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方位大起底:德国教授真能医治武汉肺炎吗?他的中国之行目的何在?

红柳 李阳 顾强 德欧华商 2020-02-19
编者按:

武汉肺炎迅猛扩散,多个城市被封,武汉告急、中国告急!但是,面对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特效药医治。人们在期盼一种奇迹的发生,获得起到有效作用的药物.........


就在这时,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快速在微信圈里传播开来:德国的一位病毒专家携带一种能治疗武汉肺炎病毒的特效药,已经在飞往中国的飞机上了。他,顿时成为中国的救星。这则消息引爆朋友圈和微信群,很多公众号也纷纷报道转载,网络一片欢腾。


这位救星,就是位于德国北部城市吕贝克大学的希尔根费尔德教授(Prof. Rolf Hilgenfeld)。


这些报道的大致内容是:德国吕贝克大学生化研究所专家希尔根费尔德教授,带着他从事多年的抗阻冠状病毒科研成果已经乘飞机赶往中国,这一研究成果将成为武汉肺炎的“大救星”。人们知道这个消息后激动不已,希尔根费尔德教授也成为中国人崇敬的“现代白求恩”。 然而,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还没传多久,舆论就迅速出现了360度反转,人人称赞的“现代白求恩”却变成了一个“坏蛋”。因为有人发现希尔根费尔德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发表论文时,第一作者是Dr.Lei,教授的学生之一。难道是剽窃?在还没有定论的时候,网上就开始传教授剽窃的事情了。


接下来,又有人说,希尔根费尔德教授带去中国的研究成果还不成熟,他去中国就是为了拿中国人当“实验小白鼠”!此后,舆论彻底收不住了,有人说,这个教授可能是没去过中国,趁机跑去度假的;还有人说,这个教授是想出名,根本不是真心帮助中国人......


倒霉的时候人们会说:“躺着中枪”了。估计这位教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是在飞机上“中枪”,而且是中了很多枪。这样的“冰火两重天”,大概希尔根费尔德教授也是生平第一次经历吧。

 

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德国《华商报》三位作者积极行动起来,笔者之一红柳查阅了大量关于希尔根费尔德教授及其科研成果信息。

 

华商报《德国四顾》专栏作者顾强,证实了希尔根费尔德教授(Prof. Rolf Hilgenfeld)已经在汉堡获得中国签证,并飞往中国。德国华商报作者、德国华育出版社主笔李阳女士,则自告奋勇主动翻译了网上发布的德国媒体记者采访希尔根费尔德教授视频内容。


华商报总编修海涛先生还对一些相关的专家如Tim Li等人,做了采访。这下终于弄明白了现在,全文汇总如下:


武汉病毒:救援来自吕贝克?



作者:Harald Denckmann

(翻译:华商报记者红柳 

 

吕贝克大学的顶级科学家希尔根费尔德教授Prof.Rolf Hilgenfeld),正在飞往中国。他随身携带着他研制出的冠状病毒酶抑制剂物质,这种生物制剂物质,很可能是遏制由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关键。很多制药公司出于经济因素的缘故,对于这种没有大面积扩散的病毒解药的生产,并不感兴趣。但多年来,吕贝克大学却一直在进行着此项目的研究。
希尔根费尔德教授对冠状病毒(Corona-Viren)一直进行着长期深入的研究。在科学界,这项研究本并没有受到重视。但本世纪初在中国爆发的大面积萨斯(SARS)病毒感染,突然改变了这种状态。SARS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科学家很快发现,引发萨斯传染病的是一种冠状病毒(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SARS的致病原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笔者注)后来,(2012年)首次在沙特阿拉伯确认的中东呼吸道综合症(MERS),同样也属于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MERS病毒


希尔根费尔德教授的研究成果,一夜之间成为科学界瞩目的焦点。随着SARS病毒蛋白酶的三维结构和第一个抑制剂的发布,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2006年,新加坡“Biopolis”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专门将希尔根费尔德教授研究的病毒蛋白酶模型制作成塑像,安置于校园内。对于吕贝克的科研人员来说,这也是一个极特殊的荣誉。
现在正值中国农历新年前夕,希尔根费尔德教授飞往了中国。未来几天,每天数以几百万计的中国人将返回家乡或前往拜访亲朋好友。这种因大量人员流动而造成的感染风险非常高。这种疾病本身的传播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是极可能的,因为中国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已被感染。中国官方也在告诫有关传染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情况。


