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雪霁天晴,和乾隆爷同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小探 探文化遗产 2023-05-22


刚刚立冬,北方就迎来了漫天的飞雪。地白风色寒,围炉茶话之时,小探特来给大家助兴,请你一起看一件与“雪”有关的千年名作——《快雪时晴帖》。(高清图见文末)


01

雪霁天晴,和乾隆爷同赏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2021年初冬第一场雪,比往年来的更早一些。每年的冬季初雪之时,就像今天看到雪花很开心的小伙伴们一样,乾隆就会想起他“三希堂”里的头号宝贝——《快雪时晴帖》。他美滋滋的把它拿出来,越看越喜欢,然而“破坏文物”的老毛病又犯了,毕竟这个宝贝的“最后”所有权是他的,心血来潮,有感而发,那就题个字吧,题完再盖几个章吧,总不能白拿出来吧。所以最后就变成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弹幕”状态了。


《快雪时晴帖》封面  


你知道吗,这件《快雪时晴帖》是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但不是他写的真迹,而是古人的临写本,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时晴帖》被装裱成了册页,封面上为乾隆御笔“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上上真迹 内府宝藏)”盖有两个章“乾隆宸翰”、“乾隆御览之宝”。这28字可谓字字珠玑,乾隆将它比作“二十八骊珠”,形容其珍贵无比,如二十八颗宝珠一样璀璨。


作为三希堂之宝的头号希宝,乾隆爷在这件作品上的题记可比《中秋帖》多,从乾隆十一年(1746)到乾隆六十年(1795),他题跋了几十次,有人专门研究乾隆书风的发展变迁,用的就是这些题跋。章也有人统计过,上面印章总数为220枚,乾隆爷一人的章就有172枚,占比高达78%。御题中,字数少的有:“神”、“妙”、“天下无双,古今鲜对”、“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多的则是几十、几百字小作文。(人家王羲之才写了28个字)。谈到章,大家上次已经认识了很多,小探就不赘述了。




02

乾隆爷又打眼了


王羲之像


很可惜,这回乾隆爷的短板——“不识货”,再次暴露给了世人,这件作品并不是王羲之所写的原件,因为所用的纸显然不是晋代之纸。它应该是唐代人按照原件临写的一个摹本。而且,结尾的“山阴张侯”四字所用笔法就与上文不同,他可能是收信人姓名,也可能是临摹者自己的落款。再下面有两个小字题名:“君倩”,有专家考证这应该是唐高祖的驸马薛君倩。不过这也不能怪乾隆,毕竟帖上有这么多“留言”,并且传承有序,被打眼的不只他一个,应该也不算丢人啦!


《快雪时晴帖》笔法雍容古雅,圆浑研媚,流利秀美。明代鉴藏家詹景凤评价其为“圆劲古雅,意致优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当代书法家启功评价为“此帖行笔流畅,在妍美中又有厚重之感。”



03

《快雪时晴帖》写了什么?


《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写给他绍兴朋友的回信,共28个字,可断句为: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快雪时晴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译文如下:

王羲之拜上: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没能帮上忙,心里纠结至今。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无奈。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亲启。


还有一种译文,是这样被解释的:

山阴张先生你好,刚才下了一场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上次的聚会我没能去,心里很郁闷。你家送信的人说,不能在我这里多停留,要赶快回去,那我就先写这些吧。王羲之敬上。

感觉翻译这一版的人一定脑补了很多。




04

《快雪时晴帖》细赏


乾隆爷用行楷书写了最醒目的四字评价:神乎技矣


《快雪时晴帖》局部  乾隆题字


乾隆丙寅年(1746年),皇帝看完此帖心情颇好,用元四家之一倪瓒(云林)的画法画了一幅小画在上面。


《快雪时晴帖》局部 乾隆作画题跋


《快雪时晴帖》在唐初时赐丞相魏征,后又传于褚遂良。唐末宋初时归苏易简,传于苏家子孙苏舜元、苏舜钦兄弟之手。宣和书谱中录有此卷,贾师宪(贾似道)又给了米芾。南宋初时收入高宗内府。元朝时先为张氏所有,后入元内府。


《快雪时晴帖》正文后,有乾隆爷书法偶像赵孟頫的题跋,他写道:东晋到现在(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将近千年了,书迹流传到现在的都见不到了。《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写的,是历代藏下来的珍宝,也有刻本流传。今天能看到真迹实在是太高兴、幸运了。


