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商会包机送企业高管回中国,报名火爆!中美航线也从每周8班增至16班


“已确认,9月12日包机!”一条醒目的标题17日出现在中国美国商会官网主页最显著的位置上。


  

通告称,在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美国商会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第一架包机将于9月12日从旧金山直飞北京。


包机报名爆满


19日,中国美国商会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8月14日,北京市政府初步批准了中国美国商会的“复工复产”包机申请。但考虑到包机的申请过程较为复杂,并且要确保有足够数量符合条件的乘客乘坐此航班,因此最可能的出发日期是9月12日(原计划日期为8月28日),这也是为了确保所有乘客都能获得重新入境签证和出发前完成核酸检测。

  

据环球网援引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美国商会已经获准让美国高管乘包机返回中国。该媒体引述一位商会内部人士的话说,自本周一以来,已经有近200人报名了从旧金山到北京的包机,远远超过成飞所需的120人最低人数要求。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根据中国美国商会的要求,申请搭乘包机者或其供职的企业必须是中国美国商会的会员,工作地点必须在北京,且同时收到北京市政府的邀请函,才可以乘坐该航班。与此同时,申请者必须已持有或将很快获得有效的再入境签证,才有资格搭乘此航班。符合条件的企业高管的家属也可以随机同行,但所有乘客在登机前都必须通过新冠病毒检测,飞机到达后还必须接受隔离。

  

据中国美国商会介绍,与当前的商业航班价格相比,包机价格“具有竞争力”:经济舱位的价格在3万至3.5万元人民币之间,商务舱位的价格在7万至9万元人民币之间。舱位将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出售。


外企人士滞留海外,影响在华业务发展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旅行限制,目前有数以千计的美国和其他外国企业驻华高管仍未回到中国。


华尔街日报援引上海美国商会会长季恺文(Ker Gibbs)的话称,截至8月中旬,有1000多名常驻上海的美国商界人士滞留海外。目前约有25万常驻中国的外国专业人员仍留在国外。该商会上海分会7月的一项调查发现,有56%的公司有员工没能返回中国,40%的受影响企业表示,这些员工的缺席对公司的销售业绩造成了影响。

  

对此,华尔街日报表示,这种情况导致其中一些人放弃了返回中国的打算,也给这些公司带来了运营上的挑战。“在华美国商界人士的显著减少将影响上述有益作用的发挥。”季恺文表示,如果美国企业在中国的业务永久性萎缩,美国将失去影响力并在经济上蒙受损失。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认为,此举表明了中国政府的一个态度,即不管美方做出怎样恶劣的举动,我们对待美国企业肯定是友好的。“我们对美资企业没有任何仇视,美国政府所表达的任何敌视态度,不妨碍我们中美两国企业的互利合作。”


中美航线增至每周16班

部分新增航线机票本周开放预订


据新华视点报道,记者从民航部门证实,美国交通部日前发布公告称,允许中国航空公司将往返美国的定期客运航班增加至每周8班,与中国民航局最近允许美国承运人执飞的航班总数相对等,指令立即生效。此前,中美两国航空公司每周各运营4班,共计8班往返;此次扩容后,中美往返航线数量将翻番,增加至每周总共16班。


据第一财经报道,自8月24日起,达美航空将每周各增加一班底特律-上海及西雅图-上海的国际航班(均经停首尔仁川机场)。本周内,客户即可在达美航空官网预订这两个新增航班的机票。“由于我们获准运营的中美航班数量仍十分有限,且每个航班均设有客座率上限,短期内可供预定的座位总数仍然有限,敬请谅解。”


美联航也宣布自9月4日起,增加目前运营的上海浦东-旧金山往返航线到每周四班。



目前,南航和厦航已经向美国交通部提交了新的增加航班计划,其中南航和厦航分别计划将现在每周1班的广州-洛杉矶和厦门-洛杉矶航线增加到每周2班。


预计东航和国航也将陆续申请新的增班计划,中美航班数量将翻倍,回国途径进一步增加。


人民日报刊文:中美争吵不要紧 要紧的是要有诚意谈


8月20日,人民日报刊登评论文章《汲取历史智慧 妥善管控分歧》:


