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森林康养发展路径研究——以三明市为例
“健康中国”背景下森林康养发展路径研究——以三明市为例
肖慧娟1,肖虹雁2
(1.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福建三明365000;2.永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福建永泰350700)
摘要:随着居民心理压力日益增大,社会逐步老龄化,新冠疫情的发生等,健康生活成为人民的迫切需求,森林康养的发展理念与“健康中国”的目标不谋而合。在回顾国内外森林康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三明市森林康养发展为例,构建其发展因素指标体系,系统分析其SWOT态势,并首次提出应用SWOT-CLPV模型研究其产生的杠杆作用、抑制性、脆弱性和问题性,继而提出了三明市森林康养发展的战略方案。
关键词:森林康养;发展路径;SWOT-CLPV模型;三明市
中图分类号:F592.7;F32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883(2021)03-0069-07
当前,我国人民的健康意识觉醒,森林康养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需求。森林康养是以优质且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将旅游、文化、医学、林业等深度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休闲等有益人类身心的活动[1]。研究发现,森林康养具有积极的生理调节作用,具有降血压、改善自主神经和免疫功能以及缓解抑郁、改善心理健康的功效[2]。利用优越的森林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对推动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林业生态发展,在绿水青山的背景下形成产业融合、多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5]。基于森林的优质资源条件,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有益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和管理体制,形成开发中促进保护的积极作用,通过森林康养真正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有机统一。三明市曾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被列为“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它不仅是我国重点集体林区、林改策源地,还是“全国医改标杆城市”,更应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优势,积极布局,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深度融入“健康中国”的建设中,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建设相结合、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协调,成为生态文明的新驱动、美丽中国的新举措、健康中国的新机遇。
一、森林康养的发展现状
森林康养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国外研究历史相对较长且研究成果颇丰。德国、日本、韩国等发展起步早且发展迅速,从森林疗养基地的建设、森林健康功效测定技术、认证体系的建立与维护、康养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与培训等方面都在不断完善[6-11]。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受到国外森林康养的启发开展研究,但进展缓慢,直到21世纪初期,全国才开展大量的森林
康养相关研究,且湖南、四川等省率先进行森林康养的实践[1,12]。2015年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林业主要发展目标“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康养”,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积极探索森林康养产业新路径,自此森林康养成为国内的研究热点。为鼓励发展森林康养,国家又相继发布了多项政策,如表1所示。
各地政府依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推动森林康养的应用与实践,相关研究成果呈快速增长态势。
邓三龙在森林康养概念内涵的明晰下,总结了森林康养的建设与研究现状,从多个方面设计发展路径推动森林康养的可持续发展[1]。多位研究者采用多种不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康养基地进行评价,并提出发展策略[13-15]。多位学者对典型地区的森林康养模式进行研究:束怡等从浙江吉安县和四川洪雅县两处典型地区入手,探讨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路径[6];王世超等利用环境因子建模,提出滇西北森林温泉康养发展模式[16];李甜江等在云南森林康养发展的有利因素下提出了可供借鉴的竹林康养等10个模式以及森林温泉等7个产品[17]。叶智等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森林康养与城建、卫健、运动、养老、旅游、教育等跨界与融合的必要性[18];徐高福等探索了利用森林康养升级优化传统行业的新思路,催生行业产业的新形态[19]。还有学者还从基地建设、林业转型、消费需求、身心健康等方面提出森林康养在理论与实践中的积极建设[20-23]。朱业辉等利用SWOT方法、陈星采用实地调研与文献整理方法,对三明市森林康养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24-25]。苏全兴等基于森林康养的特点与现状提出福建省的发展机遇以及存在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26]。
