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都觉得自己是苏东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文化溯源 Author 易之


来源:文化溯源

溯源君,一切来路皆可追。









大家好,我是凹叔。


国庆假期,凹叔去看了故宫的苏轼书画特展——“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风流人物

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时间:9月1日-10月30日

费用:故宫门票60元(展览不单独收费)

地点:故宫博物院文华殿


展里苏轼的真迹不算多,他的朋友及粉丝的作品倒是不少。苏轼真是个优质偶像,流量可以随便蹭,粉他的人都可以同台演出。


其实苏轼的字看过很多了,但是近距离亲眼看到,那种感觉还是不太一样。这时候苏轼与我的距离,就说一块玻璃,仿佛能脑补他的一举一动,猜猜他那天心情怎么样。


《归院帖》


比如这幅《归院帖》,就是个公文,苏轼估计也没当真,显得很随意。当然大师的作品不能说随意,得说“笔致萧散”。


比较一下就知道了。同时展出的还有《书和靖林处士诗后》,那可是认认真真的创作,工工整整,笔笔都是浓墨,没有凑合的地方,署名也很清楚,感觉仿佛是写作业。


有趣的是,苏轼还自己给自己的诗作注,怕芸芸众生看不懂,很讲究学术规范了。


《书和靖林处士诗后》:图示位置就是注释,其实不是个很生僻的典故,但苏轼觉得还是得为读者服务到位。


苏轼是说不完的,写他的专著、论文、自媒体文不知道有多少,但好像还是说不够。


其实苏轼的寿命不算长,60多岁,也不是很传奇,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他自己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概括得很全面了,简历惨不忍睹,就是一步步失败最后也没有逆袭的故事。


但是,大家还是很喜欢他,“他没房没车没事业,但是人好”,就是这种,苏轼让无数人学会了什么叫纯粹的喜欢。






苏轼其实不是一般人,他起点很高,科举的时候就是辗压级开局。但大家依然觉得对他很亲切,很有代入感,不觉得有距离。


北宋 王诜(传)《东坡赤壁图》


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比如李白,大家觉得有点高不可攀,就像朱熹说的“李诗不可学”,像李白那么飘,不是人人都有那个体重。


再比如辛弃疾,辛弃疾的词刚猛迅烈,而且本人真的会功夫,武力超群,曾率小队直闯金军大营,生擒仇人。今天的很多人,身体状况还停留在“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的水平,实在缺点代入感。


但是苏轼不一样,仿佛他就是自己,无论学霸还是学渣,文青还是吃货,他就是我本人。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有一个超长的苏轼名词解释。


“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


苏轼就像个少年宫,还有他不会的才艺吗?


无论是喜欢诗词,喜欢书画,喜欢码字,喜欢吃吃喝喝,都可以在苏轼身上找到共鸣之处。上至四书五经,下至电影明星,好像他都能聊一聊。


我喜欢的,苏轼也喜欢。他并不那么特立独行,他的兴趣爱好比较多元,也比较平民化,显然是人气的重要来源。


如果太小众,人气肯定上不去。南朝的时候有位叫刘邕的人,喜欢吃伤口结痂后的硬壳,这种口味,哪个吃货想理他?






当然,也不是才艺越多,兴趣越大众,就一定人气越高。


张衡也很全能的,除了捣鼓出一个地动仪,还很会写诗,《四愁诗》也很经典。但人们一般还是习惯仰望他。


苏轼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明明那么不凡,却活出了平民的样子;明明那么艰难,却活出了高贵的样子。


明 仇英《东坡寒夜赋诗图卷》(局部)


苏轼是写出“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诗人,何等的才华,却从没距离感。今天回看苏轼的一生,除了和程颐拌了几句嘴,用智商欺负了一下人,他几乎从来没有展露过优越感。


苏轼自己说:“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就是这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样子,对谁,他都坦坦荡荡、自然亲切。


所以,今天留下的许多有关苏轼的记载,都是调侃、打趣、段子,可见他的内心状态,始终处在一种放松自如的状态。


这种状态,或许就来自于才华带来的巨大自信与通透,与人无争,却又厚道真诚。


明 崔子忠《苏轼留带图》(局部):

绘苏轼与僧人


至于在艰难中活出高贵的样子,例子就更多了。被贬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被贬岭南,他说“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海南,他说“海南万里真吾乡”


内心会有痛苦吗?肯定会有的,一路上肯定也经历了很多坎坷磨难。但苏轼,明明是失意者,看着却像无敌了,好像没有什么能打倒他。


生命的力量,可不就体现在失意时的坚强与潇洒?






苏轼的很多侧面,其实单拎出来,未必都是C位。


他的诗,大概超过不了杜甫;他的词,至少李清照就颇有意见;他的书法,应该也到不了王羲之、颜真卿的高度。


明 杜堇《题竹图》(局部):画东坡题竹故事


但是,他的很多侧面,他的才华与人格,构成了苏东坡。苏东坡不再是具体的人,而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特质,构成的一种人生状态,他是一种中国文人最理想的境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完美解答。


苏东坡,是他的号,这是一个名词,也像一个形容词。这几个字一念出来,那种形象与气度,中国人自然就能联想出来。那种人的美好,自然就体会到了。


苏轼之所以让人有代入感,不仅是因为他的多元,和许多人有共通之处,而在于他的境界,我们很多人都想达到,而且感觉可以达到。


苏轼看似高山仰止,但其实他的特质,善良与温暖,从容与潇洒,坚强与乐观,都是很简单的。只不过在复杂的一生里,他把这种简单保持得很完满。



我们也想像他一样,很普通甚至不如意的人生,也是有资格伟岸的。




 故宫苏轼书画特展 部分展品





苏轼墨迹选 


本文转自文化溯源撰文 | 易 之编辑 | 张 鑫

光明日报“文化溯源”融媒体工作室


↓凹叔推荐↓

《如果这是宋史》高天流云 著
磨铁图书出品


★畅销十年的白话宋史口碑之作,全新修订精华版,潜心打磨,去芜存菁。
★对一个官宦时代的全景式展示,写尽宋朝三百年的兴衰变革与历史谜团。
★人人都是刀斧手,个个都是权谋家,解读历史政治运作与权力之道,记录无数无情的谋略与无比的忍耐。
★天涯论坛、新浪博客百万网友狂热点击,掀起读史新一轮热浪。
★用大历史的观点读懂宋史,才能读懂当下的形势。
★大宋三百年盛极世界,备受中外名家推崇。



◢往期内容 查看更多精彩◣

在紫金陈的“严良宇宙”里,看见最魔幻的中国


北野武电影里没说的话,全部写在了书里


福利 | 对读书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点击“阅读原文”,带走这套《如果这是宋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