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船专访|张执一之子张海生:父亲成功策反蒋经国的太子军

红船专访 红船融媒 2023-11-10


我的父亲张执一,原名谨唐,曾用名张忍。他是我党早期隐蔽战线上海局的领导人之一。

父亲是一个坚守原则的人,对工作要求严格,长期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解放前,他曾先后担任过中共中央上海局外县工作委员会书记,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政治部联络部部长、新四军第五师15旅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委员会书记等职务,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建国以后,他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统战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共中央统战部顾问。

▲张海生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

01/

革命到底,至死不渝


1911年5月5日,我父亲出生在湖北省汉阳县奓山集镇屠家湾村一户贫困的家庭,是这个家中唯一的男孩子。

我祖父是一名轮船工人,大革命时期参加过我们党领导的海员工会,曾组织船坞工人举行罢工游行。

祖父、祖母对我父亲非常疼爱,即便是在家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决定供他读私塾。但那时私塾先生教文不解义,他因此十分厌烦旧学经典。

他13岁左右,遇到一位受过新式教育的青年老师,给他讲了许多国际形势,令他耳目一新,思想得到了启发,从那时起,他知道了什么是“列强”、“军阀”、知道了孙中山、国民党、共产党以及五卅运动等等,初步产生了爱国主义和“救国救民”的思想。

1927年4月,他16岁时,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但因为年龄太小,首先批准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这一年,他写了一首《投身革命大熔炉》的诗,以此表明自己的爱国志向:

莫道少年空白头,
闻鸡起舞日无休;
自强不息人行健,
待看挥刀报国仇。

1929年3月,我父亲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指示他投考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高中部文科班,以学生的身份作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32年10月,他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抓捕入狱。他回忆说,自己在监狱里受了很多教育,监狱里有很多从洪湖抓来的老红军。他在监狱里待了一年多时间,听老红军们讲了许多革命真理,更加坚定了他参加革命的信念。

▲晚年张执一埋头撰写回忆文章

1935年8月,他从监狱释放出来。经过这样一番生死考验后,他给自己更名为“张执一”。意思是执一不二,革命到底,至死不渝。

02/

坚持北上意见被撤职审查


1939年10月起,我父亲加入了新四军鄂豫挺进支队(即新四军五师的前身),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在此期间,他担任了新四军五师15旅政治部主任的职位,并于1941年11月17日至次年2月5日,先后分三次率队攻打侏儒山,击溃了当时盘踞在此的伪定国军和赶来增援的日军,为我军开辟了川汉沔大片富庶的根据地。这场著名的“侏儒山战役”,被我军军史列为抗战时期的十六场经典战役之一。

1944年4月,国民党军在豫中会战中惨败,中原大片土地沦陷。位于鄂豫边根据地的新四军第五师出现了转机,有望打通与晋冀鲁豫军区八路军之间的联系。此时的新四军第五师大约有5万余人,大部分主力正试图收复湘鄂赣根据地和洪湖根据地的南下战略。


李先念师长举办了一个高级干部会议,讨论关于要不要调转方向北上的议题。在这次会议上,某位中央代表认为,当下作战部队压力很大不适合开辟北上战场,鄂豫边区根据地目前最重要的是巩固现有的范围,可派出一小部分干部执行中央的北上战略即可。

我父亲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从当前大局势来看,鄂豫边根据地处于国军和日军包围,呈现孤立状态,固守现有范围,未来对五师不利。唯有全力执行中央北上战略,打通与山西八路军的联系才能破除危局。目前得失不利于新四军五师长远发展。

这次会议争论很激烈,最终经众人的表决,持保守稳妥立场的观点获得了绝大多数同志的赞同。我父亲因坚持保留意见被撤去襄河地委书记职务,送往新四军军部接受审查。代军长陈毅在审查时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问题,反而在交谈中很赏识他的策反工作经验,让他留在新四军政治部负责统战工作。

父亲离开五师后,五师派出了1000余人北上。这些干部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在豫南一带招收了不少民间武装加入抗日队伍。但因力量不够未能打开通道。

就在新四军五师即将与山西八路军打通联系时,日军宣布正式投降了。国民党军开始重新部署防御,并出动30万兵力不断蚕食新四军驻地。

从1945年底到1946年6月,国民党军对新四军发动攻势1000余次,到解放战争全面爆发,鄂豫边根据地的范围,已经不到原根据地范围的一成。

李先念师长决定要跳出牢笼,发起中原突围。但五师内部对突围方向意见并不一致,也为此产生过激烈的争论。最终李先念师长决定兵分两路,分别向陕南与鄂西北两个方向突围。

这次突围历时两个月,五师在30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下,经历了多次残酷的战斗,终于越过了敌人封锁线成功突围。但付出的代价惨重,数十名团级指挥员在突围中牺牲,20余名干部被捕,5万余人的队伍剩下2万余人。

李先念师长在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当初,我们执着于一时的得失,只想安稳于现状,这才有了被国军围困的危险局面。如果当初,我们能采纳张执一同志的意见,全力支持北上战略,依托河南打通与山西的联系,或许就不用经历如此惨烈的中原突围了。”

我父亲虽然没有参加中原突围,但他在全国解放以后,曾以个人的名义给国家领导人写信,讲明了万余“老弱病残”的同志留在根据地的真实原因,请求中央为这些同志恢复名誉和党籍。这充分表现了他为人刚正不阿、胸襟坦荡的一面。