《快雪时晴帖》局部  赵孟頫题跋


后面是元代刘赓的题跋,他说:王羲之的书法不可多得,我在“好事”者家中见过一两次(他见到的应该是刻本),这件秘阁所藏墨本是真迹,尤为奇特。


《快雪时晴帖》局部 刘赓题跋


接着还有一则延祐五年四月护都沓儿的奉旨题跋。

《快雪时晴帖》局部 护都沓儿题跋


明代晚期的文学家王稺[zhì]登题跋道:明代时此帖最早藏于朱希孝家中,后经卖画者转手至自己手里,但因为其幼子购置房产,以三百缓的价格将此帖卖给吴廷。他题跋的时间为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钤印两则分别是“王稺登印”和“青羊君”。


《快雪时晴帖》局部 王稺登题跋


所以就有了接下来汪道会、文震亨两人的题跋:

同年,万历已酉年8月19日,新安的汪道会在秦淮的水阁敬观此帖,当天清高气爽,能够见到无上法书真迹,真是百年中一大快事。

《快雪时晴帖》局部 汪道会题跋


到了此帖归吴廷所有之时,吴郡雁门的文震亨(文徵明曾孙)在吴廷家中曾欣赏此帖,留有题跋一则,钤印有“启美”、“木鸡生”、“香草图书”三枚。


《快雪时晴帖》局部 文震亨题跋


随后吴廷将此帖与自己的部分藏品借于麻城刘承禧(字延伯),刘承禧携此帖及其他藏品在上海等地游历,期间在此帖上题跋一则,写道:“天下法书第一,吾家法书第一。麻城刘承禧永存珍秘。”描述其拥有此帖的愉悦心情。刘承禧死后又归吴国廷。清康熙年间进入内府,随后就传到了乾隆帝手里。

《快雪时晴帖》局部 刘承禧题跋


好东西大家一起看,乾隆帝曾与粱诗正、汪由敦、励宗万、张若霭、裘日修、陈邦彦、董邦达众大臣一起赏过此帖并且题跋。文中提到:皇上好古,百忙之中还临写此帖几十上百遍,丙寅春时清宴又临写了此帖。


《快雪时晴帖》局部 梁诗正题跋


大家看看乾隆临的怎么样:

乾隆帝临《快雪时晴帖》


看这段题跋所写内容与这两天北京的雪相似呢!“夜问璇霄密霰[xiàn]霏,凌晨大作六花飞。未经渴望叨佳泽,早见优霑报近畿。一色玉封金瓦厚,几层珠缀绣栊辉,麦田又兆明年喜,益切持盈励慎微。”乾隆乙酉年(公元1765年),乾隆帝看到夜间降雪了,第二天凌晨有大片的雪花飞舞,抬头望见金瓦上封了一厚层雪犹如白玉一般,瑞雪兆丰年,但他还不忘要保守成业,提醒自己谨慎于细微之处。如此看来,乾隆帝真是个心细的好皇帝呢!


《快雪时晴帖》局部 乾隆题跋


这段写道:我83岁了,不用眼镜今年题诗写小字很艰难了,命董浩写也是佳话。完后大家就看到了三则董浩代笔的题拔。乾隆58年至60年,他自己写不动了,就命大臣董诰代写,连写了三年,每年一题。


《快雪时晴帖》局部 乾隆、董诰题跋(多图合一)



乾隆爷的题跋太多了,此处省略几千字……


我们最后看到的是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命张若霭奉敕绘梅花图一副,体现了乾隆对大臣的恩宠。重新装裱的时候,看起来并不是按时间顺序来的,有些题跋与题画的顺序与常规的时间顺序不吻合,否则这幅画应该出现在靠前的位置上。


《快雪时晴帖》局部 张若霭题跋



05

宝帖的流转


乾隆去世之后,嘉庆帝(1760-1820)在帖后钤印一则为“嘉庆御览之宝”,再后来仅宣统皇帝溥仪钤印两则“宣统御览之宝”于册页上,但并未留下任何跋文。1924年11月5日下午,溥仪被强令出宫,路过神武门,军警和办事人员在他的随身包裹中,搜出了《快雪时晴帖》,当时已经下班,各库门都被紧锁,三希堂头号珍宝竟然无处可放。于是到市面上买了个保险柜,专为存放《快雪时晴帖》,还加派了人员专门看守。小探给军警和办事人员点赞,否则此贴很可能会流落海外,让我们再也无法见到。


直到日本侵华,为避免文物在战乱中损坏,1933年2月5日,《快雪时晴帖》和众多珍贵文物一起避难南迁,被安置到了贵州安顺。1945 年 8月15日,日军向同盟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此帖移送至南京。1949年初,和北京故宫众多的珍贵文物一起,《快雪时晴帖》被国民党政府带至台湾,保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中。


请横屏欣赏高清全图,看雪赏帖,岂不妙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