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2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雪山下快乐的小王子

园地耕耘者 一枚园地6 2021-08-21


 雪山下快乐的小王子


陈在|文


“雪山下快乐的小王八”。


看到这样一个微信签名,我“噗”地笑出声来。笑后回味,不由得赞叹:这签名真好,不用介绍,你都能把主人想像出六七分来。


还有比这个更能表现个性的签名吗?我想不出来。微信朋友圈、好友成百上千,有比这更意涵丰富、自我刻画如此准确的签名吗?好像也搜不出来。


把这样一个少年给自己取的签名作为标题,似乎调侃太过了。我擅自更改,可这一字之动,意趣大减,把那少年的纯朴淘气、生动调皮、不谙世故,充满野性的活泼快乐改得顿然失色。


题目是雅了,却“雅”出了我们成人世界思想的复杂和想像的贫乏。


庄子说,他愿做一个在污泥塘中滚一身烂泥的快乐王八,不愿衣冠楚楚在庙堂上没有自由地被人供着。


这“八”字一动,我这是绑架庄生穿锦衣了。


那懵懵懂懂像追梦庄生的少年叫德拥,住在中国最美乡村丹巴县中路乡,那是嘉绒藏区墨多尔神山旁的一个山村。


2013年认识他,十岁,中路小学三年级学生。


父辈们都是中路乡藏族村民,没多少文化,这签名是他十二、三岁时给自己取的,家里没网络,没见他发过一条微信。


我在人生第一篇游记中记述了相识过程:


上山揽景的路上,遇到一群放学回家的小学生。一个男孩主动用英语向我们打招呼,在新加坡就学的梦梦用流利英语回了几句,男孩立即张口结舌,坦白自己只会两三句,且遵师教:寻到机会多练习练习。


一路上德拥一会跳跃上界碑,一会翻着跟斗,又像猴子一样灵活的爬树摘梨给我们。他调皮的个性让我想到少年的沈从文,他们都乐在自然这本有趣的大书中。

 


德拥,有着一双康巴人特有的眼睛,不大,有光彩。一个 “淘”字,立马把他跟别的孩子区别开来。


在弯弯的山路看到扛着长枪短炮相机的下山游客,就停止做怪相、翻筋斗,操起正步朝迎面来者大吼:“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然而开心地等待大家回应“首长好”、“首长辛苦了”。


在中路,我们住过东坡藏寨和郎古藏寨,东坡和郎古都是德拥的爷爷辈,说起他,与德拥妈妈同一腔调:“那娃儿,调皮得很哦。”


在中路还结识一对小兄妹:达瑞和拉姆。与德拥不同级,哥哥比德拥大,妹妹低德拥一年级。尽管两家相距数公里,问起德拥,他们都认识,说德拥是小学的名人,因为学生中只有他敢顶撞威严的校长。

 


他的调皮、野性,在初识的路途我们就见识了。他家在山的高处,离学校有七八里山路,我们在他一路各式花样表演的带领下进了他的家院。


一次他带我们去观景台,走着走着不见了他的踪影,看着我们四处寻找不着,早就攀上雕楼顶上还故意卧出一个身影的他忍不住笑出声来。


2016年夏某日,我们住东坡藏寨,藏寨邻近学校,去学校看他。周日还如猴子般灵活、陪我们去观景的他竟然一幅狼狈相,一只腿上缠着绷带,被同学搀护单腿跳跃出来,笑着说:打球摔伤了。


问:怎么回家呢?他说:就住在学校了。


某次我们又到中路,照例去看德拥。


我走得快,抢先到家,德拥一见就问:甘阿姨嘞?告知在后面。离他家还有几十米,眼见一个追风少年,沿着田埂风卷而去,似想热烈拥抱,又有些腼腆地在阿甘面前戛然刹住,天真灿烂笑容中透着只有一家人才有的欢喜亲切。