▲张执一

03/

伪造“新四军政治部秘密训令”


父亲生前为隐蔽战线做了许多工作,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策反了许多伪军和国民党军人员。

令他最满意的几件事是:做假情报迷惑美国在上海的情报组织,为新四军整训争取到半年时间;成功策反蒋氏父子极为重视的“预干总队”,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成立新军的计划。


他在回忆录中提到了这样一件往事: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上海地下党挑选出几位英语流利的干部,通过内部关系将他们安插在“美军心理作战部上海组织”,这是美国人在上海的特务情报机关。

国民党各特务机关将这个美国机构尊为上级,他们的目标一致,都想从根基上彻底瓦解中共的军事力量。上海局的情报人员安插在这里,从中获取了大量国民党的重要情报。

在我父亲的领导下,上海地下党组织伪造了一份“新四军政治部秘密训令”的情报递送到华盛顿。正是这份假情报误导了杜鲁门政府对国共形势的基本判断,为中国共产党的军队赢得了半年的整训时间。

美国人更希望采用和平手段,兵不血刃实现瓦解新四军的计划,这份假情报恰恰投其所好,表明中共方面没有战争准备,新四军很想与国民党军和谈。这份假情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为后来马歇尔来华“军调”发挥了积极作用。

04/

成功策反蒋经国的太子军


1948年7月,中央决定在上海局设立策反委员会,任命的我的父亲担任策反委员会书记,李正文、田云樵、王锦珍为委员。利用一切可以调用的关系策反国民党人员,以最大可能减少我军解放上海的损失。

这一时期最重要、最终成功的,当属策反蒋经国的青年“预干总队”。太子军的起义令蒋介石大发雷霆,破口大骂蒋经国无能。这次起义的领头人名叫贾亦斌,他是蒋经国非常器重的亲信。要知道“预干总队”在蒋氏父子心里,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年7月,中共华东野战军重创了中原地区国民党军队,取得了豫东战役的完全胜利。蒋介石为挽救败局决定在江南建立30个新军,而这一计划的核心就是蒋经国的太子军——“预干总队”。

蒋经国见贾亦斌年轻有为,而且战功赫赫,便让他当了预干总队的队长。贾亦斌也知恩图报,全心全意效力于蒋经国,此人胸怀民族大义,对腐败十分痛恨。贾亦斌虽然年轻,但他对青年干部非常好,在“预干总队”青年人的心里有很高的威望。

当年9月中旬,发生了一件令贾亦斌痛恨的事情。他在上海目睹了蒋经国查封孔祥熙家族公司时,遭到宋美龄强势干预后蒋经国被迫妥协的心酸场景,对贾亦斌效忠蒋氏父子的决心有所动摇。

贾亦斌秘密约见了自己的好友段伯宇,段伯宇告诉他:“国民党是没有希望了,另谋出路乃势所必然,但光找杂牌部队不行,我们需要自己掌握武装。”实际上,段伯宇是我们党安插在蒋介石身边的“闲棋冷子”。

此前,我父亲单独前往段伯宇、段仲宇的住处,介绍李正文与段伯宇接头,详细策划有关起义的事情。这在当时来讲,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段氏兄弟虽然是自己人,但他们的父亲段正峰是蒋介石在保定军校时的同期同学,是深得蒋介石信赖的重要人物。利用这样的背景作为掩护,对我们党的策反工作是非常有利的。可如果稍有不慎,这次见面就等于自投罗网。

此后,按照我父亲的指示,李正文分别和段仲宇、贾亦斌、王海峤、刘农畯、宋建人等人见了面,他们也都表示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了保证策反成功,发展这些人火线入党,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

▲1954年,张执一和李正文在北京重逢

1949年2月,预干总队移驻浙江嘉兴,贾亦斌在扩充队伍的同时,开始秘密筹划起义事项,将起义时间定在4月15日。但这件事还是引起了国民党的警觉,免去了贾亦斌的职务,派他去南京卫戍总司令部。突如其来的变数,并没有动摇贾亦斌起义的决心。他回到嘉兴后深夜召集骨干人员商议,没想到有奸细告密,为了起义顺利进行,贾亦斌当机立断,将起义时间提前到了4月7日凌晨。

当天凌晨,贾亦斌下令预干总队3000余人有序撤离嘉兴,沿运河进入莫干山,意与当地游击队汇合后,一起接应解放军渡江。

当天下午,队伍行进到了桐乡乌镇境内时,兵分三路继续前进,不幸遭遇国民党军埋伏。三路人马最终冲出包围的有2000余人,经过两昼夜的战斗,起义军被打散,伤亡惨重,3000人仅剩下300余人。

当他们到达妙西山良村时,没能和苏浙皖边区的游击队接上头。贾亦斌带领队伍边打边撤,300余人的队伍再次突围后仅剩下80多人。战斗中贾亦斌不慎从山崖跌落,摔得不省人事,后来被群众发现得救。

贾亦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给太子军造成了沉重打击,破坏了蒋介石建立新军的计划。我父亲说:“这已经足够了!”


经历了革命年代血与火的考验,我的父亲始终如一坚定跟党走。他就是这样一位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对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执一不渝,奋斗终身,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撰文:王向明
视觉:王学民
统筹:张喜斌

程序编辑:朱向锋

★推荐阅读★

红船专访丨李正文之子李海丘:他在日占区潜伏八年,策反起义助沪解放

开国少将边疆之子边小兵:父亲从部队转到地方工作,瞒了母亲两年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吧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