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居德笔记】疫情在,不远行,身边就有好时光

本号讯 德欧华商 2021-02-05


西王

德国华商报专栏作者

往期精彩:

【居德笔记】我在新冠疫情中换护照的经历

......


疫情在,不远行




八月五日,周三,文气


阿昌家周边有不少社会公共设施-练马场、废物收集站、水果园、缝纫间、上海小楼、稀奇树种 、荷兰特色公寓群。这对长久被锚在家中的人,是个透气的好去处。

走回到阿昌家,等了很久了的小菲,一见我们便冲过来,我赶紧拉上外套拉链,预备小菲的爪子迎面压过来。

小菲在迎头冲上来的瞬间 突然就低下了头,碰了下我的腿,就擦身而过。

哎,真如阿昌所言,小菲徒然变乖了?

大家按主人的意思,在院子里一一入座,开始吃西瓜。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吃西瓜是为了聊天,聊天中总觉得有双眼睛盯着自己,偶尔还会被碰一下。

这小菲啊,看到来人就兴奋,这跟人家家里小外孙、小孙子没啥差别。你瞧他,嘴里交替咬着布娃娃,树根,一次次地挨近我,把那些口中的宝贝吐到我跟前,我不去理他,有一回他干脆把玩具扔到我二郎腿上了。 我来了,小菲就毫不犹豫把我当作老朋友。看我不理睬,它把小树根推到离我五米外 ,还不理它,又把诱饵放到一米外,试探我的底线;再不搭理它,嘿,它小溜达一圈,站定面对着我,两耳树立,绿眼发亮,眼球的反光几乎可以吞下我的脸部,它私下里一定是在思量: 就再试一回吧。

这会儿它口里哼哼哈哈的竟然把小树根拎到了台子上的西瓜皮上了。

你干嘛?

阿昌一声断喝,小菲乖乖退下。

哦,结果可以如此简单明了。

我们有的时候去朋友家串门儿,他家若有小孩子,那些孩子眼睛贼准,立马就能认出那些曾经与他们一起“嗨”的叔叔阿姨。

显然,这一次小菲遇到聊天的我失望了,但表现出来又文气多了。

再细做观察,我听到了好几次“把绳子交给我!”、”到我身边来坐下”之类的亲切呼唤-阿昌和华姐完全扮演了“父母”的角色,以前局限于给口饭吃,眼下却用心去感召,拉近了与小菲的感情。

这让我联想到前段时间听到的一个话题:如何让你自己成为最主要的驯狗师。

通常,家里养的狗一出门,看到邻家狗正好经过,往往会奋不顾身冲上去。

怎么办?

其实你不用慌,你不慌,手里的缰就不会紧张,你家的狗就容易感受到你的内心安全感。换句话说,很多时候人们看到狗打群架,其实未必知道,狗,那是在为自家的主人“赴汤蹈火”。

怪不得,懂行的人面对狗,立马提醒周遭:平安无事 ,你自己千万先别发抖啊!由狗达人,我们人与人之间要处理好各种矛盾,是否也要学习小菲的家长,换位思考呢?

时间过的好快,我们趁天没黑尽就要回家。阿昌夫妇起身 ,他们没有马上就紧随我们出来,而是回头吆喝小菲:来小菲,跟爸爸妈妈送一送客人。

说罢,小菲还真的摇头摇尾起来了。

黑背小菲聪颖果断地警卫家室
 这一幕让我觉得匪夷所思。我们都经历过一些尴尬的场合,去做客,临走时与主人告别,主人却正忙着电话啦 ,或喝酒正浓,或正看手机忙着,挥一挥手就让你走人了。

由此可见,一个家庭的良好教养,就是从待人接物过程中的一招一式慢慢形成的。重要的是,主人不能自己先放弃。 


八月十四日,周五,窗外


厨房间的窗户望出去, 隔着一条巷就是男秘家。几乎每天早上我在洗碗时,基本上就是他们家男主人-市长秘书,简称男秘,离家上班的时候。

每一回,他离家的光景如出远门,孩子们与他频频挥手道别 是必有的形式。

早先,五个孩子还小,那么都是他妻子拖儿带女倚着门框跟他道别 ,目送他开车或骑车远去了,他们才依依不舍地转身进家门 并关上门。

现在呢,孩子们渐渐大了,大孩子就带着弟妹到门口送行,他妻子就趁机在楼上整理家务,但在道别的时候夫妻必定双眼交融,一个向上,一个往下挥手 这才完成每天出门的仪式。

看到的次数多了,从一开始羡慕到如今享受这样的美景,感受人间之美,觉得无论贫富,无论地位高低 老百姓小家庭里的亲子和夫妻关系处理到这个程度,恐怕就是我们理解的“有文化“了吧。