初去那几年间,无法联络没有手机的德拥。我就带着朋友们沿着熟悉的山路前往。


德拥家中常常没人,爸爸在外做工,妈妈跟亲戚们在田里忙活,那时大铁门未安,我们就从木栏旁边的石堆翻进院子,在枝繁叶茂的百年核桃树下乘凉,爬铁梯上到屋顶远眺风景,逗逗把苹果、梨子当零食的小猪和鸡,像在自家一样自在玩耍。


有时等了半天不见主人回来,有时等到了背着一篓花椒或是一袋几十斤土豆回家的德拥。小小的身体,重重的负荷,一脸的笑容,让人怜爱又让人敬佩。


跟着他一起在屋顶蹦跳。从童年蹦到少年,如今蹦成了一个英俊健壮的帅小伙。

(蹦跳还有跨越万里而来的德国青年)


② 

秋去春来,渐渐认识了调皮外的另一个德拥,熟悉了他的家人。


婆婆爷爷闲不住,提水、喂鸡、搓线绳、到田里干活。一次,我们正跟德拥聊着,他突然起身飞跑出院子,原来看到婆婆在提水,赶紧去抢过桶来,这个自然不过的行为让我们感慨,有多少都市的孩子会这样做?这份对长辈自然的体贴竟来自小小的少年!


我们邀请他放假到成都来玩,他说放假比上学忙。他所忙的可不是各种补习和兴趣班,而是家里各式农活,还要去亲戚家帮忙。


多次去中路藏寨,那山村的美,不仅仅美在雕楼藏寨,梨花红叶,更美在亲邻们相互守望,美在相互助建房屋的劳作,美在与陌生人相见的一声声扎西德勒,笑语依依。


藏寨五六百户村民编织着陶公梦里的桃园,他们存着与天地合其德的善良纯朴,享受着天人合一的幸福快乐,创造出了哲学家、诗人梦想的“充满劳作,然而仍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的田园生活。


那醉人的人文风景,德拥浸润其中,点染其中。野性活泼中流露着与父辈一样的纯真善良。


从德拥生动有趣的署名,从达瑞兄妹初握相机那专业般的架式,能明白那里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最美乡村,因为山村处处流淌着与日月合其明的性灵。


去到藏区,我们都会带点糖果之类的零食点心,跟当地人结缘,一句“扎西德勒”,就是友好的开始。


初识德拥,问他最喜欢什么,他点评着观景台下一排车辆答:喜欢车。


喜欢那款?答:布加迪威龙。


我一时有点蒙,赶紧上网查。才知道那是比劳斯莱斯还牛的车。下一次去时,送给他一台玩具遥控车。


2018年春去中路踏青,给德拥带去一个篮球,一双球鞋。真是神山通灵,篮球竟然是他真实的最爱。


他还是科比的铁杆粉丝,那天穿着24号球衣,家里四处摆放着科比的照片、杂志。他拿到球满院子拍拍打打,球不离手,还蒙上眼,玩起花式拍打来,活力跃动,让人喜悦。

 

一年后再去,给他送去科比的画传。德拥一下子窜得跟猪哥哥(我家先生)差不多高。入学高中,有了网络,开始看到他偶尔发抖音,都是玩球,有般努力精进的气势。


早上天未明、黄昏夜已晚,在微光中独自练习,背景时而蓝天,时而昏暗,弹跳、扣篮、配上动感音乐,一个一个的篮板扣球,潇洒、利落、阳光、充满朝气。


猪哥哥说,若是有好教练指导,德拥这样的吃苦和聪明灵气,真是可塑之材。

 


沈从文在自传中写到:


我赞美我故乡的河。正因为它同都市相隔绝,一切极朴野,一切不普遍化,生活形式,生命态度,皆有点原人原味,对于一个作者的教育太好了。


我倘如还有什么成就,我常想,教会我思索人生,教会我体验人生,教会我智慧同品德,不是某一个人,却实实在在是这一条河。


大山深处乡村的教育质量与都市的差距如同两者之间的海拨。同是节假日,德拥负重土豆穿行乡野,都市的孩子背着沉沉书包穿行在各种补习班中。


闲时,都市孩子在大人带领下万水千山,心里却念念不忘电脑或大人手机里的游戏。


德拥的游戏如沈从文心中那条沅江,闲时,他神游在山寨的落英缤纷、细柳翠林中,嗅花摘果,神交飞鸟松鼠,夏掬清溪,冬滚落雪。


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孕育了人类,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我质疑那些能背几百首唐诗宋词的都市孩子,是否比德拥更能领悟天地万物和诗词中的奥妙?