总体而言,森林康养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理论研究不断被充实,实践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目前对三明市的森林康养乃至福建省的森林康养的已有研究仅进行了定性分析,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三明市森林康养的发展因素指标体系,系统分析其SWOT态势,并提出应用SWOT-CLPV模型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其产生的杠杆作用、抑制性、脆弱性和问题性,继而提出了三明市森林康养发展的战略方案[27]。
二、SWOT-CLPV模型简述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SWOT-CLPV模型简述
SWOT-CLPV模型是基于SWOT模型拓展延伸而得,将优势(S)和劣势(W)与机会(O)和威胁(T)之间的关系进行耦合,从而得到四种战略态势,即杠杆作用(L)、抑制性(C)、脆弱性(V)和问题性(P)。杠杆作用是优势与机会相遇,产生1+1大于2的效益并促进发展;抑制性是劣势与机会相遇,机会被抑制,造成发展局面被动;脆弱性是优势与威胁相遇,优势的竞争力被削弱,潜在价值被禁锢;问题性是劣势与威胁相遇,产生重大问题,发展易遭受严重打击。四种战略态势及其战略聚类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SWOT-CLPV模型,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有利和不利因素,同时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制定出更有利的对策。
(二)构建三明市森林康养发展因素指标体系
为明确在三明市森林康养发展路径下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构成要素,根据文献调研和参照《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LB/T051—2016),结合三明市的实地调研,从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这三层递阶结构来构建三明市森林康养发展因素指标体系(表2)[13,15]。
三、三明市森林康养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S1:森林资源丰富。三明市森林覆盖率达78.73%,全市年森林固碳总量960.3万吨,森林释氧量2 329.7万吨,森林负氧离子平均含量每立方厘米达5 000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辖区内各类自然保护地58处,三明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核心试验区,素有“中国绿都”“绿色宝库”之美誉,是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生长、栖息和繁衍的场所,是野生药用植物和经济植物富集的种子基因库。
S2:景观特产繁多。在三明市的多处国家森林公园中,有清净庄严的寺庙、错落有致的古建、巧夺天工的溶洞、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助益人们养身养神;三明市物产丰富,建宁白莲、尤溪金柑、明溪肉脯干、宁化米仁、清流豆腐皮等尤为久负盛名,且竹、木、菇、笋的种类更是琳琅满目,做法吃法不可枚举。
S3:区位优势凸显。三明市地处闽赣结合部,是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重要连接带,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纵深推进、东出西进和南联北接的重要节点,还是“海丝核心区”的绿色发展腹地。三明是福建省国家级公路枢纽城市之一,现有6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条快速铁路通车、1个机场和1个陆地港,“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全面形成,可实现2小时通达省内各地城市,3小时到达北、上、广、深等主要国内城市。
S4:人文历史深厚。三明不仅有著名的万寿岩古人类遗址,还有朱子文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交织出多姿多彩的人文风韵。三明既是著名的“四闽之源”所在地,也是“闽学四贤”形成发展朱子理学的核心区域[28]。三明还是“世界客家祖地”,历史悠久,客家地域特色明显,从民间信仰、语言、饮食到建筑、传统技艺、婚丧习俗等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三明也是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共有4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资源丰厚。
(二)劣势(Weakness)
W1:产业基础较为薄弱,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通向康养基地交通建设较为滞后,开发利用的国有林场使用多年的旧设施存在更新换代较难的困境,如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基建更是迫不及待。加之相关的森林康养服务要素不齐全,档次较低、满意度较差,亟须建设和完善。同时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整合不足,下沉到基地的力度不够,医养结合的服务于需求存在较大的不平衡。
W2:康养概念内涵模糊,对森林康养的重视不够。从地方干部到经营业主缺乏对森林康养概念内涵的认知与意识的培养,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少,联动合作少,政策红利难以充分释放,开发利用不足,开发康养精品项目、特色项目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W3:营销力度尚待提升,潜力品牌有待孵化升级。缺少优秀的营销策划,营销效果不佳,宣传渠道单一,强有力的宣传不足,大众对三明市森林康养的了解和关注不多。对康养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展现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对三明文化特色与森林康养深度融合与创造性转化还处于探索阶段,独有的气质和定位不够突出,缺少正确鲜明的价值观输出。
