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了解中国,世界会不同 | 罗马俱乐部中国委员会首份学术报告

BioGreen
2024-08-23

点击蓝字  BioGreen

官方网站   biogreen.cbcgdf.org

关注



 了解中国,世界会不同 |  罗马俱乐部中国委员会首份学术报告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第1卷第2期

2022年1月 ISSN2749-9065


01

前 言


这份报告试图填补一项空白,助力减缓上述紧张局势。世界其他地区需要更好地了解今天的中国。几乎所有关于中国及其在21世纪角色的讨论,都是围绕着深刻的意识形态界线和分歧展开的。干预和贡献总是被视为要么支持中国,要么反对中国。



为了在全球分歧的意见中打造一个具备共识的中间立场,罗马俱乐部中国委员会决定撰写这份报告。它应该被视为一个入门型的见解和事实的展示,以建立一个新的视角,使读者可以由此继续探索之旅。当然,作者已充分意识到,要编写一份满足全球预期受众多样化利益的报告有多么困难。


本报告通过呈现罗马俱乐部中国委员会创始人在中国工作多年的经验,以及基于现有信息对中国的见解,为读者提供借鉴。当然,报告中会有一定程度的解读,但总的来说,是力求不偏不倚和平衡公正的。 


鉴于在过去十年中,许多关于中国的文章都是由意识形态差异驱动的,作者意识到,在某些(众所周知的)问题上缺乏(常有的)对中国的批评可能会被视为一种(令人不安的)偏见。 


因此,作者想说,我们已经非常努力地使报告尽可能精确和平衡,使之既不亲中国,也不反中国。正确把握这种细微差别,这是编写本入门读物最具挑战性的地方。 


关键词:了解中国、地缘政治、改革开放、国际合作、中国经济、中国政治、国民文化


02

简 介


中国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一个人口众多、经济紧缩的国家迅速成长为2021年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之一。在中国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定之后的40年间,中国在地区和全球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因其与大量国家——特别是与历史上被西方自由主义秩序忽视的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经济联系并形成影响力,中国现在也是“经济超导体”。全面了解中国,了解其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其缺点和优点,了解其机遇和风险,对于任何寻求参与严肃的国际地缘政治分析和加强国际合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认为,中国的崛起符合世界的利益,并为世界带来积极的影响。中国带领全球相当一部分人口摆脱了贫困;中国助力夯实世界供应链,并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效率;中国取得了重大的科学技术突破,并向外国投资、贸易和商业开放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消费市场。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也引发了许多重大问题。例如,人们对其在海外间或产生的负面社会文化影响的看法,中国增长的可持续性,带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结构、治理体系。必须通过加强和尊重的对话、理解和合作来处理这些问题,以促进全球进步,而不是通过对抗的方式。


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很多方面是不可阻挡的。这绝非呼吁盲目的乐观主义、狂热地拥护中国所提供的一切。当然,世界也不应该以草率和危言耸听的态度拒绝——这种态度源自一种可以理解、然而却是错误的假设,即“只有西方才是最好的”。未来的道路需要各方参与到建设性的接触、合作和有机联系中来,同时抵制那些错误地认为过去40年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并没有帮助中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假想。中国早已做到这一点。本文有关章节将试图展示中国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在很多方面,中国对西方来说都是一个谜。它提供了一种严肃的,绝不是排他的、替代西方自由民主秩序的方法。尽管西方自由民主秩序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有效地服务于西方国家政府及其公民,但其自身的问题和挑战也越来越多。中国政府并非完美无缺,也不可能免于批评。中国政府能够积极回应公民的需求、利益和意愿,尽管其高层不是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有些人将这种治理模式称为独裁统治,其他人则认为这是精英统治。任何关于全盘的、独立的中国模式的讨论都还为时尚早,但当务之急是,世界必须了解中国采用的治理模式及其起源、原理和缺点,而不要被来自各方的政治诡辩和情绪化的言辞所转移。中国不是敌人,也不是威胁,也不输出其治理模式。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应该尊重多样性的、能在世界上蓬勃发展的治理体系,中国的治理体系只是众多治理体系中的一个。


西方看到的是权力的两极和势力范围,而中国人看到的是不断发展的“天下”中的各种元素——一个由自治的主权国家组成的包罗万象的顶点,以它们自己的治理逻辑为基础,但在经济和社会上却嵌入了与中国相连的网络。中国认为全球互联互通和自主治理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两极,而是相辅相成的力量——也许正是这种世界观使中国的行动和姿态经常被认为是经济扩张主义。然而,这种看法不能与现实混为一谈:中国可能会采取扩张的行动,但其利益仍深深植根于并集中于维护本国领土的稳定和政治统一,以及自身的和平崛起。领土完整,而不是扩张,是中国在国内外行动的基础。


