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得了可怕的癌症,我为什么没有恐惧?——活出生命的意义(1、2)

红珍 红珍的静好时光 2023-12-11






写在前面的废话



娟儿推荐我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说她读后对信念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让我也读一读,我们可以交流交流感受。


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去看心理学方面的文章或书籍。一是现在心理学写作门槛太低,几乎是个人都可以去写。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作者自己的心理问题都没得到解决,就急着去充当别人的治疗师。


二是我一直认为“喝再多鸡汤(这书名很鸡汤)也未必能过好这一生”——那些干巴巴的技术性分析未必真能指导自己的生活——知行合一,难的是行,而不是知。


但因为对娟儿有承诺,我还是找来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不为寻求答案,只是抱着看过之后一起探讨的心态去阅读。


阅读前,我开玩笑地对陈先生说,其实我不需要喝鸡汤,因为把我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也可以是一部能够感动千万人的作品。


陈先生先是陷入沉思,之后很认真地对我说:”我觉得你可以把你为什么没有恐惧写出来,因为我一直感到难以理解“。


他说,起初得知我患癌时,他夜里一直失眠。所以看到作为当事人的我却在酣睡,完全没有一点受扰的迹象,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的确,我曾有很多次在深夜被他的动静弄醒,睁开眼发现他正饶有兴致地俯瞰我研究我。


我说,我只是对生命、对命运有个清醒认识。在我的认知里,任何境遇都是命运的一部分,除了接受,别无选择——害怕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那又何必害怕?


他显然对我的回答不满意:害怕是人之常情,不害怕的人几乎没有。你为什么就能做到不害怕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我正开着车,没办法说得更细。况且,我觉得自己总是写得比说得更好(只有在写文时,我脑子才特好使)。


于是我决定找个时间坐下来,好好写一写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想,一点一点剥开被厄运磨练出的坚硬外表,袒露出平静、柔软的内心。



     


 


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并成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评出的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创立出意义疗法的?
 



作者弗兰克尔,在他脸上几乎看不到风霜

 ——图片来自网络


1.  作者弗兰克尔其人


我用两天时间便看完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我平时看书很慢),因为这本心理学专著并不晦涩。而且这本书也并不鸡汤,作者也不是什么好为人师的“浅薄”之徒。


作者维克多·埃米尔·弗兰克尔(Viktor Emil Frankl M.D., Ph.D. 1905-1997),是出生于奥地利,1930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战后去的美国),存在-分析学说的领袖。他所发明的意义治疗 (Logotherapy)是西方心理治疗重要流派。


没错。作者不是那种只有半桶水还非要拿出来晃荡的人,而是个妥妥的学霸——医学、哲学双料博士。还是言语疗法的奠基人,在心理治疗领域与伟大的弗洛伊德、阿德勒齐名。


让我称奇的,还不是他在专业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个世上并不缺大师),而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由这种魅力点亮的意义疗法本身的意义。


二战前期,弗兰克尔已经获得美国签证,原本可以逃脱被关押到集中营的命运,但他为了和挚爱的家人在一起而放弃了这个机会。他和父母、妻子、弟弟、妹妹都未能幸免地被关进了集中营,最终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下来。


他在三年时间里被迫辗转了四个集中营,还感染过致命的伤寒,真可谓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集中营那种随时可能被送进毒气室,食不果腹还被迫干着沉重体力活的命如草芥的人间炼狱,人很容易绝望、颓丧、自暴自弃,但他没有,凭借幸运(命运有时候真的很神奇,他有几次看似送命的选择反倒让他死里逃生)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活了下来。


不仅活着,弗兰克尔还活出了生命的新高度: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创立出“意义疗法”,在心理治疗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成为这种疗法的受益者:在老年依旧保持着对生命的极大热忱,活得充实而精彩。在六十七岁时拿到飞行执照,八十多岁还在爬山……



 

二战时期,纳粹集中营里的日常

——图片来自网络

 

2. 用生命验证出来的意义疗法


看过二战题材电影的人对纳粹集中营都会有这么个印象:一个将最深重的苦难赤裸裸地展现出来的人间炼狱。从那里走出来的人,无一不经历了足以摧毁身心的巨大痛苦:自由、尊严被剥夺,每天要面临饥饿与病痛的折磨,还要经受随时可能面临死亡的恐惧……


弗兰克尔通过了生之考验,完成了生命的涅槃,从而对“苦难“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他说,如果生命有意义,那么遭受苦难也有意义。苦难、厄运和死亡都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


他说,忍受痛苦的方式是一种真正的内在升华就是这种精神的自由——任谁也无法夺走——使生活变得有目的、有意义


支撑人在苦难中活下去的动力,就是身上的责任。弗兰克尔认为,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这也是他创立的意义疗法的核心。


