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国华人医生独到视角,详述预防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方法

马爱湖 德欧华商 2020-09-28
关于新冠病毒你该知道的

马爱湖

做为医生,对新发疾病的报道总是特别关注。在铺天盖地层出不穷的有关新冠病毒的报道中,笔者收集整理了医学专业信息,写一篇科普性的报道,帮助非医学专业的朋友了解这个新发传染性疾病。信息来自于发表在《柳叶刀》(Lancet)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专业文章,美国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单例诊治报道,中德媒体对两国专家的采访报道,以及WHO、中国CDC等网站。




时间轴

2019年12月上旬,武汉出现多例不明肺炎病例,抗生素规范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并有数例危重病人。患者基本都为华南海鲜市场摊主或顾客。


2019年12月26-27日,武汉同济医院检测病原体认为是SARS病毒。武汉某研究机构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两家均向疾控中心上报。

 

2019年12月30日,武汉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校友微信群中曝出: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并贴出了诊断报告。报告显示:检出“高置信度”阳性指标SARS冠状病毒、铜绿假单胞菌。另在协和红会神内、肿瘤中心的工作人员微信群里,也有提醒同事注意新发传染病的帖子。

 

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卫建委签发《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医疗单位就地救治严格上报,并禁止擅自对外发布救治信息。

 

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政府发布通报,共发现27例病例,其中7例严重。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这个集群感染情况也上报给WHO驻中国办公室。

 

2020年1月1日,武汉市公安局通报:近期,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发现、接诊多例肺炎病例。武汉市卫健委就此发布了情况通报。但部分网民在不经核实的情况下,在网络上发布、转发不实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经调查核实,已传唤8名违法人员,并依法进行了处理。此事还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同一天,华南海鲜市场关闭。

 

2020年1月上旬,中国其它城市及周边邻国陆续出现病例报道,并在以后的核酸检测中被确诊为武汉肺炎。患者均来自武汉,或有在武汉停留史。

2020年1月7日,中国研究者分离出一株冠状病毒,与已知的所有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如,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都不同,故被中国研究者称作新型冠状病毒。

 

2020年1月10日前后,复旦大学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向NCBI GenBank数据库提交了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其中28274-29533位为N基因可产生病毒核衣壳蛋白(N蛋白)。这种蛋白在病毒的结构蛋白中比例最大,又相对保守,感染早期就能产生抗这种蛋白的高水平抗体,故可以利用N蛋白建立快速检测2019 nCoV血清抗体的方法。1月11日,RT-PCR检测试剂送达武汉。

 

2020年1月11 日,新华网刊载《专家称武汉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可防可控》,接受媒体参访的是国家医疗专家组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而这位专家也被确诊为新冠病毒的感染者,他认为是通过结膜传染上的。

 

2020年1月12日,WHO 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此后一周内,确诊患者从400人猛增至2000人。

 

2020年1月18-19日,有媒体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19日率领“国家高级别专家组”,在武汉针对病患收治医院、疾控中心等处进行调研,当天即赶回北京汇报。

 


2020年1月21日,钟南山院士作为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接受央视采访,第一次肯定说明新冠病毒可以在人之间以飞沫传播。高级别专家组提议对此次疫情做出乙类传染病甲级预防,并提议“武汉人不出去,外地人不进去”。

 

2020年1月23日,武汉实行隔离检疫法(Quarantine laws),随即邻近城市黄岗市鄂州市等湖北省十六个城市也实行封城。

 

2020年1月23日,中国疾控中心获得425名感染者流行病学数据,开始做回顾性研究,提出2019年12月即在密切接触者中发生了人际传播的回顾性推论。1月29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站刊发了这份回顾性研究,引起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

2020年1月24日法国确认三例新冠病毒感染者,此三人均有在中国停留史。这是欧洲首次出现新冠病毒感染者。

 

2020年1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通过4家企业4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

 

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此为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新版方案。中医参与到观察、治疗和恢复全过程。


 

2020年1月28日,德国吕贝克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Rolf Hilgenfeld教授在从武汉调查疫情回德之后,接受《时代》的采访,提出抗HIV病毒药品克力芝,抗埃博拉病毒药品Remdesivir,以及干扰素,都是可以用于新冠病毒治疗的。同一天,德国发现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公司内部培训时与短期来德参加培训的中国员工有接触史。并在随后几天中陆续确诊8例,这些患者均为巴伐利亚州Webasto公司员工。

