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州水质跃升至全国第二!

柳州市政府新闻办 画卷柳州 2020-08-28

喜讯

今天,生态环境部发布1-9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柳州排名全国第二

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每季度公布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列入排名的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覆盖205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其中1940个为国家地表水评价断面,110个为入海控制断面)。柳州水质在一季度排名全国第十、1-6月排名第四的基础上,1-9月的排名再次跃升至全国第二!

↑ 截图自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

附表1:

2019年1-9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

质量状况排名前30位城市及所在水体


柳州因水而生

柳州人以水为荣

今年国庆期间

一江碧水就为柳州赚足了脸面

新华社、央视都在报道


10月2日,新华社播发文字和视频通稿《广西柳州举办“百里柳江激情畅游”活动》


10月2日晚,央视1套(CCTV1)在晚间新闻中播出《广西柳州:千人博浪击水  欢庆国庆》,报道当日举办的百里柳江激情畅游活动。

游泳冠军、外国游客,都在为活动点赞。
10月2日,柳州市在柳江上举行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百里柳江激情游活动,来自全国多地的18支队伍上千名游泳爱好者在碧绿的江面上用横渡柳江的方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一游泳队伍还用“水上舞龙”的方式,摆出“70”字样祝福祖国。


国际友人也参与到畅游活动中 ↓

相关链接:

藏不住了!柳州这份“幸福清单”,新华社隆重点赞!全国都在艳羡!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盛赞柳州:一座不靠海的城市,用水做起了文章!


难怪有人这样称赞柳州:

一座更像旅游城市的工业名城!


 


近日,新华社还多次聚焦三江:

10月18日,新华社播发图片通稿

《广西三江:“扶贫车间”助力“造血式”脱贫》




报道称,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扶持作为工作重点,把确保搬迁户每户有1人以上稳定就业作为目标。目前,该县引进了9家扶贫工厂建成19个“扶贫微车间”,安排易地搬迁贫困户600多人就业,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


广西三江:“扶贫车间”助力“造血式”脱贫


■ 记者 张爱林


2018年以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扶持作为工作重点,把确保搬迁户每户有1人以上稳定就业作为目标。目前,该县引进了9家扶贫工厂建成19个“扶贫微车间”,安排易地搬迁贫困户600多人就业,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10月18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一家“扶贫车间”,一名来自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妇女(右)观摩老师作画。


10月18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一家“扶贫车间”,来自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妇女在赶制服装。


10月18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一家“扶贫车间”,来自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妇女在组装电子元件。

10月18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一家“扶贫车间”,一名来自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妇女利用孩子熟睡时间练习绘画。




广西三江:格桑花开引客来


■ 记者 张爱林


↑10月15日,游客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观赏格桑花。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连日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种植的格桑花竞相开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花观景。


↑10月15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游客在格桑花海中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 薛东梅 摄


↑10月15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侗族群众在格桑花海中游玩。新华社记者 薛东梅 摄


↑10月15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侗族群众在格桑花海中游玩。新华社记者 薛东梅 摄


↑10月15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侗族群众在格桑花海中游玩。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广西三江:侗戏进校园


■ 记者 张爱林


这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艺人在教江川小学学生吹奏芦笙(10月14日摄)。


近年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将侗戏、侗族大歌、侗族器乐等本土戏曲艺术引进中小学课堂,从当地聘请非遗传人、民间艺人等专业师资定期为学生授课,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戏曲魅力。


这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艺人在教江川小学学生唱侗戏(10月14日摄)。


这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川小学学生在学唱侗戏(10月14日摄)。




罗汉果助力侗乡瑶寨脱贫摘帽


■ 记者 张爱林


  近日,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其瑶族乡弓江村300多亩的罗汉果已大面积挂果,丰收在望,预计每亩收入在1万元左右,成为当地贫困群众的“致富果”。


10月19日,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其瑶族乡弓江村村民在抢收成熟的罗汉果。


10月19日,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其瑶族乡弓江村村民在果园抢收罗汉果。


往期回顾:



柳州,一座城,一众人,在人们追求幸福的伟大创造中,不断创造出奇迹和事业。在隽永的山水间,在民族的奋斗中,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工业的雄奇中,这是事迹和人物共同书写着一幅幅画卷,我们因之将这座城市称之为画卷柳州。

请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画卷柳州”


来源:柳州市委外宣办微信“画卷柳州(huajuanLZ)”综合新华社

推介!

中共柳州市委外宣办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