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学科的人文与社科|中山大学“人文工坊”开工

Editor's Note

感谢中山大学人文学部授权转发。很高兴将中大的“人文工坊”收入【全球研究论坛】的【跨学科的人文与社科】栏目。也敬请参看本公号收录的论坛之前在北大高等人文研究院进行的【全球学术前沿:人文与社会科学的范式突破与再理论化】三场会议等相关活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山大学人文学部 Author 人文学部


中山大学“人文工坊”开工


“人文工坊”系中山大学人文学部主办的跨学科系列学术工作坊,它以年轻学者为主体,致力于学部各个院系,以至校内外团体,在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首期“人文工坊”由历史系教授、人文学部副主任曹家齐主持。



时间:2023年9月25日(周一)

    下午2:30—6:00

地点:南校园340栋高研院会议室


议题一:《危机时代的“道”——宋代新儒学与十四世纪日本的政治思想》


报告人:杨洋(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评议人:陈畅(哲学系教授)

             李春草(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


内容简介:本次报告将讨论日本镰仓时代末的花园天皇(1297-1348)在其《诫太子书》中所阐述的“易姓革命”思想及其在日本思想史上的位置。通过对镰仓时代末宫廷政治、学问状况进行具体分析,报告者将说明宋代新儒学是花园天皇形成其以“道”为核心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源;花园天皇对宋代新儒学的接受,不是对宋代新儒学的亦步亦趋,而是从主体的需要出发进行选择和吸收,并由此成为了形塑日本政治思想史的重要元素。


报告人杨洋复旦大学学士、硕士,京都大学文学博士(2016)。研究方向为日本思想与学术史、东亚书籍史与知识交流。曾任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日本京都府立京都学·历彩馆研究员。2020年8月由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至历史学系,任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文史哲》《文献》《京都学·歴彩館紀要》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


议题二:《未来法学:作为法学思想实验的科幻》


报告人:陈颀(法学院/博雅学院副教授)

评议人:江晖(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李长春(哲学系副教授)


内容简介:未来法学是一种法学思想实验,可以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本规律的“拟真”基础上,借助科幻推想检验现有法律规则在未来社会的可能实践后果,反思现有法律规则,也可以通过构造特定未来社会的可能场景,设计和检验新的法学概念、规则和原理。


报告人陈颀,中山大学法学院/博雅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立法学、法律与文学,曾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若干,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合编《<三体>的X种读法》、《法律和社会科学》第19卷第2辑“法律与科幻”专号。


1

END

1


编       辑:尹   苗

初       审:周春健

审       核:吴重庆

审定发布:陈少明



中山大学人文学部

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