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和我的祖国》B站幕后纪实来了!杜江苦练升国旗,朱一龙死扣敬礼姿势

拇指阅读 2021-03-09



很多人说,这个国庆假期被爱国大片治愈了!


拇指君也看了《我和我的祖国》,电影结束后,很多人并没立马起身离场,而是依然坐在位子上,沉浸在片尾曲中,还有人轻轻跟着和唱,一位小姐姐拿着小红旗在自拍。


155分钟的电影,还有人轻声问,“这就结束了?”显然没看过瘾。


这也难怪,从1949-2019年,国家发生太多可歌可泣的事情,影片再来个155分钟,拇指君也坐得住。


不过瘾,拇指君在B站搜了《我和我的祖国》同名纪实节目。





纪实节目中的《回归》篇章中,担当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升旗手的谭善爱老师在1997年7月1日,铿锵有力地喊出:“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



此后每一年的7月1日,朱涛和战友们都聚在一起,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并且一定超过凌晨才回家。


拍摄《回归》的导演薛晓路说,她拍这部片子,一是想唤起所有经历这件事的人心中的热血和感动,同时也希望没有经历过这个事件的年轻人,去了解香港回归,这是我们祖国强大的历史见证,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在心的重要历史片段。


很多人看到荧幕上,军人眼睛睁得大大的,炯炯有神。这也是经过训练的,训练长时间不眨眼睛。


“为什么不让眨眼呢?


“国外有些记者专门拍眨眼的照片,眨眼的时候形象不太好,有损军容仪态,我们就尽量减少眨眼。以前上洗手间的照片也拍的多,就拍整理衣服,所以我们现在就养成习惯,在洗手间里都整理好,出来就是最佳形象。”


在B站上看到这些幕后资料,敬佩!






《我和我的祖国》同名纪实节目第1期48分钟,杜江带你走入真实的礼仪兵生活。



杜江饰演升旗手朱涛,朱涛执行过香港、澳门回归交接升旗仪式,今年49岁。


穿上军装的杜江自认为超帅,现场自夸“这身装备自带力量,我是亚洲美男子!”只是遗憾长矮了,毕竟朱涛老师的身高是1 .92米。



剧组为了让演员更有表现力,安排杜江参加升旗班训练,由朱涛老师亲自指导。



作为升旗手,除了先伸出哪只手、挺胸抬头、肩膀高低、脚并拢这些基本要求,还有左手右手的高度、双脚距离旗杆的距离等要求。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左右耳朵的高低也有要求!


杜江听对左右耳朵的要求时,本能地表示惊讶,立马被严肃地警告“列队期间,不能随便讲话。”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杜江第一次升国旗,差了1米,第二次升国旗,早了8秒,第三次看着旗杆升国旗(正常要求升旗不能抬头),还是差了20公分。



训练是在大夏天,汗一会就下来了。杜江说“吃苦我是不怕的,只要能还原在镜头前最真实的风采。


心中默唱着国歌,一次次,再一次次,反复训练。





在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我和我的祖国》幕后纪实节目中,演员吐露心声:“不仅仅是表演,是一种荣誉,为祖国70年生日的献礼。



朱一龙饰演海军护旗手,在拍摄通过的情况下,他发现自己的小手指有点翘起来,大家看的时候可能根本不会注意这个不足1秒钟的镜头,但朱一龙找到导演,主动要求重拍。



他说“敬礼的手势不能马虎,特别是作为一个礼仪兵。


因为小手指之前受过伤,并拢的时候,五指不整齐。好在旗手都带着白手套,朱一龙找来东西缠住小手指,这才让敬礼时的手指特别整齐、标准!



演员在拍这部戏的时候,任何细节都绝不放过,正是他们的付出,死扣细节,才带给观众满屏感动。



可能有些人觉得仪仗兵没劲,千篇一律地重复动作。节目采访中,一名国旗护卫队的士兵激动地讲述对国旗热爱的信念。


他说:“冬天穿着2件单衣就出去了,冻得手抖握不住枪。但是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早上第一缕阳光,照在旗杆上,广场上几万人看升旗,几万人的注视,神圣的感觉油然而升,对国旗热爱的信念,就一点不觉得辛苦。”





7个故事,70年历史,像翻阅我们祖国的一本青春纪念册。 


开国大典的画面时常出现,但这一次导演切入的不是伟人视角,而是一个站在毛主席背后,负责设计电动升旗装置的人物林治远身上,他肩负着各级领导的重托:万无一失!



影片中,为了保证开国大典电动升旗的万无一失,天安门广场旗杆的设计者林治远和同伴们绞尽脑汁。


黄渤扮演的林治远,带着浓郁的家乡口音,看着熟悉,听着亲切。



倒计时的紧迫感,牵动着观众的心。林治远(黄渤饰)快速搭建小型模拟场景,同比例缩小场地,连夜实验,他说“科学容不得半点侥幸心里。


好不容易把46秒时间掐得刚刚好,天安门前测试的红旗却被卷进旗杆上的滑轮,需要马上抢修。防止红旗被搅进轮滑的阻断球也有问题,材质不够硬。


那一刻,欧豪扮演的小助手跨坐在屋脊上,用大喇叭向全城喊着“我们需要铬,需要臬”,以及他此前用同样的方式跟大家借红绸子做国旗。



刚刚平定下来的新中国,物资缺乏,但到处生机勃勃,每个人脸上充满渴望,也为开国大典衬托出紧张又激动的气氛。


毛主席按动按钮,升旗仪式顺利完成!


