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州这棵“树”,《广西日报》连发5篇文章!(值得收藏)

柳州市委外宣办 画卷柳州 2020-08-28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编者按

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的“工业树”理念深入人心。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推进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现场会后,柳州更深刻领会“工业树”的实质,严格对标两次大会的要求,真抓实干让“工业树”理念在柳州落地生根、花繁果硕,为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注入新动力。

《广西日报》近日在头版头条区域版头条位置刊登系列通讯共5条,重点报道工业柳州抓项目培育工业之“苗”、强龙头挺直工业之“干”、补链条伸展工业“枝叶”、聚集群繁茂工业之“林”、创品牌扎牢工业之“根”等方面。

现集纳如下,以飨读者。



抓项目培育工业之“苗”

《广西日报》10月15日头版头条: 

汩汩清泉育秀木

——柳州工业发展的启示

记者 谌贻照 通讯员 罗秋振


    “在这片土地上种下的种苗,必将秀木成林!”9月30日上午,在柳州装配式建筑现代化产业园一期预制混凝土构件(PC)生产基地简短的投产仪式上,建设者们发出铿锵誓言,一定要培育好装配式建筑现代化产业这株新兴工业之苗,在柳北打造新的千亿元产业园。

    从炎热酷夏到金秋十月,记者在柳州这座工业重镇的各大工业园区辗转采访,从企业焕发的勃勃生机中,真切体会到了当地人民用汩汩清泉浇灌工业沃土、壮大工业秀木的坚定信念。

    沐风栉雨:几多幼苗已参天

    今年7月1日,在柳钢成立60周年之际,一批批嘉宾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一起回顾十里钢城60年的峥嵘岁月。

    “现在柳钢每天的钢产量是3.5万多吨,而1966年至1978年13年间,平均年产钢不到6万吨。”

    “年产钢量从1万吨到100万吨,柳钢用了40年;从100万吨到1000万吨,仅仅用了12年。”

    一组组数据表明,60年弹指一挥间,柳钢从一棵幼苗,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柳钢人都知道,这棵幼苗是当年毛主席亲自点播发芽的。虽然发展中经历了停产、复产、停建、续建的坎坷,但他们用矢志不渝的工业情结精心浇灌,使得这棵幼苗在龙城大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

    60年前,在自治区成立之初,中央送给广西的重要礼物,便是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区内几大城市布局若干工业项目、种下工业之“苗”。其中,在柳州的项目中除了柳钢之外,还有工程机械厂、动力机械厂(五菱前身)、水泥厂、化肥厂等10家企业。

    60年后再检阅,柳州这片沃土上的工业之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今日汽车、钢铁、机械三大支柱及化工、建材等五大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带领该市工业不断做大做强。近年来,柳州以广西1/13的面积、1/14的人口,创造了广西1/7的经济总量,1/5的工业产值和1/6的财政收入。

    柳州的工业之苗为什么能壮大成林,从柳钢的经历可以找到答案:2002年以后的10年,柳钢累计投入技改资金超200亿元;2004年,柳州市政府将红星园艺场1.1万亩土地全部划拨给柳钢,才有了今日十里钢城的恢宏气势;2013年,一次性大投入淘汰落后炼钢产能200万吨,集成了柳钢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低成本、高效率、洁净钢生产服务平台;近3年来自治区和柳州市给予柳钢科研经费分别为4700万元和1250万元。

    走过百年工业历程的柳州人,就是这样用长期培育形成的工业气候、工业土壤和倾情灌溉,让一批批工业项目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转型升级:培育工业优质苗

    在柳州,上汽通用五菱接连推出的宝骏E100、E200新能源汽车不断给人们带来新的体验。这些在街头奔跑的新能源汽车,今年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万多吨,节约燃油约1260万升,相当于种植约160万棵树。

    作为工业名片,汽车产业在该市发展中举足轻重。从第一辆“柳江牌”汽车诞生,到如今拥有4大整车巨头落户,汽车拉着柳州胜利前进。如今,全市汽车年产量超过250万辆,居全国第三;汽车工业总产值254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116亿元的半壁江山。

