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资格谈“都市圈”的城市,不是京沪,而是……

刘晓博 刘晓博说楼市 2021-01-26
 
随着官方的提倡,近年来都市圈的概念日渐盛行,俨然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最重要抓手。
 
2020年,各省纷纷画圈。

比如在广东,一口气画了“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湛茂”、“汕潮揭”等5大都市圈(见下图):

 
江苏也不甘落后,画了“南京”、“苏锡常”和“徐州”三大都市圈(见下图):
 


在浙江,则有“杭州”、“宁波”、“温州”和“金义”四大都市圈的说法。
 
北京、上海、武汉、郑州、长沙、成都、重庆等城市,也都在构建自己的都市圈,北京甚至已把河北廊坊“北三县”的规划权都拿到了自己手里。
 
那么问题来了:从真实的人气指标上看,中国哪些都市圈比较成型,哪些差距仍然巨大?
 
本文试图从百度地图的“热力图”入手,来看一下几个大城市跟周边的人气联系。
 
百度热力图,是根据手机下载百度APP的用户分布情况来制作的。因此,这是一个比较准确的人气指标。
 
我查阅了华为应用商店的下载数量,微信是累计77亿次安装,支付宝累计62亿次安装,而百度地图达到了累计37亿次,可见这一款APP的普及程度。
 
为了具有可比性,本文里所有热力图的比例尺是一样的。
 
1、上海与周边地区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都市,至少按照官方数据,是城镇人口最多的城市。我们从两个角度观察一下上海跟周边城市的关系。
 


上图是上海跟苏州的昆山、太仓之间的热力图,昆山的人口密度显然比太仓大很多,跟上海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一些。整体而言,苏州东部的昆山、太仓和上海之间已经初步形成了都市圈。
 


上图是上海跟嘉兴之间的热力图,嘉善、平湖、海盐等三个嘉兴下属的市县都出现在了截屏里。但它们显得跟上海的金山、松江距离比较远,人气不够旺,都市圈的感觉比较淡薄。
 
2、北京及其周边
 
北京的发展主方向是“向东”和“向南”,东面主要是通州副中心和廊坊的北三县(香河、三河、大厂)发生联系,南面主要是北京新机场和廊坊市区、固安县发生联系。
 


上图是通州和北三县之间的热力图,三河和香河都出现了热力图上,跟北京通州显得“很遥远”;大厂也出现在了热力图上,但显得很弱小,一不留神就会忽略。北三县里地位稍低的燕郊镇(归三河管辖),反而显得很突出,堵在通州的东大门外。
 
看人气,燕郊一个镇的“热力”足以相当于三河、香河、大厂三个县(县级市)的中心城区加起来。所以,在北三县投资还是要首选燕郊。
 
至于北京向东构建都市圈,看起来仍然非常遥远,因为北三县整体人气是不够的。
 
再看一下北京的南面:
 


廊坊市区、固安和永清的县城都出现了热力图上,但北京向南的“热力”很少突破南六环,因此形成了面积广大的“空白区”。所以,北京向南构建都市圈,也还比较遥远。
 
3、南京及周边
 
南京我主要选了西南和东面两个方向,观察跟马鞍山和镇江的关系。
 


上图是南京跟马鞍山之间的热力图。
 


上图是南京跟镇江之间的热力图。
 
可以看出,两个方向都没有“都市圈”的迹象。
 
4、杭州和绍兴
 


上图是杭州和绍兴之间,两个城市的中心城区距离只有40公里左右,随着杭州的扩张,有融合的迹象。在杭州和绍兴之间,出现了都市圈的特征。
 
至于在杭州和湖州、杭州和嘉兴之间,都市圈的特征不明显。
 
5、武汉和鄂州
 
跟武汉关系最密切的周边地级市,就是鄂州。从发展态势看,鄂州并入武汉只是时间问题。
 


上图是武汉和鄂州之间的热力图,都市圈的特征不明显,未来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6、深圳及其周边
 


上图是深圳和东莞西部的热力图,可以看出来,基本上融为一体了。中间缺少人气的地方,都是山地或者湖泊。
 


上图是深圳、东莞中部的热力图,塘厦、凤岗、清溪等东莞南部三镇也跟深圳融为一体,两个城市的边界很难分开。
 


上图是深圳和惠州之间的热力图,惠阳、大亚湾已经跟深圳完全连接,惠州市区、仲恺等片区跟深圳的联系也建立之中,至少沿着主要公路已经几乎没有断点了。
 
所以,深莞惠都市圈已经不是规划中,而是基本实现了。
 
7、广州及其周边
 


上图是广州跟佛山一带的热力图,广佛已经没有“之间”,而是完全融合了。至于中山、江门的市区,也通过顺德跟广佛密切联系在一起了。
 


上图是广州和东莞之间的热力图,虽然联系不如深莞、广佛密切,但也已经非常紧密,完全是一副都市圈的样子。
 
8、苏锡常
 


上图是苏州、无锡、常州一带的热力图,从苏州中心城区跨过无锡中心城区,再到常州中心城区的距离大约是80公里,三个城市的距离还是非常近的,而且经济都比较发达,都市圈的感觉比较足。缺点是,三个城市平级,没有一个强中心。
 
苏州固然体量比较大,但市区的“量级”比无锡优势不明显,而且缺少机场。苏锡常虽然是一个都市圈,但却是一个没有中心的都市圈。
 
结论:
 
通过热力图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北京和上海这两个超级城市,其城市结构、资源配置带有“内敛性”,向外溢出的量能不足。
 
尤其是上海最近提出重点发展5大新城,把5大新城定位为“现代化大城市”、“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长三角的增长极”,这意味着未来10年上海的资源外溢不增反减。
 
也就是说,“北京都市圈”其实是不存在的,北京仍然是在跟自己玩。上海都市圈也仅仅是上海跟昆山的“小圈子”而已。
 
至于南京、武汉等城市,距离真正意义上的都市圈还比较遥远。
 
中国最成熟、关系最紧密的都市圈,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以深圳和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热力图也验证了我之前在文章里,多次给大家看的下面这组数据。
 


中国三大都市圈里,虽然大湾区规模最小,但人财物的密度最大,内部关系最为紧密。
 
此外,杭州跟绍兴之间,苏锡常之间,都比较有条件构建都市圈。




在“刘晓博说楼市”之外,我还有一个“刘晓博说财经”公众号,欢迎大家关注。

“刘晓博说财经”以财经话题为主,进一步拓宽视野,力争在“大金融时代”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建议你同时关注这两个号,并“设为星标”。只有“设为星标”,才能确保第一时间阅读到我的文章。(点击本页面左上角的“刘晓博说楼市”,然后点击下一个页面右上角的“…”,就可以设为星标了)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可以关注“刘晓博说财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