最初选择勇敢留下来,是因为弗兰克尔认为和家人站在一起共同面对灾难是自己的责任


在集中营里,弗兰克尔暂时忘却自己的痛苦给予难友安慰和鼓励,那是因为他觉得帮助他们活下去是自己的责任

在心理学领域,弗兰克尔创立意义疗法,因为他认为帮助更多人找到生命的意义是自己的责任

六十七岁拿到飞行驾照、八十多岁还在外面爬山,我想是因为他觉得将自己的生命活出更多色彩,是对上帝的一份责任……


总之,正是身上背负的责任促使弗兰克尔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创立的“意义疗法”,简单来说便是,活着就是一个接受生命提问、尽责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独特的生命个体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挑战,其中不乏沉重得让人难以承受的苦难。这些苦难,也是生命提问内容的一部分。你要做的,就是去尽可能地理解自己的生命,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活出生命的色彩。并通过走出苦难后的欣慰,感受到生命的升华。


有书友评论说,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看似有意义,是因为他有幸走出了集中营,如果没走出又是另一个版本了。言外之意,弗兰克尔不过是“事后诸葛亮”。

 

但他是否想过,如果弗兰克尔不是因为找到生命的意义,而抱有坚定的活下去的信念,集中营里经受的那些非人待遇:寒冷、饥饿、虚弱,和精神上的极度绝望……无论哪一种都可能随时要了他的命,导致他走不出集中营呢?!——意义疗法,恰恰是他活下来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结果论的这位书友,显然无法理解到弗兰克尔在经历苦难时因为找到意义而所感受到的生命的光华。以及他用这种光华照亮重重黑暗,引领自己穿越希望渺茫的一千多个漫长的日日夜夜,一步一步走向光明的生命的蜕变。


由此看来,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感受能力,也是追寻生命意义的必要途径。


只有认知达到一定高度,才能正确面对苦难、理解苦难,从而找到生命的意义,最终完成生命的蜕变。进而生出悲悯之心,去体谅、帮助他人,并通过关爱他人感受到生命的升华。


因为有了意义,生命之树才能常青(才不至于二十岁就开始躺平,捱到七八十岁下葬)。




 



知道要活出生命的意义,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呢?生命到底有何意义呢?作为独特的生命个体,我们要如何去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1、万物皆有生命,各有其存在的意义


百度百科上说,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现代生物学给出的一般的科学定义大致上是这样的: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的复合现象。

我的理解,生命就是具备繁衍和外界感应能力的生物体在存活当中表现出的复合现象。人、动物、植物、昆虫,甚至细菌、细胞都有这个能力,表现出来的生存状态都在生命范畴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万物皆有生命。

既然生命是一种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生命就应该是生来平等的:在同一个生存空间,完成同样的使命,本质上没有高低之分。

但现实却是,在这个浩瀚又逼仄的生存空间里差别无处不在——为了获得更多生存空间,生命不停抢占、挤压其他生命的生存空间,甚至直接剥夺其他生命的生存权利。

这些差别本身,也是生命存在的延申部分,毕竟这是生物们自己折腾出来的结果。动物们折腾出兽性。人类折腾出来的,就是人性。而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所以,人性中也保留了一部分尚未进化成功的兽性。

动物的兽性未必都是恶。但人的兽性一旦发作,就肯定是恶了。


生命各司其职,承担着各自的责任,完成种族繁衍的使命,维护着世界的平衡与秩序。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整体上是否有序,取决于占主宰地位的人类是否具有足够理性,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


但人性是复杂的,里面除了住着天使,也住着魔鬼。人类一旦失去理智,任兽性泛滥,整个世界就会成为弱肉强食的丛林,一座大的集中营


这个集中营,如同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充斥着疾病、烦恼、犯罪、仇恨、嫉妒......你能想到的坏东西都有。


如何走出集中营?弗兰克尔给出了答案:用点燃希望的火把,引领自己走出黑暗,去追寻生命的意义,让自己的内在得到升华。让自己的生命配得起自己所遭受的那些苦难。


被升华的生命自带光芒。那光芒在我看来,或许就是人类精神世界深藏着的神性








2、拥有更高智慧的人,比动物有着更多生存方面的需求


万物都有求生的本能(即便是一心求死之人吃饱肚子活下去,是人和动物最基本自认为比动物拥有更高智慧的人类,自然比动物有更高层次的需


人和动物的差别众说纷纭。有说思维的,有说情感的,有说制造工具的。这些都有道理,又似乎缺少那么一点说服力:动物也有思维,也有情感,也能制造简单的工具。单这一层面,似乎不过是进化进程上的差别。


豆瓣上有位豆友说:“人有动物没有的记忆存储、演绎能力,所以人有欲望,继而有痛苦 。人因为不断痛苦,所以需要不断寻求思辨,寻求解脱。如果量变累积突破牢笼束缚,就得以获得更深的智慧从而超越唯物。所以,动物虽然不能思考,看似快乐,但正因如此,它们永远无法体会思维的乐趣和超脱”。


