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4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广发基金总经理助理王海涛:增强主动管理实力 提升客户盈利体验


权益投资是基金行业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去年7月4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座谈会,提出了“着力推动权益类基金发展”的明确要求。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作为极具普惠性的金融产品,备受投资者的认可。腾讯理财通发布的《基民投资理财行为大调研》显示,股票及混合基金是极受国内基金投资者关注的产品类型,有67.76%的基民在疫情期间申购了股票及混合型基金,远超其他理财产品。其中,主动管理能力突出的基金管理公司,深受销售渠道和客户的认可。


银河证券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沪深300指数震荡调整约10%,广发基金旗下7只基金收益率超过10%,20只基金排在同类前1/4,13只基金排在同类前10%。拉长时间周期来看,广发基金一季度良好的业绩表现,是其长期出色业绩和稳健投资风格的延续。截至今年3月27日的最近3年,公司旗下22只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居同类(银河三级分类)前1/3,近5年则有11只名列前1/3。


为什么广发基金主动权益基金能取得整体不错的成绩?公司主动权益投资的文化是什么?投资和研究部门的互动机制如何?对这些问题,广发基金总经理助理王海涛给出了答案。

 

广发基金总经理助理王海涛



“投资,要看价值,更要看投资管理人的价值观”

 

问:去年11月,基金行业召开了文化建设动员大会,在行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广发基金权益投资的文化是什么?基金经理坚持怎样的价值观?


王海涛: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莫过于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但事实上,投资管理人的价值观,会对投资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价值观并不能凭空想象,更多的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淀形成,如果要用关键词来总结的话,我想,“诚信、进取、稳健、长远”是广发基金主动权益投资团队共同的价值取向。


诚信,“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这是基金公司的核心功能定位,也是行业的发展本源,是具有基础性地位的价值追求。进取,则要求我们提高专业能力,勤勉尽责履行管理职能;这个行业一直在变化,你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越做越好。稳健,是从客户的投资体验出发,希望通过多元的策略、均衡的配置,降低组合波动,增强基民投资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长远,则代表了我们对未来的信心和态度。

 

问:广发基金的主动权益投资分为价值、成长、策略三大部门,他们的定位有什么不同?


王海涛:在统一的价值观引导下,我们明确了三大权益投资部门的定位:“价值为本,成长致远,策略多元”。“价值为本”的含义是我们做资产管理就应该追逐企业的价值,也就是发现价格严重偏离内在价值的企业,以此为本。“价值为本”既能体现出我们对客户的态度,也是我们投资理念的基础。“成长致远”想表达的是要在增速较快的行业中寻找优秀的企业,在投资成长股的过程中,要以伴随企业成长的长远眼光看待、容忍一些短期的大幅波动,最终获得比较好的收益。“策略多元”是指力求通过优秀的产品设计和多元的投资策略实现超额收益。

 

“价值、成长、策略,和而不同”

 

问:最近几年,基金行业部分公司推进投资风格多元化,能否谈谈广发基金对这方面的考虑?


王海涛:我们是在2018年推进投资风格多元化的改革举措,当时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行业竞争格局在变。2018年资管新规推出后,银行、基金、保险、券商等资产管理机构纷纷回归本源,专注于发展各自擅长的资产管理能力。基金行业从供不应求进入到供过于求的阶段,市场竞争越来越细分,专注于某个领域的风格产品更容易跑出来。


二是客户的需求在变。无论是对于银行、保险等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还是对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来说,他们需要有风格鲜明的产品与自身的需求实现更好的匹配。


三是基金经理的培养方式和成长路径也在变。每位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知识结构、资源积累各有不同,他们所具备的投资能力也不一样。我们按照产品特点和基金经理风格进行分组后,志同道合的基金经理交流起来效率更高,更容易碰撞出火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把权益投资一部拆分设立为价值投资部、成长投资部和策略投资部。

 

问:前面您提到了三大权益投资部门的定位和理念,三个部门之间如何协同?


王海涛:和而不同,这是三大权益投资部门的特色和优势。“和”,是要找到大家的共同点:都是坚持价值投资、投资风格保持稳定、注重长期回报;“不同”,则鼓励每位基金经理根据自己的知识禀赋和资源积累,在更加细分和专业的领域构建自己的能力圈,做出个人的阿尔法。


例如,傅友兴在平衡型基金中是数一数二的选手;刘格菘充分证明其在成长股方向的选股水平;王明旭和刘玉都有做绝对收益资金的管理经验,在下行风险控制方面颇有心得;程琨的逆向选股策略优势突出,苗宇是消费品领域的研究专家,费逸在大盘成长股的投资实践中有着独到见解……总体而言,每位基金经理都有个人的特色,未来他们的风格和特点也会越来越鲜明。

 

“联席组长制”+“导师制”,打造一体化的投研体系

 

问:研究是投资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平常投资和研究之间如何协同?


