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3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离开我们60年了,他仍是全世界最好的作家之一

汪平书屋 2021-07-20



今年,2020年
是《局外人》作者加缪逝世60周年
加缪一生璀璨
是英俊潇洒、一表人才的作家
也是年纪轻轻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天才
他是作家、思想者
是人类文学史上最闪耀的名字之一


29岁写出惊世之作《局外人》
44岁就拿下诺贝尔文学奖
一度成为巴黎文化圈绝对的icon


1960年,在获得诺奖3年后
年仅47岁的加缪
被一场车祸夺去了生命

最荒谬的是加缪本人曾说过:
没有比死于车祸更荒诞的事情

一个荒诞哲学的代表作家
却以如此荒诞的方式结束了一生

今天我们怀念加缪
因为他是文学奇才,是自由战士
是反抗者,是局外人
更是一种精神力量

他的代表作《局外人》
讲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


主人公麻木、冷漠
对什么事情都不在乎
连出席妈妈的葬礼都没哭

后来他杀人上了法庭
却因葬礼上没哭
被陪审团认为丧失良知
最终被判处了死刑

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人
用生命的代价维护了内心的真实


几十年过去了
我们所面临的选择仍然相似:

是坚持内心,即使格格不入?
还是选择合群,符合规则?
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读《局外人》

加缪早就写出了我们的名字:局外人
文 丨 李小丢
书评人、作家


我很早就发现,自己是个“异类”。

早到什么时候呢,大概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吧。

当时我们全班同学都特别讨厌的班主任终于要被撤换了,她不仅教学水平差,还喜欢体罚学生,只有对家里送过礼的学生才和颜悦色。

我本来以为她宣布要走的消息,大家该拍手称快才是。

谁知全班好多同学仿佛一秒钟戏精附体,哭着喊着说舍不得她走。

另外一些反应慢一拍的同学,脸上的表情从茫然到惊诧,再到强迫自己挤出眼泪,实在不行,干嚎也得嚎出依依不舍的感情来……

一只只尔康手配上“X老师,你别走啊,我们舍不得你……”的配音,差点让我憋笑憋出内伤。

我全程冷静地围观了这一迷惑行为大赏,最后被恼羞成怒的班主任赶出门去罚站,理由是:没心没肺、冷血动物、不知好歹。

我:???

我心想,你在位的时候我都没讨好你,现在你要走了我还装模作样哄你开心,我有病啊?

没想到的是,大多数的人,包括我的家人,都觉得有病的是我,不是她,更不是我的那些影帝同学们。

他们(包括但不限于我的家长老师领导等)总是摇着头,用一副我得了绝症的口吻说:你呀你,就是太不会来事儿,也太不合群了。



“不合群”这个评价,对于过惯了集体生活的中国人来说,其严重性堪比死刑判决。

后来我上大学的时候,习惯一个人去吃饭、洗澡、上课,其他很多女生还跟小学时候一样,干什么事儿都得你等我我等你,上个厕所都得手拉手。

她们偶尔也会抱怨,等人太麻烦了,吃什么选什么课买什么衣服常常得迁就别人,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之类的……但是她们还是很少有人愿意一个人去做这些事情。

我想,对大多数社会动物来说,“合群”的重要性可以让他们忍受丧失一部分自我,因为“孤独”这个概念让他们觉得特别恐慌。

我不是没为此恐慌过,也曾经试着伪装自己,毕竟,十几岁的女孩,内心还没有足够强大到可以坚持做自己。

讨好周围的人,得到他们的认可,从中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但在这样做的时候,我常常感觉到自身行为的荒谬,无法全身心地沉浸在群体的生活之中。

可我又能怎么办呢?我在问自己。

这样的矛盾和纠结,在高中阅读加缪的《局外人》时才迎刃而解。



我曾以为我是这世间孤独的、无可名状的异类,直到我看到加缪早就写出了我们的名字——局外人。

加缪用一句话概括了《局外人》的主旨,尽管它是如此荒谬:

“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不在他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处以死刑。

我们这个高度程式化的社会里,有太多的约定俗成了,就像李少红说杨幂演戏程式化,高兴就哈哈哈,伤心就哇哇哇,不过脑子。

这个社会的运转规则也是如此,需要大多数人遵守这种不过脑子的程式化。


我们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不哭的自由。

故事里的主人公默尔索之所以被判刑,是因为他拒绝参与这个社会设定的游戏,坚持按照自己的处事原则去生存。

他的坚持自我,拒绝撒谎,抗拒合群,让社会感觉到了威胁,在同化不成之后,他们选择从肉体上消灭了他。

薄薄的一本《局外人》,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



但这个简单的故事却是常读常新的,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发展,人性的本质不会改变,“日光底下,并无新事”,默尔索的困境,也是每一代人都要直面的现实生存困境:

理想和现实何去何从?是该合群寻求温暖,还是离群坚守自我?与生俱来的孤独感,能否被抱团取暖所抵抗?

做自己这三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尤其在男权社会,男性比女性选择的余地更少,养家糊口的压力让他们的做自己,背上了不负责任的罪名。

这年代,不屑仕途经济的贾宝玉和琼瑶小说里的那些画家、诗人男主角们,例如《水云间》里的梅若鸿,都成了被嘲笑的男人典型。

做自己,如今已不是政治正确的选择,有人甚至说,所谓做自己,就是情商低的表现。

估计三观党们看《局外人》,也会给默尔索贴上这样的标签吧。

这样的荒谬,倒是和书中默尔索所面对的荒谬的世界,达成了某种奇妙的吻合。



另外,《局外人》中描述的人类的永恒的孤独感,迄今仍未过时,甚至可以说,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认同。

初读《局外人》的时候,我还不曾放弃过寻找知音的幻想,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能有理解我,和我处在同一频率的人,他或者她的存在,能将我从孤独中拯救出来。

可是十多年后再重读《局外人》,我对默尔索的“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固然,在我们的人生路途中,可能会遇到心意相投的爱人或友人,陪我们一起走过很长的一段路,但即便是在最亲密相处的时刻,我们也无法完全抹平内心的孤寂。

就像《公民凯恩》的导演奥森·威尔斯说的:

“我们孤单地出生,孤单地活着,孤单地离世,唯有爱与友谊能营造一时的幻觉,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公民凯恩》

作为一名已婚的老阿姨,经常会有这样的时刻,我和他在沙发上坐着各刷各的手机。

那一刻,我甚至感受到了比个人独处更深刻的孤独。

父母们催婚催生时常用的借口是怕你老来孤独,可是他们不会告诉你的是,

合群制造的幻觉是一时的,生活中的鸡零狗碎烟火气是表面上的热闹,被困在躯壳里的孤独却是长久的,无法被排遣的。

说真的,婚姻生活或者集体生活带来的快感,可能还不如刷几分钟豆瓣来得多。

老一辈人可能无法理解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宅”和“独”,反而是他们用来反抗孤独、反抗荒谬的武器。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活一世,最该讨好的,难道不是自己吗?

所谓的局外人,并不是被社会抛弃的人,只是看透了人生苦短的本质,从而选择不把时间浪费在讨好他人的游戏上的人罢了。

豆瓣评分9.0、无数名人推荐的《局外人》,到底是本怎样的书?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加缪代表作


《局外人》+《鼠疫》
小编推荐:82元/套


包邮,敬请放心购买。
由于青海、海南、内蒙、宁夏运费较贵,每套需补收15元运费差(新疆/西藏暂不能发)
点击阅读原文下单,
微信直接支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