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3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疫情之下”痛定反思,纽约时报打call荐读

汪平书屋 2021-07-21

世界万千,世间万物,大千叶子不尽相同,各地风俗习惯无重样,同样文化亦是如此。他人总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这想法总是好的,但在此之前,首先要丰富自己的思想,塑造独立人格,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仗剑走天涯。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亦是如此,时代总是变化迅速,而自己原地不动,固步自封,犹如井底之蛙,最终会退步。阅读是一件好事情,阅读能了解世间万物、总结前人经验、认清自己、适应社会、增加涵养。阅读不分国籍,开放的世界,在地球之外有无尽的未知,广泛阅读能增加智慧。


纽约时报诚意荐读: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 极权政治深沉郁结的反思,

☆ 人类文明痛定思痛的自省,
☆ 一份冲破禁锢,挣脱强权的指南,
☆ 一套追求民主自由的人类教科书。


①从1830年至十九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地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作者用一个毁灭的结尾来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懑。


马尔克斯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当今快餐式阅读风靡的时代,抚阅《百年孤独》,人们会再次“发现”经典文学名著的不朽魅力,重新思考文化的传承、互鉴与交融等命题。在灿若群星的世界文学大师中,马尔克斯和他的这一代表作,对于新时期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化界,有着无法磨灭的记忆


  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

中文版全球首次正式授权

《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纽约时报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范晔

出版:南海出版公司


②(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著名小说家、电影编剧、新闻记者,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二十世纪全球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萊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父亲是邮电报务员, 家境贫困,母亲出身世家。自幼在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当过上校军官,思想激进,外祖母见多识广,善讲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对其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攻读法律。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曾任《观察家报》等报记者。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折映了一片大陆及其人们的富足与贫困”获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杨玲

出版:南海出版公司


他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纽约时报》


《百年孤独》
《霍乱时期的爱情》


两册同售

小编推荐:99元/套


包邮,敬请放心购买。
由于新疆、西藏、青海、海南运费较贵,每套需补收20元运费差。
点击阅读原文下单,
微信直接支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