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江向南流 寻乌争上游

寻乌发布 2022-12-16

山水客家韵,灵秀寻乌城。
入秋,寻乌大地处处弥漫着收获的气息。地处江西东南端、赣闽粤三省交界处的寻乌,900多座山峰层峦叠翠,20多万亩柑橘高挂枝头。
这是一片红色浸润的土地,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伟大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原篇名为《调查工作》)两篇光辉著作。

这是一方生机勃发的沃土。高山耸立、山川秀美,森林覆盖率超过80%,已探明矿产资源有30多种,“稀土王国”“中国蜜橘之乡”“中国脐橙之乡”等亮丽名片让寻乌声名远播。
党的十八大以来,寻乌县乘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牢牢把握中宣部对口支援的重大契机,大力发扬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精神,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朝着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迈进。

护绿生绿:建设美丽宜居生态县

沿着济广高速南下,一入寻乌,连绵的青山郁郁葱葱,寻乌水蜿蜒流淌,让人仿佛置身山水画中。
在距县城40多公里的水源乡,镶嵌在群山之间的太湖水库波光粼粼。这里水质常年稳定在Ⅰ类,是县城及周边乡镇主要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地。
以前,库区周边居民密集,人们开山种果,带来的污染让寻乌一度陷入“源头无净水”的尴尬境地。2017年,寻乌县投资10.08亿元,对库区周边几个村庄进行整体搬迁安置,并在村庄旧址还林还草。如今,过去的村庄变成了山林,一湖清水碧波荡漾。
寻乌是果业大县。过去,全县分布着大大小小约60多万亩柑橘种植园,漫山遍野的果园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环境遭到破坏。“那时,一到脐橙挂果季节,县城、圩镇、村庄中都弥漫着一股农药味。”县生态环境局干部陈华香说。很长时间以来,污染难题成为这个边远小县难以抹平的伤痛。
面对污染,寻乌因地制宜探索解题之道。通过林地赎买,回收县城周边1.57万亩果园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展山体复绿、河域治理、园林绿化建设,打造一江两岸生态滨河十里绿廊。不懈努力终有回报,2020年,寻乌成功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第一批美丽宜居示范县。如今,一片片“绿肺”点缀城市,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楼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园林景观走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30万亩!这是寻乌规划柑橘种植规模的上限。根据自身环境承载力,寻乌主动管控全县脐橙种植规模,引导果农科学种植。这一份清醒,彰显的是寻乌保护绿水青山的决心。
登上文峰乡上甲村观景台,草木葱茏,低树连绵,一条3.9公里的自行车赛道蜿蜒而去,像一条彩虹飘带。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废弃的稀土矿区。
寻乌县稀土资源丰富,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多年无序开采让这里留下了大面积的废弃稀土矿山。曾经,连片的山头被“开膛破肚”,山上砂石裸露,“白色沙漠”随处可见,大小坑洞罗列其间,不见一点儿绿色。
“那时河水严重污染,风一吹到处都是沙尘,禾苗也结不出稻穗。”回忆起当时的景象,上甲村党支部书记钟贱林直摇头。因为环境遭到破坏,许多村民不得不选择远走他乡。
没有绿水青山,难有金山银山。寻乌县痛定思痛,投入9.55亿元,开展矿山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复、水域保护四大类工程建设,探索形成南方废弃稀土矿山治理“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的“三同治”模式,成功治理修复废弃矿山14.3平方公里。

经过几年治理,废弃矿山旧貌换新颜,上甲村也得以重获新生。如今,村口门楼巍然矗立,硬化路面四通八达,农家乐、民宿、研学基地、观景平台围村而建,每到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这个曾经“灰头土脸”的小山村因此名声大噪。
村民钟名达很早就外出谋生,此后一直定居城市。这两年,他又回到村里,过起了种菜养鸭的生活。“现在环境这么好,条件也改善了,在家乡住比在城里舒服。”钟名达笑着说。
在整治后的矿区,寻乌开发工业园区用地7000亩,推广种植经济作物5600多亩,还建设2座年发电量达4200万千瓦时的光伏发电站。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让这条“生态+”产业化治理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废弃矿山重新披上了绿装,环境“痛点”变成了生态“亮点”。“绿水青山回来了,金山银山也跟着来了。”钟贱林不无感慨地说。