今天,那看惯了的动人心魄的场景又出现了升级版:

他家要全体出发去外地。男主人一早就在车顶上装行李架,等我转了一圈回来,行李架装好了,当爸爸的正全神贯注地给车子内部吸尘。与此同时靠近他还有两个身影:一个儿子正在擦车身,另一个儿子却用抹布擦车椅子,其实还有一个,那是小妹妹守在水桶旁为他们仨递抹布。

邻居家的孩子是好帮手
 我对妻说,这样的场景不是一个感动可以概括的:人家在家庭修养及孩子教育上甩出我们好几条街。



八月21日,周五,钟声


难得出去度假 是选择了一处 山区人烟稀少处,(部分也是考虑疫情). 那里离“  家“ 也不太远。 度假房的乡村尽管所处区域 山青水秀,十分安静 ,但那里乡村 传统的 钟声 却是 定点必敲 (自动式), 我们这些城里人,哪里会事先知道这些。

钟声的 敲响 每个小时 次数都不同,通常按 几小时几下,这一点我们心理有准备了,哪知它 每天早晨 六点敲得钟 ,要连续五分钟,有认真的好心人 跟着数数,报告说, 钟声达 185 次。基本上 听着钟声,外来客就跟着陶醉了 。

我们的度假房 位置与教堂钟楼 几乎“面对面”. 可想而知,那钟声敲响时声音的穿透力多大。这样的连续声到了晚上 11 点,还要重复,可以想象对我们一伙的考验有多大。为了睡眠,我们大人们把安眠药及耳塞统统用上了,还是不能保证长时间的安然入睡。 好玩的是,小孩子 对钟声却如痴如醉,这毕竟是当今难能遇到的一种现象。白天,他一听到钟声响,便会口口声声 当,当,当 ,钟声听了,他嘴里还在连续着,当,当,当,同时露出很满足的样子。相信,他由此开始了解了世上还有钟响 这回事。夜晚,我们大人开始对抗钟声,小孩子睡得一如既往的甜蜜。
看来,即便在小孩子身上 ,也有我们很多可以羡慕的。
 有一天 我在 户外 好不容易遇到当地人,就向他们讨教睡眠 良法,那位老兄直言 ,哎呀,管那干啥? 我们几乎听不到钟声的。

我猜测 ,不是他听不到钟声,而是原住民 对此早已经 "熟听无闻"了。居德笔记

窗外钟声嘹亮
 叔本华有个著名的钟摆理论。“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二者之间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当你需要为生存而劳作时,你是痛苦的;当你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你会感到无聊。”

我们都想要幸福快乐的人生,而叔本华却告诫人们,人生的底色就是悲苦的。在不同的场合吃点儿" 苦 " ,有利于 苦中甜来 。 

八月二十日周四,桥堡



Bamberg 有很多古色古香,当人们开车进入内城街区的时候,一定会留意到一座座小桥 ,桥上过道的两侧抚栏上布满了鲜花,惹得外来客禁不住诱惑赶紧走近桥头。

我们恰巧从老城走街穿巷而过,一个叉道出去,眼前一亮-前面的古堡状建筑美轮美奂 ,外墙装饰得如同油画。

“你必须走上桥头才可以进入桥堡的,先生!”

身旁一位绅士大概是看到我狐疑不决,便给了我这么一个提示。

旅途中时不时会遇见一些特别的人,今天给我们提示的就是其中一位,他竟然是本地城区旅游观光大巴车的老板 ,对掌故自然十分捻熟。

曾经何时,有人看到此地风光旖旎,乃风水宝地,就向当时的“土地主”- 主教申请建造一座城市中心建筑物。

哪料 主教视之为“大水冲了龙皇庙”就是不逾批准。

那一边呢,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又志在必夺的“他们”动足脑筋另辟蹊径。

谁也想不到,他们提出的申请方案,竟是避开“土地” 直接在河流上通过积沙成塔 ,打造一个人工岛,岛与内城之间用一座小桥连接。

这座小桥边上的城堡,建成后让所有的眼界大开 ,立马寸土寸金被大机构占用 。

班贝格的老市政厅
 它就是班贝格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项目之一的旅游景点-老市政厅建筑物。

它兴建在雷格尼茨河中间,通过上,下两桥(原为私人桥梁)连接两岸。它是分开班贝格主教城和市民城的标志。现在内部设有欧洲最大的瓷器陈列之一。

由此可见,"创新"并非一个新词,即便在将近六百多年前,想成就一番事业,也要突破原有的思维高度。 

注: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德欧华商”。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