    年产250万辆汽车,相当于柳州市区每人每年生产1.25辆汽车,柳州因而被称为“人均生产汽车最多的城市”。一个西部城市缘何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这要从柳州“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中寻找根由。以上汽通用五菱的发展历程为例,在合资之前,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当时的生产能力不足10万辆,发展面临资金、技术的严重制约。按照“不求拥有、但求所在”理念,在2002年成立了“中中外”合作的上汽通用五菱,开创了中国车企与外资合作新模式。在这场改制中,柳州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将自己的优良资产“拱手相让”,才造就了今天声名显赫的大型车企。

    从60年前国家布局的10大项目,到如今形成的工业产业结构,十年来,该市注重挖掘适合实际的工业项目,围绕国家战略、宏观政策和正在兴起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谋划生成项目库,确保项目建设不停步、不断档、可持续,把项目作为产业集聚的高质量载体,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如今,加快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重镇,正成为实干的柳州人实业兴市的新使命。该市正力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攻坚行动,优先培育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智能电网、装配式建筑等4大新兴产业,提升壮大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等6大优势产业。倾全力确保《建设现代制造城实施方案》中总投资额达到2389亿元的233项重大项目按时保质保量竣工投产。

    优化环境:营商活水勤浇灌

    从“工业立柳,强市富民”到“实业兴市,开放强柳”,工业的发展,为柳州积累了发展的基础;工业文化的熏陶,培育出了柳州的城市精神。柳州的领导班子意志坚定:实体经济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柳州人也坚定地认为,只有依靠发展实业、依靠工业才能发展柳州、振兴柳州,从而为广西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国投资商对柳州的创业环境非常满意。”近日,来柳参加中德(柳州)智能工业发展论坛的德中经济联合会干事长白希可,在致辞中赞扬柳州的产业集群与德国的优势产业具有较大关联度和契合度。论坛期间,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投资者与该市企业签下了总额35.8亿元的10个项目。

    “营商环境如水。”在市委领导班子的理念中,只有源源不断的营商活水,才能让工业的好苗茁壮成长。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日臻优化的投资环境,引来一批批项目落户。如今,该市主营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超过400家,作为西南工业重镇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遵照自治区领导“把项目这棵‘苗’种下、育好,以项目高质量增长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示精神,柳州正实施《“政合你意”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80%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次也不用跑”,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切实提升投资环境满意度,提振投资者和企业家投资信心,让更多的先进制造业、生产要素、人才集聚。


强龙头挺直工业之“干”《广西日报》9月12日区域版头条

让柳州工业的树干硕壮挺拔

——柳州工业结构“树图”之一

记者 谌贻照 通讯员 梁莎莎


    柳州,一座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荣的城市。

    自1958年柳州人在柳州北郊挖下第一铲土,便有了广西工业的许多“第一”:柳州制造的第一辆拖拉机驶向田野,1960年柳钢炼出第一炉钢水,1969年第一辆“柳江”牌汽车开启柳州汽车城之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第一”,才使柳州工业之“干”屹然挺立。201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如今正高质量铸造万亿工业强市。

    A  扶持龙头企业 壮大新兴产业

    去年10月11日,工业柳州又添一个新的园区——广西柳州装配式建筑现代化产业园在柳北区白露片区举行开工暨奠基仪式。

    “这个园区的动工,意味着柳州吹响了造房革命的新号角。”广西建工轨道装配式建筑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元说,这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柳州装配式建筑现代化产业园规划面积约4000亩,通过对建筑产业的上下游带动以及智能化制造的发展,将使柳州建筑产业发展突破1000亿元。

    “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6月20日,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在该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暨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就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

    舞好龙头企业,让工业之“干”挺拔硕壮。该市在做大做强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广西汽车集团、柳工集团、柳钢集团等传统企业的基础上,正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培育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鹿寨石墨烯产业发展及北部生态新区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

