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拜登的滑铁卢,中东的大变局

子明荐书 子明荐书 2022-10-15

今年7月15日,拜登访问沙特阿拉伯,会见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此行的主要目的,便是希望争取沙特承诺增加石油的产量,好让国内因俄乌战事而暴涨的油价能够平抑下来,以缓解国内的通胀困局,挽回民主党越加利空的中期选举形势。



当然,就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拜登政府几近一无所获——在会后美国和沙特的联合声明中,并没有提到石油增产的问题。会后拜登和萨勒曼的“碰拳礼”,更是引起了美国国内的广泛质疑——以往拜登标榜“人权外交”而要让沙特沦为“贱民国家”,何以今天要和杀害卡舒吉(美方声称的)“主要责任人”萨勒曼做出如此亲近的举动?


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沙特能在面对压力时显得如此硬气,也可以说是几十年未有之事了。将视野扩阔到整个中东地区,就能看到“不乖”的沙特并不是一个个案——同样是美国传统盟友的土耳其和美国“传统敌人”伊朗,中东世界的大国们面对美国的时候都显得越来越“硬”了,美国在冷战后确立的中东秩序,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阿富汗到伊拉克,看似战无不胜令无不从的美国,何以今天落入如此窘境?


中国的崛起自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美国只能将大部分军事压力投放到西太平洋,对中东的威慑力的下滑也就让这些“中等强国”多了一些底气;同时,美国自身进入了衰落的周期,也让这些国家面对的压力轻了一些


不过,就正如教员在《矛盾论》所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中东世界对美国霸权的反抗动力,归根结底还是源自中东伊斯兰世界文明史的“内因”脉络,中美的“外因”只是促使了中东本身“内因”的变革。


纵观过去数十年中东世界的历史,中东世界也确实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土耳其从世俗化中走出,转向埃尔多安的“伊斯兰主义”;伊朗在1979年发生伊斯兰革命,扭转了巴列维时期的工业化政策而走向伊斯兰政权;埃及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后,也曾短暂经历了穆斯林兄弟会的执政期。中东破碎的背后,是保守主义的兴起。


理解中东的大变局,就要先理解中东的“内因”——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土耳其史的昝涛教授新著《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一书,将引领读者进入中东世界的内在理路。





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



终结所有和平的和平




阿拉伯的劳伦斯



中东史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



伊朗四千年



现代土耳其的形成



无规则的游戏



推荐图书均特惠折扣

还可使用优惠码折上再满减


更多精品书籍

读者朋友可进入政事堂荐书专题查看



   政 事 堂 往 期 书 单  

极端高温,山火肆虐,千余人死于热浪……如何破解气温“大灾变”

新冠变异,猴痘蔓延,霍乱再现……流行病是偶然事件吗?

一份超全的暑假阅读书单,分级阅读,本本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