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打开历史·女经济史学者的乘风破浪|戈尔丁:无声的革命—20世纪美国女性的就业、教育和家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量化历史研究 Author 熊昌锟
本文为“量化历史研究”第 162 篇推送
20世纪初,美国女性在底特律林肯汽车公司焊接车间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世纪,女性频繁参与经济活动,成为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最大变化。某种意义上,女性“孕育”了现代劳动经济学。相比男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女性的劳动参与度和工作小时数更加富于变化,这使经济学家分析这种行为的变化成为可能。
Claudia Goldin于2006年发表于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的“The Quiet Revolution that Transformed Women’s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Family”一文,探讨了19世纪末以来改变美国女性就业、教育和家庭的变革过程。她认为,现代美国女性的经济角色经历了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演进式的(evolutionary),最后一个阶段是革命性的(revolutionary)。演进与革命的区别体现在女性的视野、认同及决策三个方面。
第一阶段,上迄19世纪末,下至1920年代,此时劳动力市场上的女性通常年轻、未婚,且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低,来自低收入家庭。作者引入劳动力供给中的两个关键系数,即斯勒茨基方程中的需求工资补偿弹性以及收入弹性,指出此阶段收入效应大大高于替代效应。来自丈夫收入增加的(负面)收入效应大大超过来自妻子收入增加的(正面)替代效应。
第二阶段,自1930年代到1950年,35-44岁的已婚女性劳动率增加了15.5%(见图一)。收入效应逐渐下降,替代效应稳步上升。产生这种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从1900年代初开始,随着新型信息技术的到来,市场对文字类工作者产生了巨大需求,加之1910-1930年高中入学率大幅提升,高中毕业生供给增加。1940年代早期marriage bars制度(禁止雇佣已婚女性)的根除,也廓清了已婚女性参加工作的障碍。
图一 1890-2004年按年龄和婚姻状况统计的女性和男性劳动参与率
第三阶段,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45-54岁的女性劳动率继续上升,25-34岁女性群体的劳动力急剧上升。随着固定兼职工作的增加,社会对女性参加工作的接纳度变大,女性劳动力供给变得更具弹性,收入效应继续下降,替代效应开始超过收入效应。此时期女性劳动率的增加以及工作时数的增加大多是由需求推动。
第四阶段,1970年代至今则是无声革命阶段。在上述第二、三阶段,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大幅提升,但其并非革命发生的标志,而只是革命的前提条件。那么,革命发生的征兆是什么?它反映在女性视野、认同与决策的变化之中。作者发现,结婚年龄、大学毕业、专业学校入学的转折都发生在1970年左右。女性对未来工作的期待,关于女性和事业的社会规范,影响女性家庭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在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也开始发生变化。
作者认为,女性视野的扩大、认同的改变、相对收入与职业变化,都是革命发生的征兆。根据国家纵向调查数据(NLS),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女性对就业的期待总体呈上升趋势(见图二)。在此阶段,女性的大学入学率和毕业率大大增加,首次婚姻的年龄推迟,并继续求学于研究院校。这些都说明女性的视野在逐步扩大。
图二 1967-1984年按照年龄划分的年轻女性对就业的期待
其次是个人认同变化。1970年代初开始,女性更强调同事的认可、事业的成功,这是个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1980-1990年代,受教育女性的收入弹性和替代弹性都大幅降低(见图三)。这反映出女性就业的观点发生根本变化,个人认同逐渐成为考虑的重点。
图三 1966年到2000年不同性别大学新生的个人满意度影响因素差异
第三是相对收入和职业的变化。视野扩展、认同发生变化后,年轻女性为进入劳动市场做了更充分的准备。女性收入相对于男性从1950年代起持平,1980年左右开始增加。这大多是由于女性工作经验增加,以及她们的技能与市场更加相关,这反映在经验回报率的逐日增长。
