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国游子海岛过中秋: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就像决堤的海

本号讯 德欧华商 2020-10-01


海上升明月 中秋思故乡


张葉


今年的中秋佳节我们全家四口人是在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之一的福特温图拉(Fuerteventura)岛上渡过的。因度假在外,自然是吃不到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月饼了。

我们坐在酒店前面沙滩上的躺椅上观看海上升起的明月,这样的景致如在家中赏月是无论如何也见不到的,因而就弥补了中秋节吃不到月饼的小小遗憾。



夜晚的海边宁静安详,只有海浪拍击沙滩的声响,海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皓月当空,星光灿烂,晶莹皎洁的明月高挂在天空,明月倒映在海平面上,仿佛一轮皓月在天上,一轮皎月在海上,银色的月光洒在海面上,犹如一条银色的大道从海滩直达天边,我的这支拙笔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贴切地描绘这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我们除了偶尔交谈几句,剩下的时间就是静坐在那观赏那海天一色,皓月当空的美景,深怕谈话声也会打破这如诗如画的美丽画面。直到夜深,风大了,凉意袭人,我们才站起身走回酒店。

在酒店走廊里,2个女儿向我们道了晚安,便回到她们自己的房间里休息去了。我们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仅仅一会儿的时间先生就已入睡,而我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入睡。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像走马灯一样,转个不停。


往事如潮水,汹涌而来,一会想起儿时在外婆家,外公教我背诵唐诗宋词的事情,一会儿想起第一次出国时的父母送别的场景,一会儿又想起了出国后第一次吃到的中秋月饼的往事。



中秋离家 母亲送我远行


曾记得外公教会我背诵的第一首唐诗是《鹅》,而会背诵的第2首唐诗便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那时太年幼还不懂故乡的含义,还不能理解什么叫做故乡。

什么是故乡?故是指过去的,原来的,固有的,乡是指某一地方。

故乡这个词在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故乡—自己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家就是居住的地方,乡就是一个地方的统称。家乡是指自己小时候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又被称为故乡,老家,故园等。”

按照故乡的这个定义,我常自己问自己,我的故乡应是哪里?我出生在扬州,随外公外婆迁往苏州,在苏州住了些年后,又回到沈阳父母的身边。文革中1969年底又跟随父母下放到盘锦,1973年底又随父母回到沈阳,然后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了新民县。文革结束后,通过高考又回到沈阳,大学毕了业在沈阳工作了几年后去了美国,因我先生的缘故又来到德国定居。


作者(右)与德国先生


而我当年在国内的户口本上写着我的籍贯是抚顺,我与抚顺的关联是因我的父亲,抚顺是他的老家。所以故乡的概念对于我来说总是很惶惑的,因为迄今为止我真不知道我到底应把哪里定为我的故乡。思来想去,我想我的故乡就应是多个层面上的。它即可以是我的出生地也可以是居住过的地方。它可以是我的老家也可以是我学习工作过的地方。
 光阴似箭,流年似水。一转眼我已在异国他乡度过了三十个春秋。每逢中秋佳节,几乎都会望月思乡,恨不能插翅飞回故乡与家乡的亲人们团圆,共度中秋时光。我常常会在中秋月明之夜,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多年前的往事。今夜只因无法入眠,又记起第一次离开故乡的情景。

那是1989年的8月父母亲送我到了北京机场。生平第一次出国,头一次乘坐飞机,我的心情是又激动又忐忑不安。到了机场,我从父亲手中接过我的行李箱,从母亲那拿过我的双肩背包,背到我自己的身上。

母亲拉着我的手不断地嘱咐我各种事项。她让我在国外注意饮食,注意冷暖,不要生病,要坚强。最重要的是要常给他们写信,汇报我在国外的生活情况。

由于母亲不停地说着话,父亲就只能沉默的站在我的身旁。后来因时间的关系,他打断了母亲对我的千叮咛,万嘱咐,“让孩子走吧,别再多说了,她要托运行李,领登机牌,剩下的时间不是很多了。”妈妈最后又说了一句:”下个月就是中秋节了,也没能给你买到月饼让你带走。”



在这离别的时刻,妈妈提起了中秋节,我心中立刻就涌上一丝淡淡的伤感。中秋是家人团圆的节日,而我却离国离家出走远行。最后为安慰母亲,我告诉妈妈好多国家是不准携带食品入境的。

与他们告别后,直到我坐到飞机座位上,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既有初次出国的兴奋,又有离开故乡的惆怅。既有对远方的向往,又有离开父母,亲人的彷徨。我就是这样带着即快乐又伤悲复杂的情感离开了故乡。