    B  优化产业结构 引领企业焦聚

    5月17日,该市轨道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中车浦镇庞巴迪运输系统有限公司签约,标志柳州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依托柳州智能交通产业园全面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加快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建设,是该市培育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2017中国-东盟柳州投资合作座谈会”上,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等8家知名轨道交通产业链企业与柳州成功签约,落户新建的柳州智能交通产业园,将推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助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柳州招商引资,大企业引领效益明显,其中包括联合电子、耐世特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入驻,东风柳汽8家零部件企业项目引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依托柳州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智能交通产业园轨道交通项目,吸引配套企业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入驻发展,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招商。目前,柳州大招商格局已初步形成。

    C  改造传统产业 做好“众”字文章

    “柳州工业经济有着独特优势,抓好龙头企业的基础,还应该做好‘众’字文章。”该市“双创”工作领导小组一名相关负责人表示,柳州正通过众创、众扶等新型模式,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业态成长发展。

    民营小微企业出身的柳州明宇机械有限公司,如今已发展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加工企业;柳州高华机械有限公司研发出焊接机器人,成为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中小企业工业机器人产品制造商……如今,一批中高端创业孵化平台、小微企业、大学生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园得以沃植,在这片热土上尽情绽放着实力创业的活力。

    作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之一,柳州破解了老工业城市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稳定并增加就业的难题。2016年至今,该市小微企业新增就业累计达21.75万人次,新增创业孵化基地72个。



创品牌扎牢工业之“根”《广西日报》9月19日区域版头条

创新驱动 深植工业之“根”

——柳州工业结构“树图”之二

记者 谌贻照 通讯员 荀诗媛


    从今年1月柳州获批成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开始,柳州质量战略就载着柳州品牌向前疾进。用工业的理念打造产业,用工匠精神创新和雕琢品牌,柳州人以“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创新发展,深植工业之“根”。

    A 智能制造:柳州质量的新动能

    9月12日,柳州中科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向前来参观的人员展示了柳州智能制造的创新实力。

    位于河西工业园天步科技创业园内的中科公司,由中国科学院合肥院及该公司董事长郑小龙先生共同组建成立,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的集成、开发应用,其机器人产品不仅配套柳州的制造业,还打入国内其他知名制造工厂。如今在柳州市相关政策引导激励科技部门的支持下,柳州研发机器人的企业日益增多。如今,智能机器人已在柳州各大制造企业普及,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柳州工业机器人已超乎想象的强大。”一家主流新媒体的编辑当场图文并茂发帖赞叹。

    从柳工、东风柳汽场面宏大的制造生产线,到鹿寨工业区七色珠光和清华紫光产品创新的科研成就和市场表现,媒体的“小伙伴”们无不惊叹智能制造和科技创新的神奇。“我们以前在新媒体传播的大多是风花雪月、吃喝玩乐、世相热点,没想到,柳州工业竟有那么多神奇的细节让人感动。这才是值得推送的热点。”一家新媒体的负责人感慨。

    B 创新驱动:质量赢来“柳州口碑”

    7月中旬,柳州科路测量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忙碌了半年的车间工人,终于能在近期的高温时节歇一口气。

    公司生产总监兼技术部部长莫炎燕说,多年来公司凭借独立的设计研发能力、高效的生产流程,狠抓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生产经营走上快车道,上百种产品覆盖约70%的国内市场。从2013年起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5%。

    2015年,日本日立轨道交通株式会社主动找到科路公司,为其“量身打造”一系列计量检测产品。如今在日本产品标准的基础上,公司再次提高设计标准,力争打造行业龙头。

    1月16日,柳工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CLG856H装载机及CLG920E挖掘机,随着“雪龙”号和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成功抵达南极。这是自2014年柳工机械登陆南极中山站以来的第6台设备和第15名技术人员参与南极科考。

    科路、柳工的发展,仅是柳州市创建“质量示范市”以来,全面推进服务质量规范化、品牌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加速发展的缩影。据调查,2017年该市服务质量市民满意度、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分别达88和77,处于全国中上水平。

    C 工匠精神:铸就响亮“金字招牌”