疫情于2019年12月底发生在武汉市的海鲜市场。并很快在中国国内扩散到首都北京和天津,以及上海和深圳等多个省市。在日本,韩国,台湾和泰国也发生了病例,同样在美国也发现了第一例。    在采访中,希尔根费尔德教授同时谈到,按目前状况无法完全排除引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各方都应该为任何的可能性做好准备。但另一方面,健康状况良好的感染患者很有可能通过自身的抗体而痊愈。而对于那些由于以前的疾病使其免疫力已经下降的患者来说,痊愈将会很困难。因为在此情况下,药物发挥作用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而且到目前为止,研发的许多药物还具有不良的副作用,或有时根本不起作用。


吕贝克研究所目前正在致力于研究同时能对抗冠状病毒和Enteroviren的双重作用的药物。研究人员清楚,对于应用面更大的药物,会使得相应药物的开发和生产对制药公司更具吸引力。以避免制药公司付出很大力量,最后生产出来了药物,而患者却靠自身的免疫力,自行解决了病毒感染问题。      无论如何,现在希尔根费尔德教授将带着吕贝克研发的最有针对性的生物抑制剂前往中国。他解释说,武汉现在发生的病毒,其82%的构造物与SARS相同,而且其重要的蛋白酶看起来更为乐观,它与SARS有96%相同。它看上去几乎就像当年在新加坡制作的纪念雕塑一样。


德国冠状病毒权威赴华前访谈

病毒有自限性:加强自体免疫力,大部分患者可在两周内痊愈

(翻译:华商报特邀记者李阳 

 

本文摘译自德国吕贝克在线HD-live.de记者Harald Denckmann 1月23日发表的访谈录音。德文原稿出处:https://www.hl-live.de/aktuell/index.php

 

教授的澄清声明


德国吕贝克生化研究所所长,世界顶尖冠状病毒专家Prof. Rolf Hilgenfeld 昨日飞往中国。他随身携带冠状病毒酶抑制剂。他表示,从酶抑制剂研发为人用解药需要很长的时间,未必来得及在此次疫情使用。但是他乐观的说,此病毒有自限性,健康人通过发挥自身免疫力,有望在两周内痊愈;官方报道的死亡案例均为六旬老人,且多有慢性疾病。Q:

该病毒属于哪类?


A:这是非典病毒变种,两者基因体组构相似度为82%。我们研究的对象是病毒在受感染细胞中复制所需的蛋白质。我们研究,促使病毒氨基酸多肽鏈的肽鍵断裂,从而实现病毒分裂增殖的那些蛋白酶。两者复制所需的蛋白酶相似度高达96%
我所针对非典病毒研发了抑蛋白酶。我将其中最优的两种带去武汉病毒研究所,检验其是否对新冠状病毒同样有效。我相信会同样起效。
 Q:

中国同行是否焦急的等待着您?


A:

我们将开展学术交流。由于交通管制,我不直飞武汉,但抑蛋白酶将在春节后运输到武汉。


 

Q:

该病毒的危险性如何?


A:目前不能确定。从目前官方数据来计算,确诊四百多例,死亡九例,则死亡率低于非典(10%),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35%)。但是病毒的扩散很快,从一月初每日上百例确诊,未确诊人数则尚未统计。有可能新病毒比非典危害较轻,但扩散性更强。不过目前言之过早,尚待观察。


Q:

您带去的抑蛋白酶能临床使用吗?


A:

从抑蛋白酶到临床药物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在细胞培养皿和受感染小白鼠上已经进行了实验。接下来还需要临床验证。此次疫情可能来不及。


 Q:

那么该如何用药?


A:没有疫苗。可用的西药有限。非典时期我们使用了干扰素IFN-αIFN-β,但干扰素很贵,而且很多人不耐受。干扰素能够抑制病毒活动。还使用了可的松等激素,结果更多的是起了负面作用,不宜再度采用。还使用了利巴韦林(英語:Ribavirin,俗称病毒唑),也无确实疗效。可用西药有限。环孢素(英语:Cyclosporine)也许可用,但也有很多毒副作用。
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爆发时,我们所尝试研发相关临床药物,问题是研发所需经费不足。药厂对一过性疫病不感兴趣。我所经费是靠国家科研教育部传染病研究中心资助。我们只好试着研发一种同时治疗冠状病毒和Enteroviren的药物,以便扩大市场,获得研发投资。Enteroviren包括中国高发的手足口病毒。
 Q:

受感染者有机会自愈吗?


A:

有很高生存机会。这是一种自限病毒。如果自身免疫力正常工作,病患可以在两周内痊愈。如果患者本身有病,或非常年迈,那么机会就低一些。



Q:

感谢您的吉言。您打算在中国做些什么?


A:

我们将去中国的餐馆吃饭,如果还开着的话。


 

Q:

您的中国同事怎么反应?


