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军95周年·讲家风丨“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帮你的,一辈子都不要忘”
★
编
者
按
★
2021年,《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在于他们及其后人精心培育的良好家风。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
为纪念建军95周年,红船编辑部与雪松控股集团旗下雪松公益基金会共同推出“家风故事栏目”。雪松控股集团作为优秀民族企业代表,秉承“坚守实业兴中国,创造价值报社会”的初心理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投身于公益事业。
“家风故事栏目”,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及革命烈士的后人们,娓娓讲述那些令人动容、心生敬仰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故事,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以飨读者。
陈熙(1918年-1990年),男,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人。原空军学院第一副院长、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2月1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近日,红船编辑部专访了开国少将陈熙之子陈塞北。陈塞北说:“父亲对我们说,凡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能够伸出手来帮助你的人,你一辈子都不要忘。”
陈塞北说:父亲告诉我们,凡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能够伸出手来帮助你的人,你一辈子都不要忘。我父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像他的救命恩人,不管是李先念、张毅也好,金生也好,他经常会提到他们。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对子女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但是对外人,对工作中的下级,对炊事员、警卫员、司机,总是笑眯眯的。我记得组织上给他配过一辆美国雪佛兰汽车,但是在我的记忆中,我只坐过两次。
1955年,陈熙被授予少将军衔
一次是去良乡机场参加国家体委航空协会举办的航空表演,因为他是航空协会的副主席,那天正赶上我们学校放假,所以带我们去看航空表演。另外一次就是我母亲开刀做手术,在北京医院住院,带我们几个弟妹去看妈妈。除此之外,我再也没有坐这辆车的荣幸了。
对警卫员,明明知道比我大不了几岁,但是父亲一定要让我叫叔叔。我不满意,说他比我也就大几岁,怎么能叫叔叔呢?父亲说,他再小,也是和我一起工作的同志,所以你们必须叫叔叔。最后,我们叫得人家都不好意思了。
父亲的秘书石从善叔叔说过,在60年代初期,家里的粮食不够吃,空军三航校的叔叔自己生产的粮食,用汽车拉了一车,送给原在三航校工作过的空军机关的首长每人一袋。送给父亲时,他坚决不要。他说:现在粮食这么困难,我怎能要你们的粮食呢?
记得在上初中时,父亲、母亲给我买了一生中第一双皮鞋,父亲亲自教我擦皮鞋,并且给我讲了刘亚楼司令员教他们擦皮鞋的故事,刘司令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态度,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全家福
空军大院评比卫生红旗时,父亲也要求我和弟弟、妹妹一起打扫家里的卫生,并且不许偷懒,他回来还要检查。我的针线活儿也是我父亲教我的,我还看见过他给自己缝袜子和枕巾。他穿旧的衣服,改一改就是我的新衣服。
陈塞北说:我们这一代人,与我们的前辈们曾经生活过一段时间,也可以说是他们最亲近的人。我们只是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对他们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这些前辈们在革命的大浪淘沙中,始终对革命事业有着最坚定的信仰。在曲折艰辛的革命斗争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团结奋斗、亲如兄弟。始终对革命的前途抱有坚强乐观的信念,坚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人生理念,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空军的建设,顽强奋斗一生,这样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我想,这就是他们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他们的财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程序编辑:朱向锋
★推荐阅读★
红船专访丨彭德怀元帅侄外孙张峰:外公并不是张飞、李逵式的人物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