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I医商业化已突破?“AI四小龙”第一股!

器械之家 2022-05-08

器械之家

医疗器械媒体报道先锋

分享专业医疗器械知识

关注 

来源:器械之家

昨天下午,据上交所公告显示,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从科技”)的科创板IPO成功首发过会,由此“AI四小龙”的“科创板第一股”之争似乎终于有了眉目。据招股书显示,公司目前估值250亿元,此次上市拟募资37.5亿元用于系统升级及项目建设。


自去年12月,云从科技IPO招股书获受理以来,经历7个多月的排队IPO终于过会。相比于“AI四小龙”的其他三家,云从科技孵化于中科院,自问世便头顶“国家队”的光环,也是成立最晚,却最快在科创板完成IPO。依图IPO路途曲折,在两次中止审核之后,撤回了申报材料;旷视则仍处在审核排队中;商汤科技虽一直被传将在A股和港股两地上市,但目前仍未有确切的IPO消息。

01

中国AI公司最大订单诞生

超3亿!中标世界首家智慧医院建设项目


去年10月份,广州南沙3.12亿元的医疗建设项目投标结果出炉,中标公司为人工智能企业云从科技。据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的公告,号称人工智能“国家队”的云从科技于9月25日中标《广州市南沙区卫生健康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信息基础设施与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项目》,项目标的额达3.12亿,这是当时公开的AI企业单一订单中金额最高的一笔。


据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总投资超过百亿元,定位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旨在广州南沙建设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医学科技创新平台,成为集科教研一体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辐射粤港澳乃至东南亚的高水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这是全球第一家从0到1全新建设的智能化医院,从设计之初,就融入智能化技术,项目于2018年7月开工建设,建筑总面积51万平方米,规划病床数1500张,建设总投资48.23亿元,目前主体建筑全部竣工,预计今年底可全面交付使用。项目将另外投资32.8亿元配置质子治疗系统、PET-MR、PET-CT、MR3.0T、DSA、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一系列技术、硬件装备。

云从科技方面介绍,该项目与其它智慧化改造项目不同,最大的特点是要建造一所符合“人机协同”定位的医院。云从科技将通过旗下人机协同平台以及云从超脑为该项目建设AI智慧中枢,提供人机交互、融合、共创能力,令立体式解决方案覆盖患者就医、医院管理等环节。

具体而言,这所智慧医院将在就医、医疗养护、安保及智慧楼宇等场景加入云从的人机协同功能。

在智慧就医的解决方案上,由于病人的病史是重要信息,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将过往病例导入系统有助于建立完整的患者档案。云从预计利用OCR技术自动识别机具打印的病例,将文字图形转化为结构化的数据,以便搜索、查阅、分析和整理,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在医疗养护方面,云从预计利用其研发的超脑系统,识别病人擅离病床和病区,病人出行陪护和病人摔倒等情况。通过将医疗监护设备的数据(体温、脉搏等)接入云从超脑,结合医疗知识库,可对病人的身体状况、睡眠状况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从而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病人状况,并进行有效提示。

此外云从科技还从智慧安保、智慧楼宇等多方面、立体式解决方案,覆盖患者就医、医院管理等多个环节,帮助医生、工作人员提升工作效率,为患者带来更贴心的服务,全方面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智慧化服务。


根据财报显示,云从科技在智能医疗方面涉足已久,其中医院智能化是其一大重要板块,最近云从科技在医疗板块动作频频,除了中标南沙医院项目,还向北京协和医院捐赠轻舟医疗平台及相关服务,称“襄助协和医院智慧化建设”。


去年财报显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构成云从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2018年-2020年其销售收入为4.51亿元、5.97亿元、5.15亿元,分别占比总营收93.59%、76.52%、68.5%。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收入占比显著提升,从2018年的6.41%增至2020年的31.5%。而去年超3亿中标南沙医院,这一大单为云从科技总营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02
医疗AI商业化时代到来?

