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建军95周年·讲家风丨为了得情报,父亲与母亲三番五次当“红娘”

红船融媒 红船融媒 2023-11-10


2021年,《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在于他们及其后人精心培育的良好家风。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

为纪念建军95周年,红船编辑部与雪松控股集团旗下雪松公益基金会共同推出“家风故事栏目”。雪松控股集团作为优秀民族企业代表,秉承“坚守实业兴中国,创造价值报社会”的初心理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投身于公益事业。

“家风故事栏目”,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及革命烈士的后人们,娓娓讲述那些令人动容、心生敬仰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故事,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以飨读者。

《黎明之前》《潜伏》《伪装者》等谍战剧的大火,足以看出现代观众对谍战故事的青睐可见一斑。从这些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中,我们知道,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前线战场的大后方,“潜伏”着千千万万的情报工作者,为革命竭诚尽智。

1976年深秋,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与当时中央调查部长罗青长的谈话中,揭开毛泽东用兵如神之谜:以情报工作做基础。情报于战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情报工作者对共产党来说,更是革命的脊梁。近日,红船编辑部采访到我军情报工作者李振远同志的女儿李洪敏女士,通过讲述父亲传奇的情报生涯,揭开了革命年代情报工作者的神秘面纱。

李洪敏



毛泽东参加他的婚礼“打牙祭”

1937年,李振远认识了对他一生都有重大影响的女学生。这个女学生就是周梅影。

周梅影来自上海,也是早年的革命工作者。后因家道中落,远赴延安只为能上“免费的学”。校园恋情总是单纯而美好的,一来二去,这对师生走到了一起。

李振远原本的计划是和周梅影完婚之后就上前线打鬼子,但组织上把他安排到中央社会部搞情报工作。1937年12月,党中央成立了中央敌区工作委员会,这就是中央社会部的前身。1938年8月到12月,李振远参加了第二期训练班,接受了专业性的情报学习。他说:“从(19)31年搞军事斗争时,就接触情报,但不理解情报的含义,现在我认为情报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周围。”

训练班结束后,组织上批准了李振远和周梅影结婚。1938年11月,两人在延安一个枣园举行了婚礼,尽管场地布置很简陋,尽管新娘的衣服还是借来的,但很多人都来捧场了。毛泽东、张闻天等首长也来凑热闹,毛泽东说,张闻天和李振远有师生情分,自己就是“打牙祭”的。



为了得情报,夫妻二人三番五次当“红娘”

在从事情报过程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惊险的,伤心的,有趣的,温情的......李洪敏女士向红船编辑部讲述了两个父亲母亲为获情报,给人当“红娘”的故事。

1945年10月,上海情报站建立了秘密电台,但是经常联系不到。于是中央派了一名有经验的报务员田德保到上海。为了保护田同志和电台的安全,李振远把电台转移到上海郊区大沪制铁厂里。田同志每天白天在铁厂工作,晚上还要收发电报,身体状况变得很差。

李振远夫妇

得知这位老战士还是孤身一人,李振远想办法从厂里找了张小平同志照顾他,并说,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革命工作。打饭送饭,收拾屋子,洗衣服......田同志对张小平暗生情愫。在李振远的撮合下,两人结为连理,田同志更加用心地工作,保证了电台的正常运行。

1948年,淮海战役吃紧,我军急需国民党军事情报,但情报从哪来?恰巧有一次,他在咖啡厅遇到国民党军委会系统的人,是一个小伙子。听说对方来上海找对象,但时局动乱,姑娘们都不愿嫁给当兵的。过了几天,李振远去一块共事的李维荣家吃饭,看到他家的二姑娘古灵精怪,经过几人缜密的计划,决定让这小姑娘去“相亲”,会会小伙子。

这位美丽大方的姑娘很快吸引了国军军官。两人聊天的话题逐渐转移到军事战略方面,面对如此可爱的“相亲对象”,小伙子很快卸下心防,有问必答,甚至画出了国军淮海战役进攻路线。得到图纸的姑娘马上找借口全身而退。随后,这份情报被李振远自家三嫂送到苏北,邓小平激动地说:“真是太及时了,一个重要情报,抵上千军万马喽。”

李振远同志情报工作生涯中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李洪敏女士曾就父亲的革命故事著述《虎侠纵横 李振远同志的情报生涯》一书,其中讲述了“智取军火库”、“营救周恩来”、“秘密大转移”等多处情报大戏。记录了曾经发生的许多趣事,但也不乏危险的谍战工作。



不只是军事,情报工作无处不在

解放之后,战争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但是李振远的情报工作依然没有停止。在延安学习的时候,他就说过,情报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周围。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发力经济建设,而彼时的情报内容已从军事跨越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从西北到西南,从沿海到内陆......李振远辗转祖国的大江南北。从1962年起,李振远回到北京从事科技情报工作。当时用的还是布票,但是国内布不够多,人们常常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李振远在与国外情报站的互动过程中了解到,有一种的确良布料非常耐用,不掉色。于是他把这一情报转达给化工部,化工部在总理的授意下引进国外先进纺织技术和机器,经过推广,全国人民终于告别了布票时代。

李洪敏介绍道,解放后,父亲的工作关乎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解决了许多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问题。这都是情报带来的变化。



李洪敏:父亲是一个和蔼可近的人

在李洪敏印象中,自己的父亲是一位和蔼,容易让人亲近的人。其实,李洪敏从幼儿园时期开始,就与爸爸聚少离多。每周六从学校接回家,周一一早再去上学。在家的时候,她总是表现得很乖,她想让爸爸妈妈高兴,一家人兴致高的时候就一块出去玩。

李洪敏是几个兄弟姐妹中唯一一位参军的。1968年在陕西延川县插队;1969年参军后到云南边疆五三三医院工作了17年。后来符合进京条件,自己就被调到北京三零九医院,一直从事肺结核的研究工作。

父亲去世之后,李洪敏根据母亲的意愿,打算将其父的情报故事公之于众。她告诉红船编辑部,自己为了写这本书,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询、实地调研、人物采访的工作,历时17年。她说:“希望能通过各种渠道多宣传这类革命故事,一个民族如果忘记历史,是非常可悲的。”在她看来,这也是一份责任。
撰文:王梅梅
统筹:张喜斌

程序编辑:朱向锋

★推荐阅读★

八一丨叶挺将军与八一南昌起义

红船专访丨开国少将张雍耿外孙女黄璐:外公被陈毅称作“阎王爷的亲戚”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吧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