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促进作用的森林康养产业 发展意见与建议
基于健康促进作用的森林康养产业
发展意见与建议
陈文静1,高月2,卢毓斌3
(1.北京林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83;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3.通用环球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22)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推行“健康中国”战略,将“美丽中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森林康养作为承载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具备现实发展意义。森林康养对人们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化解新时期生活与健康的矛盾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最佳路径,可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本文从森林康养的作用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森林康养对健康的促进作用,通过剖析目前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加强管理指导、平衡供需关系、加强人才建设、健全共建共享机制等意见建议,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进一步助力健康促进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森林康养产业;健康;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S788.1;F326.2
文献标识号:A
DOI:10.13456/j.cnki.lykt.2022.11.23.0003
文章编号:2097—0285(2023)02—0029—06
2012年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1],要求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强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以全面促进人民健康、提高健康的公平性、实现社会经济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就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作为我国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主旨,也是应对老龄社会的重要手段,符合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以“预防为主”,注重康复、养生的森林康养产业必然成为实现大健康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1森林康养的基本内涵与目标
1.1森林康养的基本内涵
有关森林康养的基本内涵,众说纷纭,在学术界尚未有科学统一的定义。森林康养在国外又被称为“森林疗法”,在我国已有学者对其基本内涵进行界定,如邓三龙[2]认为森林康养是以人为本、以林为基、以养为要,适合所有全体;而孙抱朴[3]认为森林康养是将人类的生命意义作为基础,通过各种森林资源发挥健康保健的作用;吴后健等人[4]则认为森林康养是一种以康复保健养生为主,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森林康养将民生福祉与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机衔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我国森林生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服务国家战略的新业态[5]。
1.2森林康养的目标
森林康养的根本方法是将养护与治疗相结合,因此,其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包括休闲养生,还包括旅游健身等,森林康养的目标便是对不同人群通过开展针对性健康保健活动,最终实现缓解个体压力,达到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6]。除此之外,森林康养也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践行绿色森林发展形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合理利用林草资源,提供丰富优质生态产品,是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推动社会生态文明的可持续性发展,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过上更健康、更幸福、更有获得感的高品质生活[4]。
1.3森林康养的适宜人群
森林康养具有普适性,能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健康层次的需求。不同的人对森林康养的需求不尽相同。有些是为了维持身体健康,有些是修复身体健康,有些是寻求心理健康。以下两类人群由于年龄、心理、身体强度等原因,更容易从森林康养中获益。
1.3.1老年群体
国家统计局报道显示,2022年末,全国60岁以上人群占全国总人口的19.8%,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严重。老年人的身体新陈代谢较慢,记忆力严重减退,各种慢性病逐渐增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如何改善身体状态便成为了老年群体重点关注的问题,森林康养的出现对于老年群体而言便是一种极佳的改善身体状态的路径[7]。例如:通过选择环境优美、适合老年群体生活的森林康养环境,对老年群体应用科学有效的康养手段,利用森林资源缓解老年群体的紧张感与不安感;通过在森林康养环境中增强与老年群体的交流,使其心理得到有效疏导,缓解其寂寞感,有利于老年群体的疾病恢复以及保持较高的身心健康水平。除此之外,还可通过森林散步等森林康养活动改善老年群体的血压生理指标,最终实现延年益寿的目标,因此森林康养适合老年群体参与。
1.3.2青少年
经济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的总体信息量逐渐增多,尤其是电子产品的出现使得青少年群体沉迷于其中而缺少日常活动,对身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视力下降、肥胖等病症。森林康养的出现,可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样的森林体验活动,缓解青少年的精神压力,如通过定期开展森林康养活动让青少年更多地接触森林环境,从而可有效提高青少年对各种动植物的认知水平,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因此森林康养也适合青少年群体参与。
2森林康养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森林康养是健康产业最为有效的承载主体。森林康养的作用就是充分发掘自然之力,减缓人迈向衰老,走向医院的步伐。它的亚健康疗愈、老年人健康养老、青壮年拓训健身、青少年自然教育等方式深受广大民众喜爱。为使森林康养得到长效发展,就要立足于森林康养的作用,对其进行深入剖析,从而使森林康养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2.1具有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日本学者LI Q研究发现:森林康养可以显著改善人的心理应激状态[8]。龚梦柯等人[9]的研究表明,参与森林步行活动的受试者紧张、疲劳、困惑和抑郁等情绪特征均比城市组显著降低。人类历史进程的漫长岁月是在森林中度过的,因此人类对大自然拥有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而森林拥有许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如:负氧离子、芬多精等,所以当人们进入森林后便会感到心理安宁、心情放松,因而森林康养具有促进人心理健康的作用。当人进入森林环境中,摆脱了来自生活、工作的束缚,能够尽情徜徉在森林的自由天地中。森林环境中具有多种健康促进因子,通过呼吸森林环境中的负氧离子、芬多精,能够起到改善失眠、缓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作用[10]。
