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RTBBS × 蒲英玮|昨天是新的一天

ARTBBS ARTBBS
2024-08-30







这次展览主题为什么叫“昨天是新的一天”?



“昨天是新的一天”这句标语首先是相对于“明天是新的一天”这句常用语延伸而来的,它针对的潜在思维是人们总在展望未来,或者说通过对未来的想象来兑现当下的遗憾。但我认为过于强调代际的更迭、强调时代的日新月异其实是一个消费与资本逻辑,也就是说对于“明天”的狂热本身是一件值得警醒的事情。而同时,在疫情全球爆发以后的这几年间,直至展览开始之前的战争让我们思考,我们是否真的在前进?明天真的存在么?所以基于这两种时间的理解,我希望有一个展览,首先在概念上是一个标语,一个反思进步主义与加速主义的标语。



王国鋒,《链接2》, 数码打印并裱于铝板, 2022年  图片致谢 今格空间


而回到我自己的艺术实践,在去年于星美术馆研究中心完成的项目“晦涩历险:思辨波普与泛中主义”中,切片式地回顾了从罗中立、潘玉良、至上世纪末的吴山专、王广义、李山等诸位前辈的作品,从对艺术史的认知角度来说,我将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艺术为人民服务”至今的整个文艺历程视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时间区域,因为从那一刻起,艺术开始“被明确要求”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也同样在那个时候,中国确立了一种艺术跟群众,跟人民的一种紧密的关联。我觉得今天依旧是这种艺术&社会的模式。无论处在哪个立场,无论作品为谁而做,独立或是主流,这层内在的联系是异质同构的。所以“昨天是新的一天”也针对的对于美术史的回溯与重新理解。






可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挑选这次展览艺术家的?



在构思艺术家名单之初,我就希望这份艺术家名单是包含各个年龄段、不同的成长与教育背景以及不同的创作背景的。这本身就让展览所对应的历史感与时间感更加成立。随后首先确定的艺术家是王国锋曾宏,他们首先都是我非常欣赏并且非常希望合作的艺术家,曾宏与我之前也在艺术家的集体项目《堡垒》中一起深度工作过。之后专程去重庆拜访了艺术家陈卫闽作为当时川美77、78级的一员,陈老师一路从表现主义走向波普,再到今天的融合,我一直觉得他作品中的语言价值与社会意义依然有着极大的构建空间。


曾宏,《形状-人民》,布面丙烯, 2020年  图片致谢 今格空间


陈卫闽, 《壬寅-1》, 纸本图像输出、丙烯、无反光亚克力, 2022 

图片致谢 今格空间



刘广隶卢青是我在留学期间就相互认识,共同成长的好战友,在疫情发生以后,他们一位在巴黎、另一位在柏林,他们的作品是展览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介于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视角。而张敬琟熊浩棋是我观察年轻人中难得的敢于触碰宏大议题的年轻艺术家,而更可贵的是他们都将这种关注成功地以自己的方式转化到了视觉层面;而李欣頔的实践对我来说也非常的特殊与可贵,他将“机构批判”这条经典脉络与中国自身的艺术空间成长历史结合,此次展览的作品也是在空间内现场完成的。从展览呈现中不难看出,其作品成为了两个展览空间之间的引导与串联。

卢青,《飘动的的墙》, 布面图像输出、单通道彩色有声录像, 2020  
图片致谢 今格空间






你的创作实践和这次展览的几位艺术家有何相通之处?



其实前两个问题中的部分回答可以这个问题,比如整个展览的概念架构与艺术家架构本身也是我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一个理解,以及我认为我应该去完成的工作,而策展的契机让这次表达有了同行者。如果说最大的相同点就是我们都没有回避“社会性”,希望找到某种方式去以作品去回应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当然,这样的创作者还有非常多,这最终是每个艺术家的个人选择。简而言之,我倾向于去践行并认可具有历史观、社会观的作品与创作者。


“昨天是新的一天” 展览现场, 2022    图片致谢 今格空间




如何平衡策展人和艺术家这两个“身份”,在你的的工作当中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吗?



艺术家是我唯一的“身份”,策展同样也是基于我的个人表达。这么说或许有些个人主义,但我觉得每个艺术家都是一个无法被覆盖的强主体,一个明确的策展概念、一个强烈的策展视觉,并不能抹灭艺术家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这个项目,包括我之前在OCAT深圳馆的策划项目《华文码头:从唐人街到红色国际主义》,我都理解为是一群艺术家在进行各自的“强表达”,包括我自己本身。同时,除去策展之外,我也做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等工作,但我觉得这不是不同的身份,而是一个艺术家,如何突破自己与系统的局限,努力去与现实世界建立不同的沟通方式。






你希望通过哪种线索来观看你策划的这次展览?