 

2020年1月29日在另一国际重量级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以冠状病毒模型图为封面,刊登了中国疾控中心国家病毒性疾病控制与预防研究院生物安全核心实验室联合山东医学院、武汉疾控中心、中科院等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表的论文《2019新冠状病毒的染色体组特征与流行病学:病毒来源与受体结合的推测》。


文中显示,新冠病毒与舟山蝙蝠携带的两种类SARS病毒有88%的相似度,是一种和SARS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属的新型病毒。其受体结合域S1亚基的结构与SARS病毒的很相似,故而推测它可能与SARS病毒一样,结合在人体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上。

 

2020年1月29日晚,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对媒体表示,武汉被传训的8位医生是忧国忧民的,是有见解的。公共卫生专家希望和他们对话,了解他们如何在早期预测出疫情的。

 

2020年1月下旬,陆陆续续有其他欧美国家发现感染者,他们基本都有近期在中国的停留史或与之后被确诊的中国人的接触史。国外航空公司逐渐取消飞中国的航班,日美德相继从中国撤侨。

 

2020年1月30晚,WHO宣布此疫情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2020年2月1日,美国首例新冠病毒患者治愈的报道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站上。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在使用美国吉利德(Gilead)公司研发的尚未通过批准的药物Remdesivir后第二天就有明显改善。随后此药物在中国进行三期临床试验的消息传出。

 

2020年2月2日,温州实行隔离检疫法。

 

2020年2月3日,Remdesivir三期临床试验展开,将在270位重症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中进行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研究,至4月27日结束。
 


传染病的一二三


了解一个传染病需要了解这三个方面: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部分内容涉及大量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有很多干巴巴的专业词汇,大家耐住性子旁观一下这个进行式中的60-140nm那么点大、有包膜、带颗粒(Spike)的病毒吧。

冠状病毒的电镜照片,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国家病毒性疾病控制及预防研究所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同SARS病毒一样,还是蝙蝠


1月23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接受“新闻1+1”采访时表示,病源确定是野生动物,但华南海鲜市场已关闭,不清楚是哪种。

 

在对SARS病毒来源的研究中,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带领团队经过13年对野生蝙蝠的追踪采样,最终发现云南某山洞里的蝙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所以这次疫情爆发后,科学家们还是首先将目光聚焦在蝙蝠上。

 

1月29日在《柳叶刀》上发表的论文提到,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核心实验室等多家机构联合研究了从9名患者的肺泡灌洗液和培养菌株中获得的十个基因组全长序列,发现导致这次疫情的新冠病毒与舟山蝙蝠携带的两种类SARS病毒(Bat-SARS Like-CoVZC45和Bat-SARS Like-CoVZXC21)有88%的相似度,可以确认蝙蝠是新冠病毒动物宿主。


不过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传染源”一栏下写着“目前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播途径 蝙蝠—?—> 人—飞沫— >人
在“新闻1+1”的采访中,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动物到人、有限人到人、再到人到人。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作为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两次进入武汉了解疫情。他向媒体描述两次调研的体会时说到,第一次(笔者注:应该在1月3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中国国家疾控中心回顾性论文中有提到)时,疫情还没有爆发,隔离的人群中也没有出现第二例病例,没有人传人的迹象。由中国疾控中心及省、市、县各级疾控中心组成流行病学联合调查团队,在武汉进行详细的现场调研,收集呼吸道标本,如分泌物和肺泡灌洗液,为后面的病毒来源调查提供了翔实资料。1月19日第二次去,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反映病人的病情严重了,传染速度加快。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在1月底接受采访时说,新冠病毒从蝙蝠传到了人类,很可能还经过了中间宿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对传染途径的描述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笔者注:即接触了沾有飞沫的物品)

 

1月29日《柳叶刀》刊登的论文对9位调查对象做了流行病学的分析,8位到过华南海鲜市场,另一位从没去过海鲜市场,但是居住的旅馆就在海鲜市场旁边。推测这名患者有可能是通过飞沫被传染上的,即病毒不需中间宿主就可以直接由人传给人。

 

