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3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老尼克:​《狸猫换太子》还原历史背后的真实史实

汪平书屋 汪平书屋 2021-07-20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8608684996

        本号原创文章超过一百七十多篇,欢迎开白转载,更欢迎投稿,尤其欢迎历史、文学、杂文、及文学评论类原创文章,若有打赏归原创作者,投稿邮箱:2713023142@qq.com,文后请附微信联系方式和作者简介。

 

老尼克:《狸猫换太子》还原历史背后的真实史实

作者:老尼克



    民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叫《狸猫换太子》,说的是北宋宋真宗时期,由于皇后去世,当时刘妃和李妃都怀了孕,谁生了儿子,谁就有可能立为正宫。刘妃与宦官定计,让接生婆在李妃分娩时将一剥去皮毛的狸猫,换走刚出世的孩子。随后命宫女勒死孩子,宫女却暗中将孩子送至八贤王处抚养。


    真宗以为李妃生下妖物,将其贬入冷宫。不久,刘妃生了个儿子,被立为太子,刘妃也被册立为皇后。六年后,刘后之子病夭。真宗再无子嗣,就将其皇兄八贤王之子(实为当年被换走的皇子)收为义子,并立为太子。刘后在真宗面前进谗言,真宗下旨将李妃赐死。小太监放出李妃,送往陈州。


    后来真宗死去,李妃的儿子做了皇帝,史称宋仁宗。包拯在陈州放粮,得知真情,将李妃带进宫中,母子相见真相大白。刘氏自尽而死。


    自古以来,老百姓最爱看的就是这种好人蒙冤落难,清官明君主持正义,最后坏人得到惩罚,好人平反昭雪的戏码。坏事都是坏人干的,咱们的皇上,都是好皇上,只不过他受了坏人蒙蔽,当然了,少不了有个清官,明断是非,最后皇上主持公道。


    没有清官怎办?那就自己杀坏人,就是《水浒传》这类故事。最终还是被招安,皇上是好皇上嘛,我们没想反皇上!


    我打小也是听着这类民间故事长大的,长大后慢慢了解到,这类故事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与事实差距很大。就拿这《狸猫换太子》来说,咱们来看几个时间节点。


    真宗死于1022年。

    李氏死于1032年。

    刘氏死于1033年。

    包拯出仕1037年。


    也就是说,包拯出来做官前,真宗、李氏、刘氏都已经去世,包拯弹劾陈州京西路转运司,揭露其盘剥灾民的罪行的事迹,被《三侠五义》再创作为家喻户晓的包公戏《陈州放粮》,历史上也没有这事。虽说《狸猫换太子》演绎的成分很大,但李氏、刘氏确有其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事。


    刘氏本名刘娥,太原人。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曾任虎捷都指挥使、嘉州(现今四川乐山)刺史,全家迁居蜀地,后来刘通跟随宋太祖赵匡胤征伐时战死,自此衰落,刘娥还是婴孩时,母亲一病而亡。有外祖父家可以依靠,但外祖父家也得为饮食发愁,刘娥对他们而言,也是个拖累。


    不过有人并不认可她这个身份,认为她就是蜀人,编出显赫身份,无非想抬高自己身价。


    有一天,刘娥家门前一个相士走过,看见了刘娥,连连说:“后妃之相,后妃之相。”


    这类的戏码,我们也见多了,皇上出生,必有异象,不是红光冲天,就是梦见某位圣贤,要么就是相师预言,将来如何如何,同前文一样,抬高身价而已,不必当真。


    刘娥不知从哪里学会了一种久已失传的古乐——鼗(táo)鼓。鼗鼓是一种两旁缀灵活小耳的小鼓,有柄,执柄摇动时,两耳双面击鼓作响,俗称“拨浪鼓”。鼗鼓本来只是寻常之物,敲打起来没什么可听的曲调,但刘娥天资聪颖,能将鼗鼓按她自己的意思变化运用,加上出众的容貌和生动的说唱,使旁人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于她的鼗鼓表演。


