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本想成为一个画家,然而我却成了毕加索”

榕一 榕一 2023-08-24
“我本想成为一个画家,然而我却成了毕加索”



1.

我们的每个行为,都仅代表自己。无论是做事做人,还是做菜烧饭,或成为一个妻子的角色,做一个妈妈/爸爸;

以及所做出的每个行为、咩一个选择。都在对这个世界、以及周围的人宣称,“这就是我”。


那些想成为的人,想成为的角色,也都在对外宣布,“这就是我”。


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就先把自己给出去,让自己先成为,他人才会看到“噢,你是这样的你”。


同样,当我们选择经验了某种不想经验的经历时,知道了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换一种。


我们最大的天赋就是,在这个当下永远都有自由选择的意志。




2.


我们与身俱来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心中的“良知”一直都在,它会领着我们向前。


它是离我们最近的导航,是对是错,是善是恶,只要你认真聆听,对它足够的信任,它会带领我们前行,为我们指引整个“旅行”,只要你听它的。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根据调查每个人的指纹,脚趾纹一共20个,乘以全球70多亿人,每一个都不相同。


每一个星球都按照它的轨迹在运行;每一种动植物都在按照它们的方式在生存;山川河流;四季变换;


一滴水、一片叶、一朵雪花都是如此的完美,如此规律的运作。


更何况我们每个人,所以,在这个身体的“小宇宙”之内也同样有每个人的运行方式。


人体内大约有40-60万亿个细胞,对于细胞来说我们就是它们的“天”、“神”、“道”、“上帝”,深不可测的存在。


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迹。

宇宙中一切事物都在完美的运作着,我们的存在也都是源头完美的安排。


我们是整体的一部分。就像在海洋,我们都是海洋里的一滴水、一朵浪花;


从海洋中取出一滴水进行观测,会发现,与海洋中的任何一滴的本质是一样的。


“你不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你是一滴水中的整个大海。”


风把浪花吹起,每一朵浪花都不一样,也许它们也会比哪朵浪花高,哪朵浪花低;哪朵浪花漂亮,哪朵浪花丑;


但最终都回归大海的怀抱。我们从源头来也将回归源头,早已注定。




3.


每个人都拥有自由意志,拥有与源头无限的创造力以及潜能,通过做出的每一个选择来经验自己。


毕加索说:“我本想成为一个画家,然而我却成了毕加索”。无论你想成为什么,无论你想得到什么,无论你想做什么。


首先是在思维里,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是纯粹的能量,能量就会吸引相同的能量;


就会黏合在一起,彼此相遇,就像吸铁一样,足够的时间,就会形成物质的形态。


在某种层面,一切的行为都是来于爱和怕。存在于两个极端,所以,思维要么是爱,要么是怕。


无论是选择爱还是选择怕,就会创造相应的能量,如果思维选择怕,就会吸引怕的能量。

最怕的东西将会折磨你最多。


怕会让人收缩、隐藏、躲避、逃跑、攻击、伤害的能量,拿走你的力量。唯一的方法就是:直面事实


承认一切的怕都是自己选择的,当直面事实时,也就是拿回属于自己的力量。


爱是扩张、敞开、分享、开放、拥抱、抚慰、改变。思维是主导的力量,驱动着我们前进。


所以,选择爱还是选择怕,在每个当下都具有自由选择的决定。




4.


无论做出哪种选择,都是个人选择经验的,没有对与错。我们无法对当下的选择的决定进行评判,


因为如果拉远距离来看,现在认为的“错”在生命长河中也许是“对”的选择。


阴中有阳,阳中也必定有阴。危中有机。这是规律。当下遇到的问题,也许就是你转变的机会,当然也是你在过去的一种选择。


这是“相对性”,也是一种生活的节奏。健康对应疾痛;失望也是过去的个人选择;也是遵从了个人的决定,从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生活就是在这样的起伏中创造着。在疾患、病痛、痛苦、失望等给了机会,给你用来选择决定成为真正的你。


没有受害者,只有创造者。无需抱怨,因为都是自己的选择。


重要的是扪心自问:

对此,我愿意做些什么?

这样的困难我经验了什么?

这些境况怎么来的?

我要选择追求哪方面?




5.


在每个当下,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最远大的目标,来经验创造各自的境况。


无需竞争、无需妒忌、无需怜悯,无法定义当下的失败与成功。


如果一场病能换醒一个人心中的爱,那这场病的存在就是成功;如果一次事业上的失败,唤醒更大的成功,那就不叫失败。

我们无法权衡在完整生命过程中的利弊。


永远走自己的路,同时允许别人走他们自己的路。

这并不意味着冷漠无情,而是避免在任何事发生时,先入为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力之路。

每种境况都能收获礼物,每种经验都有宝藏。


把自己还给自己,把他人还给他人。每个人都只喜欢自我改变,因为被人改变是痛苦的,相比改变他人的行为,自我改变更容易。


自我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接受事实,事实最大。不要因为某件事是错误的,而是它排除了一件表明我身份的事。比如:


爱迪生的故事:他做了成千上万的实验,太太受不了、同事也受不了他了,有一个同事就对他说了:“你干嘛不面对你的失败?放弃你的实验吧。你那么多次实验都不行,那就是失败,多数人都放弃了。早在一万次以前就放弃了。”但爱迪生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


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向源头表明我的真实身份。生活就是创造自我的过程,可以把生活当做一个工具,然后将自我创造成一个理想自我的身份。




6.


不要给自己贴上“成功”、“失败”、“对”、“错”的标签。事情本身没有什么痛苦,痛苦就源于思维对这些标签的认同。


而思维本身就有对过去吸收来的错误的思维,当对思维进行判断,痛苦就产生了。


这些判断、标签,都是从源于过去的经验,是某人传给你的你认为是的观念,并非正确。


所以,撕掉标签、移除判断,痛苦就消失了。


静修就是通过内观,并处外界的杂音,将事实与思维剥离,将他人的观点还给他人,自己回归自己。


走进内在的世界,让你在世界带给你一份觉察力。与外在打交道时,由内而外的出发。


通过电影里的台词、歌曲里的歌词、书中的文字、森林里的气息、遇到人时闲聊的话语、河流、雨声、轻抚脸颊的风声,


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聆听、观察,在每一分、每一刻、每一个情景里。


把觉知带到身体上、情绪上、心智上,感受你的感受,隐藏在你最深处的感受就是你对事物的真实看法。让它带领你“游行天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