同一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对425名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2020年1月1日之前发病的病例中55%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之后发病的只有8.6%的病例与海鲜市场有关,且这个时候出现7名医务工作者被感染。病毒的平均潜伏期为5.2天,95%的播散发生在12.5天内。可见,2019年12月中旬病毒已经出现了在紧密接触者中的人-人传播。

 

是什么使自然宿主携带的新冠病毒开始攻击人体细胞,又是什么导致病毒变异成可以通过飞沫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新冠病毒是否还有其它与受体结合的途径引起其传染性加强,都(是)有待更多流行病学的研究。


易感人群

目前只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对425名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分析了病患的年龄性别。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是59岁,没有小于15岁的患者(笔者注:德国1月30日晚确诊一位5岁男孩感染新冠病毒),男性占56%。
 
另一类非流行病学意义上的人群——免疫力低下患者,也属于易感者。比如HIV患者,慢性肝炎患者,肿瘤患者,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者等等。
 


预防篇


认识了新冠病毒传染病的一二三点,大家就会有意识地远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降低易感性。
远离传染源

首先就要避免吃野生动物。其次由于可能存在尚不明确的中间宿主,这段特殊时期里,应当避免与生活在户外的活体动物有接触,对别人的宠物最好也避免亲密接触。年龄在60岁以上的易感人群,尤要提高预防意识,保护自己。

最好避免亲密接触宠物

切断传播途径
病毒从感染到发病有近14天的潜伏期,在疫情期间,大家得改变一下走亲访友、参观旅游的过年习惯,避免与人近距离的接触,减少去人流量大或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如果去公共场所,应戴上口罩, 保护自己也保护身边的人。
 
对于口罩的类型,网上可以查到很多整理的相当好的相关文章,图文并茂,一目了然。本文篇幅有限,不再展开,在佩带口罩中有几点可以拿出来提醒大家:
 

1


佩戴前,一定保持手部面部的清洁。佩戴时,不要让手直接接触口罩内侧。


2


如果是扁平式的口罩,固定住口罩后,请将口罩下沿向下拉包裹住整个下巴。口罩上沿尽量与鼻梁和颧骨贴合,如果有鼻夹条,应当压紧。口罩两侧也要保证贴合在脸颊上。如果口罩与脸部有缝隙,再好型号的口罩其防护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销往欧美的3M罩杯式口罩,都是按照欧美人脸型设计的,亚洲人佩戴可能会不舒服。

3


有的口罩带有空气阀,可以让佩戴者呼出的气体顺利排出,所以这种口罩不能给有呼吸道症状的人使用!

4


个人在日常使用中可以考虑重复使用,但风险是如果使用者没有意识到口罩已经被污染,再次使用时就和污染物亲密接触了。所以再重复使用前,一定要认真检查口罩有无损坏和污染。家庭里每人的口罩,应分别在不同的区域存放,最好放在透气清洁的纸袋中,并时常更换纸袋。

5


没有口罩时,用丝绸或棉布面料的围巾遮挡口鼻部位也有一定防护作用,围巾要经常清洗替换。

 


陈薇院士指出, 新冠病毒虽然是一种新病毒,但和SARS病毒同为冠状病毒家族成员,所以这方面的基本特征不会偏离太多。SARS病毒可以在土壤、玻璃、金属、塑料等表面存活2--3天,这个数据可以作为参考。如此可见,我们接触物品的双手也是重点保护对象。

 

下面结合手术室清洗手部的方法推荐大家在家清洁双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将洗手液涂抹在手掌手背以及手腕和前臂的前半截,特别要注意指缝和指甲下的地方。特别脏的地方,可以用小毛刷沾洗手液刷净。洗手液的用量以能搓出泡沫为标准,否则应再加洗一遍。

2


流水冲洗,最好是2分钟。考虑到节约用水,请至少仔细冲洗至没有任何洗手液残留。

3


推荐从外面回家后第一次洗手,可以清洗两遍。


4


等待皮肤自然干燥,也可以扇动双手加快空气对流。如果带手套,一定要等皮肤干透。清洗过的部位,皮肤的油脂层也被破坏了,请不要忘记涂上护手霜。

 


另外,有在疫地停留或与患者接触史的人,应在家自我隔离14天。在病毒潜伏期结束前,认真做好勤测体温,观察有无症状,如发热(早期可以为低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头痛,咳嗽,咳痰,如同平时大家熟悉的感冒,流涕可能不明显,美国的病例报道中还提到恶心,腹部不适,腹泻。只有少部分人病情发展到下呼吸道,即肺部感染,可能出现气急,呼吸困难。