瞬间,黄渤流泪了。


那一刻热泪盈眶的不仅仅是黄渤。


在影片上映之前,黄渤还特意来到林治远的母校——天津大学,他说“因工作来到天津大学,得知这便是我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里扮演的角色林治远的母校。在这里,我找到了他对科学、工作认真执着劲头的来源。”


所以电影中的小插曲,林治远的妻子送来的是驴打滚,天津著名小吃。





《相遇》篇讲述的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网上有传言说当时参加相关工作的人“上不告诉父母,下不告诉妻儿”,很多人还没等到身份可以揭秘,就去世了。


电影中张嘉译那一句“他们叫什么名字,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真是让人心酸。



为国家搞科研隐姓埋名,很多人的奉献是几十年甚至一生,夫妻少聚,父母分离,我们无法想象那些无名英雄的心情,试验失败时,他们的孤独,年节欢庆时,他们对父母的愧疚。


张译饰演的高远,就是研发原子弹时期奋战在国防科技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之一


女友苦寻三年,在公交车上相遇,他却不敢相认。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一声巨响响彻了西北戈壁,万米高的蘑菇云腾空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原子弹爆炸成功,街道上满是欢腾的人群,红旗挥舞,两人被欢呼的人群冲散开来,方敏望着高远,指着人民日报里那行红色的大标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高远也望着方敏。



直到这时,高远才揭下他一直戴着的口罩,隔着人群热泪盈眶地看着女友。


眼角盈满泪水,眼泪在眼眶里滚动,欲落未落,难怪张译被称赞“口罩都遮不住的演技”。


这把眼泪我先流为敬。





徐峥执导的《夺冠》场景一开始,更是把很多人拉回小时候的记忆。


电视机还没普及,好多人凑在一起看电视。一个院子,一条巷子,搬来自家的板凳,摇着扇子,盯着小小的黑白屏幕。


太有鲜活的市民气息了。



1984年,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


正值百废待兴,中国女排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学习女排,为国争光!


这也是中国在80年代腾飞的象征。



当年好奇电视机里的小人,偷拆电视机挨打的朋友,如今已是中年,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


很多人小时候看香港回归,只知道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


《回归》还原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盛况。对于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交接仪式总指挥安文彬来说,最重要的任务便是保证五星红旗在7月1日0时0分0秒准时升起,一秒不差,让香港的主权准时回归祖国。

  
女警官下令换警徽的那一刻,真的是太帅气了。真切感受到为什么一秒都不能差,就像父母迎接回家的孩子,迫不及待,一秒都不能耽搁!





《北京你好》里葛大爷的表现,一如既往的精彩!不愧是宁浩导演,十足的喜剧风格。

以为会一直围绕着奥运会开幕式在讲,没想到插入了汶川,一提到汶川,眼泪就想往下掉,特别是那个川音的孩子说:“奥运会的栏杆是我老汉装的。”



多难兴邦,化悲痛为力量。


《白昼流星》讲述2016年11月18日神州十一号飞船回舱安全着陆的重大时刻,也象征着各民族一条心,砥砺前进!



《护航》篇章讲述抗日战争胜利70年纪念阅兵,故事也确有其人。


7位导演的取材都是经典历史背景下,普通人跟国家之间息息相关的故事,大时代中,看似很多大事我们遥不可及,其实每一次的国之大事都影响着我们,每一次的变革都是由无数普通而平凡的人铸造——台下坐着的你我这样平凡而普通的人。 


这部片子适合的年龄范围实在太广了,以往常见的是带孩子出来看电影,这部电影招来很多年轻人带着自己的爷爷奶奶来观赏。


近年来,电影院里这种片子可不多。

每一个篇章只有20分钟左右,导演用短短的时间呈现荧幕上的精彩,同样,《我和我的祖国》纪实节目中,也精彩纷呈。

刚从电影院出来的朋友,一定要去看这些电影之外的精彩故事!

在B站搜索《我和我的祖国》同名纪录片,每周一12点更新,共7期,过足瘾!


同名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更是在电影上映前就刷爆朋友圈。

有人观影后感叹,上学的第一天便是看升国旗,看了那么多次,也唱了那么多年国歌,今天才知道国歌只有短短的46秒


网上有个评论说王菲唱的《我和我的祖国》,自在、辽阔、包容,放佛人群里正热血沸腾,一个北京大妞王菲哼着曲儿从胡同里摇摇晃晃走了出来,人们忍不住回头张望。


去看祖国的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河,
青山巍峨,锦绣中华,是无数人的恋歌,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一个个你和我。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每一位小人物心中,也有着深深的家国情怀。

—The End—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 设置星标不迷路▼

我爱你,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