W4:相关专业人才紧缺,无法满足产业持续发展。森林康养作为新兴业态,涵盖了健康、医疗、康复、旅游、文化等诸多领域,虽然多项政策给出康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意见,但目前仍存在人才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行业标准不够规范,人才职业化专业化弱,缺乏代表性的核心科研团队。
(三)机会(Opportunity)
O1:康养市场需求巨大。目前我国亚健康状态人口占比为75%,疾病状态人口占比为20%,且我国逐步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预计2030年将达到约20万亿元[29]。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民众的健康意识整体提高,带动对康养需求的增长。这些都表明,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潜力大后劲足。
O2:利好政策持续助力。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国家和省林业部门先后出台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三明市也提出发展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森林康养逐渐成为践行“两山”理论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三明市不仅出台了森林康养的发展规划,更是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情况纳入“五比五晒”推进高质量发展活动,有力地保障了森林康养的发展。
O3:科技创新激发动能。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数字康养、智慧社区等新服务模式将进一步普及和驱动森林康养发展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这将促进森林康养的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O4:医改品牌效应转换。三明医改是我国深化医改的一张“金名片”,三明医改已进入3.0时代,构建出新型的服务体系,同时医联体推动医疗资源整合,打破多级医疗机构行政壁垒。三明市应充分发挥三明医改的品牌效应,把医改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康养医养结合、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四)威胁(Threat)
T1:产融结合不充分。三明市财政支持力量不足,有活力的社会资本未能及时进入森林康养产业。当前支持森林康养产业的融资渠道有限,融资难降低了社会资本的参与意愿,融资方式有待完善,融资系统性建设有待加强。
T2:同质化竞争严峻。四川、湖南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较早,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成熟度,具有较强的替代性。三明市的各个康养试点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特色化、品牌化、一体化发展上还未迈出实质性步伐。
T3:保护治理压力大。依托森林生态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易在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开发、轻保护等现象,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造成很大的威胁。对生态环境的安全防护和引导不足,应急处置不当,监测力度不足,都易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
T4:相关研究力度弱。森林康养的研究体系复杂,我国森林康养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国内实践探索”“森林疗养功能”等,在学科交叉或学科综合应用上的融合研究较少,在力度、广度和深度上还需下功夫,领域学者缺乏持续性地深入研究,且未形成一定规模的研究学者群体。
四、三明市森林康养SWOT-CLPV模型分析
根据三明市森林康养SWOT分析,采用CLPV矩阵深入探究[26]。通过分析三明市森林康养的杠杆作用、抑制性、脆弱性与问题性,找出有利和不利因素,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一)杠杆作用分析
从表3所示的13L、近80%的杠杆作用可知,三明市森林康养的优势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下产生了强烈的杠杆作用,说明巨大的市场需求(O1)、持续助力的政策(O2)和激发动能的科技创新(O3)为三明市的森林康养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三明市森林康养的S1和S3最易得到机会的加持,杠杆作用皆为4L,利于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二)抑制性分析
由表3同时可得,三明市森林康养的发展还存在75%的抑制性,主要体现在W1、W2和W4,即产业基础的薄弱与配套服务设施的欠缺、对内涵实质认识与重视的不足以及专业人才的匮乏阻碍了三明市森林康养的发展,使三明市森林康养的发展得到抑制。O1和O2最易受到W1和W2的抑制(4C),原因是产业基础薄弱、服务设施不足影响用户体验与制约市场的开拓。再者,利好政策的概念没有界定清晰,易扩大理解差异的影响,同时削弱主体落实力度,影响部门利益而存在不予执行的行为。
(三)脆弱性分析
由表4中的脆弱性可知,产融结合不充分、同质化竞争严峻以及相关研究力度弱成为阻碍三明市森林康养发展的主要外部威胁。森林资源丰富(S1)和生态环境良好(S2)最易受到外部威胁的影响(4V),竞争力被削弱,极大地抑制森林康养的潜在发展。T1和T2易弱化优势(4V),易影响市场活力的迸发和品牌影响力扩大。
(四)问题性分析
同时,由13P、近80%的问题性表明当下三明市森林康养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T2的问题性为4P,政府行业等应充分重视同质化问题,聚焦用户的差异化需求,积极创造品牌的新价值。W2、W4与外部威胁产生的问题性最强(4P),易导致忽视森林康养的长远发展和顶层设计的建设以及人才队伍的整体提升。
五、三明市森林康养的发展路径
通过SWOT-CLPV模型分析,针对三明市森林康养发展的劣势以及威胁分析,同时扩大杠杆作用
