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聚·访谈|沈子越:喜欢莫奈的追光少年
沈子越:喜欢莫奈的追光少年
大手牵小手、共绘北大情!
为庆祝北京大学124周年校庆,北京大学校友会、北京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联合北京大学雏鹰社发起“小北大人画北大”主题绘画作品征集活动,并由北京大学“燕聚”学生校友交流协会承办,盛情邀请各位校友与子女一起,共同描绘燕园风物。
活动发布后,得到了全球北大校友的积极响应,世界各地的“小北大人”们分享了一幅幅心意之作,共同汇成了百年燕园的青春新印象。
燕聚协会有幸邀请到了本次活动“青少年组”参展小作者、法律系1988级本科校友沈岿之子沈子越同学接受访谈,向我们分享他的参展作品《未名晨曦》背后的有趣故事和作为一名“小北大人”的燕园情。
请您介绍一下《未名晨曦》的创作缘由?
沈子越:
我从小在北大附小上学,追随父亲在燕园的时间有很多。平时经常路过未名湖和博雅塔,父亲也向我提起过非常有意思的北大雅号“一塌糊涂”(“一塔湖图”)的所指。未名湖畔的景致,就经常萦绕在我心中。2019年,父亲把他拍的一张湖畔照片给我看,我忽然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于是,对着照片,结合了一些我想象出来的元素,把我对燕园的情感在纸上表达了出来。
请您介绍一下在创作《未名晨曦》时的思路以及运用的绘画技巧;关于这幅画的创作过程以及后续故事,您是否还有希望与我们分享的呢?
沈子越:
我父亲给我看的照片是未名湖、博雅塔在清晨的景象。我从小画画就被许多人称赞对颜色很有感觉,对颜料的运用非常大胆,而且能画出常人想不到的效果。我并没有完全临摹照片,而是把照片里的景色改成了剪影的形象,把背景也改成了晨曦。用水彩和水粉结合起来,画出了颜色对比和那种美妙而不受束缚的景致。
感谢燕聚协会师兄向我父亲提议,让我参加“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4周年‘小北大人画北大’绘画作品展示”!我就挑选了这幅《未名晨曦》参展。也感谢评委老师们的认可,让该作品最终获得参展机会。几乎同时,我父亲出版了他的一本教材——《国家赔偿法:原理与案例》(第三版),《未名晨曦》也有幸放在了该书的前勒口处。我父亲的好友都夸赞,这幅画让一本学术书增加了美感!
您学习绘画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也创作了不少的精彩作品,请介绍一下自己最得意的作品。
沈子越:
我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是我画的一幅莫奈柏杨草地的临摹。我从小最喜欢的画派就是印象派,而莫奈是印象派的创始人之一,我当然要临摹一幅他的作品。在这幅画里,我用油画颜料和点点滴滴的笔触,表达出了当年莫奈所看到的光影的变化和法国的美丽风光。我当然远远达不到莫奈的水准,但的确是心向往之,故追随之。
作为一名“小北大人”,相信您对父亲的母校北京大学有着很深的感情。请问您心目中的北大以及“北大人”是什么样的,您印象最深刻的燕园风物是哪些;在成长过程中您是否有一些关于北大的经历与体验,您和爸爸沈岿校友在燕园里留下了哪些回忆呢?
沈子越:
北京大学在我心目中一直都是一个知识殿堂。作为中国顶尖大学之一,每次踏入校园我都会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有一个北大教授作为我的父亲,给予我这么好的一个成长环境,我很幸运,也很感激。我对每个北大人都非常尊敬。燕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我小时候,每当放学后,就会去我父亲的办公室做作业,我父亲在办公室里给我专门置办了一个学习桌;做完作业后,我就会跟我的小伙伴们在法学院陈明楼东侧的小花园里面玩耍。陈明楼前的一块天然大石头,身上还有樱红色的如桃花盛开的纹路,在当时小小的我眼里,是如此地巨大和巍峨,至今一提起对法学院的印象,就会想到它。我父亲后来告诉我这被称作“法柱”。
展望未来,您是否希望到燕园求学,以及是否有一些关于来到父亲的母校学习、研究、生活和进行艺术创作的设想呢?
沈子越: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出色的大学,很多人的梦想就是能被北大录取,我当然也有同样的梦想,尽管这并不容易实现。因为自小画画,且一直受到我父母、他们的朋友以及我的美术老师的鼓励,我已经把其作为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不知道自己将来会不会走专业的艺术道路,但至少不会让绘画离开我的身边。我也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北京大学校园是如此之美,我想它能为我的创作提供无尽灵感。如果以后我有更好的机会,我一定会好好把握住来燕园进行深度的学习和研究以及艺术创作。
关于我们
北京大学“燕聚”学生校友交流协会(Peking University Alumni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是受北京大学校友会、北京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及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共同指导的北京大学“合作交流类”注册学生社团,旨在搭建燕园学子与全球北大校友交流互动的桥梁。
供图 | 沈岿校友、沈子越
编辑|陈法钧
排版|陈法钧、陈雨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