”
11月23日,由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德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四川省执业药师协会承办的四川省暨成德眉资2023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
启动仪式现场,重点展示全省药品监管和产业发展成果,创新搭建家庭药箱清理、爱心检测、“药”你健康咨询、医院义诊、趣味问答等“集市展位”,邀请省内知名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开展用药咨询和义诊服务,为维护公众健康、普及用药知识营造良好氛围。
同时,全省还有100余家药品零售企业、5000余个药品零售门店、12000余名执业药师在各自分会场陆续启动和开展各具特色的宣传互动活动。
安全用药,健康为民!
在日常生活中
许多患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用药误区
导致疾病无法得到正确的治疗
甚至加重病情
下面,跟着督督熊一起学习安全用药
远离“十大误区”
向下滑动查看
误区一
把保健品当成药品
药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而保健食品主要用于调节机体机能,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改善亚健康状态,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不以预防、治疗疾病为目的,因此不能代替药品。
误区二
多种药物叠加一起吃
很多同类药物里的有效成分是相同的,如果同时重复使用,就会造成剂量叠加,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后果很严重!
比如许多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份,如果不看清楚,将多种感冒药同时服用,就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服用量过大,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造成肝损伤。
误区三
随意更换药物剂量
有些患者病情好转后(特别是“三高”患者),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随意调整用药剂量甚至停药,其实这样是错误的,导致的后果轻则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加重病情;重则会发生增加并发疾病等危险,危及健康。
误区四
药品随意摆放,孩子容易误服
孩子的好奇心较强,容易误食药物。成人将药品买回家后,应将其放在儿童看不到、够不着的地方,避免孩子吃错药。
一旦发现孩子吃错药,应及时就医,同时不要忘记将孩子吃错的药和药瓶带上,以供医生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误区五
随意服用非处方药
相对于处方药而言,非处方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不易引起药物依赖性、耐药性或耐受性,但这不意味着非处方药不会引起不良反应。
药店人要提醒顾客根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并且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不能随便增加剂量或增加服用次数,改变用药方法或用药途径。
误区六
长期滥用药物
很多药物比如止痛药、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等长期服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药店人应提醒顾客遵医嘱服用,切勿自行加大剂量和增强疗程。
误区七
怀孕不敢服药
身边很多人一怀孕就抵制所有药,但并不是所有的药物孕妇都不能用,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目前我国对孕妇的用药按不同危害程度分为5级,具体如下:
A级药物。对孕妇安全,对胚胎、胎儿无害,如适量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等。
B级药物。对孕妇比较安全,对胎儿基本无危害,如青霉素、红霉素、地高辛、胰岛素等。
C级药物。仅在动物实验研究时证明可使胎儿致畸或杀死胚胎,未在人类研究中证实。孕妇用药需要权衡利弊,确认利大于弊时方能应用,如庆大霉素、异丙嗪、异烟肼等。
D级药物。对胎儿危害有确切证据,除非孕妇用药后有绝对效果,否则不考虑应用,如硫酸链霉素(使胎儿第8对脑神经受损、听力减退等)、盐酸四环素(使胎儿发生腭裂、无脑儿等)等要在万不得已时才使用。
X级药物。可使胎儿异常,在妊娠期间禁止使用,如甲氨蝶呤(可致胎儿唇裂、腭裂、无脑儿、脑积水、脑膜膨出等)、乙烯雌酚(可致阴道腺病、阴道透明细胞癌)等。
误区八
用饮料送服药物
为图方便,随手用咖啡、果汁、牛奶等饮料送服药物的现象并不少见。但其实,用咖啡、饮料、牛奶等送服药物,会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健康造成影响。
如可乐和咖啡中都含有咖啡因,有兴奋中枢神经和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所以咖啡饮料不能与镇静药、抗组胺药、镇痛药同服,会降低药物疗效或增加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诱发胃病。
误区九
发烧就用抗生素
很多人在感冒发烧时都会自行使用抗菌药物,但发热不等于感染,更不等于细菌感染。
实际上,发烧只是一个症状,并不是造成疾病的原因。发热的原因很多,即使是感染性的,还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不同病原。一般感冒多由病毒引起,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没有细菌感染时则无效。感冒一开始就服用抗菌药物,不但无益,还可能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
误区十
觉得中药是“绝对安全无毒”的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服用中药前一定要明确是否对症。
欢迎关注“成都市场监管”政务微信
《“药”我说》栏目
获取更多药品科普知识
今日封面图
综合 | 央视网、国家卫健委、北京日报、四川药品监管、健康中国
采编 | W
校对 | 婷
责编 | 林
转载请注明以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