以绿生金:绿水青山换得金山银山

走进花开了森林康养基地,桂花、红豆杉、紫薇、黄杨等各类苗木应有尽有。这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是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国庆期间,每天都有1000多名游客到这里游玩,”康养基地董事长汪静站在观景台,环视四周说道,“10年前这里是个脐橙园,后来因为闹黄龙病,就砍伐病树,改种观赏苗木,现在已成为集森林游憩、度假、疗养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康养基地。”
在基地,漫山遍岭的6万株黄杨木迎风摇曳,引人注目。“我们就是要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再把金山银山藏在绿水青山当中。”汪静打趣地说。
花开了森林康养基地只是寻乌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一个缩影。望着一碧千里的山峦,很难想象,几年前,“带病生产”让这片以山地丘陵为主的红土地严重“过劳”。因为过度开垦种植和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等问题相继而来。随后,有“柑橘绝症”之称的黄龙病的到来,给全县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也给这里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善于反思、敢于作为的寻乌人,积极探索生态治理修复,在退耕还林、生态复绿的同时,科学规划山地复种,发展特色农业。过去满目疮痍的山沟沟变成了今天的“金窝窝”。
依托资源禀赋,寻乌县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柑橘为主,多元发展”,农业发展格局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近年来,寻乌建立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基地10个、生态标准示范园14个,科学开展柑橘复种工作,大力发展百香果、猕猴桃、红薯等特色产业,打造富硒农业和品牌。目前,全县柑橘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13.8万亩。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生态财富转化为发展财富,由此绿水青山变成了寻乌人民的“绿色提款机”。绿色扩大了,人民富裕了,寻乌绿色发展实践硕果累累。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寻乌在坚决守好生态底线的同时,积极寻求绿色发展新路径,聚焦通用设备制造首位产业,开展园区和工厂绿化改造,工业生产能力得到稳步提升。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4户,并且寻乌连续7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综合绩效先进县。
绿色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寻乌第三产业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5年间,产业增加值由26.66亿元提升到47.39亿元。借助赣州市创建国家级物流枢纽以及作为全国首批、江西唯一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这一契机,寻乌积极打造共享物流,探索发展“第四方物流”新模式。
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也迎来了发展良机。以青龙岩、桠髻钵山、项山甑为主的绿色生态旅游与以寻乌调查纪念馆、古柏烈士纪念碑为主的红色旅游相得益彰。目前,寻乌正积极与会昌、瑞金等周边县(市)寻求合作,探求红色旅游发展新模式,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生动课堂。

阔步向南:争当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排头兵

千里东江,润泽深港。发源于寻乌的东江,是祖国内地为香港供应淡水的主要河流之一,它为沿途的深圳、香港等地源源不断送去了清洁水源。
清清东江,一头连着寻乌县,一头连着粤港澳大湾区。一江连三地,也把寻乌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粤港澳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寻乌抢抓机遇,积极向南。不久前召开的县党代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寻乌要主动融入大湾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排头兵。
2018年5月,中宣部促成深圳市和寻乌县建立帮扶合作关系。3年多来,深圳加大对寻乌产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帮扶力度,龙岗区11个街道、4家国企与寻乌15个乡镇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全力支持产业发展。赴深跟班学习的年轻干部一批接着一批从寻乌出发,学成归来。越来越多先进理念和优质资源流向寻乌的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怀抱也进一步向寻乌敞开。
历史机遇在前,坚毅的寻乌人决不错失。去年4月,随着一声令响,寻乌至广东龙川高速公路(江西境内段)新建工程破土动工,这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寻乌至深圳车程将缩短40分钟以上。与此同时,另一条连接寻乌和梅州的瑞梅铁路也开工在即。不久,寻乌将正式迈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
“交通脉络的打通,将为两地交流联系增添更多动能,也将进一步加速寻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步伐。”寻乌县项目办主任曾伟朗说。
在石排工业园华南泵业有限公司门口,巨大的一体化泵站被装上载重卡车,南下驶向广州。这家从广州番禺迁来的企业,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泵站泵闸生产制造商,其生产的一体化泵站,在广东地区市场占有率超过60%。
“寻乌营商环境好,又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我们已经把在广州的生产基地整体搬迁到了寻乌,”企业技术总管潘金全告诉记者,“3年内我们要把产值做到5个亿。”
几年来,和华南泵业一样北上寻乌的粤企、港企已渐成集群之势。2021年,寻乌县签约粤港澳大湾区企业项目14个,合同总额51.4亿元。随着越来越多的大湾区企业落户,寻乌打造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基地的蓝图已现雏形。
为了让更多当地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寻乌首先盯上了他们的“菜篮子”。在以蔬菜产业为主导的幸福小镇,2500多亩智慧蔬菜产业园一年四季可供应新鲜蔬菜瓜果,采摘当天就能端上大湾区市民的餐桌。而在300公里外的香港,每天早上,数万人餐桌上的鸡蛋来自留车镇大山里的金鸡产业园。越来越多优质寻乌农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走入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粤企北上、圳品南下,频繁贸易往来的背后,折射的是人员流动的加剧。周末,来自广州的陈先华一家自驾来到寻乌青龙岩景区,欣赏峻峭石岩,体验灵石温泉。陈先华感慨:“这里空气清新,风景宜人,又远离大城市的喧嚣,是家庭自驾游的好去处。”
据寻乌县文广新旅局原党组书记李文峰介绍,今年以来,全县接待粤港澳大湾区游客近20万人。这个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赣南小县,正将打造大湾区休闲旅游“后花园”的目标一步步变成现实。
东江向南流,寻乌争上游。行走在寻乌城,产业兴与生态美在这里交相辉映,一条别具一格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在赣南边际小城越走越宽。

更多新闻

1.吴忠琼书记向全国介绍赣州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做法经验

2.叮~浓郁广场舞风格的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曲《文明寻乌有力量》新鲜出炉,欢迎收听!

3.【大调研大讨论】县交通运输局:建管养运四位一体 助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4.【湾区干部谈体会】积极运用服务思维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审核:陈星亮

编辑:刘佛先

来源:《当代江西》2021年第11期

寻乌县官方政务微信平台

发布权威信息   展示寻乌形象

回应热点事件   服务寻乌民生

投稿邮箱:xwxrmtzx@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