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墓,咋跑到安徽来了?
战国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时代,雄踞一方的楚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据传几度迁都。楚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楚王的故事真假几何?这些问题至今引人遐想。
4月16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安徽省淮南市举行,聚焦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通过近四年持续的考古发掘,它的神秘面纱正在逐步揭开。(>>>点击回顾此前报道)
武王墩主墓正在进行考古发掘
在中国历史上,楚国持续800年,鼎盛时期地跨大约今天的11个省份。战国人物张仪曾说: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楚国800年,在文学上有楚辞,礼乐上有曾侯乙编钟所代表的音乐体系,青铜器则以束腰平底的升鼎独具特色,凡此种种构成瑰丽璀璨的楚文化,影响至今。
因可能包含着大量的楚国历史文化信息,武王墩墓的考古发掘备受期待。
2024年4月16日,合肥,安徽博物院藏郢偁,楚国使用金币。
2019年,安徽省报请国家文物局对武王墩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2020年启动武王墩考古工作。
据介绍,武王墩一号墓(主墓)封土底部直径超过130米,墓口开口边长约51米,墓坑底部面积超过400平方米,规模巨大。目前,武王墩一号楚墓正在进行椁室内发掘,计划在高温季到来之前完成主要野外发掘工作,争取本年度内全面完成一号墓考古发掘任务。
武王墩墓出土的青铜铃铛
那么,墓主人究竟是谁?
结合史书记载,以及其他楚墓研究成果,有考古专家推测,武王墩的墓主可能是楚国的考烈王。对此,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表示,目前考古工作仅进行到三分之一,主要精力还在提取保护文物上,只有拿到明确的指向性证据才能“以理服人”。
不过,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考烈王是何许人也——
他曾是秦国的“人质”,是秦王的正牌女婿,后在春申君黄歇的帮助下逃归楚国,继承王位,成为楚国第39任王。成语“毛遂自荐”也和他有关——毛遂随赵国平原君出使楚国,面见的就是楚考烈王。
此外,“歃血为盟”、“窃符救赵”的背后,都有考烈王的身影。这些故事,围绕着考烈王,关联着毛遂、平原君、春申君等众多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汇入中华文明的江河湖海,润泽了后人。
至于武王墩,仅仅是一个地名,是流传下来的称呼。有人猜可能是当年的守陵之人称墓主为吾王,久而久之或许变成了武王,也可能是负刍五年,楚国被秦所灭,以“五”字纪念,进而传为“武”。当然,这些仅仅是民间的猜测,目前尚未有实证。
武王墩墓出土的木俑首
其实,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发布后,不少网友都有一个好奇:楚国的墓,咋跑到安徽来了?
一提到楚国,大家就会想到“荆楚大地”,而武王墩墓为何在“江淮地区”?其实,在那个战乱频发的年代,“打不过就跑”是常态,与秦国相爱相杀的楚国就特别喜欢迁都。
公元前24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黄歇组织了战国史上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却以失败告终。楚国害怕秦国报复,于是把国都迁往寿春,也就是如今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历经800余年,楚国的“余晖”落在了寿春。
寿县,走过两千多年,历史在这里驻足、回眸。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武黎嵩在接受长三角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非常珍贵的城市”,因为县城“沿用了2000多年”,而且由于坐落在淮河旁,为防水患,“城墙至今仍保存得非常完整”。
武黎嵩期待,在这座古城能建起考古遗址公园,带两千多年后的我们,穿越回那个刀光剑影的时代。
“这些年,我每到一些访谈的场合,都会提一个概念,叫‘大遗址保护’,我们更倾向于在原址以更大范围的、不损害其地理地貌和地表的基本情况下去展示它。”他认为,不进行过度开发、对“大遗址”范围进行保护并将部分重点文物展示于民众眼前,“这种保护方式可能是把最有用、最有利、最重要的信息,一代一代传给后人的最好方式”。
本文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安徽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