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聚焦在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初推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中国。因为当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主要是在邓小平领导下的快速现代化和自由化时代得到推动和塑造的。虽然毛泽东在建设现代中国的国家精神的主要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当代中国雏形是在邓小平执任时期形成的。本文也会提及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时期,作为历史背景,让世界了解当代行动者的动机和基本原理。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政府不断推进改革,通过实现提高治理效率和国民经济红利最大化的双重目标,进而实现执政党和公众整体利益的统一。关于后者,重点放在改善人民的命运和消除国内的贫困上。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结构性挑战——其中显而易见的是,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克服中等收入陷阱;国际贸易和政治中过度孤立主义的风险、该国国有和私营机构之间的不稳定关系以及伴随其崛起的与环境和可持续性相关的挑战。


因此,本文除了对上述有关中国治理理念和第一原则的困境进行剖析外,还将阐述其产生的各种问题。在第二章中,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快速崛起的结构性原因和根源,并分析驱动国家、省级和地方政治中决策者和否决权参与者的动机。


在第三章中,本文探讨了中国治理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中国如何在跟踪政府能力的多个维度上进行衡量和评估。在第四章中,本文试图解决中国如何治理的问题,消除和解决关于其独特而复杂的治理体系的现有误解。


在第五章中,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崛起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为世界带来的好处、挑战和预期收益。本章还提供了一个证据充分的预测,试图找出在中短期内引导中国增长的力量,以及它可能的长期轨迹。第六章将继续讨论国际上对中国的看法是如何改变的,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突然鲜明的外交政策和新冠疫情大流行。本部分还简要考察了中国与“五眼联盟”、欧盟、东盟、非洲、中东等核心地区和实体交往的利益和动机。第六章结尾,还对各国——尤其是包括欧盟在内的西方国家——应该如何与一个占世界人口20%的国家打交道提出了建议和建议。第七章则是对全文的总结。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非常有必要的是,世界和中国共同培育一套可持续的、友好的、成功的工作原则,通过这些原则,体现共同利益,而不是对抗和冲突。这些原则有望助力解决第六章中讨论的许多感性和实际的紧张根源,并反映出中国和西方的关切和关键利益。


因此,在国际社会与中国交往中提出以下工作原则。希望有了这些原则,现有的和未来的紧张局势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并确定和追求互利与合作的前景。这些基本原则不应被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姿态所掩盖。相反,应该继续对这些问题进行辩论和反思,并听取相关各方的意见:


1. 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之间——有更多的共同之处,而非差异。当前,中国和世界都面临公共卫生危机、国内外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新技术等挑战。


2. 中国正在“摸着石头过河”。它的行动和姿态不应被解读为明确体现为实现单一的政治愿景而采取的有意步骤。


3. 中国和西方相互合作,需要通过对方的镜头看世界——尽管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接受对方的愿望和需要。要了解中国,就必须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观点,这是无法通过只有西方才熟悉的生活经验、类比和文学来准确解释和理解的。


4. 中国不应该被视为一个寻求成为西方那样的国家,也不应该被合理地期望成为那样的国家。另一方面,它也不应该寻求拒绝西方(或者看起来是这样),无论是出于民族主义情绪还是对自身制度倾向性的自信。


5. 虽然中国模式初具雏形并迅速发展,但有关一个确切的中国模式的讨论仍为时尚早。在解读中国的过程中,有一种积极的需要,那就是回归其基本激励要素,正是这些激励驱动着中国的政客、蓬勃发展的公民社会和中产阶级,以及庞大的基层人口。在试图弄懂中国如何进行内部治理的同时,同样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中国并不想要输出其治理模式。


无论如何看待中国——将其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盟友或与西方既定逻辑平行的系统,人们至少必须全面地理解它,而不是通过党派、政治的镜头,或历史偏见。只有通过对中国制度和人民的实证分析,世界才能充分了解今天的中国。中国不是威胁,它的崛起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挑战,但在与中国一起应对和解决这些挑战的过程中,国际社会作为一个集体,互相能够得到改善和发展。


英文链接:https://global-inst.com/projects/China_COR_2021_Understanding_China.pdf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BioGree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