在医疗AI的早期发展阶段, AI企业、医疗设备商、信息化厂商、云服务商等产业参与者彼此割裂。单打独斗造成AI企业对行业认知不足、数据获取来源和数量有限、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经过几年的发展,AI企业不断融资整合,技术突破医疗AI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据统计,2013-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医疗行业融资额整体走高,截止至2018年前三季度,国内共有39家企业披露完成融资,合计约26.2亿元。

然而2018年底,一级市场融资难全面爆发,资本寒冬传导到AI行业,2019和2020年同比降幅均超过50%,前期投入高、无确定的变现场景、变现压力巨大制约着AI+医疗企业发展,也导致许多AI企业从几年前屡创融资记录、估值不断飙升,到如今处于靠持续烧钱维持生存,甚至面临破产状态。

比较代表性的医疗AI依图科技,也是“AI四小龙”之一,2013年成立后不久,便完成3.8亿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目前已完成10轮融资。在2017年就已经布局医疗产业,在同领域赛道内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11 月 28 日,依图医疗发布全球首个基于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的癌症筛查智能诊疗平台即care.ai TM 胸部 CT 智能 4D 影像系统,为癌症筛查智能诊疗平台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突破单一肺结节检出。

但就是这样的头部公司,也免不了巨额亏损——已中止科创板上市进程的依图科技在3年半的时间内亏损超70亿。曾经斥巨资投入的国外巨头如IBM和谷歌,都在今年开始黯然离场,面对高估值、盈利能力不足、持续亏损的现状,AI+医疗企业该如何发展?

自2020年开始,AI医疗器械陆续获批——国家药监局已累计批准了15张“人工智能”器械注册的三类证,此外包括依图科技、推想医疗、科亚医疗、鹰瞳科技等在内的很多AI医疗创业公司也加入了该赛道第一股的争夺中,由此2021年被称作是“AI医疗在中国进入商业化元年”。

为了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资源整合、跨界合作成为常态,从单打独斗到集成服务,实现产业协同越来越成为行业角逐者的共识。各个医疗AI企业正在与影像设备商、信息化厂商、医疗服务商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新搭档来参与行业竞争。

医疗GPS三巨头,技术实力深厚,有着强大的渠道和品牌,而这偏偏是创业型医疗AI公司最缺的,如果说能搭上巨头的便车,对于中小型医疗AI公司来说无疑是利好的。比如,2020年9月,GE发布了人工智能影像诊断平台——Centricity Open PACS AI智能影像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医疗AI公司前期在独立拓展渠道同时,加入大公司生态圈,那么从商业渠道品牌建设上可以省去大量的成本。

数坤科技与GPS合作后商业化明显提速,一方面它能和生态型企业合作,借助于已经落地医院的设备扩大其产品对于医生的触及率,过AI链接CT、MR等设备、系统和人,最终产生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影像数据,再到以疾病和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院,实现了医生+AI大于医生,医院+AI大于医院的效果,最终形成了从目标检测,到自动流程,再到多维影像,再到精准诊疗,为医生创造了全新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它还依靠自己的“数字人体”平台开拓市场,借助多模态影像的融合构建新的价值。


作为“AI四小龙”第一股的云从科技,去年3.12亿元中标世界首家智慧医院建设项目——南沙医院,无疑又为AI医疗行业商业化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范本,随着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概念的普及以及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从智慧医院切入AI医疗行业或是未来AI医疗创业公司们一个未来趋势。




END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视频号 器械之家 

相关阅读

戳一下,更有料!

500亿的巨头已来!中国医疗信息化领域大地震

入选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这两款彩超产品备受瞩目

中核安科锐全明星阵容闪耀2021CAME,助力健康中国

世界唯一!这一心室植入器械获5.2亿融资

为神舟十二号护航!这一高端彩超入驻太空舱

富士胶片内镜事业荣获县域卫生发展贡献奖 助力健康中国

颜值时代!雷军连投3家“美容神器”公司

千亿估值!收购GE医疗软件业务后,它强势进入这赛道

来了!2021中国医院门诊量100强榜


商务合作:qxzj@landianyiliao.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