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微小说】美国白宫,卖不?!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欧跨文化作家 Author 刘瑛
刘瑛
德国华商报专栏作者
往期精彩:
......
八十年代初,政府号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老赵靠养鱼,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首位“万元户”;后来,政府鼓励发展乡镇企业,老赵创办了一家果汁厂,利用当地的山林水果资源,生产和销售灌装鲜果汁,不到几年,一下子栖身到了“百万富翁”的行列。
九十年代初,建材市场开始兴旺,老赵瞅准机会,腾出手来与钢厂合作,加工和销售钢材,产品供不应求,转眼成了“千万富翁”。再后来,老赵不失时机地进入了房地产行业,正赶上房地产市场蓬勃兴旺的好时代,不用说,这回他顺风顺水、自然而然成了“亿万富豪”。
老赵八十年代中期创办的果汁厂,产品在省内市场占有很大份额。就在老赵开始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与钢厂合作的当口,有一家美国跨国公司找上门来,欲收购老赵的果汁厂。其收购范围不仅包括果汁厂的注册商标和所有销售渠道,还包括那地区的大片山林果园基地。
当地政府正在大力招商引资。老赵卖厂,可以引来国际跨国公司落户本地,好事啊!老赵也觉得,这是天赐良机,几乎没做太多考虑,就果断卖掉了果汁厂,并用其中一部分资金,注入到刚办起的钢材加工厂中,推动了新企业的发展。
这件事在当时闹得很轰动。老赵成了牛人,又是上报纸,又是上电视,很是风光了一阵。
十几年后,在美国常春藤大学读MBA专业的儿子回来告诉老赵,当年跨国公司收购老赵果汁厂的事儿,已被美国教授当作“成功低价收购当地品牌”的典型教案,写进了讲义。
儿子还就势给老赵上了一堂课,大讲品牌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品牌的无形价值和不可再生性。最后质问老赵:“你怎么把自己一手创立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就这样轻而易举拱手相让了呢?”
儿子说得对:当初就是急功近利,太缺乏品牌意识,也太缺乏“市场战略眼光”。要知道,一个品牌,往往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脸面和象征呢!就像一说到宝马和奔驰,人们就会联想到德国,进而再联想到德国人的严谨和德国产品的高质量一样。
老赵是典型的民营企业家,有着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在生意上留下的这一大败笔,让他很长一段时间里茶饭不思。一心琢磨着,如何扳回这个损失和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低迷,让老赵从中看到了机会。他决定,从这个行当入手,挽回一些受伤的“民族自尊心”。日本八十年代经济腾飞时,不就一举买下了美国的象征洛克菲勒中心,让日本人扬眉吐气了好一阵吗?
老赵委托美国一家有实力的房屋中介公司,替他在美国物色“最有价值”的房屋地产。从东部纽约长岛豪华别墅,到西部洛杉矶比华利山庄;从南部弗罗里达棕榈滩,到北部大型度假庄园。
可半年下来,老赵一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派头。那个原打算在老赵这儿大赚一笔的犹太裔美国人不知老赵葫芦里究竟装的什么药,终于忍不住,问:“你到底想要什么样‘最有价值’的房子?”
(转载自《刘瑛小说散文集 》2016年10月纽约商务出版社出版 )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注: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