    刘娥十几岁时,被外祖父家嫁给银匠龚美为妻。后来龚美打算到京师去做生意。刘娥也想去,龚美担心带上刘娥是个拖累,因此不肯答应。刘娥说:“我有打鼗鼓本领,到处都可以吃饭,决不会拖累你。”于是,夫妻二人一起上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趟京师之行直接改变了这对贫贱夫妻的人生。


    刘娥一路靠打鼗鼓赚钱。龚美也打着铜锣,与刘娥的鼗鼓配合,居然成了男女合演的花鼓戏。旁人见她艳若桃花,珠喉婉转,花鼓又打得高下疾徐,极有节奏,因此钱给得格外多。花鼓戏在当时是个新鲜花样儿,二人一路逢州过县,轰动了不少地方,刘娥因此还小有积蓄。


    到了京师后,京师人从来没有见过花鼓戏这种玩意儿,刘娥一炮而红,轰动一时,人人争相前来观看,刘娥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赵元侃听说后,便去看刘娥的表演。结果被刘娥弄得目眩神迷。立即命人去向龚美买下刘娥,接进府中后,极得赵元侃欢心。二人同岁,都是少年心性,立即如胶似漆,形影不离。


    赵元侃乳母泰国夫人却对来历不明且出身低贱的刘娥十分不满,便到宋太宗面前告状。宋太宗勒令赵元侃立即将刘娥逐出王府。


    父命难违,赵元侃表面将刘娥送回四川老家,但暗中却将其送到亲信幕僚张耆(原名张旻)的家里。与寻常女子相比,刘娥与众不同的心机在这个时候开始体现。她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是在张耆家博览群书,遍读史经,研习琴棋书画。如此善解人意的聪明女子,自然会令赵元侃更加另眼相看。可以说,刘娥是赵元侃第一个真正爱上的女人,这份爱情,也极为难得地保持了一生。


    (这里插句话,赵元侃和刘娥同岁,都是公元968年生人,我查了些资料,说他俩认识时15岁,那么就应该是公元983年,并称赵元侃府邸为“康王府”,可是赵元侃是公元988年被封为“康王”,那时他20岁了,怎么可能15岁时府邸就叫“康王府”呢?还有,他俩15岁认识的,之前刘娥已经嫁人,她多大就嫁人了呢?12、13岁就嫁人了吗?为此我专门查阅了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赵丽萍教授的一篇文章《宋代初婚男女年龄探析》,文中说:“宋代女性的初婚年龄,平均年龄为19.04岁,以18岁最多,然后依次是17岁、19岁、16岁和20岁,16岁到20岁结婚人数,占总数的66%。21岁以上的占24.6%……,一方面遏制了早婚,一方面又放任了晚婚……”也就是说,12、13嫁人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所以,我文中没有写他们相识年龄,是对很多资料里说的年龄,我持怀疑态度,以及刘娥住在张耆家,都说住了15年,我也持怀疑态度。)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太宗晏驾,赵元侃即位为宋真宗,并且改名为赵恒,没有了父皇的约束,赵恒立即将刘娥招进宫中封为美人,此时她已经二十九岁。当时宋真宗第一任妻子潘氏已死,又续娶郭氏为妻。宋真宗即位后,封郭氏为皇后。


    刘娥特别会来事,侍候郭皇后十分殷勤,与其他嫔妃也相处得很好,另外加上宋真宗的宠幸,刘娥在宫中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她内心深处却很紧张,因为她深知以色事君,这个肯定长久不了,她已经三十岁,能在宫中立足,唯一的希望就是在皇家子嗣身上。而宋真宗此时也对儿子有无比强烈的渴望。他的发妻潘氏早逝,没有留下子嗣。之后的郭皇后连生三子,但都夭折。


    景德三年(1006年),郭皇后去世后,刘娥三十八岁,年纪在后宫嫔妃中最大,但在后宫地位也最高,离皇后宝座只有一步之遥。为了能有儿子,刘娥想出一个移花接木、李代桃僵的计策,让自己的侍女李氏去服侍宋真宗。


    李氏原是杭州人。父母早亡,因无以为生,只好削发为尼。刘娥有一次到尼姑庵礼佛,见李氏举止从容,便与其交谈,得知李氏身世后,想想自己的身世,顿起同病相怜之感,于是将李氏收为侍女。李氏也会来事,因此深得刘娥信任。


