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华社表彰了这名柳州记者,他将柳州之美推介给了世界!

柳州市委外宣办 画卷柳州 2018-11-26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编者按

在11月8日“中国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多位奋力向世界宣传推介柳州的优秀新闻工作者,通过本号对他们进行介绍。他们脚沾泥土、衣带露水,深入群众生活、扎根基层调研、记录鲜活的生活,讲好了“柳州故事”,传播了“画卷柳州”之美。今天刊发第一期。

 迎接第19个“中国记者节”① 

今天,北京

新华社总社开了个会议

新华社优秀签约摄影师漫画师表彰大会

一共表彰了10人

有一名柳州记者获得了表彰

并在台上发言

他的名字叫

黎寒池

黎寒池获得“新华社优秀签约摄影师”

黎寒池在发言

黎寒池(前排左一)和国内摄影大咖同台领奖

黎寒池是谁?

他为何能获被称为“国社”的新华社表彰?

我们来认识一下他

并看看他为传播柳州之美做了什么?


黎寒池


男,中共党员, 2008年3月至今在柳州日报社工作。

柳州日报社助理首席记者、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从事新闻摄影10年,先后播发800多张新华社图片通稿,摄影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等全国200多家媒体采用刊发,媒体采用量数万家次,多组图片获得超百万的点击量。先后30多次荣获赵超构新闻奖、广西新闻奖等新闻奖项,获2016年度中国地市报杰出摄影记者提名奖。


黎寒池深入洪涝灾害地区采访

用镜头展现大美柳州


从业十年,他用相机和无人机镜头记录下大美柳州。

今年3月下旬,龙城紫荆花盛开,前后在新华社刊发4组通稿,柳州紫荆花美景在《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全国各大媒体网站转载刊发,在网络上获超百万的浏览量,其中1张图片获评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最佳。

2017年4月13日《人民日报》采用黎寒池拍摄的图片报道柳州紫荆花开胜景

新华社将黎寒池拍摄的紫荆花图翻译成英文进行海外传播

今年7月,以《广西柳州:一江碧水享清凉》《广西柳州:城市瀑布夏日清凉送》为题,播发了两组图片通稿,用无人机和相机镜头展示百里柳江之美,精美的图片不仅受到国内媒体的欢迎,其中1张图片获评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最佳,海外媒体也纷纷转载刊发,赞美柳州之美。

新华社将黎寒池拍摄柳江之美图片翻译成外文进行海外传播

新华社将黎寒池拍摄的养螺蛳助增收报道翻译成英语传播

视频:《广西柳州:小小螺蛳 助农增收》 新华社发(黎寒池)

小人物之变讲述柳州故事

黎寒池长期扎根基层,用小人物的小变化讲述柳州的好故事。

 故事一:

三江侗族自治县洋溪乡安马小学寨全教学点位于大山深处,教学条件曾经十分简陋,当作教室的吊脚楼三面透风,一度只有11名学生和1名老师。

他了解到,在这里坚守了30多年的老教师黄开亮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教学条件能好起来,更多的孩子能走出大山。2014年起,他持续关注该教学点的变迁。4年多的时间里,他前后20多次深入这所特殊的教学点采访,新华社刊发了4组图片故事。

新华网总网首页采用黎寒池拍摄的图片

《中国教育报》头版大图采用黎寒池拍摄的图片报道

各大网站采用黎寒池拍摄的图片报道

2014年秋季学期,师生们搬进了三层高的新教学楼,结束了吊脚楼做教室的历史。2015年,教学点迎来第一位女老师,全校师生人数从原来的12人增加到31人。学校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留在大山的孩子不断增多,也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给予孩子们帮助。

黄开亮老师退休后,他昔日的学生回到大山,继续教学点里教学,这座大山里的微小学继续书声琅琅。

黎寒池持续关注的微小学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读书

 故事二:

今年15岁的梁宏月家住三江侗族自治县洋溪乡勇伟村,由于各种原因,她比同龄的孩子晚上学3年。4年前,梁宏月的爸爸去世,姐弟俩与聋哑妈妈相依为命。由于全家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加上田地少,50多年前建的木房子变成了危房,这个特殊家庭被认定为贫困户。

黎寒池记录的梁宏月的故事登上主流网站头版

 今年以来,黎寒池先后6次深入这个特殊的家庭,记录这里的点滴变化:持续关注和众人的爱心帮扶下,妈妈滚培衣的手工刺绣逐渐成为稳定的收入来源;昔日的危房正在改造中;梁宏月也顺利进入三江县城读初中……脱贫路上,这个特殊家庭走得越来越坚定。

《柳州晚报》整版刊发的梁宏月的故事


黎寒池新闻作品部分版面集锦

扶贫攻坚报道登上《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报道登上《人民日报》

《中国教育报》头版

《科技日报》头版

水上狂欢节报道登上《南方都市报》头版主图

抗洪抢险报道登上《中国日报》

白沙大桥夜景登上新华网首页

抗洪抢险报道登上人民网首页大图

外文页面报道水上狂欢节



黎寒池镜头下的画卷柳州


视频:

柳州水上狂欢节   新华社发(黎寒池)


-END-


柳州,一座城,一众人,在他们追求幸福的伟大创造中,不断创造出奇迹和事业。在隽永的山水间,在民族的奋斗中,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工业的雄奇中,这是事迹和人物共同书写着一幅幅画卷,我们因之将这座城市称之为画卷柳州。

请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画卷柳州”


来源:新华社、人民网等


中共柳州市委外宣办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