 

海外游子的中秋节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国外读书、经商、工作的来自中国大陆的中国人并不是很多。那个时期在国外的中国人大多数是来自台湾和香港。当我抵达德国在哥廷根大学注册后,结识的中国人大多数都是台湾人。

那时的德国也不像今天这样,亚洲超市遍地开花,如今只要是稍大一点的城市都会有一到两个亚洲超市。当时诺大的哥廷根市,一个大学城就是买不到什么亚洲食品和商品。一位台湾同学告诉我在哥廷根市有一韩国妇人开的商店,可以在那买酱油等物。

我满心欢喜地记下地址,赶过去一看,那临街的小商店总共才有10几个平方米的面积,里面除了韩国酱油,朝鲜辣白菜,干粉丝等几乎就没有什么别的可吃的东西能买,这位韩国妇女还兼卖一些韩国的小手工艺品。
 至今我还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在德国过中秋节的细节。几位大陆和台湾的同学们中秋聚会。由于没有月饼可吃,一位名叫吴玉华的台湾女生建议大家聚会吃披萨饼代替月饼,她说只要是圆的饼就象征团圆。



我们大家围坐在学生宿舍厨房里的桌子周围,吃着披萨饼,各自谈论起在家乡过中秋节的情景,有人说他最喜欢吃豆沙馅的月饼,也有人说她的最爱是莲蓉馅月饼,而如今每个人只能在梦乡中吃到那些美味的月饼,在那个明月高挂的中秋夜晚,浓浓的乡愁充满了每个人的心头。
 第二次在德国过中秋节时,感恩一位来自香港的男生,我终于吃到了月饼。这位男生在中秋节前因有事要办,去了一趟法兰克福,办完事情后,他便去法兰克福的亚洲超市买了一盒港式月饼带回了大学。

中秋节那天他把那盒月饼分给了大学里的中国人。无论是香港,台湾还是大陆的,只要是他所认识的同学都分到了一小块月饼。

当我从台湾同学于凤娟手里接过她切下的那块小小的月饼时,那感觉就好像是得到了一件企盼已久,无法得到的奢侈品一样,拿在手上,端详了一小会,才把月饼送进嘴里。所以我非常羡慕今日的来自中国的芸芸众小留学生,他们赶上了新时代,好时光。


离家越远 对家乡的思念越绵长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今日在德国留学的大陆留学生数量远远地超过了台湾和香港留学生人数的总和,来德国工作、经商、学习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



由于在德国的中国人多了,亚洲超市也在德国各地发达兴旺,如今在德国的中国人,不管是任何中国传统节日,都可在亚洲超市买到与之相应的传统食品,无论是粽子还是月饼。
 今年的中秋节又没能吃到月饼。孩子们说月饼可吃也可不吃,这不算是什么事。我告诉她们,吃月饼的背后联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遗传密码。

中秋赏月、家人团聚,吃月饼这些世世代代流传的习俗是老祖宗给我们今人留下的文化传承基因、遗传密码。正是由于这些遗传密码,才使我们中华民族,分居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拥有共同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
 中秋节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节日,月圆象征团圆。中秋与家人团聚便是这节日的一个重要仪式,这仪式感贯穿我们从小到大,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



而人们总是通过这样的仪式来表达我们对生活的企盼,人们总会通过这样的仪式来表达对故乡的依恋,对父母亲人的眷念,人们总是通过这些仪式来感受亲情、乡情,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所以每当中秋来临,华夏儿女万千人心所向只有一个——回故乡团圆。而回不去家乡的海外游子们也会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回自己的故乡。故乡在距离上离我们越遥远,我们的心就会与家乡贴得越近。游子离开家乡的时间越久远,对故乡的思念就会越绵长。

 由于脑海中思绪万千,实在是无法入眠,我索性起身披上浴袍,轻轻地拉开阳台的门,走出了房间。我坐在阳台的椅子上,望着夜色中墨色的苍茫大海,望着远处另一海岛上若隐若现的灯光,望着海上升起的明月,任凭我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飞回了我的家乡,飞到了国内亲人们的身旁,飞到了海外游子魂牵梦绕的故乡。 写于2019年9月13日中秋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报道

【悦读德国】旅德美女作家中秋深情忆慈母 催人泪下

相关报道

欢庆中秋看大戏:Würzburg中国节洛阳主演  中国拉面为君解馋,13日开场




注: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德欧华商”。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