A:

我有三个中国同事。他们对此既担忧,又激动。他们七年多研究的成果终将派上用场。我们还在动物实验阶段,虽然实验效果很好,但是毒理性实验和临床实验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那时我相信疫情已经结束了。



剽窃一说完全是诽谤:冠状病毒和塞卡病毒的区别



(作者:华商报作者顾强

德国吕贝克大学生化研究所专家希尔根费尔德教授带着他从事多年的抗阻冠状病毒科研成果飞往中国的消息传出后,中文网络上有人指出,该教授的科研成果属于中国研究人员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还列举了一张论文截图,该截图显示论文的第一作者是JIAN LEI,显然这是一个中文名字的汉语拼音写法。经过我们记者的识别,发现该论文的标题指的是寨卡病毒(Zika Virus)该论文翻译成中文则为《寨卡病毒NS2B-NS3蛋白酶的晶体机构与硼酸盐抑制剂复合》


我们认为,网络上一部分的人混淆了寨卡病毒与目前新发现的“武汉肺炎”冠状病毒。特此我们撰文对两种病毒的区别给与解释。
1)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黄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20nm。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的寨卡森林中的猕猴体内分离出来,故该病毒称为寨卡病毒。2015年起,寨卡病毒疫情在中南美洲扩散。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受病毒感染的伊蚊属蚊虫(主要是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伊蚊一般在白天叮咬人,叮咬高峰为清晨和傍晚/晚间。这种蚊子还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寨卡病毒也在人类的精液中被发现,性接触已被确认为感染寨卡病毒的途径之一。文献记录有男男同性接触者通过性接触传染寨卡病毒的个案。寨卡病毒也可通过其它途径传播,如输血和母婴垂直感染(在怀孕期间由母亲传染给胎儿)而传播。要阻止寨卡病毒感染,应该避免被蚊子叮咬,同时也应该采取措施预防性接触传染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估计为3-14天。多数寨卡病毒感染者没有症状。疾病症状通常较为轻微,包括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不适和头痛。症状通常持续2-7天。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至今尚没有针对寨卡病毒感染或其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    下图显示的是发现寨卡病毒的年代和它的扩散路线。 

 

2)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是具外套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约80~120nm。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2020年1月7日,中国确认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种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非典、SARS)冠状病毒疫情是从果子狸传至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疫情是从单峰骆驼传至人。一些已知的冠状病毒在动物中传播,但尚未感染人类。

   
冠状病毒感染的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谣言止于智者:教授现身说法


(翻译整理:华商报作者顾强
世界上最早的、也是最权威和最具名望之一的《自然》是一份发表来自许多科学领域的第一手研究论文的学术期刊。常驻上海的该期刊亚太区通讯员David Cyranoski于1月24日采访了Hilgenfeld教授。
Hilgenfeld教授在采访中说到,他拥有两种针对冠状病毒的化合物制剂,在“武汉肺炎”爆发后,他想用他的试剂针对武汉新发现的冠状病毒进行试验,因此需要与有这种病毒标本的同行进行合作,于是他便联系了在武汉的同行,前往中国与他们进行合作。
记者说到,目前大家都想离开武汉,你却逆向飞行,你是否担心自己的安全。教授答道,当2003年萨斯爆发时期,他也去了北京,当时飞机上只有8名乘客。因为欧洲飞北京的航班都停了,他不得不在日本转机。在武汉期间,他会戴口罩保护自己。    他也向记者介绍了上述两种制剂。这两种制剂在德国接下来的两周内,将在感染了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病毒的老鼠身上进行测试。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获得的结果表示,它们可以抵抗萨斯SARS和MERS两种冠状病毒。通过已经进行过的测试,它们确定是安全的。但它们还不是能给人体使用的药剂,它们还没有在人体上进行过测试。    那么,如果一切顺利,这两个制剂将以多快的速度完成临床应用前的测试呢?教授解释到,新的冠状病毒可能会像萨斯SARS病毒那样,在6个月之内便结束了。6个月后我们可能获得试验数据,说明我们的一种制剂是能够抵抗新发现的冠状病毒的,也能与药企合作开发出一种新药。但是,如果武汉肺炎在那个时候消灭了,也就没有患者了,那我们又将如何做临床试验呢。还有一个问题,把感染了萨斯、中东呼吸综合症和武汉肺炎的三种患者数量加起来,人数不会超过12500人。面对这么小规模的市场,没有药厂会有兴趣投产新药。