    李氏在宋真宗身边的职务是司寝,就是专门负责伺候宋真宗入睡,没多久,李氏就怀孕了,宋真宗太高兴了,没事就陪着李氏,闲暇游赏之时也不忘将李氏也带在身边。


    有一天,李氏在随宋真宗登砌台远眺的时候,头上的一枝玉钗却不慎掉下砌台。宋真宗心中暗卜:“若是玉钗完好,则胎儿当为男孩。”等将钗捡回来一看,竟然没有任何损伤,宋真宗不禁心花怒放,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李氏和侍从都不知道咋回事呢。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五月三十日,李氏顺利产下一个男孩。宋真宗给孩子取名为赵受益,后来改名赵祯。宋真宗这时才将砌台玉钗一事告诉李氏,认为得子是天意。


    刘娥也很是高兴,此时她已经四十二岁,自然明白儿子对她的重要性。立即将李氏的孩子据为己有,不过平心而论,不论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她还真是充当了一个合格母亲的角色,视赵祯如己出,精心抚育,母子感情十分融洽。刘娥因为年纪已大,怕精力不济,又笼络了比她年轻得多的杨淑妃一起来照顾赵祯。杨淑妃善良宽厚,对赵祯十分细心。


    刘娥严禁宫人向孩子说明真相。赵祯一直以为刘娥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从小就叫刘娥为“大娘娘”,叫养母杨淑妃为“小娘娘”。宋真宗宠爱刘娥,对她抱养李氏之子听之任之。


    就是这段故事,后来不知怎么就被演绎成匪夷所思的“狸猫换太子”,虽然是民间流传,但却真实反映出后宫以子争宠的复杂局面。


    宋真宗提出立她为皇后,没成想立即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一时相持不下。当年宋真宗倾心爱慕刘娥,虽被迫分离,却暗自违抗父亲旨意,大搞金屋藏娇。由此可见他的逆反心理。如今他已经是九五之尊的皇帝,群臣越是阻止,宋真宗越是要让刘娥当上皇后不可。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刘娥终于被册立为皇后。此时的刘娥已经四十四岁。


    刘娥由一个小银匠的老婆成为大宋的皇后,可不是因为美貌,真正吸引宋真宗的还是她的聪慧和才干。刘娥在张耆府中苦读多年,已经今非昔比,通晓书史不说,对国家大事也颇有见地。她不仅将后宫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还在朝政方面给宋真宗以帮助。


    宋真宗批阅奏章时,刘娥常陪伴左右。凡有疑难,她总能援引先前的事例、制度答对,提供恰当的建议,因此深得宋真宗器重,甚至还十分依赖她。史书说“后性警悟,通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本末,真宗深重之”。


    俗语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在这一对帝王皇后身上也能体现出来。当宋真宗的身体状况日趋恶化时,刘娥便顺理成章地帮丈夫处理朝廷日常政务,裁定军国大事,“由是渐干外政”。这也是宋朝立国以来后宫干政的首例。


    天禧二年(1018年)中秋节,宋真宗正式下诏册立八岁的赵祯为皇太子。


    赵祯真正的母亲李氏在整件事中只扮演了一个代孕的角色,事后被封为崇阳县君,表示赞赏之意。很难想象李氏沉静的表面下怀着怎样的痛苦,她生下儿子不能抚养,更不能相认,这种巨大的痛苦已经远远超出了常人所能。


    刘娥干政,引起一些大臣的警惕和不满,这其中以宰相寇准和翰林学士李迪为首。随着宋真宗身体状况的恶化,刘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开始笼络自己的势力。因为朝中没有自己人,便让前夫龚美改名刘美,谎称自己表哥,掌握了京城军权,成为刘娥最为得力的助手。谁又能想到,当年的银匠竟然靠着前妻发了家。


    娘家势力单薄,有那能钻营巴结的人,揣测刘后心思,将内情传出,结果一时之间有成千上万个姓刘的人来自认是刘后本家。刘后大喜,来者不拒,全部给予厚赏。京师中姓刘的人家竟然都成了富家大户。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死于延庆殿,时年五十五岁。太子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