概言之,究竟是什么导致革命发生?1950-1960年代,劳动力需求大大增加。女性劳动力需求相对稳定,且劳动力供给更具弹性。革命时期的女性能够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她们的大学入学率和毕业率大大增加,并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1950年左右出生的女性群体,首次婚姻的年龄也推迟了,加上1960年代离婚率开始增加,这意味着他们花在婚姻生活上的时间骤然减少,经济独立变得更具价值。
作者还试图回答无声革命是否在1990年后即已停止。她指出,各年龄段、各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的女性劳动参与率持续上升一个世纪后,从1990年左右进入平稳状态(见图一)。十五年前,女性劳动参与率似乎进入一个平稳时期。这让我们思考是否存在一个女性劳动参与的“自然率”。他认为对于三十多岁的女性而言,劳动“自然率”并不存在,1990年后她们的劳动参与率依然有小幅度上升;而二十多岁的女性参与度相对平稳,对她们而言或许存在着“自然率”。
作者接着回应当前话题,即女性是否正在选择逃离劳动市场,回归家庭,进一步说明无声革命是否已经消寂。作者根据The College and Beyond dataset,得出以下回归分析结果(见图四),其中孩子是影响女性失业时长的最重要因素。
图四 1976年入学的部分院校毕业生的失业时长
当前人口调查(CPS)以及上述数据并未显示大学毕业的女性,尤其是毕业于上述34个院校的女性,大规模从劳动市场退出,这一现象也并未加剧,这也说明无声革命并未停止。
出生于1940年代末的女性不知不觉地经历并推动了一场无声革命,这场革命改变了女性的就业、教育和家庭状况。然而,“革命”会倒退吗?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这一点。
文章来源:Claudia Goldin,The Quiet Revolution that Transformed Women’s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Famil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Vol. 96, No. 2.
推送说明:该文章于2017年6月24日在本公号首次推出,首次推送链接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量化历史研究”公众号由陈志武(香港大学郑裕彤基金讲席教授、原耶鲁大学教授)及其团队——林展(中国人民大学)、熊金武(中国政法大学)、何石军(武汉大学)、蒋勤(上海交通大学)、彭雪梅(中山大学)等人负责。向学界和业界朋友,定期推送量化历史研究经典、前沿文献。同时作为“量化历史讲习班”信息交流平台。喜欢我们的朋友请搜寻公众号:QuantitativeHistory,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我们也诚邀八方学人发送电邮建言献策。邮箱: lianghualishi@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首次推送
▶ 声明 ◀
—————————————————————————
“全球研究论坛” 所发布、转载、组织的文章、演讲、发言,所有内容与看法仅属于
原作者与原讲者,不代表“全球研究论坛”的立场和观点。
“全球研究论坛”所组织的讲座/活动之影像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料版权,归演讲嘉宾及“全球研究论坛”所有。欢迎听众参会,但未经许可,请勿私自录音、录像、编辑、
传播。
媒体合作,敬请联系
globalstudiesforumofficial@gmail.com
—————————————————————————
——全球研究论坛——
Global Studies Forum—————————————————————————
▶ 联系方式 ◀
网站中文版:https://www.globalstudiesforum.com/zh
网站英文版:https://www.globalstudiesforum.com/
邮箱:globalstudiesforumofficial@gmail.com
B站官方频道:全球研究论坛:https://space.bilibili.com/3493291622402783
微博:全球研究论坛GlobalStudiesForum:https://www.weibo.com/u/7838557265
Twitter:"Global Studies Forum" @GlobalstudiesGS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globalstudiesforu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1091445253
—————————————————————————
▼
敬请关注本公众号并加星标(现在关注公众号没有限额哦)
也请多多一键三连:转发、点赞、在看
感谢。
▲
本篇转载编辑:陈丹丹
微信编辑:何元博、李傲雪、张芊芊
微信平台推广:何元博
其他平台统筹:李傲雪
"全球研究论坛"(Global Studies Forum)全球学术平台 创始人
----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