2.2具有生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森林通过各种环境因子对人体产生保健作用,森林康养依赖空气、水源、土壤、植物等自然环境,将这些环境资源进行有效配合,可对生理健康产生促进作用,具体体现为如下五方面内容。
2.2.1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作用
森林康养环境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氧气以及芬多精等,当这些物质作用于人体时,能起到改善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的作用。在森林康养活动中开展森林浴,在森林环境中负氧离子与植物精气的共同作用下,可有效改善部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发生炎症的概率,并缓解患者压力。王国付[11]实验表明,森林康养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覃芳葵等人[12]实验证明短期森林康养有助于中老年女性小气道阻塞的缓解和逆转。
2.2.2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作用
研究表明,森林康养能提高自主神经系统的整体调节能力,能够显著增加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使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节向着良性发展[7]。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常常会出现心力交瘁、失眠的问题,由于森林拥有独特的小气候环境,当人处在安静祥和的环境中时,便可平复心情,开阔视野,进而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积极作用,可有效改变抑郁、焦虑、愤怒、疲劳的状态,减轻因压力过大而出现的疾病,通过开展森林散步、跳绳等活动,对人的大脑活动产生积极的作用,进而纠正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促进人身体健康。
2.2.3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森林康养能降低压力激素水平,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多巴胺。神经系统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门脉循环释放出神经递质间接影响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一旦遭受来自外界的应激反应,如工作压力过大、心情极为焦虑便会出现异常,进而使人的压力激素水平升高,不利于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正常。LI Q[13]等的试验中发现,与市区步行相比,森林步行的受试者尿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明显降低。在森林环境中,其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健康作用机理是可通过听到鸟鸣声,闻到花香,使人体处于一种良好状态,进而降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从而调节内分泌系统,降低尿肾上腺素以及唾液皮质醇等激素水平,可发挥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效应,对调节人体的血糖水平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2.2.4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人的生理机能至关重要。在森林环境中对人体免疫系统促进作用的机理是,森林中存在负氧离子和芬多精等环境因子,这些因子经人体呼吸系统吸入后,对人体内NK细胞活性、NK细胞数量以及蛋白质水平进行调节,并可持续较长时间。在LI Q[14]等的研究中,受试者在森林中进行三天两晚的康养活动,活动结束后的第2、3、7d及之后的30d对受试者进行血液采样。结果显示,旅行期间受试者体内NK细胞活性增高,NK细胞数量、穿孔素等明显增多,且增高的NK细胞活性会一直持续到旅行结束后的30d。由此可见,森林康养能有效提高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2.2.5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长期处于快节奏状态中,容易忽视或不重视饮食和睡眠,导致饮食不规律、作息紊乱,为人体的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而进行森林浴后,则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研究者认为:森林浴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将血压降低到最佳范围的治疗策略,可预防血压正常或偏高的中年男性发展为临床高血压患者[15]。循证医学研究显示:森林活动的降压作用非常明显[16]。处在森林环境中通过呼吸各种身体有益因子如负氧离子、芬多精等,可抑制人体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炎症反应,因此可对心血管疾病产生预防作用,无论是患病人群、健康志愿者还是亚健康人群,其自身血压调节作用皆较为明显,因此森林康养可起到调节人体血压恢复正常的作用,为患者身心健康带来益处。
2.3具有促进人群社会交往的作用
在森林康养过程中,可开展各种康养活动,能够促进人群社会交往。其基本作用机理是:通过开展森林漫步、瑜伽、森林拓展等森林康养活动,不仅可以达到运动康复、运动保健的目的,还可使人们在森林环境中放松心神,增加人与人的交流,因而可改善人们的情绪,使森林康养体验者提高运动意识,保障自身健康。人类是社会群体性动物,力量主要来源于群体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人们所开展的森林康养活动普遍具有合作性和团结性,当开展形式多样的森林康养活动时,可自发地增强团队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便可更好地获得身心愉悦,快速融洽地融入到团体中。
3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3.1基本情况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产生变化,健康产业是未来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一方面我国老龄化进程迅猛,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健康养老产业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劳动人口中亚健康人群数量庞大,随着思想意识的转变,民众的消费观念、消费层次也发生了变化,愿意为健康产业买单的人数不断增加。据《2020年新中产白皮书》显示,我国目前拥有2.4亿的新中产阶级群体,约占总人口的17.3%,数量庞大,具有消费能力高、消费意愿强烈、对康养要求高等特点,他们对实物类的消费逐渐减弱,体验类、服务类等康养消费需求大幅度提升。森林康养让人们进入优美的环境进行心理、身体、精神的健康疗愈,享受着优美的生活,符合这些人群的消费标准。
