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中小学生大课堂中小学语、数、英各科学习资料汇总下载关注

回复“预习:可获取小学1-6年级各版本(语数英)下册电子课本及知识点


小学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汇总(

8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听音频

课文知识点

一、多音字

散sǎn(松散)sàn(散步)

折zhē(折腾)zhé(折断)shé(折本)


二、理解词语

流域: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本课指黄河流经的地区。

媲美:两者之间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本课指以前的黄河流域和江淮流域的自然条件差不多。

忧患:困苦患难。本课指黄河给两岸百姓带来的灾难。逐渐侵害使变坏。

侵蚀: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开垦: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十分吃惊。本课指对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感到吃惊。

多灾多难:形容灾难很多。本课指黄河带来的灾难很多。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本课指黄河

叫苦不迭:两岸百姓连声叫苦。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本课指泥沙很容易随水流入黄河。

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本课指破坏 森林完全是自杀行为。


三、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如今的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可它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四、问题归纳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用“摇篮”比喻黄河,形象地说明了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我们的祖先在此生息繁衍,因此这样比喻。


2.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里一组数字起什么作用?

这里写“1500多次”“26次”,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黄河变化频繁,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3.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米~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这里采用列数字的方法,通过“16亿吨”“12亿吨”“4亿吨”等一些具体的数字,说明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积抬高了河床,造成悬河现象,直接威胁着黄河下游的人们。水季节黄河容易形成大水灾的原因在哪里?

洪水季节黄河容易形成大水灾的原因在哪里?


4.黄河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造成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

这句话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它概括介绍了黄河发生变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下文将具体分述。


5.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pín)繁。连续用12个“越”字有什么作用?

作者连续用12个“越”字,强调人为因素加剧了黄河泥沙的增多,指出了人们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其最终后果就是黄河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灾难。


6.为什么说“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

因为“破坏森林”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快的直接原因,而严重的水土流失又会导致环境日益恶化,而恶化的环境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状况,所以说破坏森林就是毁掉人类自己,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


7.黄河发生变化以后,科学家提出了哪些方案?

为了治理好黄河,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方案:第一、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第二、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第三、合理规划利用土地;第四、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五、课文主题

本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图文解读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学习资料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