    4月初,坚持自主创新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再次发扬工匠精神,凭借独立攻克的“高节拍的汽车车门包边单元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得2017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4项,并成功应用于五菱之光、宝骏730等系列车型的车门生产制造,为再续“中国神车”神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包边技术及装备成功出口到埃及和印尼,并拓展到印度。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和政府的鼓励扶持下,柳州市有一批企业抢抓“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中国智造”转型的机遇,树品牌、补短板,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二次创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步发展第三产业,牢牢把握技术创新这一核心环节,不断增强创新动力,向打造万亿工业强市挺进。

    如今,无论是作为民族品牌的先行者,还是新兴产业的领头羊,柳州,这座西南工业重镇,正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之情,扬起高质量发展的风帆,向着美好的明天砥砺奋进。




补链条延伸工业“枝叶”《广西日报》9月27日区域版头条

扎根沃土 枝繁叶茂

——柳州工业结构“树图”报道之三

记者 谌贻照 通讯员 粟桂利


    柳州的“工业树”不仅要根壮、干直,还要枝繁叶茂。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层次水平,加快打造全产业链体系,是工业柳州突破跨越的必由之路。该市正推进产业聚集,让扎根这片工业沃土的企业茁壮成长。

    A 串珠成链:打造全产业链体系

    秋分时节,柳州的工业生产车间热度依旧,各个智能制造项目进展顺利,全产业链体系打造红红火火。

    “智能制造项目对企业带来整个运营效率的提升,制造效率提升10%,整体制造成本降低10%。”在柳工挖掘机喷涂生产线,挖掘机涂装机器人正在采用智能喷涂功能,对挖掘机部件进行喷涂。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挖掘机研究院副院长刘剑说,企业计划用5-10年时间,通过产品智能化的升级,来获取市场份额的提升。

    打破工业传统路径依赖,探索创新驱动新路径,柳州正在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先进制造业升级,加快打造全产业链体系。从2008年起,市财政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其中工业节能技改项目资金不少于900万元。

    柳东新区围绕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两大整车厂,发展汽车与配件生产、研发、会展、职教等产业。在汽车巨头企业的带动下,各种汽配企业纷至沓来。

    柳东新区内的粤桂黔产业合作园开园两年多,目前进驻企业23家,入驻率超过73%,企业来自广东、江苏、天津等地,还有不少外地企业与本土企业合资办厂。

    B  政策扶持:产业集聚换挡提速

    中国工业设计龙头企业——LKK洛可可今年上半年已正式入驻柳州北部生态新区,这家企业从调研到落户,速度很快,就是看准了一点:产业正加速向新区集聚,集群效应逐渐显现。

    柳州市致力于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让更多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2017年,《柳州市推进汽车机械零部件再升级改造的若干意见》明确重点改造提升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柳工集团3个零部件配套体系。每一个制造体系的提升和完善,都意味着成就一个产业集群。

    依托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联合电子、耐世特、柳工等重点企业,以广西柳州汽车城、广西智能制造城、智能交通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为载体,该市在税收、土地供应、资金、中小骨干企业培育方面制定更加完善的产业政策。柳州的产业工人对政策服务的感受更为直观。5月2日,该市推出面向在柳产业工人的最大规模限价商品房项目选房仪式上,全国劳动模范廖国锋成为第一个签约客户。该批限价房共516套,总面积为5.78万平方米,均价每平方米不超过6100元。

    C 填补空白:投子布局做大做强

    谋求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这座工业城市的“城市意志”。一个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从无到有、从弱变强。

    位于鹿寨经济开发区内的广西七色珠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7年前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1.89亿元,所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全球10多个国家。该企业的崛起,带动数十个新材料企业(项目)落户鹿寨县。

    柳州为“工业树”添枝加叶的路径通透: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培育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智能电网、装配式建筑、工业机器人4个新兴产业,提升壮大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与制药6大优势产业。

    “以智能制造为例,市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支持企业购买、生产工业机器人和培训工业机器人操作人才。”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柳州市工业机器人共有近4000台,正以每年1000台的幅度递增,工业机器人系统每年增加近200套。