我觉得有道理。动物有思维,但不会有人类这么深层次的思虑,以及由这些思虑带来的更深层次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由下至上呈金字塔型(越到上面追求的人越少),分别为:生理需要(吃饱穿暖、原始的性欲满足),安全需要(人身安全、健康保障、工作保障、道德保障),归属需要(友谊、爱情和性亲密),尊重的需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被他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道德、创造性、自觉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的能力)。



生理和安全需求,是初级阶段的需求。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和性欲问题,又有了安全方面的保障,就会想去获得情感上的归属和亲近。情感也得到了满足,就会激发人追求最高级别的需要:自我实现——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马斯洛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这种感觉,不可能人人都有机会体验。但一定是很多满足了中级阶段需要的人梦寐以求的一种感觉。也一定有一部分人到达了那种最完美的状态。


比如,经历了集中营非人待遇,遭受身心极度摧残,却依然活到九十二岁高龄的弗兰克尔。你在他脸上,看不到一点风霜,有的,只是“无愧于心”的坦荡与安然——心中没有黑暗,才能活得轻松、敞亮,才能获得传说中的那种“高峰体验”的情感。




3、被赋予生命的个人,生存是本能,也是责任。如何活着,在于自己的选择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不同方式。有的生来含着金汤匙,有的生在马厩里。成长环境不同,经历的苦难也不同(即便对于金汤匙,一生中也会遇到他的承受范围之外的苦难——对你来说小菜一碟的事,对他人可能就是迈不过去的坎儿)。如何活着,去追求哪个层次的需求,都在于自己的选择。


当苦难降临,恐惧、抱怨、自暴自弃会有帮助吗?显然没有。人世间很多事情是我们不能左右的,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去承受。在承受的同时,需要去追寻生命的意义,从而找到支撑我们走过苦难的信念,找到能够引领我们走出黑暗的光


弗兰克尔说,人接受命运和所有苦难、背负起十字架的方式为他提供了赋予其生命更深刻含义的巨大机会。即便在集中营,犯人也有在内心选择成为什么人的自由,也能保持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否则,为了活命,他会忘记自己的尊严,变得无异于禽兽。


他的意思是,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你都拥有选择成为什么人的自由和保持自己作为人的尊严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苦难反倒是命运的一种馈赠,它让你在背负十字架的同时,获得让生命拥有更深刻含义的巨大机会。


弗兰克尔举了个例子:集中营每天给他们一人一个土豆。这个土豆根本吃不饱。于是有难友就去偷土豆。能够去偷土豆的,肯定不会是那种平时很老实的人。结果被牢头发现了。他命令难友们揭发那个人,否则大家都没得吃。最终,两千多个人,没有一个站出来揭发!因为,揭发出来,那个人肯定活不了。


看到这里,我心头潮水般涌起深深的敬意,为那些在饥饿和恐惧中苦苦挣扎,却依旧选择善良的高贵灵魂!——谁说初级阶段的温饱都没解决的人(他们只是被迫回到这个阶段),不可以有最高阶段的追求?!——饥饿,没有把他们逼成禽兽,而是把他们塑造成了神!


那晚,房间里刚好停了电。弗兰克尔在黑暗中给他们以安慰,鼓励他们坚持下去。灯亮时,很多平时绝望得捱一天是一天的难友走到他床前,流着泪向他表示感谢——没有什么,比心中重新装进爱和希望更能激荡人心的了。


但是,并不是我们做出了选择,并为之努力,就一定得到一个想要的结果。那我们所做的这些,就毫无意义了吗?


弗兰克尔设想在人类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可以找到对人类痛苦的终极意义的答案。他说意义疗法就是在超级意义的背景下进行陈述的。不是像某些存在主义哲学家所教导的那样,让人去忍受生命的无意义,而是忍受自己不能以合理的方式去把握生命之无限意义。

 

他告诉我们,我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使自己免于苦难,但活着不仅是我们的本能,更是一种责任。生命的无限意义一直就在那里,只是我们需要穿越苦难去获得。这个过程,我们可能难以用合理的方式去把握。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忍受(自己的“无能”——有些东西,只能交给上帝去解决。这也正是咱们老祖宗常说的“尽人事听天命”吧。


你享受到的,是那个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而那个过程带给你的体验,或许已经超越了你想要的那个结果。当你到达生命又一个高度,你会发现,曾经苦苦追求的,早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这便是生命的蜕变。


当你站到生命最高处,再看人世间,便已经是上帝的视角,那些曾经经历过的苦难,早已经微不足道。你可以随手摘几朵云,拼成几个字:那都不是事儿!(外加一感叹号)


然后很凡(尔赛)地说,哎呀,云真淡,风真清啊——本来是很严肃的文字。写到这里,忍不住皮一下

 

 ——待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