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州11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他们的战友,新华社用13张图片报道!(视频)

柳州市政府新闻办 画卷柳州 2019-10-30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7月4日,

新华社“苗山脱贫影像志”专题

播发第32组图片通稿

《驻村第一书记和他的战友们》

用13张图片报道我市脱贫攻坚


视频来源:新华社

↑ 新华社客户端阅读量过百万次 

报道称,柳州市和融水苗族自治县组织部门向大苗山脱贫攻坚第一线精心选派的116名驻村第一书记400多名工作队员,扎根在全县116个贫困村,带领1500多个村屯基层党组织1万多名村干部和农村党员,组成一支支脱贫攻坚队伍。


全文如下

在黔桂交界的乌英苗寨,党员梁安合准备去种植景观树(4月17日 黄孝邦/摄)。


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广西深度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九山半水半分田”,交通不便,生存环境较为恶劣,是广西脱贫攻坚工作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目前,柳州市和融水苗族自治县组织部门向大苗山脱贫攻坚第一线精心选派的11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400多名工作队员,扎根在全县116个贫困村,带领1500多个村屯基层党组织、1万多名村干部和农村党员,组成一支支脱贫攻坚队伍,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产业扶贫、持续改善民生等一系列措施,拔穷根摘穷帽,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至2018年,全县累计实现45个贫困村出列、7万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28.53%下降到2018年的10.7%。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村干部和群众抬着变压器走在田间,准备维修更新供电设备(4月25日无人机拍摄)。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高显村,村干部和群众将菌棒搬进木耳种植基地(4月27日无人机拍摄)。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村,扶贫工作队员黄振霜骑摩托车进村(4月27日 黄孝邦/摄)。


↑在黔桂交界的乌英苗寨,驻村扶贫干部和村民在修河堤(7月3日无人机拍摄)。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木耳种植基地,扶贫工作队队员黄鼎业和群众在搭建大棚(6月2日 黄孝邦/摄)。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中讲村,驻村第一书记龚祥友(左二)在温室查看菌种情况(2018年6月5日 黄孝邦/摄)。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高培村的螺苗投放仪式上,驻村第一书记庞恺(左三)和群众向稻田投放田螺(4月29日 黄孝邦/摄)。今年,庞恺和扶贫工作队员带领群众探索“稻螺混作”立体种养模式,在稻田里发展田螺产业,增加收入。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高强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韦三财带着孩子们画画(7月3日 黄孝邦/摄)。韦三财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高强小学开设美术课,定期给孩子们传授美术知识。


↑在黔桂交界的乌英苗寨,驻村第一书记韦桂华(前右二)和群众一起修河堤(7月3日 黄孝邦/摄)。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镇上里村木耳种植基地,驻村第一书记杨崛(前左)和村民查看木耳的生长情况(2月28日 黄孝邦/摄)。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村高显屯木耳种植基地,扶贫工作队队员黄振霜(左一)和群众在田间吃午饭(4月20日 黄孝邦/摄)。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锦洞村,驻村第一书记韦斌(右)坐三轮车下村(7月3日 黄孝邦/摄)。


7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大图采用。


 往期推荐:

26年!柳州这位老党员,每天在家升国旗!

柳州这条“马帮古道”变坦途,成为村民脱贫致富路!

七一|柳州这个支部,登上了《人民日报》!

赞!柳州这个集体获全国表彰!他们,不止把螺蛳粉做成了“网红”!

新华社揭秘!港珠澳大桥近1/8的钢材来自柳州!

《广西日报》刊发评论表扬这个柳州人!


-END-

柳州,一座城,一众人,在人们追求幸福的伟大创造中,不断创造出奇迹和事业。在隽永的山水间,在民族的奋斗中,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工业的雄奇中,这是事迹和人物共同书写着一幅幅画卷,我们因之将这座城市称之为画卷柳州。

请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画卷柳州”


来源: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

推荐!

中共柳州市委外宣办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