森林康养与乡村振兴目标的高度契合,决定其发展潜力巨大。第一,森林康养产业对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可采用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提升其职业技术水平和个人综合实力。第二,基地一般租用农民林地并聘请农民当员工,农民得到了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让农民的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东,能够提升乡村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康养基地的环境要求具有较高的导向性,能增加农民爱绿、护绿、植绿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有利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2012年,湖南省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森林康养中心[17]。2019年国家四部委联合印发《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18](以下简称《意见》),森林康养步入蓬勃发展的轨道。《意见》明确了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主要任务,包括优化森林康养环境、完善森林康养基础设施、建设森林康养基地、丰富森林康养产品、繁荣森林康养文化、提高森林康养服务水平等。《意见》还提出到2022年,建成森林康养基地300个,到2035年建设1 200处,形成覆盖全国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的目标。
我国目前森林康养基地通过认证100余处[19],全国各类型森林康养基地4 000余家。2021年,我国森林康养年接待访客近5亿人次。主要依托森林旅游、活动项目,开展了自然教育、休闲观光、林内体验、健步行、森林小镇农家乐等活动。2015-2020年,我国开展了6批“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的评选活动,截至2020年12月评选出全国森林康养单位1 100家,覆盖全国30个省(市)、直辖区,其中,森林康养人家122家,县(市、区)级森林康养试点83家,乡镇级71家,建设单位824家。
3.2存在问题
3.2.1管理和运行体制不顺畅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科学全面的规划。目前,国内缺乏对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的统一认识,没有对产业发展提出统一的标准,也缺乏全面科学的发展规划,各地在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过程中存在市场秩序混乱与无序竞争的情况。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和发展规划,森林康养产业管理难度大,缺乏有效监督,康养基地提供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服务内容不到位、收费标准不一致等导致的各类纠纷,业内乱象丛生,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3.2.2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对称
森林康养产业综合性强,受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一方面,中国的森林康养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国内总体需求庞大,供给市场前景可期。随着森林康养理念的普及,人们对森林康养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绿化程度较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存在森林资源总量较低、质量较差以及分布不均的现象,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储蓄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7。从空间分布上来看,我国主要林区集中在东北、西南、东南,而西北、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则普遍缺乏森林资源。中国人口众多,森林康养需求不断增加,但森林资源总量及质量不高,已开发的森林康养资源有限、分布不均,供给量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供给侧需求侧不对称制约着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
3.2.3专业人才短缺
森林康养在国内处于初期阶段,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对于从事康养事业的人们来说,没有形成其他产业如教育业、建筑业等从业者一样的考核制度。制度的缺乏和专业人员的紧缺会放慢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进程。缺乏人员配套框架及人员服务体系,没有专业的人才队伍支撑,人才培养路径有限。森林康养涉及林学、经济、旅游、医学、康复学、护理学等多个学科,需要全方位的人才支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既需要配备森林讲解员、森林向导、自然教育师、康复疗养师、森林医学专家等专业服务人员,也需要活动策划、产品研发、运营推广的相关人才。目前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全产业链尚未完善,人才配置不到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整体人才短缺问题明显。
3.2.4产业链不完善
森林康养产业的整条产业链需要林业、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行业的共同支撑。但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当前仍在发展初期,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森林康养产业链不完善,整体的产业结构单一,容易受到市场冲击。当前产业发展依赖于原有生态资源,产品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实践创新,创新能力低下,没有形成协调融合、健康完整的体系模式,无法带动上下游和周边产业健康发展。
3.2.5促进健康作用发挥不显著
由于森林康养的火热现状,当前国内存在着以森林康养为旗号但实际内容与森林康养无关的活动。说是森林康养,实则是上车睡觉下车打卡式的旅游;说是森林食疗,实则是不考虑营养健康与适用性,单纯借机提高商品价格的餐饮。此外,一些所谓森林康养基地既没有专业的健康相关工作人员,也不具备健康管理相应的设施设备。这一类活动并不具备科学性,不符合大健康的理念,对个人健康毫无益处,偏离了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初衷。
4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建议
4.1完善政策规章,加强管理指导
加强政策指引,编制高标准森林康养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在行业内外充分调研、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全国以及区域性的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各地森林康养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及区域发展的整体状况,科学合理构建森林康养产业布局,制定相应的规章准则,同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强化林地用途和森林主导功能管制,在确保生态承载能力的条件下确定其利用强度、方式和目标。同时,可以尝试在森林康养基地设立产业监督管理及服务性窗口,通过群众参与、共同监督,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4.2助力乡村振兴,平衡供需关系