 

如果呆在一个有空调或供暖的封闭空间,还要注意定时通风。一般每个小时里,应该打开两扇窗门,让空气迅速对流五分钟。这样既可以置换室内的空气,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能耗。
降低易感性
我们都有体会,疲劳,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就容易伤风感冒,口角发水泡。所以劳逸结合,充足睡眠,放松心情,都是我们应该为了增强免疫力常久做下去的。如果平时有各种应酬或原因,做不到这些,那现在正是调整自己作息的时候。

 

《黄帝内经》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我们如何进一步的提高自身免疫力呢?定期锻炼身体,尤其是要配合呼吸练习的太极和瑜伽,都是非常推荐的。假期中,可不要真的“窝”在家里哦!

 

现在正是流感高发季节,加上德国的暖冬,还会有其它病毒蠢蠢欲动。如果我们有了发热,咳嗽等症状,千万不要惊慌,也不要立刻去医院或诊所这种病菌密度更高的地方,先带好口罩,好好卧床休息,多补充水分,勤测体温,仔细观察自己的症状,并尽可能与家人不要近距离接触。如果症状加重,咳嗽明显影响睡眠,有气急、胸闷、呼吸不畅的感觉,那也不要畏病忌医,准备好口罩、手套和一套不太会再穿的衣裤,去看医生吧。

 



治疗篇

众所周知,抗病毒的药物不像抗生素那么多样有效。我们对病毒的研究,也是随着1935年电子显微镜的诞生才得到真正发展的。在短短85年间,我们已经研发了一些对抗乙肝病毒和HIV病毒的药物,以及一些病毒的疫苗。


在对抗可以引发人类感染的冠状病毒的战役中,最有发言权的是德国吕贝克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Rolf Hilgenfeld教授。他曾在SARS病毒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疫情爆发不久就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公布了SARS病毒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并一直致力于它的抑制物的研究。1月28日Hilgenfeld教授接受了德国《Zeit》采访,我们来看看他对新冠病毒的药物治疗是怎么说的。

 


首先,Hilgenfeld教授提到他研究的这种抑制物在SARS疫情时已证实可有效抑制病毒。而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量与流感病毒的相比,其变异度很小,这种抑制物是很有前景的。可惜当时SARS疫情高峰已过,如果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情况会大不一样(笔者解读这位教授的惋惜之情在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合作的医院提供病患,以及没有药厂跟进)。目前这种抑制物还停留在试验阶段,离真正用于临床治疗阶段还相去甚远。


当下我们也不是完全束手无策的。Hilgenfeld教授指出,在SARS病毒大爆发时期,Lopinavir和Ritonavir两种抗艾滋病药物的合剂被证实是非常有希望的药物。当下虽然尚无特效药物可用,那么在已有药物许可的常规药物中,这种合剂是可以尝试用于治疗新冠病毒的。


它的药理基础是,抗艾滋病药物攻击的是冠状病毒的一种酶,而这种酶在冠状病毒不同亚型中变化不大。而且,他建议WHO可以向全球推荐这个药物。基于对SARS病毒的研究经验,Hilgenfeld教授还认为,其它治疗鼻病毒(即引起感冒的病毒)有效的药物,经过改良,应该对治疗新冠病毒也有效。

另一个值得WHO全球推广的药物是Remdesivir(后文还将隆重介绍此药)。这种用于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在细胞实验中也表现出对SARS病毒和MERS病毒的有效性。此外, 非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干扰素,也可以在新冠病毒的治疗中继续发挥抗病毒和调节患者免疫力的作用。

 

关于大家非常关心的疫情何时能结束,Hilgenfeld教授表示此次疫情尚有很多没有搞清楚的环节,现在预测疫情非常困难。中国疾控中心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都在积极研发疫苗,他们希望可以在今年上半年就用于病人。疫苗的攻击目标是冠状病毒的穗样蛋白(spike protein)——可以想象成病毒壳上插着的那些刺,这些刺在不同的病毒亚型里是差异极大的。新冠病毒的穗样蛋白与SARS病毒只有51%的共性,所以对SARS病毒疫苗的研究不能为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提供很大帮助。
 