走进大自然,当我们听不到海风的低吟,山间的鸟语,我们也就失去了“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对大自然的敬畏,更会无所顾忌地索取,更会在贪婪中自毁家园,也丧失了性灵,灵魂在喧哗熙攘中却孤独荒凉。


从少年到青年,德拥长大了,变得帅气。敛了野性,少了张扬,减了话语,添了沉稳,没变是那份性灵纯真。


因为自己心浮,有时见到德拥,也没能静静地听听他的心声,匆匆而过。回到家里觉得颇为遗憾。


雪山下的德拥没有家人限制,他疯狂般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爱好,规定他必须达到的分数,他有一个健康的心智、善良纯真的本性,他享受了成长的快乐。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一次,邀请德拥跟我们共进晚餐,我热情地给他挟肉,德拥婉拒。他说很小的时侯,一吃肉就会吐,吃素则正常。我担心他营养够不?能长高不?


现在德拥1米8的个头、身体健壮,活力满满,充分证明了吃素使人健康,让吃素的阿甘多了一个小素友,真是意外的惊喜。


去年,院中那株百年核桃树掉虫子被锯掉,想起德拥妈妈拿出珍藏的镶金边的藏式服装和老物件,在核桃树下跟我们聊着过去的岁月往事,感觉院子一下子空了好多。

 


春节,收到德拥发来的微信,说他的家永远对我们敞开,希望我们像回家一样再去中路,心中莫名感动,也感受到德拥内心的热情。


一次次地去中路,吸引我们的由景变成了桃园中的朴野乡情。去中路的主要目的,变成了“走亲戚”,看成长中的德拥和他的家人、朋友们。


2019年清明时节的中路行,是我们告别中路之旅。告别的是商业味渐起的中路,告别的是游人如织,告别的是被砍伐哭泣的大树……


不会告别的,是德拥和他的家人,是余音犹存的相逢不识笑相迎的那份纯朴乡情。


桃园天畔,追不了庄生,拾不回童年的我还是没把“原人原味”作为标题。



【作者简介】陈在,其实是个化名,“存在”,“曾在”。名字只是个符号,人在世间行走一回,轮回一次,都曾经存在过,无论光亮与黯淡。向往真实、有温度的空间,希望接近说真话、独立思考的人们,无意间发现一枚园地,灵魂就妥妥地归家了。

(编辑:呼斯楞豫锟)


文章图片来自作者,所诉观点与平台无关


关注一枚园地,共筑心灵家园
回首往昔,记录时代。一枚园地《说事儿》欢迎您的来稿。(来稿请确认未在其他公号发表)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微信号:anranyodai(请注明“投稿”)
进园地读者群请加微信:anranyodai
预约《一枚园地文集电子版》的读者,请添加微信:657767929


点击阅读更多

民声Ⅴ(13)黑麦:小暑--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民声Ⅴ(12)他没有选择独木桥,却也没找到阳关道
民声Ⅴ(11)关于沈阳皇姑区道路改造的一份民意
民声Ⅴ(10)于无声:DI DI  你撞红灯了

说事儿(106)外甥诔
说事儿(105)南宫踏舞:那条黑裙子的故事
说事儿(104)谁烫坏了桌布
说事儿(103)我没见过面的爷爷

思想的勇气与力量--智者辑录(一)
风吹沙:不想告别的告别,旷世悲凉
今天聆听一首歌,今天纪念一个人

民声IV系列
说事儿系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