    宋真宗留下遗诏,尊皇后刘娥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由刘娥全权处分。实际上,这是将太子赵祯托付给刘后,让刘娥掌握了宋朝的最高权力,也是保全太子赵祯的唯一方法。宋真宗为了太子顺利即位,用心可谓良苦。从此,宋朝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刘太后垂帘听政时代,史称“章献垂帘”。


    刘娥对自己家的亲属大力提拔,但她却严防朝臣结党营私,为此,她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宋真宗下葬后,刘后满怀感情地对左右大臣说:“国家多难,多亏诸公同心协力地匡助,才能有今日。眼下大行皇帝的丧事已经完毕,诸位可以将子孙亲属的姓名都开具给我,我要尽数推恩录用,共沐皇恩。”


    大臣们信以为真,纷纷将自己能想到的亲戚名字都一个不漏地报了上去。刘娥便将这些名字列成图表,贴到寝宫墙上,每逢大臣推荐官员的时候,她都要先去核对墙上的图表,只有榜上无名者才能得到升迁的机会。刘娥用这种方法来避免大臣任人唯亲,也是绝了。


    宋真宗死后,刘娥封李氏为顺容,从守宋真宗的永定陵。这样,李氏就被彻底地赶出了京城,再也无缘与亲生儿子见面。刘娥还派人寻访到李氏失散多年的弟弟李用和,在朝中当了个小官,既有笼络李氏之意,又可以将李用和作为人质。宋仁宗即位后的第十年,李氏因病去世。


    刘娥本来打算随便安葬李氏得了,宰相吕夷简觉得不妥,说:“如果太后心里还想着整个刘氏家族,那么丧礼就应从厚。”刘娥多聪明啊,立马就明白了这话中的深意,于是以皇后规格厚葬李氏。李氏的父母,弟弟也再一次晋升。宋仁宗对此依然毫不知情。


    权利这玩意儿上瘾,一旦握住了就不想撒手。宋仁宗已经二十岁出头,刘娥却不肯还政。大臣们上书,请求太后归政。刘娥要么装聋作哑,要么将上书者贬斥出朝。不仅如此,刘娥还想效法武则天,有一天,她向参知政事鲁宗道发问:“武则天是个怎么样的人?”鲁宗道刚正嫉恶,遇事敢言,斩钉截铁地答道:“是唐朝的罪人!”刘娥讨了个无趣。


    有个小官方仲弓奏请刘娥仿照武则天宗庙的方法,也给刘氏建立宗庙。鲁宗道提醒说:“若立刘氏庙,将来的皇帝如何处置?”刘娥反复考虑,最终还是放弃了称帝的想法。三司使程琳献上一幅《武后临朝图》讨好刘娥。刘娥断然将书册掷在地上,说:“我绝不会做这种对不起祖宗的事情!”


    明道二年(1033年)刘娥忽染寒疾,逾月而崩,葬于永定陵西北,时年六十五岁。这个几乎步武则天后尘、离女皇帝宝座只差一步的女人,终于结束了离奇而又传奇的一生。


    刘娥临死之时,已经说不出话来,却还用手牵扯她自己的衣服,好像有所嘱托。宋仁宗不明原因。经过身边大臣提醒,宋仁宗才恍然大悟,于是给刘娥换上皇后的服装殓葬。


    直到此时,宋仁宗依然还是不知道刘娥并非自己的亲生母亲。这时候,一个被刘后压制多年的人站了出来,他就是赵元俨。刘娥活着的时候,他无力与其争锋,但刘后一死,他立即迫不及待地跑去告诉宋仁宗其生母真相。听了赵元俨这么一说,宋仁宗大惊失色,说:“叔父何不早言?”