我国在抗冠状病毒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曾在SARS疫情中,带领团队研发出重组人干扰素ω鼻喷剂,1.4万预防性使用这种鼻喷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人被SARS病毒感染。
 
2月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又发布了一篇振奋人心的论文,介绍了美国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诊疗过程以及临床表现。患者在病程第六天,高热依旧不退,肺部感染加重,影响呼吸功能,需要吸氧。医生们慎重考量之后,在第七天给患者使用了Remdesivir。第八天患者的体温明显下降,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全身整体状况也明显回升。
 

美国免除专利费将Remdesivir赠送给中。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试验效果很好


前有Hilgenfeld教授的强力推荐,后有美国病例报道的支持,中国医疗机构迅速反应,与美国吉力德药厂合作,在中国开展一项“临床III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研究评价瑞德昔韦在住院中重度2019-nCoV感染成人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药物临床III期试验研究。申办方是首都医科大学,入组270名患者,研究时间2020年2月3日-4月27日。这次药物试验是该药第一次有规模地用于人体,虽然此前的动物模型试验和在埃博拉疫情中的试点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未见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II期动物实验与这次III期人体实验间的准备时间并不长,使用者会得到怎样的疗效或副作用、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是否会大于抗病毒的疗效,全是未知数。

除了西医学者在积极行动,中国传统医学也在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显现疗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把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分为寒湿郁肺、疫毒闭肺、内闭外脱和肺脾气虚四种类型,介绍了观察期、治疗期和恢复期不同阶段的中成药和方剂。

 



未知的变化

近期发表在重要国际期刊上的报道与笔者从武汉临床第一线了解到的情况都显示,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相比,新冠病毒传染性更强,但毒力较弱,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并引起死亡的概率远低于SARS病毒的近10%。所以疫情走向虽然难以判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说:“大家对疫情要重视,但不要哆嗦。”
 

德国著名的Charite医院病毒研究所现任所长Drosten教授也是德国著名的病毒学专家,1月24日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人们对疫情的预判往往会过度严重。他认为德国会有“进口”来的感染者,但不会大规模流行。此后的十多天里,德国的疫情分布正如他所言。2月3日,德国宣布共有10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疫情在监控之中。

Drosten

苏黎世新报(NZZ)主编Alan Niederer医生1月28日的电视采访中说,新病毒并不一定比已知的病毒对人体更危险,面对这次新疫情人们不要因为“新”而恐慌,相反,各国应迅速进行有协调的国际间的病毒研究。看看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流感病毒感染病例数吧,Robert Koch Institut 在2020年1月18日-24日这周统计的流感病例登记数已达6957。
 
面对未知的事物,大家总会有担忧和不安,尤其是面对一种新的传染性很强的病毒,和政府隔离疫区的举措。科学家、医护人员乃至政府部门都是随着疫情的发展,积累第一线的病例信息,做流行病调研,寻找解决方法。流行病学专家曾光说:“我们对于疫情的认识,是随着疫情的变化而变化的。” 笔者整理这些来源可靠的医学信息,希望可以让大家对这个新病毒有个基本了解,在变化和未知面前做到智者不惧。
 
参考资料:

1.Genomic Characterisa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mplications for virus origins and receptor binding.

https://www.thelancet.com/action/showPdf?pii=S0140-6736%2820%2930251-8

 

2.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1316?query=featured_coronavirus

 

3.1月30-31日《中国科学报》对陈薇院士独家采访报道:疫情拐点将到?陈薇院士:最坏打算,最充分方案,最长期奋战!

 

4.1月28日《时代周刊》采访德国吕贝克大学生化研究所所长Hilgenfeld教授:https://www.zeit.de/wissen/gesundheit/2020-01/rolf-hilgenfeld-coronavirus-hiv-arzneien-behandlung

 

5.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接受电视访谈,资料来源:youtube.

 

6.德国病毒学专家Drosten教授1月24日接受电视采访,视频来源:youtube.

 

7.苏黎世新报(NZZ )主编Alan Niederer医生1月28日接受电视采访,视频来源:youtube.

 

8.First Case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1191

 

9.Recommended Guidance for Extended Use and Limited Reuse of N95 Filtering Facepiece Respirators in Healthcare Settings.

https://www.cdc.gov/niosh/topics/hcwcontrols/recommendedguidanceextuse.html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注: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