乡村振兴既要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又要保障农村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要实现乡村的和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可以说是完美契合。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可以为山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部分不太偏远的林区贫困村,可以通过整合森林资源,统筹利用区块化林地,共同建设康养步道、康养平台等必备的基础设施,使林区具备发展森林康养的主要条件。并通过水电路建设、农房改造、房前屋后环境整备等,提升农家乐的食宿条件,增加乡村森林康养吸引力。与相对发达的城市对接合作,将缺乏森林资源地区的有康养需求的群体吸引过来,实现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同时也能助力森林康养的供需平衡。
4.3加强人才建设,提升产业实力
森林康养产业的跨行业、跨领域属性,决定其需要多方面的人才。要加强森林康养从业队伍的能力建设,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技术和服务人员培训体系。加强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对人员实行绿色教育,培养大量掌握林业、医疗、护理、心理、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或专项人才,如森林康养师、教练、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凭借高职院校开设有关森林康养专业的相关课程,加强森林康养的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定期对森林康养产业的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从而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森林康养理念宣传和社区居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如当地土特产开发、特色餐饮制作、特色民宿等,提高当地居民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从业人员资质认证管理,积极推动制度建设,规范森林康养市场,增强森林康养基地的整体服务水平。
4.4健全共建共享机制,助力融合协调发展
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除了林业部门外还涉及许多其他部门,如发改委、财政、农业、环保、旅游、工商、交通、卫生等,需要多部门多机构开展合作,要促进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同时,森林康养产业需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医疗机构等共同介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面对多元化的需求群体,森林康养产品应该结合市场需求,根据消费者群体特征分类设计,最大限度满足各群体的康养需求。尝试建立共享共建机制,鼓励推进森林康养与中医药产业、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儿童教育、户外运动等产业相互融合发展,实现互惠互利,共建共赢。
4.5践行“两山”理念,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充分利用森林场地、环境、景观、动植物等森林资源,研发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的森林康养产品,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完善森林康养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健康管理中心,配备专业的医疗、康养人才,设计具有康养效果的、符合不同需求的康养人群专属体验清单。大力培育休闲旅居培训、研学、医养结合等新业态,提升森林康养品质,将“医、养、健、管、游、食”,即医疗卫生、养老养生、健康管理、运动康体、健康旅游和生态食品真正融合到位,遵循大健康理念,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竺.“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邓三龙.森林康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世界林业研究,2016,29(6):1-6.
[3]孙抱朴.森林康养———大健康产业的新业态[J].经济,2015(10):82-83.
[4]吴后建,但新球,刘世好,等.森林康养:概念内涵、产品类型和发展路径[J].生态学杂志,2018,37(7):2159-2169.
[5]冯璐.森林康养,让人民尽享森林[N].中国绿色时报,2022-10-18.
[6]章金华,蒲海峰.森林康养对健康促进作用研究进展及实施对策[J].农村科学实验,2021(8):113-114.
[7]公旭洁,陈亮明.森林公园中介入园艺疗法活动对居民的身心健康影响研究[J].绿色科技,2021,23(11):1-5+35.
[8]LI Q,KOBAYASHI M,INAGAKI H,et al.A day trip to a forest park increases human natural killer activity and the expression of anti-cancer proteins in male subjects. [J].J Biol Regul Homeost Agents,2010,24(2):157-65.
[9]龚梦柯,吴建平,南海龙.森林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 (4):44-51.
[10]李敏,廖建军.森林康养理念对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启
示[J].南方农业,2021,15(28):133-136.
[11]王国付.森林浴的医学实验[J].森林与人类,2015(9):182-183.
[12]覃芳葵,刘伦光,邓涛,等.短期森林康养对中老年人肺功能影响的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9,35(10):1172-1177.
[13]LI Q,KOBAYASHI M,KUMEDA S,et al.Effects of forestbathing on cardiovascular and metabolic parameters in middle-aged males.[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6:2587381.
[14]LI Q.Forest bathing enhances human natural killer ac-tivity and expression of anti-cancer proteins[J].Int J Immunopathol Pharmacol,2007,20(2suppl):3-8.
[15]OCHIAI H,IKEI H,SONG C,et al.Physiological andp s ychological effects of forest therapy on middle-aged males with high-normal blood pressure[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5,12(3):2532-2542.
[16]MAO G X,CAO Y B,YANG Y,et al.Additive benefits
[17]柏方敏,李锡泉.对湖南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思考[J].
湖南林业科技,2016,43(3):109-113.
[18]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 [EB/OL].(2019-03-13)[2022-11-23].http://www. forestry.gov.cn/sites/main/main/gov/content.j s p?TID=20190319105115486195210.
[19]马德辉,王赟,高建玉,等.对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思考[J].林业调查规划,2020,45(6):105-107.★
期刊:林业科技通讯 2023年 第二期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相关文章,仅用于传播森林与健康信息,不做商业用途。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