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姜萍事件”有资方、有导演、有团队渲染的一场戏剧

秀才读史论公道 2024年11月06日 09:0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百晓生谈历史 Author 百晓生谈历史

11月3日,姜萍事件的真相终于迎来了关键证据。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公布了比赛结果,共有86名选手获奖,包括5名金奖、10名银奖、20名铜奖和51名优秀奖。

在这场竞赛中,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王闰秋及其指导的学生姜萍虽进入决赛,但最终未能获奖。



官方说明特别指出:王闰秋在预选赛中违反了“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为学生提供了帮助,姜萍的成绩非其真实水平。

对于此事,姜萍所在的学校也作出了相应处理。

起始于今年六月的“姜萍事件”,正如退去的潮水一般,已经清晰起来,它就是由资方、导演、团队渲染出的一场闹剧……

2024年6月13日傍晚,江苏涟水中等职业学校(涟水中专)在公开发出了一篇《喜报!我校姜萍同学获得全球数学竞赛第12名》,内文注明为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赛成绩。

接下来数日,各大权威媒体包括当地文旅账号,就此事件发表多条“贺报”。

普罗大众一时还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何看似一场普通的数学竞赛,竟会有如此大的影响。

随着报道得越来越深入,许多民众陷入对姜萍的深深崇拜。

毕竟,她当时所取得的成就实在太“过瘾”了。

为何会用到“过瘾”两个字来形容数学竞赛的结果?



姜萍所参加的数学竞赛是国内知名公司在数年之前创建的,过去几年,这一竞赛公开曝光度不是很高,可参赛者无一不是清华、北大,或西方名校毕业生。

“中专生”,“17岁”,“女孩”,“技压群雄”,“服装设计专业”,却是“全球数学竞赛第12名”,这些标签组合起来所达到的效果足以引爆舆论热度。

人们总是喜欢看有权有势的人倒霉和草根逆袭,这两种情况放眼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数学,这个存在了上千年的重要学科,不仅陪伴了人们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从某种程度上,它亦是精英的符号。

但在今天,一位17岁的女中专生,却轻而易举地突破桎梏,那些被她排名超过的名校毕业生,不过尔尔;何况排在姜萍之后的,还有一位从小就出名的神童。

大部分人得知姜萍的故事后,心里莫不浮现出“何其快哉”四个字。

一位中专出身的草根,终于能代表天下千千万万个草根拿下了精英符号。那一刻,姜萍和她的名次已经不再重要,她成为一把锤子。

人们利用这把锤子,用于攻击他(她)们所不认同的一切。

“谁说草根不能逆袭?谁说天才不能被打败?姜萍不是做到了?”



对姜萍的崇拜,正如亿万普通人最后的声嘶力竭的咆哮:我们大部分人都太平庸了,但却不妨碍我们对英雄的吹捧和期待!

正如许多人没有英雄联盟的客户端,却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得知Faker大魔王五冠加身。

天才不过只是一群会读书的呆子,而英雄才是能打破传统定律,带领无数普通人奋起反击的标杆。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各方利益的驱使与团队的直接下场,导致姜萍被大肆宣扬,且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轰动全网的乌龙事件。

很多公开资料显示姜萍初中数学并不突出,就连在中专,其数学成绩同样不是班里最好的。

可按照姜萍本人以及指导老师王闰秋所说,她仅用两年时间就学完了相当于数学系研究生水平的课程。

数学,尤其是高等数学,不是看了几本书做了几道题就行的。好比武侠小说中的绝世秘籍,想要练成神功者,天赋、运气与自身努力缺一不可。

数学既是如此,如今这个时代还有许多存在了数百甚至上千年的超级数学猜想一直未有被解开。

直到此次官方发布公告称“取消姜萍的成绩”,一切似乎又归于平静,草根终究还是无法逆袭成为英雄,天才却始终是天才……

可反观这场事件,从一时的轰轰烈烈,再到人人喊打,明摆着已经成为各方利益团体的闹剧。

仔细探究有关此次事件的资料,不难发现,姜萍只是一位被挑中的“演员”,她家境贫寒,学习亦不是太好。

适逢其指导老师王闰秋毕业于名校,且师从数学大家,多年来委身于涟水中专,平日时不时帮学生辅导数学,以赚取外快。

多年来,王老师笔耕不辍,一直想在数学这一领域更加精进,屡屡参与各种国内数学竞赛,想以此获得名校博士推荐资格。

达摩院举行的这一数学竞赛,在赛制上有着漏洞,不仅完全开卷,而且是线下做题。

当然,相较于比赛本身,既解题的公平性,高难度数学题完全可以开卷,因为网上找不到答案。

可主办方高估了参赛者的诚信以及他们对知识的尊重。



从官方公告里的“姜萍违反了禁止和场外人讨论的规则”,便可以看出端倪,这个小女孩不是真正地做题者,甚至她连如何报名参赛都不懂,因为有老师王闰秋或者背后的团队在“操持打理”。

不久后姜萍火了,连带着她的老师,包括涟水中专,同样火了。

此前在镜头里,涟水中专的王校长走路带风,那忘乎所以的神情、表情,“春风得意”的心情跃然于脸上。

接受央媒采访时上扬的嘴角,无处安放的双手,无不出卖了他内心的得意扬扬。

王校长有资格这么骄傲,谁能想到小小的涟水中专居然藏龙卧虎,能培养出击败一众数学天才和名校毕业生的姜萍?

有这样优秀人才的涟水中专,今后还会再愁生源吗?

所以,她的母校和母校的领导赢得很是彻底!

作为整个事情的关键人物的王闰秋,从重点大学硕士毕业,连续多年参加国际数学竞赛,一个一直努力向高处攀爬的人,肯定需要一些东西来证明自己。

尽管姜萍成绩已被取消,但王闰秋的才华是实打实的已经得到认可。毕竟从此前的预赛成绩看,师生俩一同参赛,姜萍的只比王闰秋多五分。

伴随着官方的公告发布,已经坐实王闰秋代姜萍“刷”题。无论最后如何,王闰秋已被大众看见,申请读博不像以前那样只是天方夜谭。

一场闹剧,竟有这么多的赢家,且事情的走向竟如此的戏剧化,一切还要归功于幕后的“制作团队”。

这个“团队”有专业的导演、编剧,也有不专业的你我,最终亲自下场的团队都收获的盆满钵满,大众也在短时间内满足了心理上的渴望。

但喧闹过后,又有谁真正体谅那个“假英雄”姜萍?

之后的姜萍注定将被重新打回尘埃,家境不好,年龄只有17岁,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她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要顶着“欺骗”的标签。



她的贫困和苦难,父母微薄的低保,姐妹凑不齐的学费,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与那段时间的吹捧形成了极其强烈且讽刺的对比。

还记得姜萍预赛成绩出来后,她接受采访时腼腆地说:“我马上暑假还要和姐姐一起去打工……”

记者诧异地追问:“你……你都这样了还去打工?”

是啊,哪个数学天才暑假还要打工?可不打工,怎么维持家用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秀才读史论公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