的优势,减少抑制性,降低脆弱性以及问题性态势,通过将表2内的指标因素加以组合,做进一步的SO、WO、ST、WT分析(表5),从而提出相应的三明市森林康养发展的战略方案。
(一)SO战略
(1)发展森林康养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来系统思考多重挑战,做到纲举目张,应势而动。政府层面应加强重视,成立森林康养建设与发展领导小组、专家组,通过研究国家森林康养相关政策,借鉴国内外的建设经验或顶层规划案例,结合三明市的实际情况,收集整理民众企业意见建议,确定三明市森林康养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在森林康养的国际化、高端化、产业化方向上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并综合规划森林康养各领域目标,同时将目标化整为零,针对每个细化目标进行规划设计,明确其重点建设内容、实施路径、资源要素、保障措施等,充分考虑实施过程中方案的操作可行性,让顶层设计能够真正落地,实现康养产业的全面发展。
(2)三明市凭借区位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充满活力的文明之城成为东南沿海以及周边中西部地区居民森林康养的首要选择。
(二)WO战略
(1)森林康养相关政策既要有预见性和行业指导性作用,又要具体细化,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特别是在放宽服务市场准入、完善地方土地政策、创新融资政策等方面。好政策“落不实”,会让企业百姓苦不堪言甚至为之买单,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让政策落地开花。疏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充分释放森林康养产业的政策红利,激发市场活力,才能让森林康养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2)完善交通、文化、科技、医疗等相关配套设施,并提供优质的森林康养服务,有利于森林康养产业市场潜力空间的释放。首先,应统筹规划和大力提升城市、城镇连通周边森林康养基地的公共交通网络,同时建设慢行绿道等富有意趣的慢行游览道路设施,做到“行之方便、游之尽兴”。其次,行业完善相应的森林康养服务规范和标准服务流程,企业积极开展服务意识与技能的培训,政府与行业加强服务质量监督与改进机制,健全用户的反馈机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精准服务,优化用户体验。同时建立相应的维权绿色通道、热线等,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3)通过新媒体开展有趣有创意的网络营销活动,利用林业博览会的平台招商推介,举办相关主题的发展论坛、高峰论坛等深入宣传造势;利用“云游”“云展”“云发布”等数字方式增加多种互动体验,打破时空限制,耦合线上线下平台进行营销推广,深入打造智慧森林康养品牌。通过医改品牌效应提升三明市森林康养的影响力和声誉度,通过医改成果提升医养康养结合的质量与服务。
(三)ST战略
(1)通过打造示范品牌,强化宣传力度汇聚消费人气、激发市场潜力,才能释放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立足三明市的林深水美、朱子文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持续打响特色品牌———“中国绿都·最氧三明”。
(2)应具备高质高效的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如保护监测设施、森林航空消防系统等,加强布局的合理性和管理的科学性,实现森林保护的现代化,积极推进生态成果惠及康养产业,惠及人民群众;同时完善森林康养
区域内的解说、标识系统等,提升公众参与治理森林环境的意识与积极性。
(3)应对三明市的优势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如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提升其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深究朱子文化、客家文化内涵和精神,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与促进闽台客家宗亲的认同感;提升生态资源与健康、文化、教育、旅游等的多维度融合,增强民众的体验和互动。
(四)WT战略
(1)产融结合是赋能森林康养产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以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多种模式或多种系列的金融项目或金融产品,孵化和推动森林康养的相关项目的发展。
(2)森林康养产业设计的过程需要兼顾到战略到执行的协同、服务与组织保障的协同,生态与经济整体规划,将森林康养产业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专业运作,探索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充分提升运营能力,努力探索创造一批基地类型多元、消费群体多样、关联产业丰富、资源应用充足的别具一格、特色鲜明的森林康养产业产品,切实提高三明市森林康养的可持续发展。
(3)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加强人才职位规范化管理,优化人才管理模式,是提高其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快开办相关学科和专业,发展学历教育,构建康养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二是健全康养人才评价体系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技术优良、素质过硬的康养技术人员;三是扎实推进康养行业规范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建设,着力构建完整的行业生态圈;四是加强人员内部管理,康养从业人员需持证上岗并加强日常工作的监管与考核;五是政府应通过政策和引导,加大力度吸引高质量人才进入森林康养领域,加强引进兼备林业、康养、管理等专业知识的经营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三龙.森林康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世界林业研究,2016,29(6):1-6.
