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线教学课程设计特色案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请关注 教学与科研资料库 2024-03-13

 E时空对话史纲,培育思政核心素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线上课优选案例


单位名称:思政部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讲教师:周丽艳 刘丽萍 苗晓娟 胡彦华 弓铭录 董秀玲



一、案例背景


【课程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中国普通高校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在了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使大学生在中学所学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有关的重大历史问题、历史发展的经验以及规律性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什么”。

2.能力目标:培育大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智慧,提高大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大是大非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情感目标:主要是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教学内容体系】



【学生特点】

1.学生情况

总体上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同时也存在着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理论基础薄弱等问题。

2.学习状况

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知识,认为是重复学习。缺少对近现代史发展基本规律及对未来历史走向的影响因素的理性认识。

【教学条件】

依托“微信班级群发布课前任务+腾讯会议课程直播+雨课堂习题和作业验收”上好线上纲要课,讲好思政课的有字之书。组织学生开展在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家乡红色资源主题展示、拍摄社会正能量视频等社会实践活动,讲好抗疫战中的无字之书,努力实现思政课云课堂与人民抗“疫”的大课堂有机融合,实现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在线教学设计


1.以“学术引领,问题导向,自主学习、多项互动”为线上教学理念,及时吸纳党和国家最新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补充于教学内容中,用新思维、新成果、新方法来提升线上本科教学的高阶性。

2.优化教学模式 ,提高线上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课前、课中、课下“三段一体”;线上多种方式混合教学;小组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机制。

3.思政教育与培养历史自信。

4.多种线上考核方式并行。




三、特色与创新


1.多向互动教学—课前PPT分享历史人物与事件

在近代以来的历史上涉及多个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于整个历史的进程起着推动或延缓的作用, 由于课程的性质和课堂的时间有限的因素,书中对此并没有详细的介绍,这对于理科生或文科不佳的学生听起来很有难度, 所以在线上课堂对涉及的相关人物和事件进行介绍, 对课堂没有时间交代的一些史实做出详尽真实的介绍,让学生理清课程脉络,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学习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分工合作,热烈讨论,对所选历史人物与事件做成PPT后发给教师,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实现生生,师生多向互动。课前利用5分钟将通过腾讯会议屏幕共享,发言同学或是一人或是全组成员共同出现声情并茂,详略得当的讲述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老师加以点评。

  


2.体用并重—地方史教育

地方史资源在《纲要》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在情感上拉近课程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能将教学课堂从学校教室拓展到人物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地,从而让学生欣喜地发现教师所教、书上所写的枯燥的历史知识竟然更生动活泼地发生、发展于我们生活或学习的地方,从而教师就可以顺势利导地将学生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积极情感和兴趣转移到对整个教材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来,使学生愿意亲近历史、感受历史、探究历史。

我们在腾讯会议中利用课件进行了黑龙江省地方史的阐述,例如在讲第四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我把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的传播给学生作以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到我们哈尔滨在祖国危难之时同样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为祖国的命运在奔走呐喊。在第六章中则结合曾发生在齐齐哈尔的化学战、哈尔滨平房区731部队的细菌战讲述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野蛮统治。

  


3.PBL理念—课外知识拓展与延申

基于问题的学习 ( 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 称 PBL)

由美国教育学家霍华德•巴罗斯提出。教师设置知识点时会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思考为基础,精心选择相关教学个案的拓展,加快教学方法的变革,启发学生认真思考、主动探索,从知识拓展教学方法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教学质量。

每次课前教师会在班级微信群发布下次课外知识点,一方面让学生明了下次课的主要讲授知识,另一方面,对历史事件本身,学生可利用课下时间去查找资料,学生遇到的困惑会及时与教师交流,形成自己观点。本部分发言学生有的在微信群发相关照片共享,更多的是腾讯会议开麦带来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教师会对学生的材料进行补充,再加之课件上的图文,会将前后知识连接做整体讲解。

 


        

3.思政小课堂—讨论热点话题,深化课程内容

“纲要”虽然以讲授中国近现代史为核心,但不能脱离现实社会,要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有效结合。根据这一原则,线上课设置了思政小课堂,将社会热点与中国近现代历史有机融合,旨在将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民族复兴的奋斗之中。已进行如下讨论:毁誉曾国藩;五四运动与中国青年;长征精神。学生在腾讯会议参与发言时,南方同学就洪涝灾害时民众捐款,北方同学就疫情充当志愿者现身说法,也有就某一话题,感兴趣的其他学生也纷纷发言,比如00后是否是垮掉的一代,如何挽救逐渐消失的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看待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等,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中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心怀祖国、努力担当,勇于肩负历史使命的情怀。




4.课内课外并举—实践课精彩纷呈

社会实践一直是“纲要”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并不是为了单纯地了解历史变迁,而在于以史为鉴,明白历史发展规律并投身于中国社会建设。社会实践注重学生观察、调查社会变迁这一目标。

本学期教学中共安排四次实践课。四次实践课中第二次与第三次实践课完全做到全班的集体参与,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最后呈现精品,实现班级全方位的互动和交叉。例如:在社会实践作业设计中,特意凸显了地方特色,让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红色资源,学生的爱乡热情展现的淋漓尽致,第三次是拍摄社会正能量VR,学生置于其中,从学生视角由小故事映射大道理。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设计考核点与人才培养目标对接



END

转载:哈尔滨金融学院教务处

声明:本公众号所转载的文章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来源标注错误、侵权等问题,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联系人:詹罗刚 18611179010


  长按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教学资料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教学资料!


温馨提示:一直以来,高等教育会议中心免费为广大高校教师提供大量教学科研资料,中心部分公众号因故暂时不能为大家发布资料下载信息,所有资料信息将由“青教文化”发布。为及时掌握最新资料信息,请进行以下操作:

进入“青教文化”公众号→点击右上角的.·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报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