展览是开放的,观众有解读的完全自由。但如果可以,我希望大家不要以诸如“红色展览”、“艺术家策展”这样的简单化概念来对待它。每位艺术家的工作、包括展览海报设计师的工作都是值得被仔细审视与咀嚼的,例如我们在即将开展之前,战争的爆发,我与设计师就将本来的视觉设计方案推翻,换成了现在这个方案。在展览海报中,那艘战舰其实就来自电影《战舰波将金号》,里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桥段就是敖德萨(现乌克兰地区)的屠杀。总之,就像我上个问题说的,每位艺术家是一个强主体、我希望在这个项目中,设计师也是一次“强表达”,观众也是,只有每个人都带有自身主体意识来观看与思考艺术的时候,艺术的社会张力才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李昕頔 ,《无题(工作灯)》 
铝型材方管、亚克力板、从画廊借用的日光灯管、 灭蟑凝胶、
康复新液(药用美洲蜚蠊提取物),  2022  
图片致谢 今格空间



张敬琟,《 广场、回廊、秩序 No.8 》, 布面油彩和色粉, 2022  

图片致谢 今格空间





你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现实是怎样的关系?



其实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个不断在变化、不断被修正、不断被篡改的艺术风格概念。在中国的艺术发展历程中,这个概念不断地被现实所“投喂”,塞入各种新的内容与目的,以达成这样或那样的诉求。在我的实践中,首先认知到我们今天依旧是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框架中,是很核心的一步,同时应该意识到,当代中国几乎是唯一一个正在发生、并且依旧可以探讨“社会主义文艺”的国家语境。在我看来,探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意味着一种直面现实的工作方法。



熊浩棋,《进行》, 布面丙烯、油画, 2022年  图片致谢 今格空间





基于“后真相”的概念,你更追求真实吗?



我不是真实的“原教旨”主义者,我只是希望建立对任何一件事情的多角度理解。我更关心在谎言与真实背后具体的人的处境。而多角度理解可以让我们建立更多的共情的可能,去体察与理解事件背后,人是如何生存与思考的。





你期望的明天是怎样的?



就像我说的,很多事情、很多关注在今天是一个个人选择。我也很避讳去大声疾呼提出何种倡议,不敢妄谈明天。我只希望明天我依旧是一个对现实敏感的人,一个对真实地自我表达有渴望的人,有渴望就有希望。



刘广隶,《出家众》, 单通道彩色有声影像, 9’31”,  2020

图片致谢 今格空间





关于艺术家


蒲英玮

(b.1989)


现工作、生活于中国北京。201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获得评委会最高嘉奖。蒲英玮的工作被定义为一种具有强烈乌托邦热情的观念艺术实践。艺术家将其在公共领域中所践行的多重媒介与身份叙事理解为一次全面的动员。以个人史作为一个绝对的出发点,通过展览、写作、设计、讲演、教学等不同形式的工作,艺术家试图生产一种跨越了种族、国家、伦理等宏大命题的“元政治”。这种政治与我们所经历的现实同样复杂并充满悖论。近期个展:“血字的研究:革命现实主义的再次起源”,MAMOTH(2021);“晦涩历险:思辨波普与泛中主义”,星美术馆研究中心(2021);近期群展:“ON|OFF 2021:回到未来”,和美术馆(2022)、“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水体”,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1);近期策划展览:“昨天是新的一天”,今格空间(2022);“华文码头:从唐人街到红色国际主义”,OCAT深圳馆(2020)。他曾获得约翰·莫尔绘画奖(2012),其文章《帝国遗产——论〈踱步:七十年的走过〉与其缄默》获得IAAC国际艺术评论奖二等奖(2019);入围华宇青年奖(2018),入选中国艺术权利榜(2019);入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现奖(2020),入选Gen.T亚洲新锐先锋榜单(2020),入围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2021),影片《访谈录》入选法国卡昂电影节(2018)。





正在展出







采访 |artbbs
设计 |Souky
编辑 |Saisai   
咨询 |投稿|art_bbs@hotmail.com  


ARTBBS x 致颖 | 从春光乍现到春光满面

奥利弗·拉瑞克:外骨骼 | 现成之物的无限游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RTBB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