王海涛:如何把研究成果转化成投资业绩,是各家基金管理公司都在探索的一个课题。我们采用的是“联席组长制”+“导师制”两大举措加强投研融合,目前投研一体化做得越来越好,转化效率很高。


联席组长制,目的在于让研究更加贴近投资实战。过去,我们研究部分为四个小组:科技、周期、高端制造和消费,由团队中的资深研究员作为组长。今年初,我们安排价值投资部、成长投资部、策略投资部以及专户投资部的负责人与研究部各组组长共同担任联席组长,加强互动交流的频度和深度,让研究更加贴近实战,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之间也增加了互信。


投研导师制,则为研究员的成长和基金经理梯队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今年以来,我们安排投资年限超过三年的基金经理带1-2名研究员,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也带了两位研究部的年轻同事。刚开始师傅和徒弟的研究背景是相似的,半年之后,我们会特意调整跨度,比如让消费品研究出身的基金经理师傅带周期行业研究员,通过这样的轮换,帮助研究员拓展视野,跳出自己的圈子进行比较,对好的商业模式、好的公司理解得更加深刻。


在这些机制的推动下,投资和研究,不仅实现了考核管理方面的深度绑定,也实现了理念上、精神上的深度互信,最终达到高效的投研一体化的目标。

 

团队赋能 追求稳定的长期超额收益

 

问:刘格菘管理的产品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回报都排在同类前5%,深受投资者认可。我看到一季度他的产品增聘了两位基金经理,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王海涛:去年刘格菘管理的产品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他的产品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我们感谢投资者对广发的信任,更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想要竭尽全力回报大家的信任。


今年一季度,我们为格菘管理的几只产品增聘了两位基金经理和一位基金经理助理,目的正是为格菘的管理能力赋能,利用团队的优势管理好一系列产品,持续给持有人带来比较好的超额收益。其中,格菘是基金的主要管理人,负责产品的整体决策,保持成长的风格不变,其他几位基金经理协助其进行产业链研究、公司基本面研究,拓宽其研究的覆盖面,在能力圈上给他带来很好的互补,同时降低组合风险,控制回撤。


例如,费逸在消费电子板块有长期、深入的研究,投资风格更加偏向大盘成长。再比如唐晓斌,之前一直关注另类策略,在转债和大宗交易具有很深入的研究,能够找到风险较小的套利类投资机会,帮助组合平滑一部分波动。基金经理助理郑澄然是我们公司非常资深的新能源汽车研究员,这也是成长股方向比较重要的一块,能给帮助刘格菘扩大投资能力圈。


事实上,我们看到,今年一季度的市场调整中,刘格菘管理的产品在同类风格基金中回撤比较小,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增聘基金经理后,帮助他扩大了能力圈,平滑了组合波动。

 

问:最近一年,我们看到绩优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增长较快。根据过往的常识,规模增加后有可能会使业绩变得平庸。你如何看待大基金的管理难题?


王海涛:近一两年来,投资者的资金向历史业绩优异的头部基金经理集中,市场中涌现一些百亿基金。当规模超过百亿以后,如何在保持原有投资风格的情况下,持续为客户带来比较稳定的超额收益,这是头部资产管理机构在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我原来在国外读书,彼得•林奇是我们的校友,几十年前他就管理了上百亿美金,并且业绩优秀。回国后,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和资管行业增速都很快,但我们的单个基金经理管理了上百亿资金后就会面临一些瓶颈,我们能否通过学习国外的经验,通过赋能的方式,保持风格统一的前提下,为基金经理拓展能力圈,为老百姓提供优秀的产品,为持有人带来更好的长期投资体验?


借鉴海外机构的经验,我们也在探索构建这样一个体制:一方面,我们将风格相似、能力圈有所差异的几位基金经理以团队协作的形式管理同一类基金,力求在保持风格稳定的前提下追求较好的超额收益。另一方面,将风险控制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投资目标从高α、高波动的特征转向稳健超额。它要求投资标的的覆盖面更广,细分策略更加多元化,将涉及到基本面研究团队、量化、风控和宏观配置等体系化的支持。


从实践效果来看,我们管理的规模较大的基金,这两年业绩都不错,波动率都有降低。我们会不断总结经验将赋能过程进一步优化,为广大持有人长期提供更加稳健的基金产品,为更多的持有人服务。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未来我们会继续通过多元的策略、相对均衡的配置、人员的优化等逐渐实现这个目标。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