中美关系处于建交以来最困难的时期。美国一些政客接连抛出种种谬论,居心叵测地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治制度,蓄意歪曲并全盘否定近50年来中美交往的历史。美方对中国和中美关系的错误认知和恶劣言行,可能导致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最近讲到,“美国寻求将中国打造成对手是严重战略误判”。在中美关系历史上,战略误判曾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双方在更多时候通过智慧和理性的举措避免了形势恶化。其中一些基本经验仍有借鉴意义。


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冷战时期信息隔绝,中美之间传递信息,往往需要转托第三者,甚至想方设法,拐弯抹角。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的严峻环境下,中美仍维持了大使级会谈作为双方沟通的渠道,这个渠道在一些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进行“破冰之旅”,双方好不容易开启了面对面的对话,1979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时也进行过这样的对话。这些对话、谈判是真诚的、深入的、成功的,是战略性对话,使中美在隔绝20多年后把关系拉近了,建立了初步的互信。当前,中美之间迫切需要开启新的对话。现在中美之间更有可能利用各种对话渠道,把双方的核心利益、战略意图等都敞开来谈。中方明确表示,中方对话的大门是敞开的。只要美方愿意,中方随时可以恢复和重启各层级、各领域的对话机制。对话中可能发生争吵,这不要紧,要紧的是双方要有诚意谈。隔空喊话,或者一味指责不仅无济于事,还会造成新的误解。


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切忌戴着意识形态有色眼镜观察事情。双边关系和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要始终保持理性,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加以认识和理解并不容易,但也并非不可能。中美两国意识形态不同,但这并没有妨碍尼克松政府改变对华政策,也没有妨碍卡特政府实行对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总统在人民大会堂答谢宴会致词时表示,“你们深信你们的制度,我们同样深信我们的制度。我们在这里聚会,并不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中美关系正常化没有改变美国或者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但两国关系却可以克服困难和障碍向前发展。今天,双方也要对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等根本性问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避免把两国关系中的种种问题泛意识形态化。一旦让意识形态因素占据两国关系主导地位,就会扭曲事情的真相,给两国关系带来严重破坏。


留有余地,进退有据。建交41年来,中美关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中美之间曾经历过风风雨雨和重大波折,但两国能够从历史和大局出发,管控矛盾和分歧,妥善处理敏感问题,维护了中美关系总体稳定发展的势头。在双边关系出现突发事件冲击的关头,双方对事件的反应和表态都留有余地,避免了紧张关系的进一步升级。双方尤其是中方在对事件性质的判断上表现克制,体现出妥善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两国把有关事件对中美关系的损伤限制在较短时期和一定范围,使中美关系得到较快恢复。事实证明,中美之间没有过不去的坎,关键在于要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诚意,在于要有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担当。双方要始终坚持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牢牢把握两国共同利益。要继续建设性管控分歧,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和精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几十年来,中美关系“几多风雨,几多坎坷”,积累了丰富经验。当前的国际形势、中美关系的状况不同以往,更需要双方以大智慧处理面临的问题。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道理始终未变。双方应该从历史经验中得到启示,让两国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新稳定下来。



编辑|郑直 杜恒峰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

环球网、中国美国商会、人民日报、新华视点、第一财经等


截至8月20日11:27,全球新冠肺炎确诊22244179例,死亡783525例。关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动态,请点击↓↓↓






推荐阅读

“酱油”贵过“原油”!3年涨4倍,海天味业市值破5300亿,超过中国石化

登陆时12级!台风“海高斯”吵醒网友,当地停工停业停课,港交所取消上午交易
华为太难了,一天迎两个“大消息”!外交部发声:美国是名副其实的黑客帝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