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本在亚洲战场发动了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更是狂妄扬言说要在3个月内拿下中国,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中国再弱却也是一块能崩碎牙的硬骨头,在中国军人和群众的一致反抗下,日本人的狂言便被打脸了。鲜为人知的是,日本和中国的战斗打了14年,然而日本在攻打印度时,仅仅打了一次就放弃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中日战争中,由于我军的装备比较落后,难以和日军进行正面的对抗,导致日军占领了多个阵地,也因此将战线拉长。日本本身是个地域狭小物资匮乏的地区,所以他们需要去获取资源来支撑战争,于是日本又将他们的魔爪,伸向了其他国家。
或许是在抗战前期,由于中国军队节节败退,让日本有些膨胀,偷袭了珍珠港,在美国的复仇下才意识到自己的弱小,只好将视线转移到印度。在日本人眼里,印度是一个只需要十万兵力就能拿下的地方。
然而此时的印度,正是英国的殖民地,对印度下手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这十万兵力只剩下三万人。毕竟和印度开战,会被英国当作是日本在挑衅,即使这时候的英国实力有所衰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并不是小小的日本就可以撼动,英国自然是出手反击。而日本又不想惹上英国这样一个强敌,只能退兵。
而且,如果日本想要全力攻打印度,就需要从中国的战场上抽调兵力,而这个时候的日本军队大部分都被拖在了中国境内,一旦抽调兵力,刚刚占领的阵地就会被中国军队立刻收复回去,加上中国人民表现出的高昂抗日情绪,也让日军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所以不得不放弃对印度的入侵。
于此同时,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不断失败,和美国的作战消耗巨大,日本军队没有其他精力去对抗印度和英国的反击,并且印度的气候并不像中国,很多日军还没踏入战场,就先病倒了,使得日军派出的十万精兵,在撤退时,仅仅剩下3万人。惨重的损失,让日军在之后受到印度的挑衅时,也不愿再次攻打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