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能社会治理研究学术开放论坛】第六期

学术开放论坛 浙大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2023-12-16



5月23日,第六期智能社会治理研究学术开放论坛在蒙民伟楼328-18会议室如期开展。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黄萃老师主持了论坛,本次报告的主讲人邀请到了之江实验室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PI、研究专家马宁。

马宁研究员,2022年入选浙江省千人计划创新长期项目。毕业于中国科大,2013年起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脑科学中心,从事人类认知决策和社会行为的研究,融合计算机、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知识和方法,建立定量模型,描述人类价值选择和社会行为的计算过程、分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为工业应用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个体认知决策启发的智能社会治理研究



在主讲报告环节,马宁老师进行了《个体认知决策启发的智能社会治理研究》的报告交流。在个体认知决策的科学研究中,个体面对多维度信息,对不同选项进行评估,做出选择。

通过控制社会环境等变量,观测个体行为、生理信号。通过建模、仿真等,构建认知特征计算模型。认知特征计算模型非寻找“最佳”算法,而是模拟实际行为,通常“非理性”;深度跨学科,社会、心理、经济学等知识驱动,提出问题与假设;多维度、不易精确量化、强噪声,有限的数据采集手段与数据规模。在研究中用神经科学技术为认知建模提供关键指标,包含128导脑电仪、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和功能磁共振成像。



个体认知决策启发的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真实社会场景中个体行为的计算建模;现实场景中,个体与群体内在认知心理状态的感知;多元主体社会交互与干预策略的模拟推演。

在真实社会场景中对个体行为计算建模需要探索社会变量与认知表征之间的关系,构建模型,创新理论。对于特定个体,现代智能技术可以获得更大量的数据。通过计算模型,预测个体、群体行为。感知个体、群体的内在状态。为治理干预,提供可操作的靶点。



研究大规模人群的内在认知心理状态的感知需要在有限维度的信息中,高效提取人群特征。基于理论知识,利用机器学习与认知实验等,建立基础构架。在大规模人群中,选择代表性个体,获得模型参数。利用大人群易观测的维度,结合认知模型,推算人群认知特征。通过观测主体特征与行为,推测其内在的状态与认知过程,设计针对性的干预手段。个体的行为,是知识和个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为:在特定社会场景中,如何“感知”社会大群体的“状态”信息?

当数据量足够大,可用机器学习,算出“行为规则”。但这存在两个问题:实际的社会数据,往往缺少足够的维度和采样率;无法清晰解释各层信息,进而难以建立干预方案。需要利用认知科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约束计算,建立可解释的模型,即找到有实际意义的中间状态变量。并通过调查、实验等,构建典型人群的知识特点,建立产生规则。在以上规则约束下,利用数据驱动,计算大群体的个性分布特征。



研究多元主体社会交互与干预策略的模拟推演需要构建多智能体社会模型,建立基于真实场景的推演。面向治理,建立基于认知特征行为的多智能体仿真社会模型。结合实际特征参数,推演评估真实场景政策的效果。结合实际政策制定者特征,优化治理方案。


*注意:为了保护知识产权,论坛会议全程请勿录音、录像、截屏。会议嘉宾对其PPT内容和演讲词具有最终解释权。未经主讲人许可,严禁对外私自传播会议中出现的数据模型、文献引用等演讲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