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参山
参山,又名参里山。史载晋代宝安县(现深圳、香港、东莞一带)邑人黄舒以孝著称,乡人谓之当世之曾参(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故黄舒之居曰参里,居旁之山曰参山,又称参里山。参山上古木参天,风景秀丽,因而“参山乔木”成为康熙《新安县志》所载的“新安八景”之一。
那么,参里山在哪里?
目前流行的观点,认为参里山在沙井衙边村云林一带,即今沙井中学一带。
认为参里山在沙井中学一带的理由很直接:1,史载云溪寺在参里山侧;2,又史载云溪井在云溪寺内;3,而云溪井现在在衙边村云林(即今沙井中学一带)。故而推断出:参里山就在现时衙边村云林一带。
但是,如果笔者用同一种方式,给出几个前提:1,书载宝安县政府在蔡屋围一带;2,书载宝安县政府在南头城内;3,南头城现在在南山区南头街道。故而笔者即可推断出“蔡屋围在南头城附近,即在今南山区南头街道”。
这个推断有问题吗?当然有!
它忽略了一个问题:宝安县政府是经历过搬迁的!宝安县政府1949年前在南头城,即在今南山区南头街道内,1949年后则迁到蔡屋围一带(1981年重组宝安县时再迁到新安镇那是后话了)。忽略了宝安县政府是经历过搬迁的这一点,当然推断出蔡屋围在南头城附近。因为,此县政府已非彼县政府。
同理,在参里山的位置考释上,我们忽略了一点:云溪寺是经历过搬迁的。
云溪寺是经历过搬迁的:
云溪寺始建于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在参里山下。景祐四年(1037年)迁至归德衙署旁(即今沙井衙边村云林),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再迁回参里山。也即是说,从1037年至1143年期间的一百零七年并不在参里山而在衙边的云林,云溪寺内的云溪井是在云林时期开掘的,目前尚在云林,故而现时云溪井、云林、衙边一带并非参里山。
云溪寺迁到归德衙署旁,即今沙井衙边村云林的时期,寺庙小,香火不旺,寺中和尚连果腹都困难。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蒋八姑捐田数顷资助云溪寺回迁参里山。沙井东山塘下的曾士廉(字公养,三十岁即逝)之遗孀邓县君(年轻已守寡,吃斋念佛)得知蒋八姑捐田建寺之事,亦将百亩田产捐出。于是,云溪寺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又迁回参里山。
咸淳五年(1269年),云溪寺为纪念邓县君,建了一座舍田祠,并请当地的名士曾宋珍(进士,宋咸淳十五年甲戌科黄龙泽榜第三甲,邑之罗田人)为舍田祠作记。此时离云溪寺迁回参里山的南宋绍兴十三年前后已近一百二十八年了。曾宋珍有感而发,于《云溪寺舍田祠记》中写道“自绍兴至今百二十八载,而先后喜舍,仅两妇人,信乎好善之不多见也”。此事印证了云溪寺历经搬迁之实。
那么,既然参里山不在云林、云溪井附近,那么,参里山到底在哪里?
参里山,就是沙井壆岗社区的——深山!
我们可以一项一项地来对一对:
(一).康熙《新安县志》记载了《新安八景》,其中“参山乔木”为八景之一,可知参山多乔木。而嘉庆《新安县志》则收录明代的祈顺的《参里山》一首:
“孤山崔嵬倚参里,乡曲争传黄孝子。
黄生养亲慕子舆,参里之名从此始。
平生志行众所知,高名直与此山齐。
山前种得松柏树,犹有慈鸟来夜啼。”
从这首诗里所写可知,参山的乔木是松柏树。
而深山,位于壆岗社区松山工业区与松山水库(又叫壆岗水库)之间,即在松山之中,松山原来多种松树(乔木的一种),此与“参山多乔木”相符。即物产、景致相符。【附图1】
【附图1】↑
(二).康熙《新安县志》记载了“参山乔木”,为八景之一。八景为当时(康熙)新安县知县李可成所定。李可成亦有《参山乔木》一诗。
从此事可知,直至到清代中期,参里山依然存在,且人们仍然知道参里山在哪里。
而纵观整个沙井区域(沙井街道与新桥街道),东部(即新桥街道)之山均在黄埔、洪田等凤凰山余脉,不可能为参里山。西部(即沙井街道)之山均在壆岗、万丰、大王山、马安山等位于沙井街道南部村落里,北部之衙边、后亭、步涌、东塘等均一直无山可言,亦不存在在改革开放后因经济建设被铲平的情况,故参里山不在北部的衙边、后亭、东塘等地,只可能在壆岗、万丰、大王山、马安山一带。
而深山,是一座山,位于壆岗社区,离南头城的步行距离(导航地图计算)26公里多,这与嘉庆《新安县志》卷之四《山水畧·山》所载“参里山在城西北五十里……”相符。即形态、方位、里数相符。【附图2】
【附图2】↑
(三).深山东南800米就是大钟山(现万丰社区大钟山公园),嘉庆《新安县志》卷之四《山水畧·山》载“大钟山,在凤凰岩北……下有黄舒孝子祠。”按,孝子祠要么建在乡里(故乡)要么建在邑城。例如,假如岭下村出了闻名的孝子,则其祠要么建在岭下村,让乡民敬仰,要么建在县城,让邑人传颂。比如,不可能岭下村出了孝子而建祠在新桥村、黄田村等外村(这与巡抚王来任受全广东景仰因而全省多地均建有巡抚庙的情况不同)。因此推断,大钟山下有黄舒孝子祠,则黄舒之所居——参里及参里山必在大钟山附近。
而深山,就在大钟山西北800米,亦即位于原黄舒孝子祠西北800米,此与立祠在乡里的习俗相符。【附图3】
【附图3】↑
(四).深山的“深”粤音(sam)与参山的“参”(参加的参)粤音(tsam)相近。
而“参”字又可发“人参”的“参”之音(sam)。若是,则“参”(sam)与“深”(sam)粤音完全同音,并且国语亦完全相同。
还有,深山为何叫深山,似乎无人能说明。其名不似一般的“马鞍山”、“横岗山”、“松木山”、“乌石山”等以山形地形或物产起名,其山亦不高,只22米高,无“深”可言。而在1986年《深圳市地名志》的沙井区地图里,除了位于沙井区的东部边界处标注有3座山外,整个沙井区只标注这座“深山”,这座只得22米高的“深山”显得赫赫在目。可能就是因这座山有着特殊含义而一直都加以特别注明。【附图4】
【附图4】↑
综上所述,本人推断:参里山就是沙井壆岗社区的——深山。
以上虽是一家之言,但本人仍希望有金石考古专家到深山走一趟,若有所发现,亦为孝子故里再添实证,亦不失为一种功德。
蔡保中
2020年11月19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