    赵元俨道:“先帝在日,刘后已经用事,至陛下登基,四凶当道,内蒙外蔽,刘后又讳莫如深,不准宫廷泄漏此事。臣早思举发,只恐一经出口,谴臣尚不足惜,且恐有碍皇躬,并及宸妃。臣十年以来,杜门养晦,不预朝谒,正欲为今日一明此事,谅举朝大臣,亦与臣同一观念。可怜宸妃诞生陛下,终身莫诉。就是当日身死,也有人说是刘后暗中谋害,死得极为可疑。”


    赵元俨这话前半段都是事实,后半段却大有捕风捉影添油加醋之嫌疑,且暗藏杀机。由此可见他被刘后压抑多年,胸中早就憋着一口恶气。宋仁宗如遭五雷轰顶,半信半疑中向宰相吕夷简求证,得到证实后,立即号嚎大哭,悲痛不已,派兵包围了刘氏外家的住宅,准备重重处罚刘氏家族。


    然后亲自去查验李氏的棺椁,棺椁打开,只见被水银保护起来的李氏穿戴着皇后的服饰,安详地躺在棺木中,容色栩栩如生。宋仁宗亲眼所见,这才叹息道:“人言岂可尽信。”随后下令撤除了包围刘宅的兵士,并在刘娥的遗像前焚香祷告,说:“从此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说赵元俨的流言不足为信,刘太后是清白无辜的。


    可以说,刘氏家族得以保全,完全是宰相吕夷简有先见之明。倘若当日刘娥一意孤行,坚持随便安葬李氏,她的身后之事及刘氏家族的命运真是不堪设想。


    尽管知道了刘娥并非生母,但多年的养育之恩仍然让宋仁宗对其怀有深厚的感情。值得强调的是,刘娥听政十二年,宋仁宗不能主政,但宋仁宗对刘娥并无任何报复之心,刘娥在世时所实施的政策,也未有大的更改。相比于后来的宋哲宗对待垂帘听政的祖母高太后,宋仁宗实在是个难得的心地仁慈的皇帝,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刘娥厚葬李氏,这个也是很关键的。


    之前被刘娥贬谪的官员大多被召回还朝,众人纷纷向宋仁宗控诉刘娥当年的失当举措。只有范仲淹一人对宋仁宗说:“太后受先帝托付,协助陛下十余年,现在应该掩盖她的微小过失,以保全她的大德。”宋仁宗回答说:“我也不忍心听人讲大娘娘的坏话。”于是发下诏书申诫整饰朝廷内外,不得谈论刘娥垂帘听政时的事情。


    当然,对待亲生母亲外家的李氏家族,宋仁宗十分厚遇,拜舅舅李用和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


    刘氏家族也依旧受到宋仁宗尊崇。刘美的幼子刘从广十七岁便担任滁州防御使,宋仁宗还为他作主迎娶了赵元俨的女儿为妻。


    不知道一向痛恨刘娥的赵元俨本人是什么感受?



老尼克,原名杨磊,现年51岁,初中毕业,居住古都洛阳,原洛阳轴承厂工人,好看历史闲书,兴趣所致,便闲侃历史,写些杂文,聊以自慰。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处理,谢谢!

精品阅读:

老尼克:氼说通假字

老尼克:手握王炸,一把好牌打稀烂背后的惊天秘密

老尼克: 别扯犊子了,朕的大清早亡了

老尼克:一场败仗引发的千古谜案

老尼克:孤楼求生

老尼克:成龙的那次真性情

老尼克:男人怕老婆是什么体验?有人怕到自宫了。

老尼克:由雪想到的——雪拥蓝关马不前

老尼克:谁说的对

老尼克:由大年初一这起血案说起

老尼克:相煎何太急

老尼克:三十三天皇帝梦千百年来叛臣名

老尼克:夜读西游,唐太宗阴曹地府三日游

老尼克:他是宦官,没有奇功,怎被封王,但他偏偏是个大奸臣

老尼克:上下千年来说酒

老尼克:两代降将,专业抗宋19年,告诉你真实的杨老令公

老尼克:一个降将被杀引发的亡国悲剧

老尼克:奇人卫朴

老尼克:柔福帝姬,真假亡国公主之谜

老尼克:秦桧是金国派来的卧底?

老尼克:傀儡齐帝刘豫为何始终不敢被奇葩的大宋忽悠?

老尼克:宋徽宗遗骨之谜

老尼克:刘锜之名,为何能让金军丧胆二十年?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可选购上百种正版货到付款的书籍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