面对上述问题,那怎么开发针对冠状病毒的药物呢?教授继续说到,实际上他们已经开发出了既对冠状病毒又对一大类肠病毒具有活性的化合物,其中也包括人类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原因)和手足口病病毒。每年有约50万名儿童感染上一种代号为“71号肠病毒”,因此我们也在对这些疾病进行临床试验。我们可以让制药公司参与进来,然后我们如果有被批准的药物,那么下次再爆发冠状病毒的时候,我们就能很快使用该药物。    这些药物又是如何作用的呢?它们是针对病毒的蛋白酶产生功效。冠状病毒和肠病毒都具有共同的特征。我们是结构生物学家,我们先分析它们的晶体结构,然后设计出针对上述两类病毒的物质来消灭病毒,就如同一石双鸟。    教授此次前来中国,带来了在德国给感染上MERS病毒的小老鼠测试用的第二代制剂。有关这一制剂的出版物正在审核中。    由于ACE2受体的差异,目前中国还没有可用于测试制剂的实验动物,因此首先要人工搞出一个具有ACE2受体的实验动物。    记者询问到,由于目前武汉机场停止运营,教授怎么带制剂去武汉呢?教授说,如果武汉机场下周还不开放,那他就将制剂快递给武汉同行。    教授最后还解释到,在他从德国出发来中国前,当地的媒体采访了他。但他事后发现,媒体制作的采访录标题使用了问句:我是否能把武汉肺炎的患者拯救出来?这个标题使用的不恰当。我正尝试纠正这个说法。


附:华商报专栏作者顾强于1月25日向这位德国教授发去短信,感谢他的努力,并祝他在中国春节快乐。

网上流传的德国网红小哥”阿福“采访教授的视频


希尔根费尔德教授(Prof.Rolf Hilgenfeld)简历 罗尔夫·希尔根费尔德(Rolf Hilgenfeld),1954年4月3日出生于哥廷根,是德国生物化学家,吕贝克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
1979–1981年,罗尔夫·希尔根费尔德在哥廷根大学学习化学。并在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进行研究工作,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


1981年,在柏林自由大学作博士研究,并于1987年在此获得博士学位。
1986–1995年,在Hoechst实验室研究蛋白质生物合成。在此其间,他于1986/88年在巴塞尔大学生物中心从事了两年研究工作。
1995年,被任命为耶拿大学生物化学结构研究教授。
2003年,转任吕贝克大学生物化学系主任。
2009年,南波希米亚大学(Südböhmische Universität)授予希尔根费尔德教授名誉博士学位 希尔根费尔德教授以病毒学研究成果而闻名。在2002/2003年SARS大流行期间,他通过研究发现了SARS病毒蛋白酶的三维结构和第一个抑制剂。
2006年,美国艺术家Mara G. Haseltine为SARS病毒蛋白酶三维结构创作雕塑,并在新加坡Biopolis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举行了雕塑揭幕纪念活动。希尔根费尔德教授与中国研究机构建立有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2016年,他领导的一个团队发现了寨卡病毒(Zikavirus)裂解酶的三维结构。这为开发抗病毒药物奠定了基础。
(翻译:华商报记者红柳


小编后记: 


其实,希尔根费尔德教授之所以在武汉疫情发生后,主动愿意到中国协助中国医生共同与病毒作斗争,不仅仅是一个医学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因为教授很喜欢中国。
他去过中国很多次,常年与中国合作,还带过很多中国博士学生,所以他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

教授(中)在中国访问时与时任卫生部长陈竺合影(左)


面对各种流言蜚语,希尔根费尔德教授也非常诚恳的表示,一切都是媒体的误会。他带到中国的研究成果并不是什么“特效药”。这个研究成果是他多年研究的、针对2002年—2003年发生的萨斯病毒的成果,由于萨斯病毒和如今的冠状病毒有高度相似性,所以他认为应该是有一定作用的。 

另外要说明的是,希尔根费尔德教授只是一个医学研究者,并不是医生,所以一切关于他的“神话”或“丑化”对他都是不公平的。他是世界上少有的最早开始关注冠状病毒的专家,由于该病毒并不常见,起初很少被重视。也因为这样,德国没有给出足够的研究经费,所以他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得到很快的提升,并进行临床试验。

 

因此,大家都不确定这个研究成果能不能用在患者身上。教授专程飞到中国的目的,就是想跟中国医院及研究所专家共同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协商,看看如何能够更好的帮助缓解甚至消除武汉疫情。


所以,一切有关教授剽窃中国学生研究成果、拿中国人当“小白鼠”做实验等说法都是谣言。网上盛传的教授研究成果的论文第一作者Dr.Lei也出面澄清,教授的研究成果与他无关。


图中C的部分就是Dr.Lei破解的寨卡病毒


总之,谣言止于智者,希望教授此行可以给抑制武汉疫情有所帮助。


注: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