[2]FURUYASHIKI A,TABUCHI K,NORIKOSHI K,etc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forest bathing(Shinrin-yoku)on working age people with and without depressive tendencies.[J].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2019,24(1).
[3]LIU X Y,GAO T,QIU L,etc al.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Park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orest Health andBreeding[J].Advances in Higher Education,2020,4(3):254-256.
[4]刘拓,何铭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结果[J].林业经济,2017,39(2):39-42+86.[5]孙一,牟莉莉,江海旭,等.供给侧改革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化发展的创新路径[J].湖南社会科学,2021(1):72-79.
[6]束怡,楼毅,张宏亮,等.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及路径探析———基于典型地区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19,32(4):51-56.
[7]南海龙,王小平,陈峻崎,等.日本森林疗法及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2013,26(3):74-78.
[8]张胜军.国外森林康养业发展及启示[J].中国林业产业,2018(5):76-80.
[9]杨国亭,李玉宝,韩笑.论森林与人类健康[J].防护林科技,2017(6):1-3+9.
[10]陈隽情.学国外,重点在“养”不在“游”[J].中国林业产业,2016(5):40-41.
[11]陈亚云,谢冬明.江西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刍议[J].南方林业科学,2016,44(5):58-60.
[12]林碧虾,陈贵松,郑才亮,等.基于CiteSpace的森林康养研究可视化分析[J].龙岩学院学报,2019,37(5):87-94.
[13]潘洋刘,曾进,文野,等.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7(5):101-107.
[14]李济任,许东.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以辽东山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8):135-142+169.
[15]田红灯,申文辉,谭一波,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森林康养发展路径研究———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林业经济,2020,42(9):63-74.
[16]王世超,刘红位,李甜江,等.滇西北森林温泉康养模式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20,49(2):160-164.
[17]李甜江,马建忠,王世超,等.云南森林康养典型模式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20,49(3):60-65.
[18]叶智,郄光发.跨界与融合是森林康养发展的必由之路[J].林业经济,2017,39(11):3-6+11.
[19]徐高福,俞益武,许梅琳,等.何谓森林康养?———基于森林多功能性与关联业态融合的思考[J].林业经济,2018,40(8):58-60+103.
[20]刘朝望,王道阳,乔永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探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7(2):93-96+156.
[21]张绍全.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推进现代林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林业经济,2018,40(8):42-46.
[22]秦明达,张兰,张洋,等.结构方程模型森林康养消费需求因素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9,39(6):599-606.
[23]周卫,聂晓嘉,池梦薇,等.森林康养消费者情绪状态对身心健康恢复的影响[J].林业经济,2020,42(9):53-62.
[24]朱业辉.基于SWOT分析的三明市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20,49(2):44-47.
[25]陈星.三明市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海峡科学,2020(3):72-75.
[26]苏全兴,齐清琳,姚历强,等.福建省森林康养发展现状与对策[J].防护林科技,2020(10):72-75.
[27]陈茂强.SWOT———CLPV理论及应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1-15.
[28]付莲华.浅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城市文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9):208.
[29]张博.“互联网+健康养老”视域下老年照护产业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10):71-76.
期刊:西昌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33 卷第 3 期 2021 年 9 月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相关文章,仅用于传播森林与健康信息,不做商业用途。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