聚集群繁茂工业之“林”《广西日报》10月17日区域版头条

工业生态林郁郁葱葱

——柳州工业结构“树图”报道之四

记者 谌贻照 通讯员 江宏坤


    不久前,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层在印度中央邦印多尔市柳工印度工业园内郑重栽下一株树苗,柳工人叫它“希望”。柳工人认为,这株有着绿叶的“希望”代表着柳州工业之树的种子在异域萌发,正待催枝盛放。

    A 文化涵养工业之林

    从8月29日开始,柳州市艺术中心剧院连续上演让柳州人备感亲切和自豪的话剧《缘》。

    该剧通过柳州产业工人的三代情缘,讲述柳州工业60年腾飞历程。源自柳州人内心的表白、娓娓道来的朴素表达,台下阵阵掌声中,不少观众潸然泪下。

    柳州产业工人的工业情结,通过血脉一代代赓续,构成了柳州工业的独特文化,造就了一批爱工业、钻工业、懂工业的企业家和领导干部。正是这种强大的工业文化磁力,引来一批又一批企业家和企业到柳州创业发展,壮大柳州的工业之林。这些年,联合电子、耐世特、上汽汽车变速箱等项目扎根柳州,对于相关产业发展起到龙头引领的作用。

    今年,推崇工业创新设计“头脑风暴”的洛可可集团进入广西市场,首站便选在柳州。该集团董事长贾伟说:“我们第一站选择柳州,不仅仅是因为柳州有很好的工业基础,更重要的是柳州有着一股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强大文化,让企业家备感舒适。”

    B  绿色发展春意盎然

    为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柳州壮士断腕,“砍断”部分影响工业绿色生态“枝条”,“修剪”即将枯萎“黄叶”,将高质量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2013-2017年,柳州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00多万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200多万吨,淘汰落后造纸产能4万吨,淘汰落后铁合金产能2.4万吨。紧接着,“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十大科技提升工程”等相继出台,从政策体系上推动“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柳州智造”转变;“十二五”期间,该市累计完成企业技改投资4066.8亿元,年均增速21.3%,连续多年位居广西首位。2017年,柳州成功获“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命名。

    坚持高质量发展,传统实业焕发勃勃生机。该市去年以来就面向发达国家推出全新系列机械产品26款,目前大吨位装载机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阳和工业新区成为广西首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类实体产业园区、工业产业链不断延伸、拉宽。

    工业沃土培育出工业文化,工业文化涵养工业模式,工业模式推动工业创新,工业创新最后又反哺工业沃土,形成了色彩缤纷的“工业生态林”。

    C  树茂林丰福荫百姓

    柳州工业在强龙头、补链条中,诸多“秀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推动项目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柳州“工业林”绿色、循环、低碳的“绿荫”,造福百姓。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柳州工业快速发展。中央为了加快广西的发展,从沿海及北方老工业基地迁入了一批批工矿企业,调入相应的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仅从上海迁来柳州的企业就有十几家。如今,柳州已是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工业经济总量约占广西的1/5,形成以汽车、机械、钢铁为支柱,化工、制糖、造纸、制药、建材、日化等产业并存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近470家。

    这座工业城市,仅汽车产业承载的人口量就超过50万,其中产业工人超过10万,相当于全市产业工人总量的1/5。

    如今,有47个民族在这座生态工业城快乐生活。人口净流入量超过10万人的柳州市,正以“工业城市里最美的山水”,荫庇和造福百姓,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创业发展、追逐幸福。


图为上汽通用五菱柳东基地成品库

树大根深

枝繁叶茂

壮大成林

柳州工业就这样从一棵稚嫩的树苗

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扩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END-


柳州,一座城,一众人,在他们追求幸福的伟大创造中,不断创造出奇迹和事业。在山水的隽永间,在民族的奋斗中,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工业的雄奇中,这是事迹和人物共同书写着一幅幅画卷,我们因之将这座城市称之为画卷柳州。

请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画卷柳州”


来源:《广西日报》

中共柳州市委外宣办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